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08861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机械职业教育2023年第1 0 期DOI:10.16309/ki.issn.1007-1776.2023.10.004类型时空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为例蔡金洋孙凌杰(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浙江台州3 1 8 0 0 0)摘要分析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实践难点,针对我国产教融合的现实基础与发展要求,提出一种以校企共建的企领学院为主体,以政府政策保障、家长情感支持为两翼的校、企、政、家四元驱动的“双元制”本土化创新模式。从企领学院的总体设计、企业培养的实施运行、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企业与个体的权益保障、学生群体的情感认同、多方人员的信息交

2、互六个层面阐释其中要点。通过实践探索,形成可推广的“双元育人”办学模式。【关键词“双元制”;本土化;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基金项目 2 0 2 1 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教改革视域下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实践研究一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2 0 2 1 SCG141);浙江省教育厅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与实践研究”(6 6)作者简介蔡金洋,男,讲师,研究方向为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孙凌杰,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管理。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各地职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

3、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在产教融合的实质性成效上普遍存在标准缺失、管理匮乏、水平不高等问题 1,这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继续提升的瓶颈。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 0 1 9 4 号)提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改革思路,为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双元制”指的是一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办学模式,该模式以德国最著名。然而,我国与德国的国情差异决定了我国高职院校只有对“双元制”模式进行合理化借鉴和本土化改造,才能有效发挥“双元制”模式的有益功效,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该背景下,台州职

4、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总结与德国BBW教育集团、德国莱比锡工商业联合会(IHK)多年合作办学经验,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研究校、企、政、家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校企一体的“企领学院”育人平台,创新一16-性引人政府和家长在校企合作中的政策保障与情感支持作用,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双元制”培养新模式。因此,本文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为例,探讨我国国情下校企双元育人的实施思路与本土化方法,为我国职业教育“双元制”的建设与实施提供参考案例。一、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本土化实践难点(一)教育体系差异引发的校企双元匹配度问题一是学生就业目标与企业提供岗位的匹配问题。德国“双元制”模式一般采用的

5、是“先招聘,再培训”的招生流程,即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之前,先确定就业的具体企业与岗位,与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后,再接受学校和企业的职业教育 2 。学生通过毕业考核后可直接在签约企业就职,目标清晰明确。而我国教育体制采用的是“先教育,再就业”的入学流程,即学生根据普通高考或技能高考的分数填报志愿,人学后再接受所录取专业的职业教育。学生在人学前对所类型时空学专业概况,特别是对入学院校的合作企业认知不足,加之毕业后有升学、人伍、创业等多种选择,学生就业的目标定位模糊。二是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岗位要求的匹配问题。德国“双元制”模式下的企业和学校依据由IHK等工商协会制定的企业职业培训条例(针对企业教学)

6、和由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制定的学校框架教学计划(针对学校教学)分别负责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训与理论知识教学 3-4 。C学生确定了企业员工身份,企业对教学投人意愿强烈,实践技能培训内容与后续工作岗位对接紧密。而在我国,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导者,很难兼顾专业通用性技能和企业特殊性技能的教学,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更多的是参与生产而非技能培训。三是师资教学能力与职业发展需求的匹配问题。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兼修技术专业和教育学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在校实习两年且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 5-6 。严格的教师培养制度使他们具备扎实的教学能力与实践基础。而在我国职业院校中,非教育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占大多数

7、,其中不少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缺少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且需要适应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转变。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仍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二)治理结构差异引发的企业决策长效性问题为平衡企业功利性与教育公益性的矛盾,德国多年来通过完备的治理体系和配套的法律框架不断促成企业、工会、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对话与合作,从而对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达成共识 7。例如,联邦职教所负责研究职业教育及制定各项标准,以行会和各联邦州当局为首的主管部门负责依据联邦职业教育法对所管区域内的企业、职业学校行使管理、建议和监督权。其中,无论是联邦职教所的四方董事会,还是主管部门的

