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礼记>一则》教学设计
玉沙实验学校 谢子佳余
教学目标: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理清文脉。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4、联系当下“双创”情势,培养学生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素养。
教学重难点:
1、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还记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第一则的其中两点吗?对,“文明”、“和谐”。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礼仪之魅力。
二、走近作品
《礼记》与《学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礼仪的选集。由西汉戴圣选编成书,共四十九篇。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三、初读感知
1、注音
嘉肴(yáo ) 弗( fú )食 自强( qiǎng )
教学相长( zhǎng ) 兑( yuè )命 学( xiào )学半
2、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听出朗读节奏。
(2)学生齐读课文,尝试读出节奏。
(3)老师提示个别句子的节奏,学生再次有节奏地齐读。
3、重点字词释义。
老师出示重点字词,请学生逐个解释。
4、准确翻译全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翻译全文,老师点拨翻译注意事项:①结合注释,进行直译。②句子通顺,无语病。
参考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能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好到极点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能知道它的妙处。因此学习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育别人之才能知道自己还有迷惑不解之处。知道了自己知识不够,然后才会从自身找原因;知道有困惑,然后才会自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尚书》中的《兑命》篇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1)请一名学生进行口译。
(2)重点句子翻译检测巩固。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回到文本,再齐读课文。
四、精读领悟
1、领悟主旨:本文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2、齐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出重音。(师做朗读指导)
五、研读思路
1、文章论述“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为什么开头从“嘉肴”谈起?
2、梳理文脉
先用嘉肴类比至道,强调要学习、要实践,从而引出教与学的关系,指出“学”与“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富于逻辑推理性。)
六、积累巩固
1、文言积累
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今异义:
①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②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
③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一词多义 :
其①不知其旨也(它的)②其此之谓乎(大概)
词类活用:
①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②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妙处。
2、检测巩固
1、选出红色字体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学学半(xué) B.嘉肴(yáo)
C.弗学(fú) D.教学相长(zhǎng)
2、解释标红字词。
弗食( ) 自反( )
学学半( ) 是故( )
3、本文运用了 的说理方法,论述了 的道理。
七、当堂背诵
八、作业布置
1、熟记重点字词释义。
2、探究练习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