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痤疮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908119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痤疮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痤疮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痤疮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178 痤疮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 刘 爽 高阳县妇幼保健院,河北 保定 071500 摘要:摘要:目的 从中医角度探讨痤疮的病因病机,以及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对象选自 2021年 5 月至 2022 年 5 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诊治的痤疮患者 80 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常规西医组(N=40)与辨证中医组(N=5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结束后经统计,辨证中医组的痤疮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77.50%,显然高于常规西医组(77.50%),各项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治疗痤疮具

2、有标本兼治的效果,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这种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关键词:关键词:痤疮;中医治疗;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2 0 引言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胸部、背部等油腺丰富的部位出现丘疹、丘疱疹、脓疱等皮损。痤疮不仅会给患者的外貌造成影响,还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和社交压力。目前,对于痤疮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手段。痤疮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多因多因素引起。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病与体内湿热毒邪盛行、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针对痤疮的治疗,中医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针灸、拔罐等。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痤疮的核心方法

3、,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辨证施治,以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痤疮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作用的中药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痤疮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和探讨,进一步促进对痤疮的深入了解和治疗的改进。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学的理论与方法,探索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提高痤疮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研究的分析对象选自 2021 年 5 月至 2022 年 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诊治的痤疮患者 80 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两组:常规西医组(N=40),患者男女比例为 18:22

4、,年龄介于 16 岁至 3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23.281.21 岁,其中 16 例患者合并胸背部或肩部的痤疮;辨证中医组(N=50),患者男女比例为 15:25,年龄介于 15 岁至 3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 23.841.46岁,其中 15 例患者合并胸背部或肩部的痤疮。本研究选择的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无误,患者及其家属都同意参与实验。此外,排除了存在其他严重疾病、存在严重精神疾病或无法配合完成试验的患者。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 对于常规西医组的痤疮患者,患者将根据医生的指示接受连续 4 周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包括琥乙红霉素、米诺环素、维

5、生素B6和甲硝唑凝胶的联合应用。每次使用药物的剂量分别为 0.5 克琥乙红霉素、50 毫克米诺环素、20 毫克维生素 B6,并根据需要适量外用甲硝唑凝胶。患者应按照以下方式使用药物:口服琥乙红霉素,每天 3 次;口服米诺环素,每天 2 次;口服维生素 B6,每天 3 次;将适量的甲硝唑凝胶外敷,每天 2 次。这个综合疗程旨在通过多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来治疗患者的病情,并通过持续治疗 4 周的方式确保疗效的最大化。患者需要密切遵循医生的嘱咐并按时服药,以便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在治疗期间,患者还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汇报任何不适或病情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辨证中医组针对痤疮患者采用了中医辨证施治治

6、疗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症型给予对症的中药治疗。对于肺经蕴热型患者,处方包含甘草 10g,地骨皮 15g,泽泻、蒲公英各 30g,陈皮、玄参、连翘、桑白皮、黄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179 表 1 两组痤疮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表n(%)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辨证中医组 40 21(52.50)16(40.00)3(7.50)37(92.50)常规西医组 40 16(40.00)15(37.50)9(22.50)31(77.50)X2-4.2350 P-0.05 芩各 20g。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毒的作用,有助于调节肺经蕴热型患者的体内平衡。对于湿热蕴结型患者,处方包含红花

7、、甘草各 5g,赤芍、蒲公英、郁金、鱼腥草各 15g,旱莲草、生地黄、女贞子各 20g,丹参 30g,以及 5g。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湿、疏通经络的功效,有助于调理湿热蕴结型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肝肾阴虚型患者,处方包含甘草 6g,黄柏、知母各 12g,生地黄、蒲公英、连翘各 15g,女贞子、旱莲草、鱼腥草各 20g,丹参 25g。这些中药具有滋阴补肾、清热养阴的功效,有助于调节肝肾阴虚型患者的内分泌平衡。对于冲任失调型患者,处方包含甘草 5g,柴胡与 12g,白芍、鱼腥草、郁金、丹参、蒲公英各 15g,山楂、旱莲草与女贞子 20g。这些中药具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的作用,有助于调节冲任失调型患者的

8、生理功能。通过针对不同症型患者的中药处方,辨证中医组能够针对个体化的痤疮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具体使用何种中药以及剂量应该由专业的中医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配和指导。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将关注痤疮患者的恢复情况,将通过观察痤疮皮损的数量和形态来判断治疗结果,将其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类别。如果治疗后痤疮皮损数量显著减少或完全消失,痤疮疱疹明显减小,红肿程度减轻,且脓液排除情况改善,可以视为治疗显效。如果痤疮皮损数目略有减少,但仍较明显存在,痤疮疱疹呈现显著减小,红肿程度明显减轻,但脓液排除情况未有明显改善,可以判定为有效。然而,如果治疗后痤疮皮损数量没有

