收藏 分销(赏)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9201797 上传时间:2025-03-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净沙 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马致远的有关文学常识及本文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旨。 通过想象联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领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诵读并背诵。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想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而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仍不得不想到这篇作品《天净沙 秋思》。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二、解题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热衷于功名,却屡不得志,经历了漂泊生涯20余载,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誉之为“秋思之祖”。 三、朗读诗歌 1、学生齐读,读文本 2、 教师配乐朗读 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读出感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学生配乐朗读 四、学生合作探究 赏景品情 (一)与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1.品读回味,感受意境。 提示:怎样的景?怎样的人?怎样的情感?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 可以自主创作试着根据诗歌画一幅秋思图。 3.主旨明确,浓墨重彩。 重点词语点拨:夕阳 断肠 天涯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感悟作品的美”。提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句或几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二)与诗人对话,主题升华 1.如何理解曲中的这些意象? 2.如何理解曲中作者表达的情感? 3.教师阐述:“一切景语皆情语”因为作者人在天眼,所以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 4.阅读欣赏古人吟诵《天净沙 秋思》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各小组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六、总结 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就是道德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语,而字字却是扣着“情”来写,古人说:“凡景物,皆情语”,《天净沙•秋思》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七、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首小令 抄写重点字词、词意 将这首小令改写成一首现代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