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 行)
项 目 名 称: 逸景华天大酒店
建设单位(盖章): 株洲新永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1年5月11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评 价 单位: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湖南航空工业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公章)
项目负责人: 吴 珊
评价人员情况
姓 名
从事专业
职 称
上岗证书号
职 责
签名
吴 珊
环境影响评价
高级工程师
B27160010
B27160020100
报告编写
胡志敏
环境影响评价
高级工程师
B27160009
收集资料
附图
胡 静
环境影响评价
高级工程师
B27160001
B27160010100
审核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逸景华天大酒店
建设单位
株洲新永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关勇
联系人
张帆
通讯地址
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 572号
联系电话
0731-28225448
传真
0731-22521111
邮政编码
412007
建设地点
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 改扩建 技改 .
行业类别
及代码
房地产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698.12
绿化面积
(平方米)
809.44
总投资
(万元)
180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280
环保投占总投资比例 %
1.56
评价经费
(万元)
1.80
预期投产日期
2011年 4月 **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概况
株洲市新永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注册资本:800万元,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2008年,经株洲市国土资源局批准,该公司获得天元区泰山西路北侧、炎帝广场南边界外地块,开发建设“逸景华天大酒店”项目,经营酒店服务业。本项目于2008年开工建设,目前已竣工建成并投入试营业,本次环评属建设单位补办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
本项目场址位于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北侧,其南面临泰山西路;北面与炎帝广场游泳池相邻,地势低于炎帝广场,相对高差约3m;西面为空地,为天元区天台管理处征用地,空地往西约100m为株洲广电中心大楼;东面与客运处办公楼、客运处职工住宅楼相邻;(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项目总平面布置及与外环境相对位置见附图2)。
本项目建设符合株洲市天元区发展第三产业的相关政策,有利于繁荣市场,增加就业机会,丰富市民生活,项目建设符合区域发展规划。
2.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18000万元,建设内容主要为新建一座22层主楼,用地面积:2698.12m2,建筑面积:33347.21m2,建筑物总高度: 70m;利用用地界内原有1栋4F建筑作为辅楼,建筑面积:11000m2。主楼布置酒店客房、会议厅、茶餐厅、洗浴等设施,辅楼布置多功能厅、中餐厅,厨房等,主楼地下两层布置停车场、设备机房(建筑物各功能单元平面布置见附图3~附图5)。建筑辅助工程包括给排水、供配电、计算机网络信息智能系统、空调系统、消防设施、安全保障、绿化景观等。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技术经济指标
单位
数值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m2
2698.12
2
新建建筑面积
m2
33347.21
新建酒店主楼
其中
酒店客房
m2
28173.38
商场
m2
973.15
地下层
m2
4200.68
3
原有建筑面积
m2
11000
利用本项目用地地界内原有4层建筑作为酒店辅楼
4
容积率
10.8
5
建筑密度
%
47.15
绿地率
%
30
6
停车位
个
73
其中
地面停车位
个
12
地下停车位
个
61
3.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
建筑物供水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在泰山路市政给水主干管上引入DN150给水进户管,并在本建筑四周形成环状供水管网,满足建筑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在地下层设置供水加压系统,采用调节水池、变频泵组升压、减压阀组分区供水的方式。地下层至五层由管网直接供水;六层以上由加压变频泵组供水。
