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賣菜嬤:錢給需要的人就對了
· 2010-03-06
· 中國時報
· 諶悠文、黃力勉/綜合報導
曾捐出四百五十萬元積蓄給小學母校興建圖書館的台東市中央市場女菜販陳樹菊,獲《富比世亞洲版》(Forbes Asia)評選為亞太地區慈善「英雄」之一。許多民眾聽到阿菊阿嬤獲得富比世的肯定,紛紛表示「名副其實」;阿嬤則一貫低調回應,「這又沒什麼,錢給需要用的人就對了!」
《富比世》從兩岸三地等十二個國家和地區,分別選出四名堪為典範的善心人士。這是該雜誌連續第三年進行這項評選。
亞太地區典範 與梅鐸母親齊名
今年名列四十八位慈善「英雄」名單的,有媒體大亨梅鐸高齡一百零一歲的母親伊莉莎白.梅鐸,以及來自香港的動作明星成龍和中國籃球名將姚明。不過最令人矚目的,要算是現年五十九歲的陳樹菊。
台東中央市場下午一片漆黑,大多數攤位都已經休息,不過陳樹菊仍獨自守著自己的菜攤,中午沒事就打個盹,遇到熟識的買菜民眾就閒聊幾句。
陳樹菊在中央市場賣菜已經四十八年,每天一早就到批發市場批菜,運到自己的攤位販售,風雨無阻,數十年如一日,她將賣菜的所得一元五角,一點一滴存下來,五年前一口氣捐出四百五十萬,給母校仁愛國小興建圖書館,善行讓人動容。
陳樹菊努力攢錢 期能再捐千萬
陳樹菊對於自己捐錢一事並不想多談,得知被《富比世》評選為亞太地區慈善「英雄」,阿嬤反問造訪記者:「這是什麼獎?這又沒什麼,反正錢夠用就好了。」
陳樹菊低調地說,反正自己在賣菜,每天都不愁沒菜吃,獨身的她一人飽全家飽,多的錢就捐給需要的人,很多人捐的錢都比她多。
至今還是清苦度日的陳樹菊,對於未來的打算,她說,還是會持續存錢,捐給需要的人。外電報導,今年陳樹菊更打算捐出一千萬元,協助貧窮學生支付學費和健保費。她低調的說,錢都還沒存夠,先講萬一做不到不是很「漏氣」,等真的成功了再說。
2010-3-6
富比世善心榜 菜販陳樹菊入列
幼時經歷家貧失學、家人沒錢看病去世的痛苦,婦人陳樹菊用擺攤賺來的小錢,點滴省下捐助需要的人,其賣菜興學的善行經本報二度報導,傳誦全國,更獲得「亞洲富比世」雜誌選入亞太地區「慈善英雄」四十八人名單。(資料照,記者黃明堂攝)
與梅鐸母並列 本報曾獨家報導善行
〔編譯羅彥傑、記者陳怡靜、黃明堂、游明金、蔡偉祺、廖千瑩、王憶紅/綜合報導〕根據「亞洲富比世」雜誌所選出的亞太地區「慈善英雄」四十八人名單,曾獲本報獨家報導的台灣善心女菜販陳樹菊,與媒體大亨梅鐸的母親等人並列為亞太最慷慨的大善人。台灣另有北科大教授林宏裕、晶華酒店副董事長潘思源、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上榜。
這是亞洲富比世雜誌第三年進行評選,分別從台灣、澳洲、中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與泰國等十二個地方各選出四人,總共有四十八人上榜。
在上榜者中,最高齡的是梅鐸的母親伊莉莎白,現年一百零一歲,她致力於社會醫療與兒童服務已超過七十五年。台灣民眾較熟悉的人士,還包括中國NBA球星姚明、香港影星成龍等人。
富比世雜誌在報導中提到,陳樹菊自一九六三年起在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幾乎每天都工作。她的善心捐款包括二○○四年捐款約一百萬元台幣給兒童基金,二○○五年捐四百五十萬元台幣協助母校台東市仁愛國小蓋圖書館,二○○六年捐一百萬元台幣給基督教「阿尼色弗兒童之家」,以及年捐三萬六千元認養兒童之家的三名院童。她還打算今年捐一千萬元成立基金會,要讓窮人有錢受教育與看醫生。
陳樹菊謙虛回應:助人大家都做得到
陳樹菊昨天從媒體口中得知入選富比世亞太地區「慈善英雄」,仍忙著揀菜,對記者講得最多的話就是:「嘜擱照啦!」淡淡的說:「幫助人又沒什麼,大家都做得到,沒什麼好說。」
今年六十歲的婦人陳樹菊幼時經歷家貧失學、家人沒錢看病去世的痛苦,十三歲就在台東市中央市場擺攤賺錢,拚命省錢,卻對錢看得很淡泊,幾乎都捐出去了。
九十四年五月間,陳樹菊捐助的仁愛國小圖書館落成,本報頭版獨家報導「失學菜販,捐四百五十萬蓋圖書館」,陳樹菊賣菜興學的故事傳誦全國,還被當年公務員普考引為作文題目。
去年十二月十三日,本報再於頭版報導「菜販捐圖書館,續攢千萬助貧」,陳樹菊以存一千萬元為目標,要在兩年內成立慈善基金會,幫助窮人看病、吃飯。
林宏裕、潘思源、蔡宏圖3人也上榜
亞洲富比世雜誌的副主編柯比希說:「這些人未必是捐最多錢的人。相反地,我們的目標是凸顯形形色色的善心人士,有些人從去年起蟬聯得獎,但大多數都是值得肯定的新面孔。我們希望鼓勵更多人慷慨捐輸。」
陽光電子儀器公司董事長、台北科技大學教授林宏裕三十一年來捐款超過二.四億元,人在日本的他,昨天受訪時低調表示:「平常心看待!捐款行善是『天命使然』。」林宏裕的捐款始於廿五年前,他六歲的小女兒得怪病,連父母都認不得,醫生也束手無策,當時他從北縣三重奔向林口觀音寺、北市行天宮與慈惠堂,請神明保祐女兒,立願每年捐六十萬做公益,「回家時,女兒竟好了。」那之後他不只捐款,還擔任教職,把專業教給學生。
