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篇一:浅谈如何撰写组工信息
浅谈如何撰写组工信息
一、组工信息的作用和特点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信息打交道。党政机关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对信息的加工、分析、整理、提炼,并转化为具体工作措施的过程。
我们这里所讲的组工信息,是指反映党的组织工作情况的信息稿件,是伴随领导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组工信息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为组工信息。简单地说,组工信息就是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动态。是各级领导特别是组织部门领导进行工作思考与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有如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样重要。一般来说,党的建设或组织工作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经验、最新做法、突出问题或重要建议与打算等都可作为信息写作的内容。
组工信息是一种特殊文体,它与机关公文、调研报告、总结材料、新闻稿件既有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与机关公文相比,组工信息的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但其格式、要素、用途却不一样。
与调研报告相比,组工信息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收集整理,但在使用素材、分析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比调研报告更加简练,观点更加明确。
与总结材料相比,组工信息需要对组织工作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练,但工作总结往往要面面俱到,而信息则是侧重于反映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问题。
与新闻报道相比,组工信息也要有新闻敏感,反映组织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但侧重点和体裁又不尽相同:新闻主要是引起公众的关注,反映社会关注的热点,并且向社会公开;而组工信息主要是反映领导关注的问题,限于内部掌握,但新闻的有些东西很值得学习借鉴,比如选题角度、新闻敏感、看问题的视角等。例如,人咬狗是新闻,但不是信息。组工信息和新闻作品是“双胞胎”。相比之下,组工信息比新闻中的消息在选材上要求更严肃、更典型、更重要:主题上更鲜明、更有指导性;表述上更准确、更细致。与新闻体裁中的通讯、小故事类相比,其写作手法基本一致。信息与领导讲话和典型经验材料相比,区别要大一些,主题更集中,侧重在一个方面,不是大而全的面面俱到;使用叙述性文字表达,一般不用夸张式的描写形容。
概括起来说,组工信息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服务性——通过下情上报,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了解情况、进行决策服务。
2、指导性——通过上情下达或交流工作经验,为下级机关的工作提供指导。
3、针对性——撰写或编发一条信息,一般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着眼于反映机关关注的某些情况或推动某项工作的落实。
4、时效性(这是信息的生命)——组工信息工作是围绕组织部门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来开展,由于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不尽相同,而且同一项工作在不同的时期也有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5、可读性——搞信息的目的是要让人看,如果没有可读性,如果你报送的信息别人不想看、不愿看,就达不到报送信息的目的。
二、组工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从领导的角度看:组工信息是各级组织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党政领导的很多决策是充分了解和掌握基层党组织反映的信息作出的。中央组织部把组工信息功能概括为这样四句话:领导决策的“情报部”;掌握工作进度的“显示屏”;把握大局趋势的“晴雨表”;发现和处理问题的“预警器”。
从讲政治角度看。报送信息是下级向上级报告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信息不是想不想报、要不要报的问题,而是必须报,是常务工作者开展工作的“规定动作”。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信息就是一种很重
