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都市工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都市工业是指以大都市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技术开发和加工制造业为主体,能够在市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并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工业形态。都市工业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交融发展的结果,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调整经济结构做出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台州都市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市2007《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都市产业及相关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都市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产品设计类都市工业,其发展速度取得了瞩目成就。
目前,都市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生态效应差。城区内都市工业园区,例如江北创投中心、鄞州首南都市工业园、望春工业园等,工业味依旧甚浓、城市感甚少,与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相协调”目标不相符合。
二是产业聚集低。目前我市大多数都市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没有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链、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导致都市工业企业无法获取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
三是产业优势弱。无论从都市工业的经济产值,还是从都市工业经济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看,我市产品设计类、技术开发类和加工制造类三类都市工业产业优势不是很突出。
二、台州都市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我市都市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应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都市工业业态等因素,结合实际情况,由易到难,通盘计划,有序推进:
方向之一是产城融合,加快都市工业生态建设。这是我市都市工业发展的基础。都市工业区应在招商重点、产业选择上向现代都市工业转移,积极探索厂房转租、“二三混用”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另外在园区功能和环境布局上应考虑与周围城市区域协同建设。
方向之二是城区联动,发挥都市工业集聚效应。这是我市都市工业发展的重点。我市都市工业的发展应与郊区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牢牢扎根于“二三”分离、产管分离的基础,实施都市工业产业集聚,并使之与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实现联动发展。
方向之三是创新引领,提高都市工业科技含量。这是我市都市工业发展的核心。为克服地租、人工等高昂成本影响,我市都市工业发展必须牢牢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立足做精做新做高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加快台州都市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明确都市工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就是要千方百计解决生态效应差、产业集聚低、产业优势弱的问题,既要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又要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还要强化土地、人才等供给服务。
第一,合理规划园区,建新改旧并进。一是都市工业园布局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并与全市工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相衔接, 使之有利于发挥主城区城市功能,避免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二是鼓励企业“借天生地”,引导厂房向高空发展,资本向高投入发展,产业向高科技发展。例如江北创投中心、望春工业园等老工业园区转型打造电商产业园、物流保税园等都市工业园区,其高强度开发利用新建工业用地及旧工业用地追加投资、转型改造(不改变土地用途),在规划和土地管理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如提高容积率、地价优惠等;对于已建成的工业用地上增加建筑面积或改造增加建筑面积的, 政府也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三是在老工业园区成立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物权收购置换中心,以市场化方式收购园区内合适的工业用地和旧厂房,改造后再以合理或优惠价格租售给都市工业企业。四是对都市工业园内新建的厂房或者是新建的都市工业园区,要提高土地投资强度、投入产出效率指标要求,以法律契约为基础逐步建立和实行低效益企业的退出制度,确保土地的高效利用。五是在新建都市工业园区时,要注重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和长远发展,创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再次出现新工业园若干年后又要改的情况。
第二,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产业。一是要以都市工业园区为载体,坚持特色发展、区市联动、集聚发展,努力形成“一区一业”的特色产业,既要努力培养战略性的新型产业,更要重视立足原有产业基础,避免产业空心化。二是要发挥都市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引领作用,打造高端产业链形态的都市工业园区。例如望春都市工业园区,可利用区位优势,立足海曙、鄞州、奉化等地的服饰行业,结合奥特莱斯广场,打造高端品牌服装服饰设计、研究、展示、定制、电商、教学为一体的新型都市工业园。三是要立足区位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上,加速都市工业产业集聚步伐。例如,慈城的高新技术园区,其机器人产业可从工业机器人向民用机器人、农用机器人等方向横向发展,或从机器人产业链上进行纵向集聚。
第三,加大引技力度,谋求长远发展。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都市工业发展中的核心和关键作用。一是要在都市工业园区内积极引进各类高水平科研院所、鼓励企业新建各类研究机构,并在土地、建设、税收等政策上予以倾斜支持。二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世界著名制造企业、国内制造业行业龙头企业和市内大企业来都市工业园区内设立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和营运中心,大力引进科技型孵化企业和绿色加工制造企业。三是要高度重视人才对科技的支撑作用,加紧引进领军型高端人才,充分用好“千人计划”、“3315人才计划”、“海外工程师计划”,利用股权激励等政策提高都市工业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第四,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一是要强化城区基础设施配套。不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的配置,加快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建设。二是要强化城区现代服务业配套。围绕加强都市工业技术创新,搭建人才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和商务会展体系。三是要强化行政服务环境建设。成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都市工业经济研究,组织实施都市工业经济区域规划,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协调和服务楼宇开发、园区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