亞洲富比世也提到五十八歲、政大新聞系畢業的潘思源。去年三月潘思源捐款一億元台幣給母校,是政大歷來所收到最高金額的單筆個人捐款。他矢言有生之年捐款一百億台幣。
台灣另一位上榜者,則是在莫拉克風災後以個人名義捐款一億元台幣賑災的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蔡宏圖一向低調,並沒有回應,潘思源則透過友人表示,感謝大家。
台東菜販 列富比世善心榜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市報導】
2010.03.06 05:15 am
陳樹菊在台東賣菜,多年來捐款行善近千萬元,獲富比世選為亞太地區傑出善心人士。
記者羅紹平/攝影
陳樹菊捐款給母校仁愛國小建了圖書館。
圖/中央社
在台東市賣菜48年的陳樹菊,賺蠅頭小利,行善卻毫不吝嗇,30年來捐款近千萬元;陳樹菊的善行獲富比世雜誌肯定,與全球媒體大亨梅鐸一百零一歲母親伊麗莎白‧梅鐸,同列亞太地區年度48位傑出善心人士。
路透報導此一新聞時,特別指出,48人中,陳樹菊的事蹟最打動人心。
得知獲獎,陳樹菊第一反應是:「我不知道得什麼獎?你們(媒體)不要亂講,我沒有參加什麼比賽,哎喲!我也沒有捐很多錢。」
六十一歲的陳樹菊,國小畢業那一年,母親難產死亡;她13歲起接下母親的菜攤,幫父親拉拔四個弟弟及兩個妹妹,至今未婚。
她在中央市場賣菜,前四十年除夕以外全年無休,七年前爆發SARS,市公所每月消毒市場一次,她才「被迫」月休一天,自嘲「SARS後,一年休13天,比較好命」。
陳樹菊將賣菜賺的五塊、十塊積攢下來,除固定認養基督教阿尼色弗三名院童,近十年捐贈佛光山學院、母校仁愛國小各一百萬元;九年前又捐四百五十萬元協助仁愛國小建圖書館,也不定期捐款給慈濟等慈善團體。去年她向友人透露,計畫今年再捐千萬,獎勵台東清寒學生,她說:「一個人,留那麼多錢給誰?」
陳樹菊的故事,本報在九十年一月率先報導,之後陸續有媒體跟進,引起富比世(Forbes)雜誌台北分公司注意,向富比世總部提報。
仁愛國小教師李國榮說,整個過程陳樹菊毫不知情;台東縣長黃健庭昨晚派人致意,張貼「台東之光」紅榜祝賀。
亞洲富比世(Forbes Asia)第三年進行這項評選,編輯委員柯比希(John Koppisch)表示:「獲選者不一定是大手筆的捐款人,相反地,我們試著凸顯各有特色的慷慨人士。」明星成龍、籃球巨星姚明都獲選。
※延伸閱讀》
‧百萬車禍善款 貧母全捐出
‧大善人黃清山 10年捐2000萬
‧北科大教授林宏裕 31年共捐2.4億
【2010/03/06 聯合報】@
小人物大光芒 政客該汗顏
【聯合報╱林泉利/教(北縣新店)】
2010.03.06 02:49 am
今年亞洲富比世雜誌選出亞太地區四十八位傑出善心人士,最引國人注目的是六十一歲的台東菜販陳樹菊。
富比世雜誌描述,陳樹菊年輕時為了養家輟學,十三歲開始就在市場賣菜,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都捐出幫助窮人及興學。這位「小人物大光芒」的表現,相信會令許多人感到汗顏。
看看檯面上的政客們,為了在政壇出人頭地,一個個大話說盡,好像這個社會沒有他都不行。對照陳女士為誰辛苦為誰忙,只要有空就努力「賺小錢捐大錢」,她的每一分錢都是可敬可佩的!完成興學的心願後,陳樹菊的生活反而更加清貧,因為她助人的目標更大了,要存一千萬元成立基金會,要讓窮人有飯吃、有錢看醫生。或許她的目標很遙遠,但是這一股志氣足以做台灣所有年輕孩子的典範。
或許台灣像陳女士這樣有愛心的人不少,但能夠持志不懈的人還不多。陳樹菊說:「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因為我們政府做的不夠,所以野有餓莩者不絕於途,相信這些日子會有官方人士陸續加以表揚、錦上添花。但也請長官們多體恤真正需要的窮苦民眾吧!陳女士的真誠奉獻就是最佳的學習楷模。
【2010/03/06 聯合報】@
做好也要罵 名嘴挑骨頭(馬政府已經進步很大……)
【聯合報╱張博智/備役上校(高縣鳳山)】
2010.03.06 02:49 am
地牛翻身驚嚇許多人,高雄淺層大震不但喚醒九二一的餘悸,也掀開一陣口水戰。
此次地震發生,府院與地方便在第一時間掌握狀況,迅即成立災害應變中心,出動國軍救援部隊,成立前進指揮所,相信這是歷經幾次災變受到批評責難的生聚教訓。令人疑惑的是,像這樣快速應變的表現,仍然得不到一些名嘴的好評。唉,這是從何說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保障是政府施政之首要,但此次災變發生之際,各部門從上到下都能適時溝通協調,掌握狀況,且反應迅速處置得宜,何必苛求馬總統與行政院團隊?