8、三方职业培训委员会,其成员都包含企业雇主代表,并覆盖联邦政府、州政府、工会、企业雇员和职业学校教师代表 4。通过联邦政府、州政府、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多层分立管理以及职业教育各参与主体在各层的影响作用,相关方的需求与利益均被纳人法规考量,形成各参与州机械职业教育2023年第1 0 期主体间的协同发展与相互制约机制。在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仍以学校为主导,“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较为普遍。企业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在职业教育所处地位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是我国当前法规对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多体现在宏观阐述,对校企合作治理体系中各方的权责划分尚无具体规定;二是代表企业利益的行会组织在我国

9、实际影响力有限,无法有效发挥其在校企合作中的协调功能。基于此,企业对学生实习结束后的就业选择缺乏实质性约束,前期的资源投入很可能因学生毕业后未能留企而得不到应有回报。故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更关注短期收益,忽略合作的长效性。(三)社会观念差异引发的人才培养留存率问题职业教育及相关蓝领工作在德国的社会认可度普遍较高,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8 :一是各阶层的福利待遇总体较高;二是蓝领与白领之间薪资水平差异不大;三是社会上职业偏见较少。优越的经济报酬和社会地位使德国工人能够长年安心本职工作,潜心钻研技艺。大多中国家长对蓝领工作抱有成见,认为蓝领阶层薪资待遇不高、发展空间有限。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就业选择,

10、促使高职学生倾向专升本或取得文凭后转行。学生对就业的价值判断偏失,导致其参与企业培训的动力不足,最终反映在毕业留企的比率不及预期,给校企间的后续深人合作造成困难。二、“一体两翼、四元驱动 的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本土化创新实践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本土化离不开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基于此,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积极创新实践“一体两翼、四元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指中德学院与台州多家上市企业共建的校企一体化平台一一企领学院,旨在发挥企业在学生培养中的引领作用,在课程开发、实训教学、考核评价、师资提升、基地建设等方面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一体化资源整合。“两

11、翼”是政府对产教融合的政策保障和家长对学生提供的情感支持。前者借助政府对产教融合项一1 7 一机械职业教育2023年第1 0 期目的资金支持,引导校企着眼长期发展和深度合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适配性;后者通过加强家长对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就业前景的认同感,为学生提供来自家庭的类型时空情感支持,提高培养结束后学生留企工作的稳定性。通过学校、企业、政府、家长“四元驱动”的合力,推动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持续运行与完善(图1),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激励政策政府着眼人才培养的长远规划政策保障:促进人才适配性院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学校两学年课堂成果

12、展现、创造良性互动,提升学生表观日常数据沉淀多岗渐进式培养学生文化认同稳就业企业文化与工匠精神进教材、进教室、进宿舍情感支持:提高人才稳定性企业一学年一生双导促发展日不家长图1“一体两翼、四元驱动”的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本土化创新企领学院实施“2 十1 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两学年在校内开展常规教学,学习内容以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同时引企入校,开展“企业大讲堂”“企业文化周”“企业教师进课堂”等活动植人企业文化;第三学年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与多家企业双向选择后,再进驻企业学习。(一)企领学院设计层面:做实企业主体地位1.组织架构突出企业的领衔性。企领学院的组织架构分为决策层和

13、运营层。其中,决策层为企领学院管理委员会,由学校校长、合作企业董事长、校方相关处室负责人和企方人力资源总监担任,负责办学方向的总体把握、各项实施方一1 8 一案的审议、驻企教师和企业导师的聘任与考核等工作;运营层为院务委员会,由中德学院班子成员、企方人力资源经理、校方驻企教师及企方技术骨干担任,负责按照管理委员会决定的办学方向细化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和管理。对各家企业差异化诉求的处理,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人才培养、管理及考评等实施方案的总体框架与基本要求,以统一规范企领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具体细节由各合作企业提出后在院务委员会上进行单独讨论,共同商议后再提交管理委员会审核,以满足合作企业自

