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仁者爱人到天人合一:仁的内涵辨析——以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落点.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6772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仁者爱人到天人合一:仁的内涵辨析——以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落点.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仁者爱人到天人合一:仁的内涵辨析——以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落点.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仁者爱人到天人合一:仁的内涵辨析——以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落点.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Aug.2023Journal of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23年8 月Vol.21 No.4第2 1 卷第4 期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从仁者爱人到天人合一:仁的内涵辨析以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落点苏艳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广东深圳5 1 8 0 5 5)摘要:仁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最重要的德目。仁从爱这一生命情感出发,激发内心的德性自觉和责任使命,最终成就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境界。对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仁的思想牵涉人生、理想、道德、中国精神、核心价

2、值观等诸多重要命题,对大学生的情怀培养、人格塑造和价值选择至关重要。结合思政教学,梳理了仁在伦理学和哲学层面的丰富内涵,阐述了这一独特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关键词:仁;“思想道德与法治”;仁者爱人天人合一中图分类号:G64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2-6 3 3 2(2 0 2 3)0 4-0 0 6 4-0 6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历经多次修订,仁始终是广布全书各章的重要概念。仁作为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精神、传统美德最重要的德目,牵涉人生、理想、中国精神、核心价值观、道德等诸多重要命题,是课程教学中绕不开的核心价值理念。在古代典籍中,论仁的篇章十分丰富,其中不乏生动鲜活的

3、生命情感体验,但却找不到逻辑严密的定义。一方面,仁、义、礼、智、信合称“五常”,而仁居首,有学者称之为“元德”或“殊德”;另一方面,仁又有“全德”之称。程颢说过,“义、礼、智、信皆仁也。”“仁,全体;四者,四支。”2 1 6.6 5 如果不弄清“殊德之仁”与“全德之仁”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各层面的丰富含义,教学中有关仁的讲述就难免会一鳞半爪,学生更是似是而非、模糊不清。因此,结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试对仁的不同层次内涵进行梳理。1仁者爱人一一仁的情感基础在孔子之前的典籍中,仁只是偶有运用,如尚书中有“克宽克仁”“怀于有仁”“不如仁人”。这些仁字,都指特殊的德行一慈爱、亲善。在说文解字中,仁的

4、释义是“仁,亲也”。汤可敬译注本列出了仁的三种写法(如图1):一是从人从二,北宋徐铉的解释是“仁者兼爱”;二是从千从心,清代徐灏的解释是“千心为仁,取博爱之意”;三是从尸,清代王筠的解释是“尸仍是人,横陈于上耳”3 。所以,仁的本义是爱、慈爱、亲善。图1 仁的三种写法到了孔子,仁成为高频关键词。在论语里,仁字出现了百余次。有时指仁慈、仁爱,有时收稿日期 2 0 2 3-0 3-0 3基金项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 0 2 3 年度校级教育教学重点项目(项目编号:7 0 2 3 3 1 0 1 1 5)【作者简介】苏艳丽(1 9 7 2 一),女(回),河北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德育、文

5、化事业。65第4 期苏艳丽:从仁者爱人到大人合仁的内涵辩析则指包含万善的全德。比如,阳货篇中,子张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4 孔子所说的五者是恭、宽、信、敏、惠五种美德。在论语中,和仁发生意义关联的美德还包括忠、恕、刚毅、立人、达人、有勇、无怨等等。仁的全德之义渐渐凸显,而且,在孔子的反复解读之下,仁成为儒家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和最高的道德原则。通观仁所囊括的诸多美德,有一个共同的情感基础,那就是爱,也就是孔子和孟子强调的仁一者爱人。理解这一文化基点,对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意义重大。1.1仁爱之心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人格起点中华文化以儒家为主干,高度重视爱与亲情。

6、论语学而明确提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份亲亲之爱,是仁的根本和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格起点。仁爱之心从孝道出发,由近及远一一爱父母、爱手足、爱他人、爱家乡、爱事业、爱国家、爱草木生灵、爱天地万物。这是一个以血缘亲情为基点、逐步推而扩之的思想体系,在今天依然有其深刻影响。比方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行为层面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要做到这些,爱的情感基石不可或缺。爱国是对国家的爱,敬业是对事业的爱,诚信和友善是对他人的爱。没有爱,一切美德都是空中楼阁。这一点,对于阐释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尤为重要。个体成员对于共同体,首先要有深厚的情感,然后才能有文化认同和责任担当。邓小平在邓小