民主時代政府該傾聽人民的聲音,聞過則喜,從善如流,改過向善,這點馬政府或許仍待加強,但批評謾罵只會打擊政府士氣,尤其是只有負面批判卻沒有正面鼓勵增強,更教公務員嘆天理公道何在?名嘴們為國家社稷人民發聲,但批評雖該卻要合理公道,當施政表現良好雖是應該,何妨也加以表揚?最重要的是,批評容易建設難,名嘴們何不具體說說建言給政府參考?如果建言真有效,我們盼望馬總統三顧茅廬禮賢名士聘他作國策顧問。
楊佑任/商(北縣瑞芳)
高雄大地震,政府處置非常迅速,可以看出的確有吸取八八風災的教訓。不但報紙輿論,乃至在野黨立委也多有肯定;而政論節目來賓亦多給予正向評價,惟仍有名嘴批評馬總統未立即前往災區,筆者認為實在過於嚴苛。
據報導,在地震發生兩分鐘後,消防署就啟動緊急應變小組,國軍在十七分鐘內完成編組,不待命令前進甲仙勘災。總統更一直掌握災情,並在中午先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視察,旋踵又飛台南視察。少數名嘴不肯定政府平日的準備與訓練,反而把重點放在總統一定要在上午就抵達災區,但這對救災究竟有何意義?
做事很難十全十美,批評卻很容易,即便是九十分,雞蛋裡挑骨頭還是可以找出那不足的十分。然而讓批評的人來考,能考幾分呢?
【2010/03/06 聯合報】@
1角1元辛苦掙錢 賣菜女大方捐款興學
20100305 19:40:05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縣5日電)從新台幣1角、1元到10元、100元,陳樹菊省吃儉用,將40幾年賣菜所得400多萬元捐給母校仁愛國小興建圖書館。她如今依然每天在菜市場賣菜,希望能再掙些錢幫助更多小朋友。
昏暗的市場內,剩下陳樹菊的身影。台東中央市場內許多攤販過了中午就收攤,只有陳樹菊捨不得離開,希望能多賺些錢。她說,「生意不好,大家中午過後就不賣了,時機歹歹,我老人工加減做。」
61歲的陳樹菊,未婚,從13歲開始在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辛苦掙的錢全部捐給學校興建圖書館,義行獲選「富比世亞太善心榜」。她訝異地說「這沒什麼,很多人都可以做到,還有人捐比我多。」
陳樹菊民國57年自台東仁愛國小畢業,品學兼優的她原想繼續升學;未料,母親難產,繳不出醫院保證金而延誤救治,母親和胎中的妹妹雙雙死亡。年僅13歲的她只好放棄升學,接手母親留下賴以維持家計的菜攤。
年幼的陳樹菊,和其他攤販叔叔、伯母一樣,每日清晨前往批發市場批菜,再運回台東市中央市場叫賣,數十年如一日。她說,從40幾年前的一把菜1角、1元,賣到現在的10元、100元。
為了照顧家庭和弟妹,陳樹菊始終未婚。民國82年,父親和二弟相繼去世,陳樹菊深感世事無常,當時正好社會風氣逐漸走下坡,辛苦一生的她,捐出100萬元給佛光學院。
民國86年,陳樹菊有感於自己小學時受到母校的照顧,捐給仁愛國小100萬元作為學童急難救助獎學金。她說「希望能為小孩的生活環境多做些貢獻」。
5年前,她獲悉母校圖書館老舊,學童亟需良好的讀書環境,再度將她生平的積蓄450萬元捐給母校,做為興建圖書館經費。
生平積蓄全部捐出,孑然一身,5 年來,陳樹菊還是和往常一樣到中央市場賣菜,其他攤販老早收攤,她還想多賣一些。友人說,陳樹菊想再掙些錢成立基金會,但她說「沒有啦,等做到了再說」。
問她「獲選亞洲富比世 (Forbes Asia)亞太地區 4傑出善心人士」,高不高興?她說,「不要再寫了 (報導),這沒什麼,大家都可以做,捨得與不捨得而已。」昏暗的市場,只留下陳樹菊獨自叫賣的身影。990305
富比世善心榜 台灣女菜販獲選
2010/3/5 下午 03:36:00
一項亞太慈善「英雄人物」調查,台灣女菜販陳樹菊(後左)與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的母親,共同躋身擁有這個地區數一數二慷慨好心腸之列。(中央社資料照片,記者盧太城攝)