要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你给上级一大本材料,他不会看,而你给他一页纸,他一定会看。可能口头汇报中,说了很多,领导同志不一定记注,但你给他一个有份量的信息,他一定记注。
从推动工作的角度看。组工信息是加强宏观指导、推进经验交流、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县委组织部以前是通过《镇雄组工》,现在是通过“镇雄党建网”加强对各乡镇和各单位的经验交流,从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归根到底,撰写组工信息的目的一是供领导决策,二是推动工作落实。
从办公室工作的角度看。组工信息是组织部门办公室参与政务、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有效载体。乡镇的组织干事,实际上就是乡镇党委的办公室主任。我的理解,办公室的职能和作用就是通过两个服务来体现,一个是事务服务,一个是政务服务。只要认真,事务服务人人都会做,但政务服务不一定人人都会做。因此,办公室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要能加强政务参与,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政务服务。而政务服务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办好信息。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在媒体上报道非涉秘组工信息,是加强宣传、扩大组织工作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提党务公开。党务公开是个大题目,我们要处理好保密和对外公开的关系。对不需要保密的,就要加强宣传力度。如果说组织工作不注意宣传,就赢不得广泛的社会支持,得不到社会的理解。
同时,组织系统的宣传工作,必须通过一些策划,通过一些有效的组织来推进。
由此可见,信息工作人员是领导的耳目、喉舌,是领导的参谋助手。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
三、组工信息的写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撰写组工信息,首先要收集素材。信息素材来源主要有几个渠道:网络渠道;调研渠道;会议渠道;公文渠道;信访渠道;新闻渠道。
其次要善于选题。选题要从领导的角度上来研究。领导活动主要包括调研、决策、控制、落实、反馈等过程。把握了领导活动的规律,就把握了信息工作的脉搏。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一是关注上级想知道而还不知道且应该知道的题材,决策前提供参谋性、建议性信息;二是决策实施中及时反馈阶段性的落实情况和干部群众的反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证决策的实施;三是工作完成后要认真总结上报工作成效和工作经验,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的建议。信息题材有时需要“小题大作”、以小见大;有时需要“大题小作”,把题材放在全局的背景中来看这件事的意义或影响。选题中要善于比较分析。比较是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在纵向、横向的比较中找出其特点,在比较中发现最有价值的信息点。
篇二:浅谈如何破解新闻与政务信息写作
浅谈如何破解新闻与政务信息写作“下笔难”的问题
笔杆子学院行人
最近,通过与笔杆子学院部分学员的沟通,发现一些学员在新闻与政务信息写作上,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从哪里下笔,怎么去写,难下笔,下笔难。说实话,这也是笔者刚入行时感到头疼的事。为此,经过深入思考,结合个人十几年的写作经验,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朋友们一起分享,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认为,要解决新闻信息写作下笔难的问题,先要纠正当前存在的两种片面认识。一是简单论。认为新闻信息写作很简单,是小儿科的工作,随便学学都会。当然,跟写领导讲话稿、调研论文这些大块头的文章比起来,新闻信息在篇幅上,在内容上,在逻辑上,在组织结构和谋篇布局上,确实比较单一,比较容易上手,常常是初学者入门阶段的练笔。有些单位领导喜欢在报刊杂志上刊登文章,在看文章时,也往往是看有多长、占了多少版面,多少篇幅。认为登出来越长,也就越难越好越有价值。由于所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这也无可厚非,然而,从新闻信息写作的角度看,我认为这是外行看热闹。大家知道,写文章不以长短论高低,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长有长的难处,短有短的难处,会写大文章的人,不一定都会写短消息,写短消息,也可以作为今后写大文章的积累和锻炼。同学们中学时都学过一篇文章,叫做陋室铭,这篇文章很短,才79个字,可是却成为了千古名篇;而多少讲话稿,洋洋洒洒上万字,最终被扔在在了废纸篓中。当然,我这里绝对没