排水实施雨污分流,地下层废水经集水坑内潜水泵提升排至室外污水管,建筑物总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由屋面雨水斗和雨水管收集经地表雨水
沟汇集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建筑物供电由市政电网提供10KV电源,电源采用电缆埋地方式引入。在建筑物地下层设变配电室,配置干式变压器。低压供电系统采用电缆直埋敷设,为放射与树干式混合。高层建筑为一类建筑,其消防、电梯、公共照明、应急照明为一级负荷;地下停车场、排烟风机、消防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供水泵为一级负荷。地下层馈电干线均采用耐火电缆沿电缆桥架敷设,各单体照明,动力配电干线采用电缆或塑管铜芯线穿管在竖井、墙、楼板内敷设。
采用中央空调系统向建筑物各功能单元制冷和供热,空调主机、冷却泵、冷冻泵安装在主楼地下2层,空调冷却水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冷却塔设置在4层裙楼屋顶平台。
为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建筑物设计有弱电系统,包括有线电视、计算机网络、火灾自动报警、公共广播系统、设备监控、安全防范系统以及智能化系统集成等。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达到节能型建筑标准,拟采取以下节能措施:采用合理的建筑节能设计,增强建筑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满足《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要求。外墙采用多孔砖,外做膨胀聚苯板隔热层。门窗采用PVC塑料中空玻璃,可有效控制散射太阳辐射热,有利于降低房间空调能耗,户门采用节能外门。屋顶采用挤塑聚苯板隔热层,有利于降低顶层房间空调能耗,减少夏季太阳辐射和冬天冷空气侵入室内,节约电能;变配电室设电容补偿器,减少无功损失,节约电能;选用节电型的空调机、电梯、照明灯具等。
4.主要设备
本项目采用的主要设备列于下表1-2。
表1-2 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或规格
数量
备注
1
厨房灶台不锈钢烟罩(集气罩)
4.6m×1.2m
1个
大灶均为燃气灶
6.6m×1.0m
1个
14.6m×1.25m
1个
4.8m×1.05m
2个
12.0m×1.05m
1个
2
厨房油烟净化系统
风机:GLD-SX22
静电式油烟净化器:
CJZD-9000
4台套
集气罩、风机、油烟净化器排烟管组成。
3
中央空调机组
主机:YCCH193
2台
冷冻泵:Y22S-437KW
3台
冷却泵:Y225M-4454W
3台
4
中央空调冷却塔
YHA-S50X2
1台
冷却水量:200t/h
5
新风系统风机
风机:YSEZEZS45CK
YSDBCAS35CHE
2台
进风、排风管道
风机组成
6
常压热水锅炉
CWNS1.48-85/65YQ
1台
燃用天然气
5.能源消耗情况
本项目消耗能源主要是水、电力、天然气,按设计经营规模,能源消耗情况见下表1-2.
表 1-3 项目能源消耗情况
序号
能源
消耗量
备注
1
水
8万t/a
从市政给水主管引入
2
电
150万kwh/a
从市政供电网接入
3
天然气
40万m3/a
从新奥燃气公司接入
6.劳动定员与工作制度
本项目需用工人数约150余人,包括经营管理人员、服务员、以及厨房员工、清洁工人,全年营业日为360天。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建设地原为天元区群丰镇村民宅基地,目前,经过拆迁安置和土地平整,为城市建设用地。根据城市规划,土地性质为商业居住开发用地,该地块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本项目场址所在区域分布着较为密集的建筑群,主要包括株洲广电中心大楼、炎帝广场公益设施、明月湖住宅小区、株洲客运处办公楼与职工住宅区等。2009年以前,由于河西污水处理厂尚处于在建工程期,建筑物排放生活污水仅经过化粪池处理,由排水管网汇集至排渍站排入湘江,区域生活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对湘江水环境形成潜在的污染影响。
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湘江株洲市区内各江段常规监测情况表明:湘江霞湾江段呈现明显的有机污染问题,水质未达到《GB3838-2002》Ⅲ类标准。
为保护湘江水环境,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株洲市政府投入巨资新建河西污水处理厂,并加快实施区域截污管网改造工程。2009年12月,河西污水处理厂竣工正式投入运行,天元区内进入城市管网的汇集污水已进入河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河西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运行,大幅度减轻湘江水体有机污染负荷,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本项目所在的天元区位于河东主要大气污染源株洲电厂烟囱西南偏南面约2.5km本项目西北面约3km外为清水塘工业区。清水塘工业区工业废气及株洲电厂燃煤烟气对天元区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了较为明显的污染影响。
