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7623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 5卷第5期2023年1 0 月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25,No.50ct.2023D0I:10.15916/j.issn1674-327x.2023.05.021孙傲,薄海(辽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 2 1 0 0 1)摘要: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目的在于明确自身价值追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当前,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着角色认知尚未明晰、组织归属

2、感存在缺失、行为一致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必须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完善培养监督体系、丰富党员教育形式等有效对策,夯实价值根基、严把发展质量、加强实践锤炼,助力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对策中图分类号:G641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其身份的接受程度与内化程度。党员身份认同是个体对于党员身份及其相关价值的认可和确证。本文基于对身份认同的理解以及对大学生的深入调查研究,认为大学生党员对其身份的认同可以归纳为三个维度:一是对党员角色及党组织的认知。作为大学生党员,其身份有着特殊性,既扮演着学生角色,又承担着党员的责任,拥有双重的特殊身份。二是对党员身

3、份及党组织的情感归属。情感归属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角色认知程度,大学生对党组织的情感归属越强,内心产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就会积累越多,进而越能够对其党员身份的认同产生促进作用。三是符合党员身份的模范带头行为。主要是指大学生党员在对其特殊身份的认同和强烈情感归属的基础上,产生与其身份相符的行为规范。当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对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产生了较为复杂的影响。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挖掘其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探索加强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有效对策,引导大学生党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1 。一、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

4、一)大学生党员的角色认知尚未明晰大学生党员的角色认知是对其党员身份认同的基础所在。当前大学生党员在角色认知方面的问收稿日期:2 0 2 3-0 4-2 4基金项目:辽宁工业大学党建研究课题(2 0 2 3 LGDJ-YB004)作者简介:孙傲(1 9 9 5-),女,辽宁大连人,助教,硕士。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4-3 2 7 X(2023)05-0086-03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首先,主体意识不明确是制约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关键。主人翁意识是大学生党员主体意识的重要体现,为此,一是要明确自身是党内组织生活中的主体,二是要明确自身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在实际生活中,

5、有些大学生党员对于如何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大学生党员的价值等问题的认知还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其次,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明确,呈现多元化趋势,甚至带有功利性色彩。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还停留在有助于毕业后考公考编等现实层面上;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则是跟风入党,在学业成绩和学生干部任职经历等方面达到了发展党员的标准,被硬性发展成为党员,而自身并没有明确的入党动机;另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党员身份是荣誉的象征,因此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要求入党。上述现象表明,他们对党员角色和价值的认知尚未明晰。(二)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存在缺失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情感归属是其自身对于党员身份认同的精神动

6、力和感情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2 0 1 8 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2 。但当前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于党组织尚未形成强烈的情感归属。一方面,当前大学生对党的执政能力、服务宗旨和光辉历史都高度认可,但党内滋生的一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动摇了大学第5期生党员对党员责任和义务的正确认识,弱化了大学生党员与党组织之间的黏性,导致组织观念淡化。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党员认为党内活动的开展无法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因此将参加党内活动视为党员应尽的义务,而非个人的主观意愿,从而造成了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淡薄,无法

7、在组织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归属感,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党员对其身份的情感认同。(三)大学生党员的行为一致性有待提升行为是大学生党员对其身份认同的外化表现。大学生党员的行为一致性主要体现在日常言行是否能够符合其党员身份的内在要求,是否能够彰显大学生党员的模范性,客观上体现了大学生党员对其身份认同的忠诚度和匹配度。一方面,当前部分大学生党员不能将其内心的身份认同完全转化到行动中。例如,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产生冲突时,绝大多数学生党员能够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自身作为党员应该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但在行动上有时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与非党员学生抱有同样的心态,采取跟风随大流的

8、方式,从而造成了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双重滑坡。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变化不明显,甚至出现入党前行动积极热情,入党后积极性明显减弱等问题,并未在行动上践行党员身份的内在要求。上述几种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员形象,导致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当中日趋下降。因此,大学生党员的言行是否能够符合党员的身份期待,还需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思想上与行为上保持高度一致。二、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锤炼不足首先,在理论修养方面,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于理论的学习较为浅显,甚至在入党后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9、”3 ,但部分大学生党员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自已本专业的理论学习上,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缺少主动意识,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其次,在政治修养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4。但在部分大学生党员中仍然存在政治观念薄弱、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情况,对于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不高,政治敏锐性有待提高,不善于用最新的理论武装头孙傲等: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7脑。最后,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念多元化趋势表现明显。大学阶段是人格养成和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党员年纪较小,入党时间较短,社会阅历尚浅,容易产生党性观念不强、在是非面前摇摆不定等问题

