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16410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0 2 4年第1 期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曹雪彦(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石家庄0 5 0 2 0 0)摘要:选取2 0 1 1 一2 0 2 2 年中国2 8 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显示,创新要素协同不仅可以显著推动本地城市共同富裕,更对邻近城市共同富裕具有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创新要素协同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共同富裕。由此,提出合理配置创新要素,实现要素市场一体化;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

2、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要素协同均衡发展,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关键词: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共同富裕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4-2 9 2 X(2024)01-0130-06Innovation Factor Collaboration,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Common ProsperityCAo Xue-yan(Shijiazhuang Municipal Party Schoo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

3、ina,Shijiazhuang Hebei 0502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using the sample data of 284 cities at or above the prefecture level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2,the spatiallag model and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model are used to empirically test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factor synergy on common prosperityand

4、the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between them.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ynergy of innovation factors can not only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local cities,but also have a positiv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neighboring cities.The results o

5、f heterogeneity show that the synergy of innovation elements in eastern cities has a more obvious positiveeffect on common prosperity.The results of intermediary effect show that the synergy of innovation factors can achieve common prosperityby promoting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refo

6、re,it puts forward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innovation factors to realize theintegration of factor market,to optimize and upgr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to implement a differenti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omote coordinated and ba

7、lanced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factors,so as toprovide new ideas for advancing common prosperity.Key words:Innovation factor collaboration;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Advanced industrial structure;Common prosperity一、引言及文献综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到二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实现

8、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达成共同富裕目标既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然而,受收入分配差距高位波动、区域发展平衡性偏低、公共服务有效性不足等因素影响,共同富裕发展进程较为缓慢。因此,立足新发展时期,如何进一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发展成为当前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内容。事实上,早在2 0 1 6 年5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到2030年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基金项目:石家庄市社会科学专家培养项目(2 0 1 9

9、zjpy30)。作者简介:曹雪彦,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经济、经济管理、民生问题。130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由此推及,创新驱动可凭借广泛渗透性、数据驱动性优势,有效构建高效产业链和供应链,培育出新经济增长点,为共同富裕注人新动能。作为创新驱动的底层逻辑,创新要素协同可有效破除区域发展平衡性偏低、公共服务配置失衡等难题,逐步消除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梗阻,切实推动共同富裕发展。与此同时,产业结构升级通过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就业等路径,有效提高创新要素配置效率,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为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赋能。那么,创新要素协同、

10、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的逻辑关联如何?回答上述问题对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当前,学术界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讨论:其一,关于共同富裕的影响因素。侯冠宇、熊金武(2 0 2 3)指出,数字经济对于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长期性影响。王中伟、焦方义(2 0 2 3)表示,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政府支持与金融发展赋能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4。其二,关于共同富裕发展趋势的测度。彭刚等(2 0 2 2)强调,共同富裕水平在研究期内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5)。谭燕芝等(2 0 2 2)表示,各省份农民共同富裕水平呈现东强西弱的空间非均衡分布格局间。关于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与

11、共同富裕的关系,现有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创新要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郝汉舟等(2022)发现,创新要素可正向影响产业升级。彭影(2022)表示,创新要素综合配置可通过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速度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型升级,但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起抑制作用8 。第二,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李超、黄晓雅(2 0 2 3)指出,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共同富裕起显著促进作用,其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对于共同富裕的影响更为显著9。陶章、黄晓月(2 0 2 2)表示,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间呈现显著双向促进作用 0。通过梳理上述文献可知,现有研究为文章提供丰富借鉴但仍存在如下不足:一方面,

12、现有文献多从宏观角度出发,探讨创新要素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的关系,鲜有文献将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放置同一研究框架下进行分析,使得创新要素协同推动共同富裕的影响路径存在研究空白。另一方面,既有文献多从全国和省级层面出发,少有文献立足城市层面定量分析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同时,现有研究忽略不同城市创新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异质性影响和空间分布规律。基于此,文章从以下两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选取2011一2 0 2 2 年中国2 8 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检验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充分考

