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杜甫的生平:
公元725年,年幼聪慧的杜甫(14岁)曾于岐王李范,秘书监崔涤宅里听李龟年歌。
公元735年,杜甫应进士,不第,开始漫游齐、赵等地,作《望岳》。
755年10月,杜甫返长安,任河西尉,同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被囚,公元757年作《春望》。
公元759年作《三吏》、《三别》,同年7月,弃官,携家眷同往成都,入川躲避战乱。
公元760春年穷困潦倒的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建草堂于成都浣花溪畔,谁料好景不长,一场秋风就毁了他的安身之处。
763年2月17安史之乱结束。
公元770年春,诗人(59岁)漂泊至潭州,与李龟年重逢。这一年,杜甫与世长辞。
词语注音: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 ⑥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②卷我屋上三重茅 ⑦娇儿恶卧踏里裂
③高者挂罥长林梢 ⑧自经丧乱少睡眠
④下者飘转沉塘坳 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忍能对面为盗贼 ⑩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词句注释:
①洒:散落
②江郊:临江的郊野
③飘转:回旋飘飞
④公然:明目张胆,毫无顾忌
⑤定:镇静,安稳
⑥衾:被子
⑦恶:不好
恶卧:睡相不好
⑧床头屋漏: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
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子
⑨断绝:不再连贯
⑩丧(sāng)乱:死亡祸乱,后多形容时势或政局动乱
⑩沾湿:被淋湿
⑪欢颜:欢笑,开颜
⑫呜呼:书面感叹词,表示叹息,相当于“唉”。
⑬见:通“现”,出现
课文研读:
请用4-8个字概括段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