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独立孩子拥有心灵自由
职教中心 梁月霞
不知不觉,我已为人母。如何承担起教育子女的的天职,做一位合格的母亲。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因为我深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给祖国培养出忠诚儿子的父、母亲,是给自己立下了活生生的不朽的丰碑”,
现在,一个家庭大多是一个子女,未成年人的父母,大多比较年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优生优育创造了条件,但也给“溺爱”开了绿灯。父母对孩子的不守纪律、只有自我、害怕艰苦、缺乏爱心、奢侈浪费、等现实,从心底发出感叹:今天的孩子真是不好带!许多父母在社会上和生活上是强者,而在教育子女方面则是弱者。
斯特娜夫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培养孩子的品德,父母的行为要自慎,要处处给孩子做表率。孩子好的行为或坏的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如今做父母,要提高自身的道德品格。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爱,首先是一种感觉,一种细微的情感,一种心的投向和归属,那投向中的一种安全感,自由感,轻松感,幸福感,一种完整、被解救的感觉。
在家教中很多父母经常犯的“爱心”的错误,他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过分照顾,过度保护孩子。这种教育是“无知、无我”的教育,把人当作社会的附庸,把儿童当作成年的附庸,把孩子当作父母的附庸,家庭教育就蜕化为一种“抱着走”、“嚼碎喂”的“包揽”行为。家长出于良好的愿望为下一代铺设了一条充满阳光和鲜花的大道,希望他们能从这里开始走向未来的锦绣前程。但这样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这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发展规律。举一例:某单位联欢,电话通知一个家有初三孩子的妈妈,对方犹疑了许久,最后说:“还是不去了吧,孩子快期末考试了,学习很紧张,晚上回来需要有人为他做饭、准备夜宵,或许他在学习上还会遇到问题。”
联欢会上,另一位妈妈的15岁女儿也正在念初三,这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但这位妈妈在联欢会上谈笑风生,载歌载舞,玩得尽情尽兴。有人问她:“难道你就不担心女儿放学回家没饭吃,没有人照顾,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商量吗?”这位妈妈答道:“她都15岁了,啥不能干!我们家的衣服向来都是自己洗自己的,我和他爸爸要是哪天回家晚了,准能吃上女儿做的饭菜。要是哪天早上我们有事必须早起,还指望着女儿叫我们呢!”妈妈的答话中不乏称赞欣慰之意。
两位妈妈风格迥异,第一位尽职尽责,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乃至一切,在孩子的眼里,她的形象可能是令人感动的,需要报答的;但值得赞扬的是第二位妈妈,她抛弃了传统上的父母与子女一体化的观念,将子女学习作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学做的事;并且,在拥有孩子的同时,更拥有自我,妈妈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会感染孩子,让孩子从妈妈身上学会在生活中快乐向前。
“一切让给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传统观念中,这无疑是出色的好父母;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这却是父母所能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为人父母,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父母、孩子和他人之间是独立的,人与人之间在追求事业时、在享受人生时、在给予和接受爱的时候都是独立的,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
让我们多学学第二位妈妈,切莫对孩子“爱护过度”!就像蒙特梭利说的“谁若不能独立,谁就谈不上自由”。自由在这时变成了一种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