14、身的发展需求。因此,企领学院中各家企业的实施方案充分吸收了企业的优势特点,从而突出企业的领衔性。类型时空2.培养目标突出职位的领先性。企领学院在筹建时述选的合作企业均为台州当地七大千亿产业集群中的龙头上市企业。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根据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企领学院旨在培育一批上市公司班组长、线长、工段长、车间主任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储备干部。通过在企业为期一年的学习培养,学生毕业后可快速胜任所在企业的基层管理岗位,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投人企业一线学习。3.培养内容突出岗位的针对性。为促使学生在一年内具备胜任基层管理岗位的能力,必须要对各目标岗位做出精确的能力要求分解,据此反向设计和制定有针对性的

15、培养内容,并根据企业生产计划、人员配备等客观条件做好统筹安排。其中最关键的是对接岗位标准,制定岗位画像。学院根据企业提供的培养目标岗位,制定岗位画像调研表,由企业提出用人需求的各部门负责人填写,内容包括岗位名称、典型工作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及描述、技能点及描述、任职要求、计划的培养方式,以及可能的职业发展路线,确保填写结果做到详尽和准确。根据确定好的岗位画像,校企双方再结合各企业实际情况对接洽谈课程内容、授课计划、人员调度、生产调整等具体的工作安排。4.师资队伍突出校企的互补性。一支既懂行业技术,又懂教育方法的师资队伍是顺利开展双元育人工作,有效推进教学改革事项的重要保障。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任

16、教师的各自特长应通过制度化的设计,给予双方充分学习交流的机会以促成双方优势互补,逐步建成“双师双能”型校企师资队伍。一是制订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师资培养计划,规定双方的培训指导义务,例如,学校教师对企业人员的教学方法培训和企业听课反馈、企业人员对参训教师的定期业务培训。二是聘任企业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以兼职授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向在校师生介绍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同时了解学生学情和学校课程概况,以便优化企业课程设计。三是设立企业实践锻炼的科研流动站,通过企业技术攻关项目的材料总结、汇报与交接,实现教师间的科研接力,解决横向科研项目浅层化、表面化的顽疾,提升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二)企业培

17、养实施层面:做细培养管理工作州机械职业教育2023年第1 0 期1.多岗渐进,创造留足了解与比较的选择空间。与德国双元制“先招聘,再培训”的招生模式不同,我国高职学生在人学后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定位尚不清晰。若简单粗暴地推行“双元育人”培养工作,其结果将造成学生群体与学校之间的信任缺失,不利于企方的育人和留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设计好企业调研与横向对比的教学活动,是化解我国“先教育,再就业”招生模式下培训企业留人难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学院根据学生认知与发展规律,统筹安排校企双元育人课程,建立“知岗一轮岗一跟岗一顶岗”多岗渐进的实践教学模块,促进学生顺利完成从校园到企业的过渡。知岗阶段旨在

18、帮助学生建立对行业的总体认知。学院设置暑期专业见习的课程模块,在大一暑期统一组织学生赴合作企业实地考察。学生通过企方的现场介绍、实习学长学姐的交流分享、工作岗位与生活场所的参观体验,了解各家合作企业概况。在考察结束后,学生还需自行调研额外三家心仪企业,形成一份调研报告作为暑期专业见习的答卷。通过学生的亲身调研、对比及报告撰写,可提升合作企业在学生心中的好感度,也为学院增加获知潜在合作企业的途径。轮岗阶段旨在为学生提供寻找适合自已岗位的机会。学生在大二第四学期末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确认未来一年的培养关系,在签订企业、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四方协议之后,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轮岗培训。通过多岗位的轮岗,最大限