7、平文集序言中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思政教学广为引用的案例,这充分说明,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使命担当的情感基础。数千年来,中华儿女正在怀着强烈的热爱在个体与家国的关系中实现生命价值,这份爱的情感成为激励自我和报效家国的动力源泉。1.2仁爱之心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价值选择强调仁爱的中华文化,以温厚含容之心处理人我关系、群已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天、地、人、物、我彼此之间的和谐。梁漱溟先生在阐释仁的内涵时,不止一次用了一个英文单词tenderness5,这显然是然费苦心来描绘仁的感情特质,以帮助读者理解。他说,仁是一种真挚而柔嫩的情感,是柔嫩而和乐的心。因此,在中

8、华文化空间里,冷冰冰、硬邦邦、一味刚猛亢进、一心功名利禄不符合仁,而是要内心有柔情、有体恤、有善意、有温暖。这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使得中华文化与强调占有、征服、宰制的功利主义、霸权主义截然不同。把握了这一文化特质,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和而不同,而不是唯我独尊;为什么我们不靠穷兵武,不搞殖民掠夺,不去制造分裂;为什么我们会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是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仁是我们最深层、最核心的文化基因,中华先贤自古就提出为政以德、讲信修睦、崇德贵和、大同社会等等饱含仁爱与智慧的理念。这些伟大的思想即使放在今天依然绽放着温暖的人性光芒。李泽厚对中华文

9、化有一个精到的概括“情本体”6 。中华文化强调爱,强调内心情感和精神感召的力量,而不是强调用武力来胁迫。这是文化血脉特质。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关键词无一不是从爱出发。有了爱这个温暖的人性底色,种种善念善行才有了根。2力行近乎仁一一仁的实践要求仁作为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文化精神,内涵广阔深邃。特别是经孔子深人解读之后,全德之仁不仅包含爱的情感,更有其丰富的实践性。表1 取了论语对仁的部分阐发,从中可以看出,所谓仁,不仅要在情感层面仁人爱物,更要在现实层面履仁蹈义,正如中庸所言“力行近乎仁”。仁由此发展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比如:宽、敬、恕、忠、信、勇、义、礼等等。下面以“恕

10、”和“忠”为例,略加展开,一方面分析仁的实践性内涵;另一方面,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落点,解析其教学价值。7第2 1 卷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6表1 论语对仁的部分阐发及与仁相关联的美德论语对仁的阐发与仁相关联的美德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篇)立己达人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颜渊篇)克己复礼仲弓问仁。子日:“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礼、恕、无怨怨。”(颜渊篇)樊迟问仁。子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篇)恭、敬、忠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请问之。”日:“恭宽信敏惠。(阳恭、宽、信、敏

11、、惠货篇)例1:恕一一仁心感通的体恤与关怀中医有麻木不仁之说,指的是感官障碍,不能感通。“医家以不认痛痒谓之不仁。”2 8 3 放在道德领域,仁可以指对他者的感通、关爱、包容和体恤。这种情感心理就是论语中屡屡强调的“恕”。恕,是推已及人、将心比心,由心灵感通而衍发出体恤、包容、关怀。孔子把恕道看得很重: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恕,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是以善自励,以善待人,主动施以援手,顾念并成全他人;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自己不愿经受的负面情况,也能将心比心,不强加给他人,

12、做到以善自律,以善人。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对恕道的悲恼之心和人性光芒作了进一步阐发。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侧隐之心,仁之端也”。在他看来,恼恤之心,就是仁的起点。孟子还提出,“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例2:忠一一待人临事的敬诚态度一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孔子回答:“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忠,被明确为行仁的重要方面。曾子也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即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忠恕。忠是孔子重要的教育内容,比如,“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子张问政。子日: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颜渊)等等。对于忠,朱熹给出了经典的解释:“尽已之谓忠