为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近年来,政府加强对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完成了株洲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狠抓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根据株洲市环境监测站近三年来环境质量报告书,天元区环境空气常规监测点SO2、PM10超标程度逐年有所减轻,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随着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不断深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有望达到规定的环境功能区标准。
本项目场址南面临交通干道泰山西路,交通噪声对区域声环境有一定影响。从现场情况来看,临街建筑多数为商业网点,办公楼、住宅区距交通干道均有一定距离,尚未受到交通噪声显著影响,区域声环境基本达到《GB3096-2008》2类标准。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株洲市天元区东南北三面为湘江所环绕,东面与老城区隔江相望,西面临天元区马家河镇,地理座标为东经113°03′44″~113°08′35″,北纬27°47′49″~27°51′22″,面积约8.8 km2。
2.地形地貌地质
区域地形地貌由河流冲积小平原和小山岗构成,分别占39.3%-60.7%,东北部沿江一带多为河漫滩地,地势平坦,海拔一般40m左右;西南面多为小丘岗地,地势略高,丘岗海拔一般100m左右。
土壤类型分自成土和运积土两大类,自成土以砂壤和第四纪红壤为主,广泛分布于丘岗地;运积土由河流冲积、沟流冲积而成,经人工培育成水稻田和菜土,分布于沿江一带。本项目所在地上述两种类型土壤兼而有之,土壤组成为粘土、亚粘土及砂砾层。
3.气候气象
株洲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并有一定的大陆特征。气候湿润多雨,光热丰富,四季分明,表现为春温多变、夏多暑热、秋高气爽、冬少严寒、雨水充沛、热量丰富、涝重于旱。年平均气温为17.5℃,月平均气温1月最低约5℃、7月最高约29.8℃、极端最高气温达40.5℃,极端最低气温-11.5℃。年平均降雨量为1409.5mm,日降雨量大于0.1 mm的有154.7天,大于50mm的有68.4天,最大日降雨量195.7 mm。降水主要集中在4-6月,7-10月为旱季,干旱频率为57%,洪涝频率为73%。平均相对湿度78%。年平均气压1006.6 hpa,冬季平均气压1016.1 hpa,夏季平均气压995.8 hpa。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00 h,无霜期为282-294天,最大积雪深度23 cm。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偏北风,频率为16.6%。冬季主导风向西北偏北风,频率24.1%,夏季主导风向东南偏南风,频率15.6%。静风频率22.9%。年平均风速为2.2 m/s,月平均风速7月最高达2.5 m/s,2月最低,为1.9 m/s。按季而言,夏季平均风速为2.3 m/s,冬季为2.1 m/s。
4.水文
湘江是流经市区的唯一河流,发源于广西海洋山,全长856 km,总落差198 m,多年平均出口流量2440 m3/s,自南向北流经湖南,由濠河口入洞庭湖,最后汇入长江。湘江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
湘江株洲市区段由天元区群丰镇湘滨村湘胜排渍站(芦淞大桥上游7.2km处)入境,由马家河出境,长27.7km,占湘江株洲段总长的31.8%,沿途接纳了枫溪港、建宁港、白石港几条小支流及位于河西开发区的徐家港、易家港、陈埠港等小支流。
湘江株洲段江面宽500-800 m,水深2.5-3.5 m,水力坡度0.102‰。最高水位44.59m,最低水位27.83 m,平均水位为34m。多年平均流量约1800 m3/s,历年最大流量22250 m3/s,历年最枯流量101 m3/s,平水期流量1300 m3/s,枯水期流量400 m3/s,90%保证率的年最枯流量214 m3/s。年平均流速0.25 m/s,最小流速0.10 m/s,平水期流速0.50 m/s,枯水期流速0.14 m/s,枯水期水面宽约100m。年平均总径流量644亿m3,河套弯曲曲率半径约200m。湘江左右两岸水文条件差异较大,右岸水流急、水深,污染物扩散稀释条件较好。左岸河床平且多为沙滩,水流平缓,水浅,扩散稀释条件比右岸差。
5.植被
天元区过去为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基本无原生植被,多为人工植被与半人工植被。植被种类较少,植被形态主要为农作物群落、经济林木和绿化树林。经过十余年开发建设,该区已形成城市建成区,植被形态主要是人工绿化林木,树木种类主要有樟树、松树、杉树、杨树等。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株洲市天元区在1992年前是国营园艺场,由株洲市郊区代管。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在该区成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由株洲县马家河镇和群丰镇组成株洲市天元区,版图包括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0年,株洲市政府将天元区和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职能合并,组成株洲河西新区。新区东北与湘江为界,南与株洲县雷打石镇相邻,西接湘潭市,目前区域人口为13万余人,其中城镇人口近7万人。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泰山路办事处、嵩山路办事处),2个镇(群丰镇、马家河镇),12个社区居委会,38个村民委员会。
