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1、多角度发掘寓言的寓意,进行个性胡解读。
2、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和多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导语。
由现实生活中生病时找医生这个妇孺皆知的故事,联系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解题(介绍作者、作品、文中的人物)。
二、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学生诵读课文,理解多媒体上标出的字词。
2、对照注释、翻译句子。
君有疾在腠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臣是以无请也。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扁 鹊
桓候
拜见时间
观察过程
明断病情
预言后果
神态动作
一见
居十日
居十日
三、分析课文、拓展延伸。
1、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2、(小组合作,完成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是如何劝勉的?蔡桓公是如何回答的?
(2)文中那些语言表现了蔡桓公的病情日益严重?这些症状应如何治疗?
(3)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候时,为什么“还走”?最后他为什么逃到秦国去?
(4)课文写出了故事什么样的结局?全文表现了两个人物的什么性格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指导)
四、总结课文
蔡桓公的病情开始并不严重,他最后为什么会因此丧命?以“桓候丧命谁之过”?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明确:讳疾忌医、防微杜渐。
五、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1、全文以对话形式展开,便于理解。
2、用词准确、生动、鲜明。
3、塑造的俩个人物形成鲜明对比。
六、课内练习。
阅读课文,完成阅读练习。(详见答题卡)
板书: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以时间为线索记叙事件。
初见 疾在腠理 汤熨
居十日 并在肌肤 针石
居十日 病在肠胃 火齐
居十日 病在骨髓 无奈何也
居五日 切忌讳疾忌医 桓候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