(路透新加坡5日電)根據一項關於亞太慈善「英雄人物」調查,一名台灣女菜販與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的母親,共同躋身擁有這個地區數一數二慷慨好心腸之列。
亞洲富比世(Forbes Asia)已經第三年進行這項評選,共列舉出亞太地區48位傑出的善心人士。最引人注目的入選者之一是59歲台灣婦人陳樹菊,富比世雜誌描述,她年輕時為了養家不得不輟學,1963年開始就在台東中央市場賣菜。
亞太12個地區各有4人入榜,包括台灣、澳洲、中國、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南韓與泰國。
該雜誌編輯委員柯比希(John Koppisch)表示:「獲選者不一定都是大手筆的捐款人,相反地,我們試著突顯一群各有特色的慷慨人士,有些去年的入選者再度進榜,不過多數是值得肯定的新面孔。」
陳樹菊歷年捐款包括2004年的3萬2000美元兒童基金,以及捐給母校興建圖書館的14萬4000美元。今年她計畫拿出31萬3000美元資金,幫助窮人付學費與健保費。
澳洲高齡101歲的伊麗莎白‧梅鐸(Elizabath Murdoch)是新聞集團(News Corp.)執行長梅鐸的母親,她因為數十年長期回饋社會而入選。
好萊塢動作明星成龍也獲選,中國籃球國際巨星姚明的善心一樣受到肯定。中央社(翻譯)
焦點人物:亞太慈善英雄陳樹菊
時間:2010/3/5 15:37
撰稿‧編輯:楊明娟 新聞引據:自由時報
從新台幣1角、1元到10元、100元,陳樹菊省吃儉用,將40幾年賣菜所得600多萬元全部捐出後,孑然一身,別人收攤了,她則在攤販休息片刻後,繼續賣菜。亞太慈善「英雄人物」調查將她列入富比世亞太善心榜。
富比世雜誌亞太慈善「英雄人物」調查,台灣女菜販陳樹菊名列其中。
亞洲富比世已經第三年進行這項評選,共列舉出亞太地區48位傑出的善心人士。最引人注目的入選者之一是59歲的台灣婦人陳樹菊。富比世雜誌描述,陳樹菊年輕時為了養家不得不輟學,1963年開始就在台東中央市場賣菜,辛苦賺來的血汗錢都捐出幫助窮人。
陳樹菊13歲那年仁愛國小畢業,因家貧放棄升學,開始了一輩子的賣菜生活。「賺小錢捐大錢」的她,一天只睡3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忙著批菜賣菜,50元三把菜,她賺不到10元,省吃儉用就是想盡辦法存錢。這幾年,她不只讓母校仁愛國小蓋圖書館、設獎學金,還各捐一百萬元給阿尼色弗兒童之家、佛教團體,增建院舍及興學。
陳樹菊說,小時家裡窮,她常到別人家借錢,借到人人怕,前門看到她,就從後門溜走,幼小心靈很受傷;更可怕的是,那個年代沒錢就看不起醫生,國小畢業才一個月媽媽就病死,後來父親、兩個弟弟也先後因病因車禍而死。窮,竟然讓她接連失去至親,心痛至極。
她賣菜挑起養家責任,讓哥哥讀完大學,弟妹也至少高中畢業,現在,他們都成家立業、當祖父了,她還是一個人繼續賣菜,令她欣慰的是,兄、弟、妹及他們的孩子都很上進,品性也很好,常會來看她,這樣的親情已經讓她的人生很富裕了。
醬油拌飯,要不然一整個星期就只一瓶豆腐乳佐餐;最奢侈也不過買個便當,中餐吃一半,晚餐再吃一半。今年已60歲的陳樹菊苦著自己,拚命存錢興學濟貧。
2005年5月間,台東市仁愛國小圖書館落成,捐錢蓋圖書館的主角就是陳樹菊。她賣菜興學的故事傳誦全國,還被當年公務員普考引為作文題目。
完成興學的心願後,陳樹菊的生活反而更加清貧,因為她助人的目標更大了,要存1千萬元成立基金會,要讓窮人有飯吃、有錢看醫生。
陳樹菊淡淡地說:「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
*能用掉的才是財產...其餘的是遺產*
*年長了要善待自己....