有抵毁讲话稿的意思,我对讲话稿的写作是情有独钟的,因为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撰写领导的讲话稿。这里说的是,作文字材料好比做工程,工程有投资很大的大工程,也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对初学者来说,大工程可能一时啃不动,先从“短平快”项目开始也未尝不可,新闻信息写作就是这样的“短平快”项目。同时,写新闻信息也可以有所作为。现在很多单位对新闻信息工作很重视,因为这是领导的眼睛,上级领导观察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常常就是从新闻信息上了解的。现实情况怎样呢,现在单位里写信息能写出名堂的人,其实也不多,人才比较紧缺,有需求有市场和发展的空间。从个人方面来看,经常在报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对文字工作的兴趣就会增强,就会越来越有信心。运气好的话,说不准领导还会瞄上你。说到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例子。我以前的一个同事,也可以说是我的徒弟,是个外地人,可以说,刚到我们这边的时候,是不安心工作的,一直想调回老家,可他只是一个农民子弟,没钱又没背景,怎么办呢,因为他手脚比较勤快,就跟我学写材料,我指导他先从练习新闻信息开始,大约锻炼了半年左右,慢慢地,也在报刊上登了一些“豆腐块”的文章,对写作新闻信息有了一些兴趣。那时候,我们那边天气比较冷,要用烤火器,他有时一边写信息,一边烤火,入神的时候把手都烤焦了。就这样写了将近两年,他大概发表了几百篇的短消息,我让他整理成一个册子,托熟人拿回去给他老家的领导看。刚好,他老家那边正好也需这样一个会写信息的人,没多久就把他调回去了。听说他现在还当上了县里一个部门的领导。当然,举这个例子,并不是说,写新闻信息一定要达到什么功利
性的目的,一定要怎么样,我的意思是,我对认为写新闻信息很简单、没前途的看法不认同。二是模板论。认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只要多看看名报名刊上高手写的新闻信息,就会变成行家里手。多读多看肯定是不会错的,从中确实也可以学到一些常识和一些套路。但是,写文章是个苦差事,不能只是想着走捷径。梅花香自苦寒来,从来就很少会有天才,想要学会写新闻信息,没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学学别人的模式或者套路,就想把文章写好,其实是一种偷懒的思想,按群众路线的话讲,叫做享乐主义。见得猪跑的,不一定就吃过猪肉,新闻信息是一种十分有灵性的文体,只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名家在写作时有当时特定的背景和情景,我们如果一味地模仿,可能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变成了东施效颦。研究已发表的新闻信息,可能会从中摸索捕捉到某个版面编辑喜欢的文风,以及新闻信息的常见写法,但不同的时段、不同的当事人、不同的工作,在报刊杂志或简报上体现的方式都不一样,以静止的眼光看待变化的事物,注定不会有前途。比如,党政一把手的动向肯定是新闻,但部门领导行动要见报,就没那么容易;再如,经过编辑修改后的新闻稿,发表出来都是有板有眼的,但如果你照着这样写,我看不见得会被采用。为什么。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程序的问题,你的稿件先要经编辑筛选,然后到部门负责人的手里,再经分管审核,最后才到总编签字。这里,是一个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每一关的工作人员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考虑了政治、社会等方方面面影响,增减了个人的因素,最终才形成我们在报刊上看到的模样。也就是说,这已经是一篇被磨去了棱角的作品。如果你一开
始就这样写,可能在编辑这一关,就会因为不够出彩入不了眼球,所以说,采编采编,采跟编是两回事的,编方可用的,采方不见得可用。当然,写新闻信息的目的不单单是为了能够刊登出来,但没有公开发表,你这篇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别人就无从得知,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纠正了上述两种片面认识后,下面,我们开始谈今天的正题,也就是老秘网初学者如何解决新闻信息写作入笔难这个问题。所谓的入笔难,其实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线索从哪里来。第二是如何从线索中提炼新闻信息点。第三是怎样把这些线索写成新闻信息。只要把握好这三方面,也就功德圆满了,也就基本掌握了新闻信息写作的要领。
