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方音乐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20123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音乐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方音乐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方音乐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2民音安2023 4音乐教育地方音乐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山东德州地区为例宋飞飞(德州学院音乐学院)摘要:中国音乐史特别是中国古代音乐史部分史料基本源于文献典籍,教学音响资料不足,给教学带来困难。将德州地方音乐引入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可弥补其不足,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延伸,音乐史理论知识跃然纸上,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过将德州地方音乐引入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使学生领悟中国传统音乐的精神和内在神韵,引导学生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音乐史的相关知识内容。关键词:地方音乐;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实践中国音乐史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学生综合素养和专

2、业技能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音响资料不足,理论讲述多于实践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需扩充多媒体资料,改善教学方式。基于此,可将丰富多彩的地方音乐引人中国音乐史教学。对于德州学院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将身边的德州地方音乐与中国音乐史的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史的内容,进一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德州地方音乐丰富多彩,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一勾勾”“柳子戏”“山东大鼓”“运河号子”“李氏陶坝制作工艺”“德平大歌”“宁津谭鼓舞”等。凹在课堂教学中将丰富多彩的德州地方音乐导人中国音乐史各部分教学内容中,使课程中的教学内容

3、更加充实饱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调动。在将德州地方音乐引人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地方音乐,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使课堂与地方传统音乐相结合,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和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意识。德州地方音乐与高校(德州学院)课程设置德州学院音乐学院设有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地域音乐文化研究”,学科包括德州民歌、戏曲说唱、器乐舞蹈三个研究方向。秉承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理念,力求探索高校教育传承创新的模式,逐步形成了科研、教学、艺术实践、服务地方四位一体的教育传承模式。近年来,在德州梁子黑陶、临邑文化馆等地建立了民间音乐采风基地,为研究德州民间音乐打下了基

4、础。国家非遗项目戏曲“一勾勾”和省级非遗项目“李氏陶坝制作工艺”在2 0 1 3 年纳人德州学院音乐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开设方面,设地方戏曲“一勾勾”“陶坝演奏与制作”课程;在实践方面,设“一勾勾”剧团、“蹦鼓舞社团”等。德州学院音乐学院的教师在研究德州地方音乐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并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些理论研究成果,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德州地方戏曲“一勾勾”、德州李氏陶坝、蹦鼓舞都是我院开设的特色课程,将这些课程与中国音乐史相结合,教师在讲述中国音乐史课程各部分内容中合理导人德州地方音乐资源,并收集整理其视频音响资料作为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使传统音乐与中国音乐

5、史教学有机融合。同时,教师讲解并吸收学生进行专题教学,比如让学习陶坝乐器的学生教室现场演奏并讲解,学生获得了实践机会,又进行了理论学习,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实践与理论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德州地方音乐在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运用(一)在课堂中的运用德州地方音乐涉及到民歌、器乐、戏曲、民间舞蹈等音乐史的教学内容,将德州地方音乐与中国音乐史各部分教学相结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如把夏津83民族音樂2023 4音乐教育民族音兴民歌、德州李氏陶坝、戏曲“一勾勾”、蹦鼓舞等德州地方音乐应用到课堂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现实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中国音乐史的有关内容。我国远古时期的音乐

6、,大多见于文献资料,其音乐作品已年久失传,无音响视频资料保留下来,有学者认为古代音乐作品“无声无乐无谱、有器(有声或无声)无乐无谱或有乐无谱”。在中国古代音乐史远古时期的乐器这一章节,涉及到坝的有关知识点,这时正好引人德州李氏陶,教师介绍德州李氏陶坝在我院的传承历史及发展历程,比较与远古时期的损有何异同,班级里很多同学也在选修这门课程,请学生吹奏展示,技能与理论相结合,既可以理解中国音乐史的课程内容又可以促进其学好陶坝的吹奏,可谓是双管齐下。古代乐器在教学中大多是靠图片展示,学生难以身处其境来感受远古时期的古乐器,将德州李氏陶坝引人此章节,弥补了此处的教学不足。德州民歌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逐渐

7、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中国民歌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民歌与其他地方民歌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德州民歌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涉及运河号子、劳动号子、风俗民情歌曲、历史题材歌曲以及寺庙音乐歌曲等。在讲述民歌这一章节时,引人德州民歌,我院声乐教研室也有德州民歌的教学活动,并定期举办音乐会,在课堂上播放往期德州民歌音乐会视频,并请声乐主项的学生在课堂上演唱德州民歌,德州本地学生讲述德州民歌的分类、演唱特点、地方特色等。武城民歌唱秧歌盼五更等经典歌曲都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学生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进一步

8、把握中国音乐史中民歌的发展历程。讲到戏曲音乐章节的时候,将德州地方戏曲音乐“一勾勾”引人课堂,“一勾勾”是流行于山东临邑、齐河、禹城、高唐、东平一带的民间小戏,又称四弦、河西柳、北词二夹弦、四音,因尾音上有一个向上七至八度的跳进而得名。“一勾勾”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由歌舞过渡到戏曲。2 0 0 6 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院开设“一勾勾”实践课多年,并举办过专场音乐会,学生们对此有一定的了解,所以从“一勾勾”引人戏曲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一勾勾”戏曲片段搬到讲台,请学生们欣赏,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戏曲的演唱和表演特色,进一步深人到其