*有位大學同學的婆婆是美國人,現住在美國的養老院,朋友每星期和她先生到養老院看婆婆,她婆婆已獨居30多年,88歲時還可以獨自開車旅行。最令我驚訝的是,當我到美國同他們到養老院探視婆婆時,她說婆婆前一星期才換裝6顆假牙,共花了20多萬台幣。
*如果印象沒錯,在台灣的老人或家屬大概不會想到要幫一位96歲的老太太換更合嘴的假牙,如果假牙不合用,往往老人本身也會覺得算了,家屬也泰半同意 但都96歲了,何必費事、花這個錢?*
*可是朋友的老公是美國人,想法不一樣,他希望母親有較好的牙齒享受食物的美味,沒有想過這口假牙用多久的問題,只想著就是要給老媽媽好的生活品質。*
*「 年長了 善待自己」*
*這件事讓我想起,有一次採訪一位知名的專欄作家,那年她70歲決定植牙,她不太有錢仍決定花這100萬元,有朋友知道後都問,都70歲了為何仍大費周章的植牙?面對朋友的質疑,她的想法很簡單,「只要活著,就要有好的生活品質。」她說, 如果知道植牙後只有2年可活!! 她照樣會植牙,因為可以過2年好品質的生活也值得。*
*是的,人總是勞累一輩子,希望到老時可以享受清閒的生活,但真正到老時,卻又認為已經老了,也就什麼都算了,仍選擇侷促、將就將就地活著,一輩子都沒對自己好過。*
*人生有限,想做什麼就去做,就是一種生命品質的體現。*
*我們的長者一向被「老」字拘束得緊,覺得老了就應妥協,不應奢求,不應多所要求。*
*四、五年級生的你們是最有資格對自己更好的一群,何況常常所做的只是合理而沒有「特別好」對自己好這件事是不用跟別人妥協的。*
*享受生活 別等到下輩子*
*一位朋友的媽媽之前因為不好意思說要換假牙,一直帶著一副不合嘴的假牙,只有委屈自己誰也不知。有一天在公園運動時,聽同樣為假牙而苦的老朋友說換了假牙後吃東西那種快活的感覺,心想「目光不清,牙齒不健,活到老,難道就這麼等著回蘇州賣鴨蛋?」因而覺悟不再委屈自己,84歲的她以半年的時間,接受迷你植牙手術,從此不再三餐只喝流質食物,重拾吃花生的滋味,這讓她覺得非常開心,不但如此,這位老太太現在更愛笑了。*
*的確,有品質的生活從體貼自己的需要開始。*
*有不少長者花自己的錢做想做或愛做的事,還要在意別人的眼光或評價,這樣,生命的品質一直出不了頭。*
*記得以前鄰居的阿公阿媽,每次巧遇他們準備出門去玩的模樣,問他們要上哪去玩,他們卻總是說,「嘸啦,只是要去刈香啦!」到廟裡刈香是鄉鎮旅遊活動中最好的替代字眼,也是真的去廟裡進香了,但他們總不好意思直言自己是去玩的,好像去玩是不道德或是逾越本分的事。*
*其實,尊重自己的意願或適度的表達,就是一種品質,喜歡就好,想玩就去玩吧!*
*喜歡就值得去做,別忘了,這輩子就只這一次,遇到好康的或是幸福的事,可別總是期待留給下輩子。有沒有下輩子,只有天知道,是吧?*
* **老朋友們 切記!**
**我們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
**我們是: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千萬莫人在天堂,太多錢在地上銀行*。
富比世善心榜/網友感動:陳樹菊是活菩薩
【聯合報╱記者羅紹平/台東報導】
2010.03.07 03:09 am
陳樹菊(右)昨天一如往常在菜市場賣菜。
記者羅紹平/攝影
台東市女菜販陳樹菊經媒體披露默默捐款近千萬元行善,被富比世評選為今年亞太地區48名傑出善心人士,昨天國內網友一致推薦她是人間活菩薩、真正台灣之光。
昨天陳樹菊一如往常,到台東市中央市場賣菜;國內網友幾乎異口同聲稱讚她是人間活菩薩、台灣之光;篤信佛教的陳樹菊淡淡表示:「無悲無喜,身心自在」,「哎喲,人間活菩薩,我承擔不起,當初做這些事(捐款行事),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為名也不為利,更不想讓別人知道,誰曉得會這樣」。
對於陳樹菊的善行義舉,有網友說「這就是愛台灣」,另一署名「bigscumbag」網友留言「陳樹菊選總統,救台灣」;網友newshawks 呼籲大家「向阿嬤致敬,人間活菩薩」;網友5942888肯定陳樹菊「這才是真正的台灣之光」。
網友fhk455說「請大記住這樣一位無私的女性,他不是陳樹,也不叫陳菊,她是陳樹菊,比陳樹、陳菊更偉大的小人物,陳樹菊。」網友fhandychao說:「這樣的新聞應該放在頭版頭條,台灣需要教化人心的正面新聞」。
政治立場比較鮮明的LETGOGOGOJ留言表示:「台東之光總比台灣之光陳阿扁好太多」、網友dapusa回應「也對啦!民進黨的台灣之光就是把台灣賣光光」。
【2010/03/07 聯合報】@
入選富比世善心榜 女菜販陳樹菊感恩母校幫助
時間:2010/3/6 20:01
撰稿‧編輯:陳怡君 新聞引據: 採訪
從新台幣1角、1元到10元、100元,陳樹菊省吃儉用,將40幾年賣菜所得600多萬元全部捐出後,孑然一身,別人收攤了,她則在攤販休息片刻後,繼續賣菜。亞太慈善「英雄人物」調查將她列入富比世亞太善心榜。
