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地理标志视角下资源枯竭型产业经济转型研究——以竹山县绿松石产业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8237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标志视角下资源枯竭型产业经济转型研究——以竹山县绿松石产业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理标志视角下资源枯竭型产业经济转型研究——以竹山县绿松石产业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理标志视角下资源枯竭型产业经济转型研究——以竹山县绿松石产业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区域经济-111-我国资源型产业存在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整治不到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阻碍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产业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本研究以湖北省竹山县绿松石产业为例,通过对该县绿松石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别审视2010年该产业国家地理标志的颁布以来及2014年开采权面向社会拍卖成功以来两个阶段里绿松石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基于地理标志产品的视角提出当前十堰市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对策,以期为我国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思路。1 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因资源枯竭型产业因无可避免地面临资源缩减的窘境而选择产业结构转型,走向产业

2、升级新路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中共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我国资源型产业转型取得较大成绩,但在转型过程中,经营观念、营商模式、产业技术和企业管理创新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制约了进一步转型发展的进程,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根据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一般而言,产业的发展都会经历形成期、扩张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四个阶段 1。产业行业在成熟期之后将不得不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资源枯竭型产业即处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长期以来,我国资源枯竭型产业因粗放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而备受诟病。资源枯竭型产业一般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资源利用依赖度高、价格体系不完善,资源浪费严重、使

3、用效率低;二是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环境修复缺乏主体且容易逃脱政府规制的监督;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四是社会保障不完善,容易在就业和保障上造成社会问题。资源枯竭型产业多年形成的产业生态和发展路径相对固化,并不利于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但内外部多种因素会形成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发展的动因,内生动力包括产业的历史包袱如结构单一、成本上升、效益低下、生态修复压力大等各种欠账的影响。“生态欠账”以及资源临近枯竭形成资源危机,社会保障方面如工资、养老保险、医疗费等拖欠现象等。外在动力包括国家经济常态的变化、宏观经济的走势与政府规制的施压,以及政府在解决“企业办社会”遗留的社会问题的决心等。近些

4、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资源枯竭型产业愈发受到资源禀赋现实和政府生态刚性约束的影响,农村资源型产业更是存在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整治不到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内外部动力交织在一起阻碍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迫切需要资源枯竭型产业顺应发展趋势,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创新、培育产业生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 研究综述2.1 关于国家地理标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治理方面。“中国地理标志”是以地域名称冠名的区域性公共品牌,对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地理标志农产品由于承载着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产品特色声誉,具有极高的品牌价值和品牌竞

5、争力,成为中国农业优先发展的对象。但当前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成效有限。二是地理标志产品的影响因素方面。自然环境资源、经济发展、企业能力、政府意愿等对促进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管理制度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认知影响不显著,而对感知质量、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协调对品牌资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监督执行对感知质量具有正向影响,而对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和品牌忠诚影响均不显著。三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作用方 收稿日期 2023-02-23 基金项目 2021 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理标志视角下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十堰市绿松石产业为例”(21Y203)。

6、作者简介 梁家栋(2000),男,湖北十堰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通讯作者 张文洲(1972),男,湖北十堰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区域经济发展。地理标志视角下资源枯竭型产业经济转型研究以竹山县绿松石产业为例梁家栋1,张文洲2(1.武汉轻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23;2.湖北文理学院,湖北襄阳441053)摘要 为了实现资源枯竭型产业经济的转型,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以竹山县绿松石产业为例,探究“中国地理标志”的作用与影响,分析认为拥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资源枯竭型产业,可以立足于地理标志产品角度,提升品牌资产价值、挖掘产品文化内涵、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发掘矿业遗

7、产的潜力,实现产业经济的有效转型。关键词 地理标志;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梁家栋,等:地理标志视角下资源枯竭型产业经济转型研究区域经济-112-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年第 34 卷第 14 期(总第 562 期)面。地理标志保护有利于乡村非农就业,同时因其自身“无时限性”“不可转让性”和“人文性”等特质,与传统知识的特点更加契合,能够更好地挖掘传统知识的价值,发挥传统知识的效用。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宣传及促销和溢价功能,最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四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路径与模式方面。国际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专门立法保护、商标法保