13、虑中国不同城市资源配置、数字技术与政府政策的差异性,从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和内部结构三个维度探讨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异质性作用。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1.创新要素协同与共同富裕创新要素协同指创新资源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实现重大科技创新深度合作,以此为共同富裕注入技术动能叫。其一,创新要素协同可助力城乡居民精神富裕。创新要素协同通过优化各类资源创新结构,加速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与共享,进而驱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以长效化服务实现城乡居民精神生活富足。其二,创新要素协同可提高城乡居民物质富裕度。创新要素协同可提高城乡间劳动生产率,促进共同富

14、裕实现。创新要素协同通过吸引更多数字化人才与资源,快速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并通过加强数字化市场融合与交流,革新传统劳动生产工具。因此,传统产业可切实提升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城乡居民物质富裕度,助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依据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假设H1:创新要素协同对实现富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创新要素协同可凭借高渗透性、协同性等特征,重塑传统经济形态中的生产关系,从而切实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要素支撑 2。一方面,创新要素协同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此推动共同富裕。创新要素协同可凭借高开放性、强渗透性特点,实现要素资源合理配置

15、,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向高质量知识集约方向加速转型,有效提高产业生产效率,为实现共同富裕注人新动能。另一方面,创新要素协同通过衍生新型业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共同富裕。创新要素协同通过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推动传统生产要素配置结构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催生出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新型产业。这有助于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就业渠道,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人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人131.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0 2 4年第1 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假设H2:创新要素协同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三、研究设计1.空间计量模型考虑到传统统计模式在衡量具有空

16、间属性经济问题时,受数据采集、样本观测等因素影响,容易忽视各单元及变量间的空间关联,导致最终结果偏差。因此,分别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如式(1)和式(2)所示:Mj=1Cpit=iSifi+;Zi+0M=1其中,Cp与sifi依次表示城市i在t年的共同富裕指数和创新要素协同发展指数;Z代表控制变量集合;与v表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系数;8为随机误差项;W表示空间权重矩阵。同时,依据邻近矩阵是否存在地理相邻以及城市间的直线距离,分别设置邻近矩阵与逆距离矩阵,具体如式(3)和式(4)所示:1,i与i相邻Wi=0,i 与i不相邻,i=i1/dj,i#jWi=(0,

17、i=j由城市i与j的坐标可得dj。考虑到逆距离矩阵可以表示任意两个城市间的相互影响,且距离越近,影响作用越明显,较为契合本研究需求。因此,选取逆距离矩阵构建空间权重矩阵。2.变量选取与解释(1)被解释变量:共同富裕(Cp)参考以往学者研究思路31 4,构建涵括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两个维度共计1 2 项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 所示。同时,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评价各城市共同富裕水平。(2)解释变量:创新要素协同(Sif)借鉴以往学者的研究方法1 1 5,1 6,构建涵括创新要素供给、创新要素流动与创新要素互动3个一级指标,6 个二级指标的创新要素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2 所示。

18、同时,采用复合协同度模型衡量创新要素协同发展程度。表1 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变一级二级指标量指标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常住人%正向收入口数1 0 0%人均消费消费支出总额/平均人教1 0 0%支出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登记(期末从业人员数+期末实有城%负向物质失业率镇登记失业人数)1 0 0%富裕劳动者报酬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工增长弹性资率变动1 0 0%报告期实际支付的全部职工工在岗职工资总额/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正向平均工资(1)数1 0 0%共同富裕社会保障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平均标准水平(2)人均文化服文化服务总支出/平均人教务费用支出

19、100%(很满意比例1 0 0 分+满意比群众幸福感例8 0 分+基本满意比例6 0 分+获得感评价不太满意比例30 分+不满意比例0 分)/总人数1 0 0%精神每万人刑事(犯罪案件数/人口数)1 0 万富有案件立案数城乡旅游旅游出游总人次/国内总人数出行比100%文化产业规模以上文化制造业营业收入/发展实力地区生产总值1 0 0%党风廉政“党风廉政”词频搜索量建设(3)表2 创新要素协同评价指标体系(4)一级变量指标R&D经费投入强度创新要值1 0 0%素供给专利权当年申请量+以前专利申请受理量年度专利权申请总量企业获得外部人力新进人员/工资册平均人创新创新要资源的便利性数1 0 0%要素