台東中央市場女菜販陳樹菊,將多年來賣菜辛苦所得新台幣數百萬元,捐贈給母校仁愛國小等多個團體的善行,讓她獲選「富比世亞太善心榜」,同時入選的還包括媒體大亨梅鐸的母親等人。陳樹菊6日接受央廣「福爾摩沙日誌」節目專訪時表示,她接受過母校學弟妹的幫助,現在只是回饋而已。
在亞洲富比世慈善「英雄人物」評選中,最引人注目的入選者之一,就是今年60歲的陳樹菊。她的童年生活相當坎坷,經歷家貧失學、母親沒錢看病去世的痛苦,13歲就開始在台東市中央市場擺攤賣菜至今。她每天凌晨就到批發市場,批菜運到市場叫賣,幾乎全年無休,省吃儉用的她,1天三餐只花新台幣100元,卻將大多數的存款捐助弱勢,只因為自己以前也被別人幫助過。陳樹菊:『(原音)因為以前被母校的學弟學妹幫忙過,就想說有一天要是能夠回饋給學校,這樣而已,等了4、50年,今天人家幫助我,有一天我也能幫助別人,這樣的想法而已。』
1993年起,陳樹菊陸續捐贈新台幣100萬元給佛光學院、100萬元給母校台東市仁愛國小作為學童急難救助獎學金;2005年她再度捐出450萬元給母校興建圖書館,當時的行政院長謝長廷還特別頒獎表揚她的善舉。
陳樹菊為善多年卻相當低調,她的人生哲學很簡單,面對逆境或困難時,當黑夜過去,就像撿到新的一天。陳樹菊:『(原音)我的想法很簡單啦,一天24小時過了,今天晚上12過了就是明天撿到一天,這樣想就很簡單啊,12點過去,我又撿到一天,明天又開始了。』
而陳樹菊默默行善的故事,也讓全世界看到台灣平凡人物的不平凡。完整訪談內容將在3月8日的「福爾摩沙日誌」節目播出。
賣菜嫂的幽光
【聯合報╱黑白集】
2010.03.07 03:29 am
十三歲就開始賣菜,這輩子都在台東中央市場度過的賣菜嫂陳樹菊,被「富比世」雜誌選為今年亞太地區的慈善英雄。和她並列善心榜的另外三人,是影星成龍、球星姚明,和媒體大亨梅鐸之母伊莉莎白。
這個名單,更襯托出陳樹菊的不凡幽光。她的善舉,不是來自家族的財富,不是因為專業傑出的聲名,而是發自個人內心對周遭社會的關懷與一顆能捨的心。每賣出一把菜,賺取的不過是三元五元的蠅頭小利;而陳樹菊捐出四百五十萬元為小學母校建造一座圖書館,這是在菜攤前守上多少歲月的血汗?
富人的慷慨,讓人看到慈善的力量;而一個平凡賣菜嫂的慷慨,則讓人對人性的深度大大驚艷。
常吃的是醬油拌飯和泡麵,奢侈時也不過是一個便當,這位六十一歲的菜販一生儉樸,至今都無法忘卻母親因沒錢繳保證金難產而死,她自此必須棄學賣菜,協助一家生計。但陳樹菊學會了放下,把命運對自己的鞭笞,轉化成對他人的付出。她捐款助學,認養孤童,默默行善,拒絕接受表揚,謙稱自己「並沒有捐很多錢」。
要說「富比世」有眼光,把陳樹菊選為慈善英雄,不如說陳樹菊行善的故事,豐富了「富比世」善心榜的含意,使「慈善」的觀念遠超越了傳統的窠臼。過去半世紀,陳樹菊的生活就是在住家和菜場兩地移動,從清晨三點一直工作到晚上八點。而這位靜默的賣菜嫂,就在這一方攤位上,隻身打造了自己獨特的行義世界。這頁台東的「菜場幽光」讓人動容。
【2010/03/07 聯合報】@
平凡女性不平凡成就
· 國際
2010-03-06 16:47
·
代表“中國工人”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4名深圳女工,她們分別是肖紅霞、彭春霞、黃冬艷和邱小院。(圖:互聯網)
·
1956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公共汽車上的種族隔離違憲後,帕克斯太太坐在蒙哥馬利公共巴市的前排,再也沒有人理直氣壯地要求她讓位給白人。(圖:互聯網)
編者按:
週一是“三八國際婦女節”100週年,世界各地有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但並不意味著世界各地的婦女都已享有同樣的權利和幸福。
而這一世紀以來,世界也出現了不少傑出的女性,她們在各行各業都有非凡的成就,世界耳熟能詳。然而,也有不少平凡的女性,她們在默默付出。今天,我們報導了台東的賣菜阿嬸、深圳的女工們,還有開啟美國民權運動的黑人帕克斯,她們雖然平凡但偉大,為社會付出光與熱……
亞太慈善英雄
台賣菜嬸嬸當選
行善無分大小,最緊要有心。在台灣台東市賣菜48年的陳樹菊,賺蠅頭小利,行善卻毫不吝嗇,30年來捐款近千萬元(新台幣,下同);陳樹菊的善行獲美國《福布斯》雜誌肯定,將她選為48位“亞太慈善英雄”之一。
《福布斯》稱,當中最值得表揚的是陳樹菊,雖然她出身寒微,中途輟學養家在市場賣菜,但從沒有自怨自艾,反而熱心公益。
得知獲獎,陳樹菊第一反應是:“我不知道得甚麼獎?你們(媒體)不要亂講,我沒有參加甚麼比賽,哎喲!我也沒有捐很多錢。”
61歲的陳樹菊,國小畢業那一年,母親難產死亡;她13歲起接下母親的菜攤,幫父親拉拔四個弟弟及兩個妹妹,至今未婚。
計劃今年再捐千萬
她在中央市場賣菜,前40年除夕以外全年無休,每日只睡3小時,所有時間都放在菜檔,吃的只是豉油撈飯或腐乳伴飯,最奢侈亦只是一個飯盒分兩餐吃,省下的錢都捐出去。
