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7628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1 期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研究桑玉宁(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844006)“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1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了“用好红色资源”在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的重要意义。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是承载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天然载体,是引领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进的鲜活教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国际环境发生重大转变的背景下,注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研究,对于实现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强化大学生对

2、红色文化的认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巧用现有载体,扩大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后者同理,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才能进行。而且一个事物要成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须同时满足“承载及传导红色文化教育信息”及“有效衔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两个条件。因此,在繁多的载体类型中,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可重点采用“思政课”及“自媒体技术”这两种优势显著的载体类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助推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推进思政课建设,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首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思政

3、课教师应以红色文化武装头脑,以提高政治站位。其在课程教学中要承担起作为教育主导者的使命担当,于润物无声中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红色的种子。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知行合一、常思己过,为学生做好表率。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不良导向要及时纠偏,以培育红色文化的继承者与传播者、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拥护者和建设者。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强化红色文化理论学习。“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深入开展红色文化研究,摸清发展脉络,缕析始末缘由,做到讲课有底气、有逻辑,回应问题有条理、讲透

4、彻,从而真正实现以理服人。2.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革新。卷帙浩繁的红色文化在发挥其价值凝聚功能的同时,也对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即教师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时要突破思维定式,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路径,除采用“灌输式”教学,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切实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强调师生双向互动的新式教学法,在扎实推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情感激活作用。即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养分与生动讲评、躬身实践相结合,从而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行

5、为,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并促使文化认同向行为实践转化。(二)融合自媒体技术发展,开辟文化传播新兴途径“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3作为全媒体传播体系下的组成要素,自媒体自产生以来,因具有娱乐性、交互性等优势深受公众青睐,在扩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影响力方面带来了诸多便利。北京日报调查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某自媒体平台大学生用户数已超 2 600 万,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近 80%。“人在哪儿,思想宣传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4,以央视新闻、人民网为代表的一系列主流媒体纷纷抓住这一机遇入驻自媒体平台,在传播社会

6、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等方面成效显著,并取DOI:10.16681/ki.wcqe.202321012作者简介:桑玉宁(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文章从巧用现有载体,扩大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聚焦内容质量,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提质升级;突显社会实践,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的现实转化等方面研究了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23)21-0047-04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1 期得了较为积极的社会反响。为有效利用这一传播优势,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

7、的红色文化教育在融入自媒体平台的过程中,结合其他各类自媒体平台特点开展多元宣传活动,努力将自媒体平台打造成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有力宣传阵地,提升红色文化视频的点击率,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技术含量和科学水平。科学技术本身就是利弊同在的产物。将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自媒体平台,在享受自媒体平台带来的传播红利外,也应警惕自媒体平台“过度娱乐化”的不良习气。我们应明确,娱乐化绝不等于以庸俗化的讲段子、无底线地讲述奇闻逸事的方式来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而应将红色文化教学内容以更加活泼和直观的表现方式呈现至大学生面前,适应这一群体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因而各类

8、红色文化教育账号在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时,应正确处理娱乐与教育二者的关系,在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宣传效果、增加互动和传播正能量的同时,避免过度娱乐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保留教育初心。二、聚焦内容质量,实现红色文化教育的提质升级“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5新形势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发展看似重在传播形式更新,实则教育内容的提质升级才是影响其教育实效的决定性因素。传播形式为教育内容服务,若教育内容空洞无味,不足以适应国家及个人的进步需求,便难以实现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价值导向的目标。为此,必须将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质量作为工作重点,从强化理论指引与聚焦现实发展两个方面来提升教育质量。

9、(一)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导力和影响力1.坚持旗帜鲜明的文化导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其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随着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而不断丰富发展。因而立足于中国革命战争年代,且顺应时代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不断巩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思想基础。为此,必须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要义的宣传力度,并在其引领下积极开展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优化教育内容、采用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加强社会各界协同合作等扩

10、大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制度、道路、理论、文化的认知,激发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尊重和热爱,使其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的侵扰,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增强致力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历史责任感。2.坚持全面发展的培育方针。当前,高等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除重视专业知识学习,还应时刻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以促使其实现全面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红色文化中的奋斗精神、斗争精神、奉献精神、担当精神等多种优秀品质,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提供了精神源泉。它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1、为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抵御社会生活中不良思想的侵扰。而且新时代中国人民脚踏实地、披荆斩棘的历史征程也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并涌现出一批以开拓创新等为代表的当代红色精神,为大学生全面发展锚定了方向。为此,必须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让大学生在科学思想的系统化学习中明确价值导向、汲取精神力量、锤炼顽强人格,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从而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推动这一群体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立足社会发展现状,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感和有效性1.坚持与时俱进的时代导向。首先,社会发展趋向深受国家意识

12、形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牵动着大学生的思想起伏。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正蓬勃兴起,为有效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要积极探索党史与红色文化二者的融合共通之处,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大红色文化宣传力度。除党史外,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及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也是当前国家大力号召学习的教育素材。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应以此为依托,将教育目标导向与国家意识形态倾向紧密交织结合,持续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注入新鲜活力。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红色文化的孕育和成熟离不开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艰苦奋斗。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也续写着红色文化的新篇章

13、。因而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应实现教育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1 期重心的转移,由革命先辈的历史壮举转移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丰功伟业,从举国上下共办冬奥等时代热点探寻教育内容,为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红色文化提供鲜活实例,从而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时代性。2.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导向。随着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日趋完善,大学生的智力发展也步入达成阶段。大学生群体接受教育的目的除为满足好奇心之外,为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目的也进一步凸显。因而在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实现生动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既要适应教育趣味性的发展趋势,又要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需求。为此,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要将承载中国