19、度为学生创造体验岗位和了解自已的机会,以便确定后续岗位方向。跟岗阶段旨在提升学生独立顶岗的能力储备。该阶段安排企业技术骨干与管理人员一对一指导学生,进行分模块的岗位技能强化培训。前一模块考核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模块的培训,学生全面掌握同一班组的岗位技能要求。岗位全部模块考核通过后,学生正式进人顶岗实习阶段,独立从事生产实践任务。经本人申请和企业批准,部分优秀学生可提前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并根据岗位所需安排上班形式。2.一生双导,完善健全育人与育才的管培机制。学生在企业学习时,除了有专业技能的指导需求,通常还会遇到人际沟通、职业发展、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困扰。为此企领学院采用“一生双导”制度帮助学生完成

20、从校园到企业的角色转一1 9 一机械职业教育2023年第1 0 期变,即为每位实习学生安排两位导师,其中一位是由企业基层干部担任的工作导师,负责学生的技能培养;另一位是由学校驻企教师担任的思想导师,负责学生的安全、思政、职业素养等教育管理。在师生配比上,每位工作导师所带学生最多不超过3 人,思想导师不超过1 2 人,以保证培养质量。在沟通频次上,除了日常的交流指导,还每月组织一次师生座谈会和导师交流会,每季度组织一次团建活动,及时解决学生困难。3.晋级有据,建立融通企业与岗位的考评体系。在企业培养环节经常产生由薪资待遇引发的两类问题:一是企业内部实习工资等同,部分学生工作消极却不受影响,对优秀

21、学生的积极性产生打击。二是不同企业工资待遇存在差异,学生比较后有思想波动,不利于企业后续培养和用人。因此,建立一套融通企业与岗位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的努力得到充分体现,是做好学生激励的关键。经校企多方充分沟通,企领学院管理委员会针对学生企业培训阶段形成一套统一的四阶晋升考评体系框架,分别与轮岗、跟岗、顶岗、正式员工四个阶段相对应。其中,每一阶段根据学生考核成绩再细分为优、良、合格三个等级,具体的成绩认定标准及对应薪资待遇由院务委员会结合各家企业实际情况讨论确定。(三)高职院校教改层面:做准校企供需对接1.课程体系对接产业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各专业负责人应与企业技术骨干、人力资

22、源总监加强研讨,筛选出产业链中的专业对口岗位。通过梳理各岗位工作内容,归纳属于专业群的通用专业知识与基础技能以确定专业平台课程。其次,未被专业平台课覆盖的知识技能点,则回溯至其原有岗位整合为相关的若干个工作领域,并对其以学生易于掌握的方式进行适当转换,构成若干门学习领域课程。最后,对在学校不便开展的课程,则安排至第三年由合作企业完成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参与其中四个关键环节,分别是专业对口岗位工作内容和知识技能点的梳理、工作领域中典型项目案例的提供、第三年企业课程的确定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审核。2.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重构项目学习情境。将职业标准应用于教学时需注意两点:

23、一是教师要熟悉职业标准。通过学习国家职业标准一2 0 一类型时空和深人企业实践锻炼,了解所授课程涉及的职业标准具体细节。二是教师应用好职业标准。学习领域课程在内容编排上不再对职业标准做单独介绍,而是实现项目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根据企业提供的典型工作案例解构其中所涉的知识技能点,并按照由易到难的递进顺序重构若干个项目教学内容。通过对各个项目设置相应学习情境,可自然融入职业标准作为项目任务要求,并作为课程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3.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培养职业行动能力。两类因素决定了课程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以满足学生在未来职场持续发展的需求。一是有限学制内无法传授与岗位相关的所有知识技能。二

24、是当下课程难以预测未来职场的新兴技术。因此,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职业行动能力的培养。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关键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一次革命,摒弃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而应以问题为线索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遵循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思考与行动框架即“咨询一计划一决策一实施一检查一评价”六个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在多个项目重复、递进的实施中培养学生应对新问题、新挑战所需的职业行动能力。4.教师能力对接“双师”标准,实施理实一体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改革对授课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按照原先的课程体系,理论课与实训课由不同教师授课,而改革后几乎所有专业课程都变为学习