一、关于新闻信息线索从哪里来的问题
缺乏新闻信息线索,这是大家,甚至是一些资深记者都深感头疼的事。这一点,可以说是大单位有大单位的难处,小单位有小单位的瓶颈。大单位,由于部门分工精细,有时存在“各扫门前雪”现象,难以从其他部门要到线索;小单位,人卑言轻,想把小事情做成大文章,有难度。于是,久而久之,越写越没东西写,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那么,如何发现和捕捉线索呢。就我个人的经验的而言,必须做五官和手脚一起上阵。毫无疑义,眼睛是一定要尖的,也就是要善于发现。我们的很多学员,都是办公室人员,办公室工作的优势在于经常和领导、
文件以及各类材料打交道。所谓的春江水暧鸭先知,办公室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会多一些,时效上也比别人会早一步,只要多留个心眼,总会发现一些线索的。当然,不在办公室工作的,方法上也是一样的。比如,可以从会议中找线索,开会的目的在于研究或者解决问题,所以每次会议都会有很多的信息点,只要稍微留心都会找到很多有价值的线索。也可以从文件材料中找线索,没事的时候经常翻翻单位收发的文件和材料,说不定就得找到线索,。比如,上级有工作部署,单位下一步一般就会有相应的工作措施,落实以后肯定还会有成效、有数字,只要你留心去跟踪,说不定就是一条或者几条线索。还可以从日常工作中找线索,单位开展的各项活动,每项工作总会出现一些亮点、难点、热点,有甚至还会涌现出的典型事物、人物,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的新闻信息线索。单单眼尖还是不够的,鼻子和耳朵也要灵,要有灵敏的嗅觉和听觉,比如,领导不经意间的嘀咕,平时与同事的聊天,以及外面对单位的评价,等等,都可能是不错的线索。这里要记住,搞新闻信息工作嘴巴一定要甜,有时虽然是帮别人宣传,帮别人做事,但别人不一定就会感激你、认可你,人各有志,单位里有些人因为怕麻烦,并不想把工作宣传出去。在单位里,从事新闻信息工作,你就是单位的记者,向其他同事询问工作上的事,类似于采访,要得到别人的好东西,自己位置一定要摆正,态度一定要好。不能一张口就让别人委婉拒绝了。当然,闭门造车是搞不出名堂的,写新闻信息手脚还要勤,多跑几个单位、部门,多听听群众和行政相对人的看法,往往会激发你写作的灵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讲了这么多枯燥无味的话,下面,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是我自己的
篇三:浅论政务信息写作的一般原则
浅论政务信息写作的一般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林志
(特别申明。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
近几年,在省政府督查室有关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本人对于政务信息的写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与领导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现将个人在工作中关于信息写作的些许看法总结如下,请各位领导和前辈多加批评,以便进一步帮助我们搞好政务信息这一重要工作,为全省政务信息工作尽绵薄之力。
一、政务信息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行政务信息撰写质量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典型性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其一,杂糅不完整。即:一篇稿件既说成效又讲问题,或有成效无措施,或有问题无分析、无建议,此问题已在选题中专门论及,不再赘述。其二,观点不清晰。整篇文章无核心观点,或观点不鲜明,层次无逻辑,论点与论据不匹配。其三,行文不精炼。简单重复语言过多,长句子生僻字较多;主观描述性语言较多,客观实证性内容较少;基本情况部分的数据较多,问题与原因分析无数据或实例支撑。其四,内容无新意。常规性内容较多,有新意、有亮点的较少,尤其是前瞻性地反映经济金融运行中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的还不多。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是改进工作的前提。从某种程度讲,政务信息1-
-
写作类似公文文书,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述功夫外,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摈弃文学写法,切忌画蛇添足。撰写信息,主要用叙述、说明等语体,而不用抒情和夸张等手法,不卖弄词藻,不刻意修饰,不说套话空话,而要做到措辞严谨、合乎规范、朴实无华。二要惜墨如金,切忌面面俱到。应当语言明快,开门见山,重点要点突出,观点集中统一,切忌。假大空。和简单重复,防止把有价值的观点或闪光点淹没在拖沓的叙述之中,能用一百字表述的绝不用一百一十字。三要言之有物,切忌抽象空洞。这里的言之有物,主要指文章提出的论点或观点要有客观数据、鲜活事例等论据加以支撑,既要掌握面上的情况,又要交代点上的情况,做到客观准确、有理有据、可信可靠。
