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堰河——我的保姆学案答案
阅读体悟
探究一
这首诗歌有着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这来自于诗人的真情和大量的细节描写。在诗中勾画出来,想一想抒情和描写的关系,批注在课本诗歌空白处。
探究二
阅读下面两段诗节,完成1-7题。
(一)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1.大堰河的“梦”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她的“梦”?
在乳儿成婚的彩堂上接受乳儿和乳儿媳妇的跪拜。
她的“梦”说明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而又处处维护乳儿的尊严。写出了大堰河善良美丽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写出了大堰河内心的自卑。
2.作者反复说“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有何用意?
突出作者内心的悲痛。美丽的梦境与死亡的凄惨形成鲜明对比,加强了悲剧气氛,增强了感染力。
3.第九节中,写大堰河的家人对死的反应又有何作用?
渲染悲痛的气氛。
(二)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4.这一诗段的叙事中心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加以说明。
大堰河含泪的离开了人世。
抒发作者的悲愤痛苦之情。
5.诗中的定语多用数量词,其作用是什么?
形成对比,突出大堰河生前的极度贫穷、痛苦,死后的极度凄惨悲凉。。
6.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反复、排比
7.“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有的同学读到这里,认为,与其说诗中的大堰河是一位勤劳善良的中国农村妇女,不如说她是一个逆来顺受、甚至有些愚昧的中国农村妇女。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参考:大堰河是一个逆来顺受、甚至有些愚昧的中国农村妇女 。首先,她在家里逆来顺受,丈夫平时总是打骂她,可她仍然出卖乳汁养活这个家。其次,她是地主压迫剥削的对象,但她对这种压迫和剥削并没有丝毫不满,甚至总是含着笑去做那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她还梦想着去吃乳儿的婚酒,梦想着让地主少爷的媳妇喊她“婆婆”,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探究三
诗歌讲究练字。例如本诗“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一句中,对一位女性的手掌用了“厚大”一词,这里就没有单纯的给人以视角的感受,更多的是表现手给人的心理感受,乳母的手,即使很“薄小”,但在深爱着她的乳儿的心中,永远是“厚大”的。当然,也有可能大堰河的手原本就厚大,因为她是一位劳作不息的的农妇。你还能从文中找到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吗?请勾画出来,把用它的好处批注在诗文边。如果觉得他用得好,却只能意会而无法言传,可以提出来大家议一议。
参考:“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中,连用两个“乌黑”,大堰河家“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与后文“生我的父母家里”的“红漆雕花的家具”,“ 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她家的极度贫穷,而这样贫穷的农妇却给乳儿带来了无尽的温暖,更显出她的伟大。
拓展创新
1、课外收集歌颂母爱的诗歌,歌词也可以哦。或者把这首诗歌配乐朗诵一下,录下来到班上秀一秀。
略。
2、诗歌第七节用六个“她含着笑”开头,写了一组排比句,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本分,也渗透出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请用“(父母、老师、亲友、同学)含着笑”开头,仿写一组排比句。
示例:老师含着笑,叫醒我们一起上早操;老师含着笑,讲着我们不懂的问题;老师含着笑,批改着我们的作业;老师含着笑,和我们促膝谈心;老师含着笑,和我们一起做课外游戏;老师含着笑,掩上同学踢开的被角。
3、下面是艾青《归来的歌》诗中的整句,试用散句表达,不能改变意思。
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示例:即使我们是一支蜡烛,我们也要燃烧到底,具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即使我们只是一根小小的火柴,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从而点起熊熊大火;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也要变成一闪一闪的磷火,在荒野中显示我们的存在,显示我们曾经奋斗过。
4、写一首小诗送给你的妈妈。
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