区域内有高新技术企业100多家,工业总产值逐年大幅增长,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企业集中分布在开发区南部的天台工业园和开发区北部的栗雨工业园,工业园主导产业为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业。天台工业园、栗雨工业园为开发区两大工业园区,构成开发区工业布局整体框架。
河西新区现已成为株洲市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市党政军机关大部分已迁入该区,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师专、市二中等重点学校已位于该区。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频繁,信息发达。正在建设的天台公园和已建成的炎帝广场已成为市民的休闲场所,湘江岸边的天然优质浅水河滩,是天然的游泳场所,江边风光带是市民喜爱的好去处。
区域内无历史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等需要特别保护的自然、文化遗产。
本项目位于天元区泰山西路北侧、炎帝广场南边界外地块,南面临泰山西路、北面与炎帝广场游泳池相邻,西面100米外为株洲广电中心大楼,东面为株洲客运处办公楼和职工住宅,场址周边1km范围内分布着炎帝广场公益设施、政府机关,明月湖住宅小区、以及银行、电信等商业网点。
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
本项目场址东北向约800m处为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空气常规监测点——天台山庄测点。本次环评收集了该测点2010年监测资料,监测数据统计结果列于表3-1。
表3-1 2010年天台山庄测点监测数据统计结果 单位mg/L
因子
统计结果
SO2
NO2
PM10
CO
日均浓度范围
0.001~0.191
0.004~0.068
0.013~0.193
0.63~3.38
最大超标倍数
0.3
0.3
超标率 %
0.5
6.3
年均值
0.051
0.027
0.073
1.61
日均标准值
0.15
0.12
0.15
4.0
年均标准值
0.06
0.04
0.10
以上监测数据统计值表明,SO2 、PM10日均值超标。天元区处于清水塘工业区和株洲电厂烟囱常年主导风向下风向,清水塘工业区高架污染源、株洲电厂烟囱高架污染源排放大气污染物是导致区域环境空气SO2 、PM10超标的主要原因。
为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近年来,政府加强对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完成了株洲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狠抓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根据株洲市环境监测站近三年来环境质量报告书,河西开发区环境空气常规监测点SO2、PM10超标程度逐年有所减轻,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随着清水塘工业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的不断深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有望达到规定的环境功能区标准。
2.水环境
株洲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湘江霞湾江段设有常规监测断面(霞湾断面),本次环评收集了2010年该断面的常规监测资料,监测数据统计结果列于表3-2。
表3-2 2010年湘江霞湾断面水质监测统计结果 单位mg/L
断面
霞湾断面
因子
PH
CODMn
NH3-N
石油类
总磷
COD
样品数(个)
36
36
36
36
36
36
监测值最大值
7.92
2.36
2.30
0.049
0.170
18.40
监测值最小值
7.40
1.19
0.09
0.002
0.030
8.20
超标率 (%)
0
0
8.33
0
0
0
最大超标倍数(倍)
0
0
1.30
0
0
0
标准值
6~9
6
1.0
0.05
0.2
20
监测数据显示:湘江霞湾江段NH3-N出现超标,其余监测因子未超标,水环境质量基本达到《GB3838-2002》Ⅲ类标准