14、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红色资源与娱乐化、生动化、个性化的文化氛围紧密结合,不断创造出兼具情感温度、思想高度、历史厚度的高质量教育内容,并促使其转化为引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精神养分,以提升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性。三、突显社会实践,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的现实转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党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年来奋斗历程的集中体现,是在理论上沉淀并在实践中振兴的。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除发挥思政课在理论教学上的优势,还应促使大学生依托实践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并以红色文化精神为引领回报社会,实现红色基因的内化与外化。(一)依托学习观摩带

15、动红色文化“入脑入心”红色文化的形成依托于革命战争年代全国人民在血与火中为维护本地区和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而做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这一背景下凝缩而成的红色文化便成为一类兼具全国性与地方性的优质教育资源。“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6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带领大学生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瞻仰红色遗迹等途径开展现场教学,凭借生动真切的红色情景,促使大学生在亲临亲历中重温英雄人物事迹、体悟革命精神,发挥革命故事和先进人物的精神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提升红色文化精神内核的感召力,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合作成

16、立实践育人基地,将基地的资源优势与高校的人才优势相结合,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以选派学生担任讲解员、整理红色文化资料、参与红色遗迹的保养与维护等,让其参与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在提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影响力的同时,促使大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强化体验感,加快红色基因的内化进程,并为红色基因的外化做好准备。(二)开展劳动教育,助推红色文化“躬行实践”作为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在全国普遍推行以来,在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主动到艰苦地区和行业扎根奋斗等方面大有作为,与红色文化教育培育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意识的目标方向一致。二者可充分利用这一共同

17、点加强合作,实现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协同发展。“劳动精神是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劳动教育不能泛化。”7为此,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寒暑假“三下乡”、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为契机,组织大学生走进社会基层、深入革命老区,帮助各地人民进行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和磨炼意志,体会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体悟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进行生产建设的艰难,并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劳动中发扬红色精神,以自身实践真正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实现红色文化基因的外化,实现红色文化教育引领未来的目标。四、重视同向协同,推

18、动红色文化教育的立体式发展“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8为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单靠学校教育的有限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学校及社会应携手同行、通力合作,并结合国家在教育领域层面的最新部署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实现红色文化教育领域横向与纵向的协调发展,形成立体式育人格局。(一)以“三全育人”为引领,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多元一体的红色文化横向育人格局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任务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升级的重要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具体要求的“三全育人”新教育格局,为新时期一体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

19、育工作提供了工作策略。这一策略强调了构建“家庭、学校及社会协同联动的横向育人格局”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与党的二十大强调的“健全家庭、学校社会育人西部素质教育2023 年 11 月第 9 卷第 21 期机制”的观点不谋而合。由此,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在开展过程中要以“三全育人”及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多元一体的红色文化横向育人格局,平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在家庭教育层面可举办“传承红色家风”系列活动,通过继承革命先辈的治家理念,实现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学校教育层面除发挥第一课堂思政课的育人作用外,还需重视校园文化这个第二课堂的作用,从校园文化建设及校

20、园活动入手,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社会教育层面可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开展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宣讲活动,帮助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年龄阶段社会成员了解、走近并自觉学习和弘扬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在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终身化过程中的优越性。学校、家庭和社会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问题聚焦点虽不同,却同为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要素。唯有协调各方力量,构建三者协同的育人体系,才能使红色文化在多元社会思潮中崭露头角,增强感召力和影响力,为红色文化教育引领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广阔平台。(二)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大中小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构建红色文化纵向育人体系青少年时代是人生发展的“拔节拨穗期”

21、,是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9。因此,作为纵向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的三个不同阶段,小学、中学及大学都应明确职责、恪尽职守,以有效弥补红色文化教育差异性不明显、衔接性较弱的短板,真正形成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的纵向红色文化育人格局。在强化差异性方面,首先要明确不同学段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的异同,即小学阶段重在启蒙教育、中学阶段重在强化认知、大学阶段重在价值引领。而且在这一基础上要探寻各学段教学的侧重点,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在提升衔接性方面,重

22、在打通小学、中学及大学三个阶段红色文化教育的壁垒,以师资共享、资源共享、实践共享为主要渠道形成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的共享格局。师资共享层面,以共同培训、集体备课及教研会等为渠道,建立一体化的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任课教师培训机制,实现资源互补与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层面,中小学的红色文化教育可以从大学思政课中获取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设计实现教育对象转化,形成符合中小学阶段学生红色文化教育需要的内容。实践共享层面,红色基地可通过聘请大学生担任讲解员,为中小学学生进行展馆讲解。以志愿服务为衔接,实现大中小学红色文化教育的纵向链接,从而在双向互动中让学生实现共同成长。因大、中、小三学段在红色文化教育内容难

23、度及教学手段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异性,对此,应加强学段衔接,避免陷入各自为政的困境,使三个学段的红色文化教育真正成为一个系统性整体,让广大学生在纵向育人体系中终身受益。总之,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党百年来矢志奋斗的最好见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10新时代背景下,要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强大政治定力的后备军,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以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为契机,带领大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砥砺奋进的壮志豪情,引领大学生群体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不移地续

24、写新时代民族复兴的历史篇章。参考文献: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7):12-13.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2023-04-20.https:/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

25、:外文出版社,2020:318.5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 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11.7 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人民日报,2020-03-30(12).8 明绍庚,黄岩,张继锋.“我们一定把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讲好”N.辽宁日报,2022-08-19(7).9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EB/OL.(2019-03-18)2023-04-20.http:/ 任仲平.十年砥砺奋进绘写壮美画卷N.人民日报,2022-10-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