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注文本特点,整合比较迁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教学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掌握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较熟练地把握非连续性文本几种重要题型的思路和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跨材料解读及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开门见山,导入揭题。
了解“非连续性文本”概念
“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等“连续性文本”而言的一种新型阅读材料。
“非连续性文本”大多是由文字、图标、漫画、数据、统计图表等多种材料组合而成的阅读材料,具有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二、 介绍文本特点
特点 :内容关联 材料组合 (形式多样 体裁丰富)
三、 归纳常见类型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所选文本虽然“不连续”但却具有“相关性”,即它们都必须紧扣(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往往有多种类、多片段的材料组合而成,形成一个个子板块。近几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材料组合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多维罗列型。指围绕某一个话题(主题),呈现多个角度的材料。这是目前中考“非连续性文本”最常见的一种材料组合方式。
2.链接拓展型。即“1+N”的形式,指以某一材料为主(多为完整的连续性文本),在其后链接相关的非连续性片段材料,作为拓展补充。
3.补充印证型。指提供两则或多则材料,这些材料在内容上形成互相补充、互为印证的关系。
4.对照比较型。指围绕某一个话题(主题),提供观点态度(价值取向)迥然不同或有诧异之处的两则材料,形成相互比照的两个板块,让考生进行解读思辨。
四、 分析县二模试卷第14--17题学生答题情况
14.请概括甲文的行文思路(3分)
首先,作者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感谢书带给他温暖;
然后用比喻的方法从三个不同角度论述爱书和书对自己的
影响作用;最后总结,得出结论,不可一日无书。
15.如何理解丙文划线句中“洒在汤里的盐”?请用乙文中的语句回答。(3分)
把自己的只是、个性、见解等融为一体(答知识、个性、见解也可)
16.乙文主要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对比论证。(1分)将“死读书”与“读书注重思考”的人做对比,深入地论证了读书注重思考给予人的好处。
17.怎样的读书人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请结合以上文段概括回答。(3分)
真正的读书人爱好书,读书时注重思考,追求智慧。
老师归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捕捉关键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五、真题再现
(一)家长如何培养孩子(2015年 南通)
1.材料A讽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2.材料B对白中父母二人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分歧是什么?
3.材料C中划线句写俞平伯的教子方法,有什么作用?
4.对于“孩子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上”这一问题,材料B中毕胜男的观点与材料C中作者的观点是不同的。你同意哪一方的观点?请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苗族服饰(2016年 南京)
1.请简要描写诗人在黎峨道中看到的场景。
2.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苗族服饰有哪些特点。
3.顺顺在博物馆看到一件绣有牡丹花的古代苗族衣裳。牡丹产于北方,西南并不生长。顺顺很奇怪。你阅读上述材料后,向顺顺谈谈自己的理解。(请写出五点)
六、新题演练。《中考说明》P126页 如何读书
1.上述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读书应持的方法,请你分别概括。
2.材料二第2、3两段中列举顾颉刚和钱钟书先生的例子,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解释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如果坚持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量,渐渐就会读懂经典或名著,甚至达到古人所说的“六经注我”的境界。
4.结合材料三内容,在书名号内填补合适的标题名称。(15个字以内)
选自耿银平《 》
5.目前,“亲子阅读”越来越受重视。为打造书香家庭,班主任王老师准备拟写一份《告家长书》,并打算把下面徽标编进去。请根据图示内容,为徽标设计一句宣传语。(20字以内)
七、探究答题技巧
1.关注生活。
2.掌握题型。
3.精于答题。
具体 做到以下五点:
1.看:看材料,圈点勾画。
2. 找:找定位,回原文。
3. 读:读题目、提取关键词。
4. 想:想问题,提炼整合。
5 . 答:扣题目,答周全。
八、 当堂训练
阅读《全民阅读 书香中国》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4题。(11分)
【新闻摘要】 2014年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又曾两度提及此话题:一次是网购图书,一次是全民阅读。
【权威调查】调查一: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阅读几乎成为大部分受访者生活的必需品。大部分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阅读,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比例更是达到36%。近一半受访者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图书,几乎是一个月一本。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上,电子阅读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总量,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其中50% 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 www.Tz3
调查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达39%,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9%。
调查三:数字化阅读趋势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从亚马逊中国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在电子书阅读介质上,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从调查反馈中发现,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Kindle使用者每次的阅读时长为65分钟左右。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
【网民心声】
读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未来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优秀的领导人都不遗余力地倡导读书。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自强不息、开拓未来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历来有“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为什么?因为书籍积累了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积累了人类走向美好生活的经验,积累了成功与失败的例证,能给人以重要的精神启迪。【媒体观点】 copyright
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就需要出版部门转变观念,不是只有阅读纸质书籍才叫阅读。我们是不是该将更多纸质书籍的精彩内容搬到网络上?网络上的电子书不少内容低劣,这何尝不是传统出版部门的拱手相让?我们是不是也该依据年轻人的阅读喜好,多创作短小精悍的优秀作品?是不是也能出版更多的正规电子书? 滕州生活网www.tz365.CN
(根据光明网、环球网等媒体资料整理)
1.阅读【新闻摘要】,简要归纳其内容要点(20字以内)
2.阅读【权威调查】,概括出目前我国全民阅读呈现的三个特点。
3.阅读【权威调查】二、三两则材料,分析电子阅读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4.阅读【网民心声】和【媒体观点】,简要陈述我国领导人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并就“打造全民阅读时代”向出版部门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九、课堂小结
总结方法
学以致用
决胜中考
板书设计: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指导
文本特点 :内容关联 材料组合 (形式多样 体裁丰富)
答题技巧:看 、找、 读、 想、 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