20、素流动协同互联网普及率100%每万人口在校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年末创新要大学生数素互动财政科技投入强度政支出x100%(3)中介变量:产业结构升级(Ind)参考孟维福、任碧云(2 0 2 0)1 7 的研究思路,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乘以权重求和得出。其中,产业结构合理化(Ri),采用泰尔指数衡量,具体如式(7)所示:指标变量说明单位属性%正向%正向元正向%正向%正向件负向%正向%正向次正向指标二级指标变量说明地区R&D经费/地区生产总互联网上网人数/人口数总人口数1 0 0%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公共财属性正向正向

21、正向正向正向正向132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MRi=2PanHa=1HHa/式(7)中,a=1,2,3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P代表国内总产值,Pa为a产业的产值。H表示就业总人数,Pa为a产业的就业人数。Ri为逆向指标,数值越小,证明资源配置效率越高,产业结构越合理;反之则不合理。产业结构高度化(Li),采用产业结构中高生产率产业比重测度产业结构高度化,具体如式(8)所示:Aa=1式(8)中,a和A分别表示各个产业及产业总数;Pia代表t年城市i产业a占地区总产值的比重;Fia表示t年城市i中产业a的劳动生产率,用产业a的增加值/就业人员衡量,最后,选择均值法消除量纲对最

22、终结果造成的负向影响。(4)控制变量对外开放程度(Open),采用进出口总额对数表示。人力资本(Hum),以地级市高等学校数量对数反映。城镇化水平(Ur),选用城镇化率衡量。技术进步(Tp),以R&D经费支出与GDP之比表示。3.数据来源选取2 0 1 1 一2 0 2 2 年中国2 8 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共1 9 0 32 个观测值。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各省市统计年鉴。为克服离群值对最终结果造成的影响,对各变量进行缩尾处理。对于缺失数据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四、实证结果与分析1.基准估计结果依据空间计量模型判定原则可知,表3中拉格朗日乘数(

23、LM)和稳健性的拉格朗日乘数(Roubust-LM)检验结果表明空间滞后模型检验结果显著优于空间误差模型,故文章选择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表3中模型(1)(4)为依次加人控制变量后,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回归结果。数据表明,创新要素协同估计系数在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后,从0.38 7下降至0.31 3,但依然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创新要素协同可助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假设H1得证。同时,空间溢出效应估计系数p为0.9 6 5,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证明创新要素协同除了可以有效提升所在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外,还可提高周边城市共同富裕水平,即创新要素协同对周边城市表3创新要素协同对

24、共同富裕的基准回归结果PaPa(7)(8)变量SifOpenHumUrTpLM-LagLM-ErrorRobust-LM-LagRobust-LM-ErrorPNR2注:*、*、*依次表示在1 0%、5%、1%统计水平上显著;()内数值为t值,下表同。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结果为进一步验证结论可靠性,将逆距离空间矩阵更换为经济地理矩阵和地理距离平方倒数矩阵,重新进行稳健性检验,具体结果如表4模型(1)、(2)所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系数依旧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文章结果具有稳健性。表4稳健性检验经济地理距离矩阵变量模型(1)

25、0.321*Sif(4.712)0.189open(0.871)-0.252*Hum(2.282)0.173*Ur(4.475)-0.281*TP(3.375)0.715*P(70.375)N19032R0.515另外,考虑到因遗漏变量问题,创新要素协同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容易出现内生性问题,从而影响最终结果。因此,选择创新要素协同滞后一期作为工模型(1)0.38 7*(3.321)0.874*(80.342)190320.261模型(2)0.356*(3.450)0.232(1.451)0.911*(82.471)190320.343模型(3)0.343*(3.245)0.116(1.394