25、领域课程,教师单独负责理实一体化授课。任课教师必须达到真正的“双师”标准,才能设计和实施好整体教学活动以达到预设教学目标。中德学院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改革:一是政策吸引。由于教师能力水平、主观意愿等因素,初期并不强制所有教师必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例如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后可额外计算课时。二是效果宣传。通过定期开展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研会议,在教师之间交流分享改革成效,逐步扩大自愿参与改革的教师群体。三是培训帮扶。利用寒暑假时间聘请校内外优秀教师及企业技术能手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技能及教学体系化培训,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类型时空(四)组织

26、个体动机层面:做足各方权益保障1.用好政府组合激励政策,引导企业着眼长期收益。企业的盈利目标与教育投人行为在短期内存在天然矛盾,但从长远看并非不可调和。化解这一矛盾,需要借助政府这一外部力量。为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激励政策,从直接发放给企业的接收学生实习补贴、产教融合项目专项资助经费,到间接的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组合式激励政策,覆盖面全、支持度高。从与企业前期合作洽谈反馈来看,多数企业对政府的各项激励政策并不熟悉。因此,学校在与企业合作时要注意打好政府的政策牌。中德学院在校企合作初期,通过向政府申请直接补贴款覆盖实习学生的部分工资,以减轻企业对投人经费的焦虑。在验证

27、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后,以各级产教融合项目联合申报为契机、以政府组合式激励政策为吸引,引导企业从长远发展考虑,逐步深人参与“双元育人”工作,形成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2.制定绩效奖励晋升方案,调动员工投人学生培养。实践经验表明,企业师傅未能尽心培养学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培养学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影响自身原有的工作进度。二是获悉学生毕业留企意愿不强后,不再重视后续培养。三是担心大学生留企后与自已形成竞争关系。鉴于此,需要建立对企业导师的考评制度,并在企业内部打通育人效果与职场晋升的评价体系。在企业导师的考评上,通过学生评价、精力投入、留企比率、亮点工作四个维度进行综合评测,其结果作为企业职场晋

28、升的重要依据。在物质激励上,除原本薪资还另行发放专项津贴,考核优秀的员工额外给予嘉奖。在导师聘任上,候选人一般是企业有发展潜力的基层干部,从而规避企业师傅与留企学生因存在潜在竞争关系而产生的不利影响。3.统筹企业实践锻炼安排,减轻教师额外工作负担。对高职教师的实习指导安排,以往的经验是要求教师每周末走访合作企业一次。遇到的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工作量增加,教师需要长期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去现场看望学生。二是学生反馈滞后,指导教师无法及时获悉学生思想动态并进行心理疏导。三是未创造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的有利条件,教师在州机械职业教育2023年第1 0 期企业停留时间零散,难以深入参与企业

29、项目。基于以上问题,学院将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与企业学生指导工作相结合进行统筹安排,将参加企业实践锻炼的教师任命为驻企教师。教师进驻企业后能随时掌握学生动态并给予辅导,同时深人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且未额外占用个人业余时间,可谓一举三得。4.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岗位。如何处理高职学生的专升本需求是德国“双元制”本土化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面临矛盾,为了提升就业率,鼓励学生专升本,甚至允许不参加顶岗实习的做法固然不可取,但强制所有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同样让企业无法处理。企业若对专升本学生区别对待,势必造成其他学生的心理波动;而一视同仁则让企业投入专升本学生的优质资源近乎浪费,

30、影响校企后续合作。中德学院在该问题的处理上采取“积极引导、尊重自愿、分类处理”的办法,规定专升本备考学生在确保至少六个月企业顶岗实习的前提下,其企业课程的学分可用专升本备考替换,课程成绩由备考自习出勤率和阶段性模拟考成绩决定。在学生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之前,学院通过摸排学生专升本意向研判是否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并安排后续工作。一是组织专升本摸底考试,对成绩差距较大的学生单独沟通,引导学生认清客观事实,选择适合自已的发展道路。二是安排双选动员会和企业宣讲会,强调企领学院培养模式的优势特色。三是对坚持专升本的学生,尊重其决定,告知家长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和备考期间的考核要求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此类学生需自选顶

