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善待“另类”学生
湖北省恩施市第二实验小学 黄赤元
这是一节公开课,由我执教《落花生》。
课文学完后,我在总结时提出一个问题——学完《落花生》后,大家有话想对落花生说吗?
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我点了小军同学。他站起来大声说:“落花生,我喜欢你,你味美,可以做成好多食品,花生糖、花生糕……”
他的发言逗得大家笑了起来。
小明接着说话了:“花生还可以榨油,用花生油炒菜,香喷喷的。花生花生我爱你。”说完,他闭上眼睛,摊开两手,做出拥抱之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花生可以降血压,你是治病的良医。”
“落花生,你的好处太多了,你不选择环境,你随遇而安,我要赞美你。”
“落花生,我想对你说,你身上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你看,你不讲究外表,只想着为人们奉献你丰满的果实,我要学习你,做你那样的人。”
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说得好。我被他们认真学习、钻研课文,积极探究的精神感动了:小小年纪,就能从语文实践活动中悟出这么多做人的道理。看来,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已然完成了。
我拿起粉笔,走向黑板,手指黑板,正欲对课文做总结,这时,一双小手举了起来。我一看,是小菲,忙颔首示意他说话。
“老师,我能对苹果、桃子说说话吗?”他怯生生地说。
哦!这孩子的思路总是和大家不合拍。他平时老爱提出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同学们都有些讨厌他。老师也很少让他发言,怕他耽误讲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不,今天,几位老师还特地好心关照我:“上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多,千万别让小菲发言,不然,他会把课搅黄的。”我知道,“搅黄”是指把课讲砸。怎么办呢?让他说,怕离题太远;不让他说,多伤他的自尊呀!
再看小菲,一双企盼的大眼睛望着我。于是,我亲切地对他说:“你想对苹果说什么?老师想听听。”
“苹果、桃子我喜欢你。”
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粒石子。顿时,学生们哄笑开了。老师们也一齐把目光投向了小菲,一个个窃窃私语。很明显,这是一个“另类”的声音。我想,他们一定在议论:这孩子的思维够独特的。我又一次犹豫起来:假若让他继续说下去,时间拖长了,完不成教学任务了,这课可就砸了。如果制止他,又打击了他的积极性……
一会儿,我镇定下来,笑着对小菲说:“是吗?老师想听听你的理由。”
受到我的鼓励,小菲的胆子大了起来:“苹果、桃子,我喜欢你,你们不光有香甜的果实,还有美丽的外形。你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既漂亮又实用,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哗,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听课的老师们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了小菲。
我的心灵震撼了。我没想到,一向被老师们不屑一顾的“另类”学生,竟对文章有如此独到的见解。这是他个性的张扬,是闪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另类”思维。
我暗自庆幸,幸亏发现了他。倘若真按老师们的提醒去做,那将扼杀一个孩子的学习热情,无异于给孩子的创造欲望浇了一盆冷水。
我夸奖小菲:“你真棒!你对文章领会得这么深,老师都还没有你细心呢。小菲,我要感谢你,让我有了新的发现。”小菲笑了,有些羞涩,羞涩里透出几分骄傲和自豪。
我把话题一转:“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是从中接受做人的道理的。无论做花生,还是做苹果、桃子一样的人,我们首先要看什么?”
“要看对社会有没有用!”学生们响亮地回答。
“对!我们看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表,重要的是看内心。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才是我们敬佩的人。”学生们点点头,明白了我的话。
小菲又一次举起了手:“老师,谢谢您,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光讲究外表美,要看看他的心灵美不美。我要学习落花生,要做对别人有好处的人。”
我笑了,老师们也笑了。
这节课结束了。回到办公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善待“另类”学生。
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