26、)-0.343*(-3.131)0.911*(84.275)190320.492地理距离平方倒数矩阵模型(2)0.312*(3.514)0.135(0.511)-0.261*(-2.78.5)0.161*(3.476)-0.376*(-3.891)0.911*(75.482)190320.473模型(4)0.313*(3.462)0.133(1.233)-0.351*(-2.755)0.232*(4.412)-0.232*(-2.74.1)4.264*2.431*6.815*5.7140.965*(83.236)190320.5251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0 2 4年第1 期具变量,运用两

27、阶段最小二乘回归法(TSLS)对模型进行内生性检验。结果显示,在识别内生性问题后,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较为显著,证明结论具有稳健性。3.异质性分析为进一步验证创新要素协同与共同富裕的区域差异,按照国家统计局划分标准将样本城市划分为东部、中部、东北与西部四大地区进行空间异质性检验,具体结果如表5 模型(1)(4)所示。表5 异质性检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变量模型(1)0.422*Sif(3.742)0.342*open(4.924)-0.431*Hum(-3.971)0.052*Ur(2.843)0.421*TP(4.236)0.813*P(38.285)N5152R0.423依据模型(

28、1)、(2)数据可知,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创新要素协同均可显著推动共同富裕,其中东部地区创新要素协同对于共同富裕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在高交通便利度优势赋能下,可有效提高本地区创新要素协同水平,进而助推共同富裕实现。而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其中西部地区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不明显。细究其因,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环境欠佳,难以有效吸引R&D资源与人员,导致该地区创新要素协同水平偏低,难以切实推动共同富裕发展。4.中介效应分析为进一步验证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探究其是否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共同富裕。借鉴程开明、王桂

29、梅(2 0 2 3)1 8 和周玉(2 0 2 3)1 的研究思路,构建包括空间滞后模型(SLM)在内的中介效应模型,具体公式如下:MJ=1MInd:=pW,Inda+Sifi+2Zi+o,+8itMj=1式(9)(1 1)中,Ind.为文章中介变量,其余变量设定同式(1)。1、1 与1 2 为本次研究重点关注的影响系数。创新要素协同助力共同富裕实现的影响机制检验如表6 所示。其中,模型(1)为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系数为0.31 3,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这意味着创新要素协同可助推共同富裕实现。模型(2)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模型(2)模型(3)0.261*0.341(3.733)(1.

30、242)0.226*0.534*(3.185)(4.395)-0.318*.-0.393*(3.351)(-3.391)0.115*0.413*(3.451)(3.4.95)0.313*0.612*(3.233)(3.283)0.812*0.846*(43.197)(42.385)457350540.4120.436(10)(11)创新要素协同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系数为0.434,模型(4)且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创新要素协同可0.143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模型(3)中创新要素协同与产业结(1.312)构的估计系数为0.1 6 3与0.2 2 3,同时通过1%显著性0.201*(2.98

31、1)0.344*(1.353).0.143*(3.617)0.313*(3.12.1)0.876*(41.362)42530.523(9)水平检验。但是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估计系数为0.2 2 3,显著低于模型(1)的0.31 3,说明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总效应高于直接效应。这意味着产业结构升级在创新要素协同与共同富裕间呈现正向中介效应,即创新要素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共同富裕,假设H2得证。表6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CpInd变量模型(1)Ind0.313*Sif(3.423)0.142Open(1.624)-0.274*Hum(-3.211)0.173*Ur(3.472)-0.21

32、2*TP(-2.843)0.823*P(81.371)N19032R0.411五、结论与建议1.结论文章选取2 0 1 1 一2 0 2 2 年中国2 8 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显示:其一,创新要素协同不仅可以为本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支撑,而且对邻近城市共同富裕产生积极空Cp模型(2)模型(3)0.163*(3.12.5)0.434*0.223*(3.415)(3.426)-0.0420.134(0.247)(1.456)0.161*-0.182*(1.972)(-3.341)0.125*.0.152*(2.54

33、1)(3.775)-0.281*-0.254*(-3.172)(-2.953)0.672*0.941*(60.123)(83.286)19032190320.7020.561134创新要素协同、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间溢出效应。其二,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制定创新发展计划,鼓励产学效应存在异质性特征,相较于中部、西部地区,东部研用相融合,推动高协同地区主动融入创新布局,持续地区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其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继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三,创新要素协同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共同富裕,说明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间存在中介效应。2.建议第一