湘江评价江段NH3-N超标主要受株洲市沿岸生活污水排放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保护湘江水环境,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株洲市政府投入巨资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并加快实施区域截污管网改造工程。2009年12月,河西污水处理厂竣工正式投入运行,自此,天元区内排入城市管网的汇集污水进入河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河西污水处理厂的投入运行,大幅消减了湘江水体污染负荷,将逐渐降低NH3-N超标程度,湘江霞湾段有望完全达到《GB3838-2002》Ⅲ类标准。
3.声环境
对本项目建设地周围声环境进行现场测量,结果显示:环境噪声昼间值:54~56dB(A),Leq(A):55.2 dB(A),夜间值:42~50dB(A),Leq(A):46.5 dB(A),区域环境噪声达到《GB3096-93》2类标准。场址南面临泰山西路一侧昼间噪声:67~82dB(A),Leq(A):71.5dB(A),夜间噪声:48~57dB(A),Leq(A):52.5 dB(A),交通干线一侧环境噪声达到《GB3096-2008》4a类标准,总体上,区域声环境质量尚属良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水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湘江株洲霞湾江段,水环境执行《GB3838-2002》Ⅲ类标准。
表2-1 水环境保护目标
名称
目标简介
方位
距场址距离
保护级别
湘江霞湾江段
大河
W向
5.0km
《GB3838-2002》
Ⅲ类标准
河西污水处理厂
处理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工业废水
W向
4.5km
设计进水水质要求
2.声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本项目场址东场界外的客运处办公楼、职工住宅,减轻项目营运期设备机组噪声对其造成影响,区域声环境执行《GB3096-2008》2类标准。
表2-2 声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名称
目标简介
方位及距场界距离
保护级别
客运处职工住宅
1栋住宅
居住人口约120人
东场界外30m
《GB3096-2008》
2类标准。
客运处办公楼
办公楼
办公人员约100人
东场界外30m
3.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保护位于本项目场址北场界外的炎帝广场游泳池,防止项目营运期厨房产生的油烟废气对其造成影响。区域环境空气执行《GB3095-1996》二级标准。
表2-3 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保护目标名称
目标简介
方位及距场界距离
保护级别
炎帝广场游泳池
体育活动场所
容纳约150人
北场界外30m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湘江霞湾江段执行Ⅲ类标准;
3.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住宅区执行2类标准,泰山西路一侧执行4a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河西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要求;
2.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3.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本项目投入营运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生活污水及厨房含油废水排放量:4.906万t/a,
COD排放量:8.23t/a,
NH3-N排放量:1.13t/a,
动植物油类排放量:0.14t/a;
油烟废气排放量:7.11万m3/a
油烟排放量:204.5kg/a.
河西污水处理厂可接纳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建议以上述核定的污染物排放量作为建设单位控制指标。建设单位须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1.建筑物各功能单元
建筑物各功能单元
化粪池处理
生活污水 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进入河西污水处理集中处理
生活垃圾 城市环卫部门统一清运
其中处置
2.地下停车场
经排风系统排放
汽车尾气(非甲烷烃 CO NO2 NOX)
减振、隔声处理
地下层
设备机组噪声 场界噪声达标
3.餐饮厨房
减振处理 达标排放
油烟净化系统
风机噪声
产生油烟
大灶烹饪
清洗处理
食品原料、厨具 食品
废水
隔油池
食物残渣、废弃物 送畜禽养殖场作饲料
(潲水)
城市污水管网
主要污染工序
项目投入运营后,存在的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有酒店客房及建筑物各功能单元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中央空调机组、冷却水塔、油烟净化系统、新风机组等设备产生噪声;厨房烹调作业产生油烟废气,清洗原料、洗洁厨具、餐具产生含油废水,厨房进行食物原料处理产生废弃物、用餐区整理产生食物残渣形成的潲水以及其它生活垃圾。
1.废水
(1)生活污水
根据项目方案:
酒店主楼客房部分可接纳客流量约800人.人均生活用水量按120L/d计,日用水量:96t/d;
洗浴营业场所用水量:40 t/d
地下层等公共设施清洁用水量:2t/d;
辅楼生活用水主要为清洁用水和卫生间用水,用水量:10t/;
建筑物各功能单元日生活用水量合计:148t/d,年生活用水量:5.33万t/a;
空调冷却塔补充水:2t/a,年用水量:720t/a,冷却用水不产生废水。
生活污水排放量:4.53万t/a,主要污染物COD产生浓度:275mg/L,产生量:12.46t/a;N-NH3 产生浓度:35mg/L,产生量:1.59t/a;SS产生浓度:200 mg/L,产生量:9.06t/a。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COD排放浓度:165 mg/L,排放量:7.47t/a;N-NH3排放浓度:25 mg/L,排放量:1.13t/a;SS排放浓度:80 mg/L,排放量:3.62t/a。排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河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2)厨房含油废水
厨房清洗原料、洗涤餐具产生含油废水。厨房日用水量约20t,营业天数按360天计,年用水量:7200t/a,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废水排放量:5756t/a。根据餐饮业废水排污系数,废水主要污染物COD产生浓度:220 mg/L,产生量:1.27t/a,动植物油类产生浓度:70mg/L,产生量:0.40t/a。厨房设置隔油过滤池,厨房各个清洗池产生的含油废水均进入隔油池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河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经隔油预处理,COD排放浓度:132 mg/L,排放量:0.76t/a,动植物油类排放浓度:25mg/L,排放量:0.14t/a。
2.噪声
根据项目方案:
空调机组产生噪声:78 dB(A);
供水变频泵产生噪声:75 dB(A);
空调冷却水塔噪声:70dB(A);
油烟净化系统风机产生噪声:80-82 dB(A)。
空调机组、供水变频泵布置在地下层设备间内,对安装基础做减振处理。设备间采用隔声门窗;冷却塔布置在建筑物裙楼屋面平台,并对安装基础做减振处理。
油烟净化系统安装在附楼北侧室外。
3.固体废物
客房部分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25kg/d;生活垃圾产生量:0.20t/d;
公共设施生活垃圾产生量:0.35t/d;
客房、公共设施生活垃圾产生量合计:0.55t/d,生活垃圾年产生量198.0t/a。
厨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食物原料处理产生的废弃物、用餐区整理产生食物残渣形成的潲水以及其它生活垃圾。潲水产生量:30~50kg/d,18.0t/a,生活垃圾产生量:100 kg/d,36t/a。
4.废气
(1)油烟废气
厨房烹饪作业产生油烟,厨房设置6个灶台,均为燃气灶,用于烹调炒作类作业,每个灶台上方安装集气罩,连接排烟管道、油烟净化器、排烟风机、排气筒组成净化排烟系统。灶台集气罩灶面投影总面积为39.10m2,根据《GB18438-2001》对饮食业单位规模划分的规定,集气罩灶面投影面积为1.1m2定义为1个基准灶头,基准灶头﹥6,饮食业单位规模定义为大型。本项目厨房大灶折算为35.55个基准灶头,属大型饮食业单位,基准风量:35.55×2000=71100m3/h,油烟排放最高允许浓度为2.0mg/m3,油烟净化效率不低于85%(在基准风量状况下)。
根据已设计选用的静电式油烟净化器标定的技术指标:净化效率≥90%,油烟排放浓度<2.0mg/m3。假设净化器进口流量与出口流量相等,由净化效率推算,油烟产生浓度:20mg/m3。
(2)燃烧废气
中央空调机组以电力为能源,厨房大灶及常压热水锅炉燃用天然气,基本不产生废气污染物。
(3)汽车尾气
地下停车场设停车位61个,地下层设有进风、排风口;建筑物室外设地面停车位: 12个,参阅相关资料,小型汽车单车排放非甲烷烃1.6g/h 、CO 3.8g/h、NOx0.25g/h、NO20.077g/h,平均每个车位尾气排放时间按2 h/d计,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非甲烷烃0.234kg/d 、CO 0.555kg/d、NOx 0.036kg/d、NO2 0.011kg/d。
地下停车场汽车尾气经排风系统排放。地面地车位分散布置在建筑物的公共用地,汽车尾气在环境空气中自然净化。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 名 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
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
量(单位)
大
气
污
染
物
停车场汽车尾气
NOx
非甲烷总烃
0.011kg/d
0.234kg/d
边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
NOx<0.12mg/m3
非甲烷总烃<4.0mg/m3
厨房大灶
油烟废气量:
7.11万m3/h
(基 (基准风量)
油烟
20mg/m3 1.422kg/h
2.0mg/m3 0.142kg/h
水
污
染
物
生活污水
4.33万t/a