13、,推已之谓恕”8。竭尽心力叫忠,推已及人叫恕。忠,就是以责任心满格的状态把人家的事尽力办好。这是忠的本义。“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引用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因祸福避趋之”“鞠尽痒,死而后已”等等,都是忠的精神的精彩诠释。如果说爱是尽忠履仁的情感基础,恕是仁心感通的心灵共鸣,忠则必须在实践层面通过力行来实现,光说不练那不叫忠。履职尽忠,侧重的是现实关切和责任担当。以上是以恕和忠为例稍作展开,我们从中可以管窥仁的实践性内涵,同时,也展现了全德之仁与具体德目之间的意义关联。这些,对思政教学的价值在哪里?2.1中华传统美德是有机整体,仁是其灵魂中国精神

14、和中华传统美德是“思想道德与法治”的重要内容,教师只有把仁的内涵吃透了才能讲好相关章节。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是以仁为灵魂的思想体系。教材明确:“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的文化内核又是什么?简而言之,一是爱的情感归属,二是文化认同,三是责任担当。这恰恰契合了仁的精神内涵。理解了仁的情感基石和实践性内涵,讲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才能纲举目张、逻辑分明。正如法国历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言,每种文化,其精神内核都如地质积层深处的花岗岩一样,在历史演进中虽经千磨万击,民族本质依然如故9。仁的精神正是这种可以穿越千年的文化内核,理解了仁第

15、4 期苏艳丽:从仁者爱人到天人合仁的内涵辩析67对心灵和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机制,理解了全德之仁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之间的脐带关联,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更好地培养文化自信。同时,我们也要引导青年学子认识仁的实践性,并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承担责任和使命。2.2立德行仁有助于认识自我、成就自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顾名思义,是要培养有道德自觉和法治精神的时代新人,是要引导青年学子在大德大爱中安置生命的意义。仁,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理念、最高原则,恰恰是大德大爱的高度凝练。仁,始终倡导自爱和爱人,始终依靠内心的力量,始终信任、完善和升华人性,始终身实践志在实现生命价值。仁的精

16、神所蕴含的,是人对自身精神力量的信心,是对人生理想的积极追求。即使时代变迁,仁的精神依然是青年学子认知自我、发展智慧、实现价值的重要精神财富。2.3有助于天、地、人、物、我的和谐教育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培养人的社会属性,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统一。人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每个人都仰赖与他人共存相与。仁,如前文所述,从汉字解析的角度,要“仁者兼爱”,“千心为仁”,因此,仁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而是一种公共精神机制,追求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它鼓励人们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出发,怀着爱心去理解他人、服务社会,并形成了丰富而又互相关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比如“德不孤,必

17、有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近者悦,远者来”等等,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对人我关系、群已关系高瞻远瞩的深刻把握。3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一一仁的最高境界一爱,恕,忠,在其他文化空间里也存在,比如,有些宗教也很强调爱与宽恕,也鼓励人们多行善举。但是说到仁,人们绝不会把它与其他文化等同或混淆。仁是中国文化独有的,并且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灵魂。那么仁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什么是人无我有的文化内核?这个问题,要从精神境界的层面来回答。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一书中提出人生四境界说,从低到高依次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1 0。他对仁的理解也与此有关。自然境界的人,顺乎生物属性,不深究原因和意义;功利境界的人

18、,为利、为名、为已,以占有和取为目的;道德境界的人,为人为公,追求给予和奉献;天地境界的人,“有完全高一层底觉解”,“知天”“尽性”,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宇宙间,都追求“堂堂地做一个人”。天地境界,就意味着人的视野不局限于自身,不局限于眼前,而是放眼宇宙,从更广阔的维度去观照天、地、人、物、我的关系。在理解天人关系的基础之上,充分舒展人的先天美好本性,这叫“尽性”冯友兰先生研究了一辈子孔子,研究了一辈子哲学,在去世的前一年,还在认真完善自己的观点,发表了论文对于孔子所讲的仁的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他说:“作为四德之一的仁,是一种道德范畴的伦理概念作为全德之名的仁,是人生的一种精神境界。冯先生的新认识

19、使人对仁的理解豁然开朗。天地境界之妙与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与程颢“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与王阳明“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异曲同工。达到这种境界,天人已毫无隔阅,心可以任意畅游,感通一切,悦纳一切。北宋程颢的观点能帮助人们进一步体会儒家的无我之境。他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天人一也,更不分别”265,64,69这几句话所表达的是,“已”在主观上已经与天地万物难分彼此、浑然一体。程颢还提出,“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1 2 。程颢认为,这种一片公心、豁然贯通、物我两忘、浩荡无边的境界,是君子之学的最高层次。因此,