34、,合理配置创新要素,筑牢共同富裕发展基础。研究结论表明,创新要素协同不仅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支撑,而且对邻近城市的共同富裕产生积极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政府可通过合理配置创新要素,实现要素市场一体化,有效提高创新要素协同度,为共同富裕注人新动能。一方面,政府部门可充分发挥要素市场导向作用,推动创新要素流向高生产效率、高边际产出的企业和行业,打通“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实现创新要素精准供需,促进创新要素高效配置,为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通过建立供产销一体化的要素协同体系,推动创新要素实现高级化配置,进一步破除阻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创新要素柔性化流通与资源高度共享,为共同

35、富裕提供支撑。第二,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介效应表明,创新要素协同可以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共同富裕。因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助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双提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此推进共同富裕。一方面,政府部门通过促进专利技术运用和创新成果转化,健全研发设计、试验验证、运行维护和技术产品标准等体系,促进第二、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渗透,以此推动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产业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通过加快构建5 G网络、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带动产业结构从“数字产业化”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产业结构实现高级化,夯实现代产业发展底座,

36、以此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第三,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要素协同均衡发展。异质性分析检验发现,东部地区创新要素协同对共同富裕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因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助力创新要素协同实现均衡发展。一方面,政府部门可通过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创新要素协同水平较弱地区实施“一对一”帮扶政策,助力其建设数字化基地与新型产业孵化园。由此,可缩小区域间创新要素协同差距,提高区域间创新要素协同度,为共同富裕注人新动能。【参考文献】1张旺,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特征 统计与决策,2 0 2 3(1 0):39-43.2王春凯,梁晓慧.产业转移与区域共同富裕:区位选择、实现

37、机制与可行路径 J.河南社会科学,2 0 2 2(1 0):8 8-9 5.3侯冠宇,熊金武.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与提升路径研究一基于我国30 个省份的计量与QCA分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3(3):8 9-9 9.4】王中伟,焦方义。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证检验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2 3(3):1 0 0-1 1 0.5彭刚,杨德林,朱莉.中国城市共同富裕水平测度、空间特征与动态演进 J.中国软科学,2 0 2 2(S1):2 8 9-30 3.6谭燕芝,王超,陈铭仕,等.中国农民共同富裕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演变 ,经济地理

38、,2 0 2 2(8):1 1-2 1.7郝汉舟,徐新创,左珂怡,等.创新要素集聚与产业升级: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 0 2 2(1 1):2 35 7-2 36 8.8彭影.数字经济下创新要素综合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 当代经济管理,2 0 2 2(3):48-5 8.9李超,黄晓雅。产业升级对共同富裕的非线性影响:以长三角为例 统计与决策,2 0 2 3(1):6 0-6 5.10陶章,黄晓月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共同富裕 金融教育研究,2 0 2 2(5):1 4-2 3.11郝英杰,潘杰义,龙昀光.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知识能力要素协同性评价以深圳市为例 科技进步与对策

39、,2 0 2 0(7):1 30-1 37.12 Xu Sheng,Dong Haonan.Green finance,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mediation model based onthe regulatory rol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3(2):1420.13任保平,张倩构建科学合理

40、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学术界,2 0 2 2(6):33-42.14钞小静,任保平.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理论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财经问题研究,2 0 2 2(7):3-1 1.15刘彦平,钱明辉,王玉玺.孵化网络创新协同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溢出效应基于我国三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中国软科学,2 0 2 3(3):32-41.16龚勤林,宋明蔚,韩腾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水平测度及空间联系网络演化研究 .软科学,2 0 2 2(5):2 8-37.17孟维福,任碧云.包容性金融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贫困减缓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 0 2 0(6):9 7-1 0 7.18程开明,王桂梅。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中介效应检验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 0 2 3(3):648-666.19周玉创新要素配置驱动共同富裕实现的实证研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 0 2 3(7):1 2 4-1 2 8.(责任编辑:WMJ)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