陳樹菊將賣菜賺的5塊、10塊積攢下來,除固定認養基督教阿尼色弗3名院童,近十年捐贈佛光山學院、母校仁愛國小各100萬元;9年前又捐450萬協助仁愛國小建圖書館,也不定期捐款給慈濟等慈善團體。
去年她向友人透露,計劃今年再捐千萬,獎勵台東清寒學生,她說:“一個人,留那麼多錢給誰?”
公佈2009年“年度人物”
深圳女工上《時代》雜誌
2009年12月16日,美國《時代》雜誌公佈了2009年“年度人物”,“中國工人”作為唯一入選的群體,排在亞軍位置。《時代》寫到,中國今年能成功保八,歸功於數以千萬計背井離鄉的中國工人。
4名來自深圳市寶安區石岩鎮的一家企業的女工,成為了“中國工人”代表,她們在此前並不知道《時代》雜誌的影響力,更不清楚《時代》“年度人物”的分量。
在中國,有那麼多聚集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城市,為甚麼是深圳?為甚麼是她們代表“中國工人”?因為“普通”,但“普通”之中保存了很多閃光的特質。
這4名普通女工初中畢業或者初中沒畢業,熱情淳樸,或開朗或靦腆。她們踏實、勤勞,有這樣那樣的困難;但儘管這樣,她們還是充滿希望。所有的願望,她們都堅信努力可以實現,哪怕要晚一點點。
乘巴士拒為白人讓座
黑人婦女啟發美女權運動
1955年的美國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是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的地方。那時巴士70%的乘客是黑人,但前面的座位預留給白人,後面的座位在沒有白人乘客站立的情況下黑人才可以坐。
12月1日這一天,42歲的黑人婦女帕克斯太太乘坐一輛巴士時,白人司機命令坐她在內的4名黑人乘客站起來,但帕克斯太太文風不動,她因此違反了種族隔離法,隨即被捕。
12月5日,帕克斯一案開始庭審,著名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號召蒙哥馬利市數千名黑人自發地拒乘巴士,聯合抵制汽車。
1956年,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巴士上種族隔離的做法違背憲法,這最終導致1964年“聯邦民權法案”的出台,此法案禁止公共場合的種族歧視。
帕克斯太太以一介女流,而且是在種族政策下備受歧視的黑人婦女,拒絕站起來為白人讓座,開啟了一個整個種族為爭取人權而站起來抗爭的時代,甚至啟發了60年代的美國女權運動,成為對抗種族隔離政策的國際性象徵。美國國會之後稱她為“現代民權運動之母”。
人們這樣描述帕克斯太太:“她靜靜地坐在那兒,然後世界就為之改變。”
帕克斯入選英國《每日鏡報》配合國際婦女節100週年舉辦的《過去一世紀最激勵人心女性》。
部份國家特別的慶祝方式
意大利
文化場所女性免費開放3天
意大利文化部宣佈,為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意大利所有文化場所從6至8日免費對女性開放。
意大利文化部負責推廣文化遺產的官員瑞斯卡說,這3天期間女性可免費進入意大利的歷史古跡、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和檔案館等文化場所。“我們希望在婦女節期間能為她們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
據瑞斯卡介紹,在往年的婦女節期間意大利文化場所也為女性免門票,但免費活動延長到3天尚屬首次。
土庫曼
總統向女性國民贈禮金
土庫曼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將為每個女性國民頒發獎金。
女性國民不分年齡大小,每人在“三八”節前夕一律將獲得現金獎勵。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的這一決定是遵循該國尊重女性的傳統,感謝她們為促進社會發展、創造家庭繁榮和培育青年一代等方面作出的貢獻。
去年,土庫曼每名女性國民均獲得總統頒發的40馬納特獎金(1馬納特約折合2.85美元)。
在“三八”節向女性國民頒發獎金的傳統開始於已故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當政時期。
法國
通過法律草案保護婦女遠離家暴
法國國民議會為法國女性送上一份禮物,全票通過一項旨在更好保護婦女遠離家庭暴力的法律草案。
法律草案包括強制經常對妻子實施暴力行為的丈夫(或同居者)佩戴“電手鐲”。“電手鐲”大小與一般手表無異,這些人將被要求把它戴在手腕上,妻子擁有一個感應器。這套設備通過GPS和一個控制中心工作:當妻子有可能受到暴力侵害時,妻子擁有的感應器便可發出報警信號。
數據顯示,2008年法國有156名婦女死於家庭暴力。從2006至2008年,法國共有33萬名婦女遭遇程度不同的家庭暴力。
你知道嗎?