二、政务信息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政务信息既讲究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美。好的内容要通过好的形式加以体现。内容美,与选题关系密切,与了解的情况与掌握的材料联系甚密。因内容美涉及具体文章,在这里不便过多讨论,要讲的主要是形式美,即写作的一般方法与技巧问题。
如何突出重点。标题很重要,标题是文眼。好的标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给人以想阅读的冲动。尤其是对于政务信息至关重要,有时候收文单位信息较多的情况下,信息的标题就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它的生命。
标题的写法很多,有陈述的形式、有议论的形式、有设问的形式,但政务信息一般用陈述而不设问。标题也可以分为实标题和虚标题,但信息一般用实标题。如。我省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2
林权改革的金融支持力度。就是虚标题,换成实标题则为。我省金融机构新增林权抵押贷款xx亿元。。信息标题一般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提炼,但有时候也可以是该文最闪亮、最有价值观点的概括。前者如。某某县实施‘以卡代证’工程效果较好。,后者如。某某县实现惠农卡和合医证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农民看病‘三难一高’问题。。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但不同表述所起的作用不同。另,标题在尽可能反映情况本身的同时,要尽量全面完整,尤其是结合好有关政策和形势。如标题。某地多措并举做好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则较为平淡,若改为。某地加强价格调节基金管理为地方政府平抑物价提供金融服务支持效果较好。,则稍胜一筹。
突出重点的第二方面,可从文章的结构上调整。政务信息在写作结构上与新闻媒体信息类似,一般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次要的随后,让人开门就见山,见山就赏景。同时,文章的每部分都有小标题或主题句,即:用分论点说明总论点,让领导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掌握信息的大体意思。
如何简明扼要。古人说的。删繁就简三秋树。,讲的意思就是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对于信息,简明精炼要像美人西施,增一分则胖,减一分则瘦。。简洁、简洁、再简洁。,是信息写作的基本要求。调研类信息一般不超过3000字,动态信息一般不超过500字,是政务信息用最少篇幅传达最大信息量的特点所在。3-
-
俗话说,手背手心都是肉,舍不得砍。但政务信息须舍得砍,有时候还要动大刀子砍。如何做到。首先,要在吃透全文的情况下,有推倒重来、动。大手术。的勇气,要围绕核心观点,对于无关痛痒的陈述、过渡、铺陈等,大刀阔斧地砍,毫不客气。
要尽量避免长句子,尽量用短句子,短句子有劲道、有力度,又便于阅读。一段话,尽量控制在8-10行字以内,避免一‘逗’到底、一页一段。要善于运用表、图等表述形式,能用图表表示的,一般不用文字,同时注意图文配合,文字表述要有侧重点,做到图文并茂,避免用文字赘述图表的全部内容。
如何客观可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量的质是空洞的,因为没有占有翔实材料;没有质的量是琐碎的,因为没有经过系统分析。信息是写给领导看的,要让领导感觉调查科学合理、材料客观可信,分析合情合理,建议可行可用。
首先要解决该调研本身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问题,即在基本情况中交代调研的方式方法、数据来源、问卷设计等情况,佐证调研结果的客观性与可靠性。尤其是有些情况不能利用数据来反映的,可以通过调研问卷来体现,同时尽量发挥客观数据和主观问卷相得益彰的作用。
其次,要一环扣一环地撰写信息,各论点之间要层次清晰,论点和论据要相互匹配,论据要有大量数据和鲜活材料支撑。有些数据可以在基本情况里交代,但更多的数据要放到问题和原因分析部分或措施和成效部分,让人感觉存在的问题的确突出或取--4
得的成效确实显著。同时,要避免一些低级错误,如。观点自相矛盾、数据不一致、逻辑凌乱等。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写好一篇信息的确很难,要得到领导重视或批示更难。但只要我们增强敏锐性和责任感,敢于反复磨练,勤于总结经验,善于运用方法与技巧,
步。冬天已经到来,春天不会远了。
5
-就一定能取得进-
第16页 共1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