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议论中的材料援引与运用 导学案 新乡市第四十二中学
课 题
议论中的材料援引与运用
讲课老师
赵佑峰
指导老师
任俊发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议论文材料的援引标准和运用方法
识记
理解
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一
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三
四、五
使用说明
1. 总结、反思自己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使用的得失。
2. 广泛搜集积累典型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的论据素材。
3. 认真思考研读学案,独立完成学案。
自 主 学 习
学 案 内 容
一、自主学习,了解援引材料标准。选哪个材料好?论点: 读点诗词养点气(干部谈读书)
材料一、作为基层干部,李明在工作之余,利用车上、夜间,坚持 读诗词汲取先人的诗学精华,同时坚持写诗词,既可总结实践,又能抒发情怀。
材料二、细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既恰如其分地阐述了思想,又寄意深远。他还创作了《军民情·七律》《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诗词,为领导干部树立了读诗词写诗词的榜样。
材料三、欧阳修小时候家境贫寒,家里没有诗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
总结材料援引标准。练一练:以“爱国”为话题,可以选择哪些材料做论据?(符合准确典型又新颖的标准)。
二、合作探究, 掌握材料的运用方法。 (探究一)比较两段论证哪段好?为什么?
论证1、 由于母亲离家出走, 13岁的洪战辉要养育捡来的小妹妹。父亲患了间歇性精神病,既没有劳动能力,还需要不断消耗医药费用;他曾想把父亲送到了精神病医院,可因为交不起住院费,连磕头下跪的传统乞求方式都未能打动医生的铁石心肠。他自己还是个未成年的中学生,需要靠举债和当童工挣钱养家糊口,但该交的学杂费似乎学校一分也没有少收。他担当起了家庭的重担,演绎出他让人感动的精彩人生.
论证2、担当家庭的重担,演绎精彩人生。家庭是人们的避风港,是人们心灵的暖房。但当灾难袭来,这家庭的重担由谁来担?坚强少年洪战辉以自己的经历为人们讲述了一段关于承担与责任的故事。家徒四壁他不沮丧,父病妹弱他不逃避,一双稚嫩的肩膀担起家庭重担,走出了一条曲折的人生小道,在他的身后却留下了灿烂的人性之光。相对于如今多
少成年人,面对生病家人不管不问,面对家庭重担一走了之,这一位少年的担当,怎能不令人钦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便是社会对他的肯定。
(探究二)材料运用第一步:引述材料方法指导.
(1)用下面的材料来论证“不轻易说`不′,彰显出一种力量”的论点该怎样引述呢?
①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导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数万人垂死在生命的边缘。 ②我们埋在废墟下的灾民没有对生命说“不”。 ③倾盆的大雨, 受阻的道路,源源不断的余震更是让救援的工作难上加难! ④路断了,汽车飞机进不去,解放军战士背着物资,日夜兼程,用双脚跨过千里障碍。 ⑤但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人民解放军等救援人员没有轻易说“不”。 ⑥ “用手挖,用棍撬,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用百倍努力!”,我们的党和政府没有在生死挑战面前说“不”。
这段材料比较长,照抄显然不行,我们来分析一下,材料与论点关键词(说不和力量)紧密相关的有 ② ⑤ ⑥ 句。那么①③④句叙述时就可概括或略去。
三、写作(一)。引述材料的练习。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证明
(1)老当益壮 (2)坚持就是胜利 (3)理想成就未来
(4) 仁义之举总会得到人们的支持
四、材料运用第二步:学习分析材料的方法。 叙议结合常用的五种方法。
例后点评法 用“……告诉我们” (揭示事例蕴藏的道理,点评紧扣论点)
例后释因法 用“正是因为”引出 (用“正是因为”引出,可排比使用)
例后假设法 用“假设、 如果” (从事例的反面进行逆向分析)
例后设问法 用“为什么,是” (自问自答,问答要紧扣论点)
例后对比法 用“这样……反之” (两例互比找异同点,联系现实对比评论)
五、自己总结材料运用的步骤与方法。
六、写作(二)。练习叙议结合写论证片段。
在刚刚引述好的论据后面,用上五种方法中的一种或者是几种进行叙后议论。这样一段完整的论证写好了。
七、布置作业。检测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