促進勞動婦女團結與解放
國際婦女節(婦女節)又稱“聯合國婦女權益和國際和平日”(聯合國婦女權利和國際和平日)或“三八”婦女節,是全世界勞動婦女團結戰鬥的光輝節日。
在這一天,世界各大洲的婦女,不分國籍、種族、語言、文化、經濟和政治的差異,共同關注婦女的人權。近幾十年來,聯合國的4次全球性會議加強了國際婦女運動,隨著國際婦女運動的成長,婦女節取得了全球性的意義。
這一天也是國際婦女鬥爭的紀念日。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女工因要求男女平等權利而舉行示威,次年8月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國際第二次社會主義者婦女大會上決定,為了促進國際勞動婦女的團結和解放,以每年3月8日為婦女節,也叫國際婦女節。
星洲日報/國際‧2010.03.06
智慧的人生觀 強而積極的人生觀
我們要生存,我們更要有意義的生存,所以我們那能不追求生存的意義和達到這有意義的生存方式?在這真實與空時構成的宇宙裡,我們的生命是動的、真實的、更是創造的,我們的思想與觀念不能開倒車,我們不能背著時代後退,我們也不能隨著時代前滾,盲目的隨波逐流,而失去了生命的價值,在這偉大的時代裡,需要我們有力的思想、有力的行為、有力的生命。
人生觀是對於人生意義的觀察、生命價值的探討。到底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生在這世界上有什麼價值?我們如何能得到富有意義和價值的生命?我們的前途又是怎樣?這些不斷的和類似的問題,我們今天沒想到,明天說不定會想到,一個月想不到一次,一年說不定也會想到一次;想到而不能作合理的解答,便是面臨人生極大的危機;如果有永遠想不到的人,那真不愧為醉生夢死,虛度一生的糊塗蟲了;想到而又能運用智慧以求解答,那麼,他已經踏進了人生哲學的範圍。我們本來先有人生,後有人生哲學,正如先有建築而後有建築工程學,既然有了人生哲學來幫我們探討和解答這些與生命不可分離的問題,我們為什麼不去研究?有人認為,哲學乃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可是態度有正的、有偏的、有健全的、有不健全的、有經得起理智和經驗考驗的、也有經不起理智和經驗考驗的,不但人生的價值在此分路,人生的苦樂也在此分路,所以人生哲學的研究,愈加不可忽略。鄉間的老農,常常要尋求而且常常能把握住一兩句先民的遺訓、父老的名言,以為一生做人處世的準則、安身立命的基礎,這正是他生命合理的要求,何況是知識與理智發展到相當程度而又急切要追究人生意義的人們,尤其是知識青年?
青年學子在學校中,努力地追求成績,毫無意識地應付一關又一關的考試,追求一層又一層的學歷,心中懷抱著大志,而缺乏有力的思想來引導,最後一踏出社會,常發現學而難以致用。在學校中所學得的只是理論基礎,仍無法發揮在工作上,在行為上顯現無力,在思想觀念上顯現挫折感,反而怨嘆老師教的那些理論都無用;在感覺上,在學校學的是一套,到了社會上來又是另外一套,一切都要從頭開始,以前的努力都白費了,最後形成不滿現狀、不滿現實,對社會厭棄而無地自處,生活在頹唐的意志之中;事實上大多數人都缺乏智慧的培養,「學問」和「智慧」是不同的,求學問的地方在學校,而求智慧的地方在社會之中;學問(Learning)是知識的聚集、是一種滋養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卻是陶冶這個原料的鎔爐;學問好比是鐵,而智慧是鍊鋼的電火;學問是寸積銖累而來的,常是各有疆域,獨自為政的,他可吸收人生的興趣,但是,他本身卻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種透視、一種反想、一種遠瞻,他是人生含蘊的一種放射性,他是從人生深處發出來的,同時,他可以燭照人生的前途。許多人以為,學問就是智慧,其實有學問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學問淵博而食古不化的人,食今亦不化,不知融會貫通,舉一不能反三,終身都被知識所束縛,跳不出書本的窠臼,實在說不上智慧二字,這種人,西洋便叫做「有學問的笨伯」,中國則稱為「兩腳書櫥」或「冬烘先生」;反過來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