31、岗实习企业及岗位,经学院审核通过后执行。(五)学生情感认同层面:做巧育人润物无声1.企业文化与校园生活的“三进”融合。通过企业文化“进教材、进教室、进宿舍”的三进融合措施,为在校学生提前开启了解合作企业的体验窗口。“进教材”是指学校课程的教学项目基于企业真实、典型案例改造而来,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熟悉合作企业的行业背景和杰出工匠。“进教室”是指学校教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墙面预留空间交由合作企业进行设计布置,突出企业的文化特色与实力优势。“进宿舍”是指学院每月举办由企业冠名和赞助奖品的宿一2 1 一机械职业教育2023年第1 0 期舍卫生特色主题活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宣传企业

32、6 S管理文化。2.地域文化与第二课堂的“三浸”融人。在以往的“双元育人”改革工作中常常忽略地域文化对企业留人的影响作用。试问,一位外地学生如果对求学当地的风土人情都不了解,怎会在毕业后留下来工作生活呢?鉴于此,学院通过第二课堂实施“美食美景、风土民俗、产业格局”的“三浸润”思政融人。第二课堂采用线上教学加线下实践的学习模式,作为系列课程纳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从大一人学开始,共持续四个学期,每个学期一个主题。教师根据主题内容制作发布课程的视频、课件和习题,学生在线完成理论学习后,利用周末时间完成实践任务。就内容安排而言,第一学期的主题为台州的美食美景介绍,学生留下对台州的美好印象;第二学期

33、的主题为台州的民俗文化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台州的风俗习惯;第三学期的主题为台州的产业布局介绍,引导学生建立对台州优势特色产业的全局观;第四学期的主题为与专业相关的龙头企业介绍,作为下一学期进入企业学习前的热身环节。3.红色文化与学生竞赛的“三竞”融通。学院充分挖掘台州当地的红色资源,以三大学生竞赛为切人口,以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集体备课为师资保障,以情境教学为启发方法,实现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竞赛、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的三竞”融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这三类竞赛贯穿不同学期,且分别与大陈岛垦荒精神的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三个内涵相对应。在教学安排上,将大陈岛垦荒

34、精神拆分为多个小专题嵌入各个学期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并以三类学生竞赛为讨论案例。在课程备课上,专业教师收集学生在备赛过程中出现的真实案例和思想问题,思政教师挖掘大陈岛垦荒的历史资料,与学生竞赛结合形成教学案例。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问题聚焦一问题初研一事迹学习一问题再研一分享总结”五个环节,学生感知、理解、内化大陈岛垦荒精神。4.党建文化与学生活动的“三近”融汇。中德学院的学生党建活动以“贴近历史、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近”融汇为特色,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从而一2 2 一类型时空树立技能服务社会的理想,坚定扎根制造业的信念。通过参观党建基地,贴近红

35、色历史,体会先辈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通过下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贴近真实生活,感受自已行动带给社会的正能量;通过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如家电维修、老年人手机教学等,贴近广大群众,感悟学好专业技能对社会的价值贡献。(六)多元参与交互层面:做大信息辐射影响1.在校表现数据建档,提高行为的进步自觉性。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自控力较弱的现状,原因之一在于学生的行为表现在常规学生管理制度下未能得到有效反馈。在作用群体上,学校奖励机制通常只对参与评奖评优的学生有约束力,而对其他学生作用甚微。在影响范围上,学校日常检查结果仅限于校内评价使用,对外难以得到有效体现。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学校各项制度敷衍以待。对此情况,