20、仁有超越伦理学范畴的一面,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德,它还是一种生命哲学、一种精神境界。这些精彩的阐释可谓悟得了仁的真义,是解读华夏儿女集体人格的一把钥匙。全德之仁,不仅是道德和实践层面的,而且还是哲学层面的。爱、尊重、感通、体恤、包容、担当、愿景、使命等等情第2 1 卷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8感和共冶一炉,最终形成了文化的佳酿一仁的天地境界。仁的天地境界对于有限的生命来说,是觉醒和超越。天人合一的思想,让人不仅仅是当下之人、社会之人,而且还可以是历史中人、天地中人。它使人超拔,使人开阔,使人丰满,使人深沉,也使人洒脱。这种中国文化独有的精神境界与思政教学相结合,就会形成这样的价值追求:在忘我中让

21、生命与爱、与责任、与使命融为一体,把自己交付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从而达到物我圆融、廓然大公。这样的境界虽不是人人能至,却是思政教学不可或缺的价值导向。4结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灵魂所在。仁的精神对中华儿女的人格理想和价值取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仁的本意是爱,这一情感,是人伦之本、道德之基。在文化的演进中,仁的内涵不断丰富,逐渐统摄了其他美德,成为万善之全德。仁是诸德的源头活水,它规定了中华儿女的情感特征、心灵秩序和价值取向,并最终成就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境界。因此,不能充分理解仁的内涵,就不可能充分领会中国精神、中国文化。表2 仁的

22、内涵及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点仁的内涵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点爱、仁爱、慈爱家庭美德、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想、感通、体恤、关怀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忠、竭诚尽己人生态度、得失观、苦乐观、义利观、理想的实践性、职业道德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生死观、反对拜金主义等错误人生观、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社会理想、仁的境界、天人合一共同理想、中国梦、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仁的思想覆盖了了“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大部分核心命题(见表2)。“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大学第一门思政课,其核心目标是培养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加强品德

23、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1 3 这就意味着教育特别是思政教育要从情感、情怀培养这一根本出发,激发内心的德性自觉,一步步提升生命的境界,在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尊严。这种精神成长的路径,与仁的思想内涵是高度一致的。因此,非常有必要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对仁的内涵要旨和发展演变进行再认识。只有加倍珍视民族文化的血脉根基,充分运用好独特的思想资源,我们才能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坚定地做自己,才能不断涵养独立自信的民族精神,并真正实现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参考文献:1】班固.汉书(卷5 6)董仲舒传 M.北京:中华

24、书局,2 0 0 7:564.2程颢,程颐.二程遗书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2 0.3汤可敬,译注.说文解字(3)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8:1 5 8 8.4楼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9:1 8 1.5梁漱溟.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M.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1:2 9.6李泽厚.哲学纲要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1:3 9.7杨伯峻.孟子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2 0 0 8:2 3 4.8朱熹.四书集注 M南京:凤凰出版社,2 0 1 6:6 9.9丹纳.艺术哲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3:3 5 1-3

25、 5 5.10冯友兰.新原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1 4:6 1.11 冯友兰.对于孔子所讲的仁的进一步理解和体会 J,孔子研究,1 9 8 9(3):3-4.12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卷二心性篇 M.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1 2 6 3.13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EB/OL(2018-09-10)2023-04-15.http:/ 期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 of Benevolence(Ren)in Confucianism fromBenevolent Lover to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26、 and Nature:Taking thecourse of Ideology,Morality and Law in colleges as a footholdSUYanli(Committee of Caring for the Younger Generation,Shenzhen Polytechnic,Shenzhen,Guangdong,China 518055)Abstract:Benevolence(Ren)is the core cultur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virtue oftr

27、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Starting from the life emotion of love,Benevolence inspires the inner moral consciousnessand responsibility,and finally achieves the life realm of the benevolent one takes all things in heaven and earth asone.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Ideology,Morality and Law in col

28、leges,the thought of Benevolence involvesmany important topics such as life,ideals,morality,Chinese spirit,core values,etc.It is crucial for cultivating collegestudents emotions,shaping their personalities,and making value choices.This article combines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to sort out the rich connotations of Benevolence in ethics and philosophy,and elaborates on the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is unique national spirit.Key words:Benevolence(Ren),the course of Ideology,Morality and Law,Benevolent Lover,Harmony between Manand Nature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