COD
NH3-N
SS
275mg/L 12.46t/a
35mg/L 1.59t/a
200mg/L 9.06t/a
165mg/L 7.47t/a
25mg/L 1.13t/a
80mg/L 3.62t/a
厨房含油废水
0.5756t/a
COD
动植物油类
220mg/L 1.27t/a
70mg/L 0.40t/a
132mg/L 0.76t/a
25mg/L 0.14t/a
固
体
废
物
生活垃圾
234.0t/a
环卫部门统一清运,集中处置。
厨房食物残渣、废弃物(潲水)
18.0t/a
委托综合利用
噪
声
空调机组产生噪声:78dB(A);
空调冷却水塔产生噪声:70dB(A);
供水变频泵产生噪声:75 dB(A);
油烟净化系统风机产生噪声:80-85dB(A)。
其
它
无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本项目选址建设在天元区泰山西路一侧,场址周边主要分布有商业、住宅等建筑群。本项目建设不改变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因此,不会带来地形、地貌改变、植被减少等方面的生态影响。
本项目潜在的生态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易产生水土流失。工程施工期由于施工活动对施工场地地表的扰动,造成大面积土壤裸露,致使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在暴雨或大风干燥天气,裸露土壤易发生风力侵蚀、水力侵蚀而导致水土流失;此外,采土或弃土管理不善,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
项目建成后,对出入道路铺设水泥路面,对裸露地进行绿化,基本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
由上述分析,本项目主要生态影响为施工期引起的水土流失,营运期生态影响甚微,根据现场情况,本项目施工活动已结束,未造成明显的水土流失问题,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项目建设施工期存在着粉尘、扬尘、施工机械噪声和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环境影响。
为减轻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建设单位采取了环保措施:
(1)加强管理,弃土及时清理。
(2)施工现场设立隔离围墙,建筑材料堆放在围墙内,减少对外界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注意防止水泥的飘洒和飞扬。按照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要求,建筑施工使用了商品混凝土,未自行设置混凝土搅拌设施。
(3)施工现场的车辆进出口设在远离居民住宅等环境敏感点的位置。
(4)加强施工期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在午休期间和夜间禁止高噪声设备施工,避免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
(5)施工活动产生的泥浆水经沉淀处理,生活污水应经化粪池处理,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6)对建筑垃圾尽可能作为回填土深埋地下或及时清运至指定堆放点,生活垃圾及时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7)对进场道路进行硬化,及时清扫浮尘、扬尘,及时洒水防尘。
(8)施工场区内做硬地坪,进行洒水和清扫,减小风吹扬尘。
通过采取上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以及环保目标尚未造成明显不良影响。目前,本项目已建成竣工,施工期环境影响随施工活动结束而消失。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营业期间存在的污染源及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建筑物各功能单元产生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中央空调机组、冷却水塔、油烟净化系统、新风机组等设备产生噪声;厨房烹调作业产生油烟废气,清洗原料、洗洁厨具、餐具产生含油废水,厨房进行食物原料处理产生废弃物、用餐区整理产生食物残渣形成的潲水以及其它生活垃圾。
1.水环境影响分析
株洲市河西污水处理厂位于栗雨工业园西北面,于2009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15万t/d,可接纳河西新区范围内的生活、生产废水。采用二级生物处理(改良氧化沟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7-2。
表7-2 河西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水质 单位:mg/L
项目
COD
BOD5
SS
TN
NH3-N
TP
进水
230
130
180
35
25
3
出水
≤60
≤20
≤20
≤20
≤8
≤1.5
本项目距河西污水处理厂约3km,在河西污水处理厂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