36、中德学院借助信息平台对在校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数据建档,内容包括课程作业、课堂学风、劳动表现、宿舍卫生、体育锻炼、人际关系、社团活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数据平台的运用应遵循两项基本规则:一是默认公开优秀表现,二是自主选择数据展现。前者是指系统默认公开在各项指标评比中位于专业前20%的学生名单,其余不公开;后者是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公开自已的各项数据。在实习及毕业应聘时,学生可利用系统生成带二维码验证的证明材料,自主选择展示优势,增加求职说服力。通过借助企业潜在的监督力量,学生意识到应为自已的行为负责,从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进取心,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2.项目成果社媒展现,提高职业的价值归属感

37、。在以往的宣传工作上,院校习惯通过官方媒体对学生择优报道。这种单向输出性宣传与广大普通学生的关系度不高,互动性不足。中德学院将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成果与学生个人的社交媒体结合起来进行创新宣传。具体做法为教师在课程间隙拍照记录每组学生做项目的过程,课后提供照片并要求学生将项目成果在个人朋友圈进行结构化的展现,具体包括项目对外简介和个人心得体会。前者要确保内容通俗易懂,后者用以升华自已的情感认知。在后续课程里教师还需对学生展现给予反馈,如举行点赞最多、内容最佳等趣味评奖活动。通过运用个人媒体手类型时空段进行学习成果的颗粒化、个性化、互动化宣传展现,每位学生亲身参与并获得来自其社会关系网的认同,强化对自

38、身专业的认同感与价值感。3.企业活动对外开放,提高就业的家庭认可度。实践经验表明,家长的观点和态度在学生就业选择上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让家长关注、参与、监督校企合作的各项工作进展,发挥家长群体在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上的积极影响力量,是决定“双元育人”成果能否有效落地的关键一环。一是在新生人学时建立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渠道,包括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手机号交换、学校及学院的官方公众号推广等。二是邀请家长参与合作企业的宣讲会,鼓励其向企业提问互动,同时开通直播和回看功能,增进家长对校企合作的了解和信任,便于后续企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三是举行“企业开放日”活动,即学生进人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安排一天时

39、间邀请家长实地参观企业,全面了解学生的实习工作内容、职业发展通道、就餐居住环境等情况,增进家长对合作企业的认同感,为学生毕业后留企提供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和参考意见。“一体两翼、四元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自实施以来,有效促进了学院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保障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成果落地。企领学院培养的学生对该培养模式满意度高,首批学生具有留企意向的比例超过了8 0%,平均协议起薪达到7 0 0 0 元/月,优秀者薪资上万。尽管如此,中德学院的“双元制”本土化创新之路还需不断研究与优化:一是结合台州中小型民营企业众多的特点,探索适合中小型企业参与的“双元育人”办学模式,使产教融合的兼容性进一步提高,全川

40、机械张业教育2023年第1 0 期面发挥行业的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二是进一步扩大企领学院相关标准的辐射影响作用,学生校内的行为表现数据在企业获得认可度与公信力,学生实习的晋升框架在行业内形成规范标准,从而达成行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的共识,降低校企合作的沟通成本。参考文献1 蒋梦诗,沈勤.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基于2 0 0 8 一2 0 1 9 年28个省域面板数据 J.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4 3(13):37-42.2刘瑞军.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考察报告 J.大学教育,2 0 1 9(1):1 5 5-1 5 7.3王菁华,梁伟样,李钧敏,

41、等.德国“双元制”成功奥秘:职业教育标准研发与实施.职业技术教育,2 0 2 0(2 4):6 6-7 0.4 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1 3(3 3):5-1 4.5王翠兰.德国双元制师资培训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 0 1 2(1 6):9 6-9 7.6沈智,宋会林,张丽玲,等.德国“双元制”师资培训体系的分析与启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1,2 0(6):8 5-9 1.7张晶晶,郭晨.中德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比较研究:基于校企合作育人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1 8(2 1):4 5-5 1.8冉治霖,沙苗苗.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德国“双元制”教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高教学刊,2 0 2 1(6):1 0 4-1 0 7.责任编辑胡小勇23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