10、。因此,在多元文化和网络思潮的冲击之下,思想观念较为开放的大学生群体容易出现价值尺度把握不精准,人生目标不明确的现象,从而造成社会责任感的弱化。(二)大学生党员组织发展程序有时把关不严党员发展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程序,通过党组织的严格考察和审核。但当前部分高校在党员发展程序上仍需进一步加强系统性和规范性。首先,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制定了党员发展的工作细则和规范化的考核标准,但对学生的政治表现、综合素质仍然难以进行量化考核。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在培养考察期间能够参加的组织活动有限,主动汇报思想工作的机会较少,党组织无法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综合素质和理论学习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只能将学业成绩和学生干

11、部工作经历作为主要依据,因而在组织发展过程中,难以保证既定标准的有效实施。其次,部分基层党支部为了满足党员发展的指标,盲目追求数量,进而忽视了党员发展的质量。指标化现象突出,导致学生对于党员的身份期待值降低。最后,部分高校对学生党员监督的力度和频率较低,缺乏长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无法发挥监督育人的效果。因此,严把党员发展源头关和组织发展程序关是确保大学生党员质量、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关键环节。(三)部分大学生基层党支部活动缺乏推动力党支部活动对于大学生党员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但当前部分高校的基层党支部活动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首先,党支部活动较为模式化,未能及时关注

12、大学生的特点变化,难以提升党支部活动对大学生党员的内在吸引力。其次,党支部活动缺乏连贯性。高校大学生基层党支部肩负着培养、教育、管理年轻党员的重要任务,因此党支部要充当好党建研究者的角色,支部活动应具有一以贯之的长期规划。但当前部分基层党支部仅限于被动完成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而开展相应的工作,缺少主动思考和规划的工作方法。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培养工作关注度过高,忽视了正式党员的管理工作,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出现入党前积极,入党后放松的消极现象。最后,党支部活动的针对性指导作用有待加强。大部分基层党支部在开展活动时很少针对大学生党员88的专业规划和年级差异进行细分,缺少个性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一定

13、程度上制约着党支部活动对大学生党员责任感的塑造。三、提升大学生党员身份认同的对策(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夯实价值根基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 。理论教育在党员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增强理论修养、提高政治素养、补足精神之“钙”的关键所在。首先,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教师以及培养人在大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中要全面把握这一群体的特点,通过深入学生的生活场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明确个人目标和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其次,引导大学生

14、党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寓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够从价值层面坚定大学生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进一步明晰大学生党员身份的价值追求。最后,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支撑。因此,在党员教育过程中传承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党员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抵制错误思潮影响。(二)完善培养监督体系,严把发展质量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取决于组织发展程序和监督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首先,在入党积极分子发展阶段,党支部或相关人员应加强政策宣讲,将组织发展工作做到公平

15、、公正、公开,将入党动机是否端正作为党员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准,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真正杜绝组织发展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其次,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实行党内考核与群众考核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开展党员自评、党员互评、党外评议等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对学生党员进行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科学合理。另一方面,考核标准的制定应结合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涵盖政治素养、行为表现、道德品质、学业成绩、工作能力等方面,充分体现考核标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最后,加强对学生党员行为的监督。建立组织监督、群众监督、教师监督一体化的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监督机制,重点监督发展对象在民主投票环节是否存在拉票串票问题,学生党员

16、日常表现是否存在不当言论或错误思想,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是否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按时参加党内民主生活会和教育培训等活动。在监督过程中,明确奖惩机制,以此规范其行为表现,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和自律意识。(三)丰富党员教育形式,加强实践锤炼新时代党员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必须保证与时俱进、适时更新,才能满足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可持续性。首先,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内容。一方面应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强化“四史”教育的同时,聚焦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党员在思想和行动方面提高自觉性。另一方面应立足于学生实际需要,从多方面加强教育引领,以此提升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活动,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

17、导的教育形式。例如,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举办红色歌曲大合唱、红色书籍分享会等主题教育,在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党员的感召力和行动力,引导大学生党员对其身份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共鸣和角色认同。最后,优化提升大学生党员身份感悟的实践载体,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育平台。例如,建立学生党员先锋岗、示范岗,引导大学生党员深入学生群众,开展朋辈教育、朋辈访谈等活动,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彰显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性,发扬奉献精神;建立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助力大学生了解民生民情,强化大学生对党员身份的自豪感和价值感。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82.2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7-05(01).3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求是,2 0 1 9(2 2):4.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2 1:2 3.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2:9-1 0.(责任编辑:付春玲)第2 5 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