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 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程标准】:内容标准: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数学思考:初步形成运算方法,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解决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情感态度: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课标解读】:行为条件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行为结果“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行为动词“认识”和“能”。“认识”的同类词就是“理解”。“理解”就是指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能”同类词就是“掌握 ”。“掌握”就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景。核心概念“作用”,这里指的是小括号的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指从具体的算式中认识小括号的作用。第二个层次是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9-32页“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既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历小括号产生和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材编写的特点:1、从学生经验出发,选出具有现实性的素材学习知识。采摘节是学生熟悉的事物,选取这样的素材,能够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2、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安排内容,给学生留有更大的探索空间。3、将混合运算的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突出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与一般混合运算的联系,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混合运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意义。
【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过渡年级,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仍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得到极好的发展。但学生对知识探究有浓厚的兴趣。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掌握了既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除法的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本节课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掌握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前测及分析
为了更好地确定教学目标,我们进行了课前测试。测试样本:
49÷7 +17 54-54÷9 486-486÷2 180÷9×8
前测结果及分析:
全班共有40人,通过课前检测,我们发现:全班36人全部正确,班级的90%以上的学生会计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通过尝试改变运算的顺序,理解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熟练进行混合运算。
3、培养进行较复杂运算的能力、能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设计】
1.通过一、二中的1、2、3、4和练习的2及课堂检测的1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二中的1、2、3、4和巩固练习1以及课堂检测的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练习5和课堂检测2检测目标3的达成。
【教学流程】
活动名称
活动目标
(设计意图)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情景图展现了学生解题需要的信息,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相关信息,教师借助引导、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探索新知可以产生浓厚兴趣。
1、谈话:秋天到了,果园里硕果累累。愿意继续和老师一起去果园里领略丰收的喜悦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信息窗3中的情境图片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看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收集到的信息也很全面。那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非常好。善于提出问题的孩子才会喜欢动脑筋解决问题。这么多问题,有没有你一下子就可以解决的?
生交流。
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预设:一筐苹果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
一箱梨8个。小孩摘了43个梨。爸爸摘的梨比小孩多21个。
学生汇报所提问题。
预设问题:
1、 每篮苹果多少个?
2、 3篮苹果多少个?
3、小孩摘的梨可以装几箱?
4、爸爸摘的梨可以装几箱?
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预设:
(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自主练习,交流巩固。
让学生借助信息出示的条件进行研究,圈一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再列式计算。可以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直观策略的优势。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算法,是算法多样化的实质,体现了“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的思想。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去思考、去议论、去探索,在引导学生自己介绍选择的方法及理由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进一步梳理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说运算顺序对前面所学知识做以巩固,通过红点问题三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咱们先要完整的把题目说出来,你能把问题完整地叙述出来吗?(指名生说)。
预设:
一筐苹果可以装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3篮苹果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然后拿出练习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师小结:咱们同学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出第一种写法不对。后面三位同学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们要先算60-38,这非常好。老师也很喜欢第四位同学的写法。而且这位同学的写法和我们的数学家不谋而合。像这样的算式,为了先算60-38,数学家们用了一个符号来帮忙把应当先算的一步突出起来。它就是第四位同学用的小括号。
板书:小括号( )。
追问:你觉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
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
师:有了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遇到括号该怎么办呢?对,要先算括号里的;也就是说小括号括出的一步要最先算。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1)师:现在,你知道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该怎么计算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86-56)×8 (82-79) ×13 130×(90-87)
(45+36) ×2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出示红点问题三:你会计算下列各题吗?
84÷(8-4) 56÷(5+3)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那么,你能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问题4: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请你先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指名板书交流。
第一关:我会算:
师:刚刚我们说了运算顺序的六道题,你能准确地计算吗?
课件出示:(86-56)×8 (82-79)×13 130×(90-83)
(45+36)×5 9×(260+40) 374-74×2
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第二关:我会比
算式有无小括号对比教学
师:这两题你会算吗?请大家在本子上计算。
(50-20)÷5
50-20÷5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混合运算中,遇到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用这个知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学校有6间微机室,每间有35台电脑。现在每间增加了10台电脑,现在有多少台电脑?
2、整理思路,尝试解决
预设:
(1)先求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2)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4、集体交流,碰撞思维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生交流。
预设:
生1: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2: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3:我这样写(60-38用圆圈圈起来)
60-38×3
=22×3
=66
生4:我这样写
(60-38)×3
=22×3
=66
生交流。
预设:小括号起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计算这个算式时需要先算减法,所以把它加上小括号。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做法
小组讨论运算顺序,交流。
预设: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计算,交流订正。
预设:
列分步算式:
43+21=64(个)
64÷8=8(盒)
列综合算式计算
(43+21)÷8
=64÷8
=8(盒)
(50-20)÷5 50-20÷5
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50-20)÷5 50-20÷5
=30÷5 =50-4
=6 =46
生交流。
课件出示:解题过程。
检测目标1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检测目标1、目标2和目标3的达成
总结提升
领悟方法
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有知识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梳理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或什么新的问题,也可以说出来,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会学习的孩子。谁先来?
生交流,师相机强调:算式中的小括号有什么作用?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强调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学生可能的回答:
有小括号的运算先算有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乘除、后算加减。
检测目标2的达成
【课堂检测】
下面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完成达标检测。
(一)谨慎计算
1、917÷(4+3) 2、 24÷(48-40) 3、 98-19×2
(二)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妈妈给了小兰80元钱,小兰买书花了56元钱,剩下的钱正好买了3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钱?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小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找到学生掌握好和不好的地方。做好有针对性的辅导。】
八: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1、 每篮苹果多少个? 60-38=22(个)
2、 3篮苹果多少个? 22×3=66(个)
(60-38)×3
=22×3
=66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采摘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