9、他戏曲类型的教学,更为通俗易懂,使教学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身边的戏曲音乐引人课堂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音乐史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戏曲史的发展,使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思考问题。在讲述宋元时期歌舞音乐时,导人德州民间舞蹈蹦鼓舞。蹦鼓舞又名跳鼓舞,流行于德州市陵城区,起源于元朝。鼓的形状近似于腰鼓,鼓槌为鞭形,以革制鞭,鞭鞘头结一疙瘩。舞时,左手持鼓,右手握槌,边打边舞。在讲述新内容之前播放蹦鼓舞的视频演出片段,这样的授课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了身边的传统音乐。班级有很多同学也选修这门课程,其所学的其他课程与中国音乐史课程相结合,理解中国音

10、乐史的同时,又丰富了其理论知识。二)将学生家乡地方音乐引入课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人,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大部分传统音乐都起源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民族音乐根植民间,引导学生发掘身边的传统音乐,既丰富课堂教学资料,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在寒假来临之际,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假期回家乡时,搜集整理家乡的传统音乐,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学期开始后,在大家综述家乡音乐史时,发现我班杨思思同学的父母都是湖南“地花鼓戏”传承人,该生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了解“地花鼓戏”的传承发展,并引发了年

11、轻人不愿意再学地方戏的深思,但其本人也没有继续从事这一传统音乐继承的想法。还有一些德州的同学,因为这次作业才知道自己的家乡临邑有一勾勾戏曲,从小到大都不知道这些民间戏曲音乐。聊城的同学介绍了“八角鼓”“池平花鼓戏”“临清架鼓”等;河北的同学讲述了河北“评剧”“河北鼓吹”“保定老调郴子”等;潍坊的同学讲解了“潍县锣鼓”“挫琴”“诸城古琴”等;山西的同学介绍了“山曲”“蒲剧“威风锣鼓”等。总之,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家乡音乐,这些音乐形态都在之后的课堂讲解中被教师贯穿运用到各个章节,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4民族音樂20234民族音音乐教育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本内

12、容的理解。同时,通过中国音乐史课堂与学生家乡音乐文化相融合,使学生在了解知识点的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三)开展地方音乐课程实践音乐会中国音乐史的课程特点决定了其学习过程枯燥,其考核方式使其陷人死记硬背和应付考试的形式。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课程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定期举办课程实践音乐会。将课程实践音乐会纳人期末考核。每个学年举办不同主题的课程实践音乐会,2 0 2 1 级学生带来了主题“我的家乡我的歌一中国音乐史课程实践音乐会”。本次音乐会以学生的家乡音乐为主题,临沂地区的学生编排了合唱沂蒙山小调、湖南地区的学生带来

13、了歌舞刘海砍樵、德州地区的部分学生表演了戏曲“一勾勾”姊妹易嫁选段、德州地区器乐学生演奏坝与筝大鱼、河北学生演唱了歌曲小放牛等精彩纷呈的作品,展现了我国不同地区在不同风貌下的各种音乐,既有声势壮阔又有柔情似水,可以活泼戏也可以庄严肃穆。音乐会的实践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表演和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专业技能尤其是舞台表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德州地方音乐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地方音乐资料丰富多彩,经过不断挖掘整理将其与中国音乐史的相关教学内容融合,使无声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这一视角来研究,

14、挖掘身边熟悉的传统音乐,使课堂与地方传统音乐相结合,既可以理解中国音乐史的知识,同时又是对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学生利用假期通过采风了解家乡的传统音乐,在这个过程中对传统音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回到课堂上介绍各自家乡的传统音乐,互相分享并讨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并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这个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探索中,提高学生的研究思考能力;在探究家乡地方音乐时,部分学生也找到了毕业论文的方向,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从教学上来看,丰富的地方音乐资源与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内容相融合,可改变以理论授课方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式,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

15、学。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史论学习观念和态度。结合教学内容定期举办“中国音乐史实践音乐会”,使音乐史论课与音乐专业技能课紧密相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整体是由每个民族与各具特色的地方音乐文化共同集结而成。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环境,造成人的遗传心理特征各异,于是,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由此而生。”地方音乐文化经过不断的继承和创新,影响着主流音乐文化,其未来走向和发展趋势带动了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引领学生探索音乐文化的现代价值,深人挖掘和研究我国丰富的传统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促进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国

16、音乐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形式进行创新改革和研究,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努力尝试丰富多彩的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民基金项目22021年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 1 YY10180004)。参考文献1刘再生.论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 J.音乐研究,2 0 0 0(0 6):41-53.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德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德州文史第二辑 Z.1984:110-154.3王博.地方音乐文化融入地方高校音乐课程的可行性分析一以环县道情皮影融入陇东学院为例 J.陇东学院学报,2019(07):132-135.4许海燕.地方音乐在中国音乐史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安徽地区为例 J.铜陵学院学报,2 0 1 9(0 4):1 1 5-1 1 7.5常丽梅.洛阳地方音乐资源进入中国音乐史教学探析 J.当代音乐,2 0 1 5(1 0:6 9-7 0.6田可文.文明的差异中国音乐史中的地方性问题 J.贵州大学学报,2 0 0 2(0 2:1 4-1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