8、护和混合保护3种模式均有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具体保护制度,我国未来的地理标志保护之路应当通过实现体系化立法、构建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监控与私权保护相结合的制度运行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对地理标志的充分保护。2.2 关于资源型枯竭型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视角进行研究。在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的刚性约束下,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对研究资源型产业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背景下,资源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应选择成熟期作为转型期,选择产业延伸和产业替代有机结合的转型模式。二是从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的视角进行研究。资源型产业应选择通过

9、加快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推动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型升级路径。转型过程中应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运用价格杠杆,促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加兼容,建立完善进入衰退阶段的资源型产业有序退出的机制,降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社会成本,更好地重塑政府职能和定位。三是从创新的视角进行研究。影响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效果的主要因素可以从外部、情景和内部3个层面进行梳理,要剖析产业内部创新驱动要素与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机制,探究创新要素协同驱动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部机理。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生态的约束,应通过产业创

10、新、服务创新和理念创新等措施,实现升级与转型。也可以以自组织和创新为驱动力,有效实施升级与转型。四是从产业规划的角度进行研究。资源型产业地方政府必须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和优势,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并从明确产业区域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市场监管、加强公共服务及夯实社会保障五个方面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应结合国际经验,从转变政府职能与完善考核体系、建立更权威的政府转型机构、增加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逐步降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地位,选择有效的替代产业,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前资源型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2.3 研究述评从上述的文献分类可以看出

11、,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国家地理标志和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与社会实践联系较为紧密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路径与模式、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及发挥市场和创新作用等方面,就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特别是在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从产业生命周期、产业规划以及产业创新和产业竞争指标体系构建上进行了多角度尝试,拓宽了研究视角。但将国家地理标志与资源枯竭型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湖北省竹山县绿松石产业为例,尝试基于地理标志产品的视角提出当前十堰市绿松石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对策。3“地理标志”作用与竹山县绿松石产业

12、发展现状3.1 中国地理标志的作用与影响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地理标志不仅通过信息交流为消费者区别产品、鉴别质量及产地的特殊品质提供服务,更能通过标志传达区域产品的声誉象征和人文信息,既将产品与产地结合起来,也将产品与人文结合起来 3。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宣传及促销和溢价功能,最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指以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地理标志为对象,对国内地理标志保护起示范、引领、推广作用的产品 4。截至目前,国内审查合格,开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已有2 0

13、00余个。有效发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地方特产、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形成品牌竞争力作用,有利于资源枯竭型产业的转型升级。地理标志的保护更多聚焦于农产品方面,是农业知识产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标志不仅标明了产品的原产地信息,代表了市场信誉,传承了产品及品牌的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也有积极意义。近些年来,我国地方政府纷纷培育地理标志,传统上与第一产业高度相关的地理标志也逐渐延伸到第二、三产业 5,形成了集聚效应,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3.2 竹山县绿松石产业发展情况绿松石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自古深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喜爱。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绿松石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成为全

14、球市场上流行的装饰品和收藏品 6。绿松石主要产于中国、伊朗、埃及、美国等。十堰市竹山县是全球最大的绿松石出产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享有“绿松石之乡”的盛誉 7。根据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竹山县绿松石区域经济-113-产业处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的第三阶段即成熟期后期,未来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局面。尽早考量绿松石矿产储量即开采难度、尽早考虑绿松石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既是居安思危,也是未雨绸缪。近年来,该县积极实施“文玉一体、玉旅结合、玉商融合、文创互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绿松石产业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一城一园多基地”,辐射全县5个重点乡镇的产业开发格局,

15、2010年“竹山绿松石”获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开采权面向社会拍卖成功,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产业影响不断扩大,产业发展态势向好。但绿松石产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依然存在诸多产业发展的约束和障碍,影响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资源保护和开发还需发力。合法有序开采推进不够,虽然建立了绿松石矿山管护责任体系和管护网络体系,但私挖滥采、弃渣乱倒现象时有发生;产品的加工环节因设计能力不强也存在原石开发利用率偏低的情况。二是产业实力还需增强,品牌建设乏力。市场主体分散,规模企业较少。高端市场占有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对消费者需求了解不够,目前的产品及设计不能引领绿松石消费。特别是三年的疫情,

16、对绿松石产业的开采、加工和国内外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三是对绿松石文化宣传不足。对绿松石之乡、绿松石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宣传未能与十堰市文旅有机融合。四是绿松石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短缺。当地的产品设计、加工雕刻大多靠外包,营销专业人才严重缺乏。4 基于地理标志的竹山县绿松石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拥有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资源枯竭型产业,可以立足于地理标志产品角度,积极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转型升级路径,顺应发展趋势,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产业生态,加快转型升级。一是发挥“中国地理标志”保护地方特产、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形成品牌竞争力作用。通过体现地理标志产品具有的文化价值,发挥宣传、

17、促销和溢价功能,最终能促进产业经济的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应在尊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推进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提高资源的保护力度,建立产业内部创新驱动要素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机制。三是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文化功能,采用文化产业与矿业遗产深度结合的协同创新模式,创新产业生态,从而实现资源型产业经济的有效转型 8。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竹山县绿松石经济转型政策建议。4.1 大力提升绿松石地理标志品牌资产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绿松石行业协会的主导及协调作用,加强沟通与协调,增强绿松石地理标志产品品牌的内部目标一致性,严格地理标志使用和生产准入制度,科学制订绿松石品质分级标准,

18、完善绿松石地理标志保护和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健全“竹山绿松石”产地鉴定标准及溯源体系,提升绿松石地理标志产品品牌资产。4.2 挖掘绿松石文化,提升文化内涵充分利用竹山绿松石地理标志的优势,挖掘绿松石文化,不断提升绿松石产品的文化内涵。将竹山绿松石地理标志与“中国绿松石之乡”、女娲文化以及古庸国历史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竹山县绿松石文化品牌,提高竹山县绿松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4.3 推进价格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提高资源的保护力度强化资源保护,巩固发展基础。建立健全县、乡、企三级管护网络体系,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监管,科学设置采矿权、依法履行采矿权转让合同。发挥市场在绿松石定价、供求、竞争的主体

19、调节功能,推动绿松石产业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4.4 发掘矿业遗产的潜力,发展乡村旅游尊重绿松石开采历史,延续绿松石文脉,搞好矿业遗产再利用 9。积极申报绿松石矿山公园资格单位,发挥绿松石主题博物馆功能,体现出绿松石矿业遗产在观光旅游、科学研究上自然、人文的双重价值。4.5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借鉴德国鲁尔区产业转型的校企合作经验,充分重视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坚持院校联合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建好绿松石产业学院,培养本土工艺开发设计人才。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文化溢价功能,吸引外地工艺大师入驻。参考文献1 王新城.价格杠杆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J.

20、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8):120-123.2 熊 花.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4,34(6):75-80.3 姬志恒,王兴元.“中国地理标志”品牌治理模式的多案例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3(12):87-90.4 王晓艳.论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模式J.知识产权,2019(11):59-68.5 韩 磊,谢双玉,王宏志.湖北省地理标志产品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5):865-874.6 张佳琪.从“一带一路”看绿松石的文化溯源及推广营销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3):33-34,37.7 唐宝山,黄 武,李成香.湖北省绿松石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8,32(3):489-493,503.8 翟玉强.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内涵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38(S1):124-126.9 刘 宇,周雅琴.文化产业促进资源型城市矿业遗产转型利用的模式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6):92-96.梁家栋,等:地理标志视角下资源枯竭型产业经济转型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