9、明显变化或仍然大量存在,痤疮疱疹没有明显改善,红肿程度未见减轻,脓液排除情况仍然存在问题,将评定该治疗无效。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SPSS22.0。计量资料:(xs),检验:t;计数资料:n(%),检验:2。2 结果 治疗结束后经统计,辨证中医组的痤疮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77.50%,显然高于常规西医组(77.50%),各项数据具有统计意义(P0.05)。3 讨论 3.1 痤疮及其辨证施治 痤疮(粉刺)在中医学中被称为 痤、痤痱、肺风粉刺或 面疮。早期的医学文献中已有对痤疮的描述和治疗方法。根据中医的观点,痤疮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汗湿、风热、肺经血热等。痤疮主要表现为面部、颈

10、部、胸背部或臀部等部位的毛囊性丘疹,伴随白头、黑头粉刺、脓疱等症状。痤疮多见于青春期男女,但近年来发病年龄逐渐趋向早熟和中年化。痤疮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污染环境、饮食结构改变等。传统中医治疗痤疮主要注重辨证施治,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一般认为痤疮的病位在肺,其中以肺风热型最为常见。然而,现代临床研究显示仅仅从 肺经风热 的角度来看待痤疮已经无法完全涵盖其症候特点。因此,许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痤疮进行辩证治疗。中医辨证施治痤疮时,通常会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和个体差异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除了内服中药,还可以结合外治疗法,如中药煎剂外洗、中药

11、膏剂、针刺、艾灸等,以加强疗效。中医对痤疮的病因病机的研究对于中医治疗痤疮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风热、肺热和血热等观点已经逐渐被从肝心肾脾论治等观点取代,也出现了以湿热、血瘀、气滞、痰凝、热毒、阴虚、冲任失调等为痤疮的病因病机。这使得中医能够更全面地认知痤疮的病因病机,为临床上的辨证分型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从中医的角度来研究痤疮的病因病机有助于运用中医的思维和方法来治疗痤疮。古代文献中对于治疗痤疮的记载和现代医家的辨证施治都表明了中医治疗痤疮的优势和前景。然而,尽管中医辨证论治痤疮的疗效被确认,但在临床实践中,中医的运用并不普遍,方剂的选择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对于古代医籍中已中国科技期刊数据

12、库 医药 180 被验证有效的治疗痤疮的古方、经方和验方,缺乏系统的发掘、分析和整理。如果能够系统地收集、整理这些古方、经方和验方,并提供给现代临床和新药开发的指导,不仅能够为开发治疗痤疮的新中成药提供理论基础,还有助于规范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实践。3.2 痤疮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病因病机涉及多个方面。(1)肺经蕴热:肺经蕴热是指阳热在肺经积聚,并受到外受风邪的影响,导致面部痤疮的形成。在中医理论中,肺主皮毛,肺热郁结可导致面部多毛孔,容易发生痤疮。同时,外受风邪可以加重肺经阳热的病理生成,形成风热痤疮。治疗上,主要采用疏风清热的方法,既要清理风热邪气,又要调理肺经功能

13、。(2)湿热蕴结:湿热蕴结是由于湿热在身体内积聚,阻碍脏腑经络的运行而导致痤疮的发生。长期过量食用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或者生活环境潮湿,都容易导致湿热郁积。湿热聚结日久,使湿化为热,湿热相互交结,形成痤疮。治疗上常采用清热解湿的药物进行治疗,以清理体内的湿热邪气,并促进体内水湿的代谢排出。(3)肝肾阴虚,毒热壅盛:肝肾阴虚、毒热壅盛是导致痤疮的另一种常见病因。肝肾阴虚指肝肾阴虚耗损,导致体内水湿停留凝聚,形成痰。同时,肺胃积热、湿热郁结,进一步形成痰瘀,聚集于皮肤,导致痤疮的迁延不愈。治疗上需要清肺消风活血的药物,以及外用药物进行消炎治疗,既要调理肝肾阴虚,又要清除体内的毒热。(4)冲任失调

14、:冲任不调也是导致痤疮的一种病因。该类型的痤疮多见于女性患者,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由于肾阴不足、相火过旺、肝失疏泄和冲任不调,导致生理周期的失衡,使得体内痰火郁积。月经前后痤疮发作或加重,并伴有月经失调、痛经等症状。治疗上需要调理冲任,平衡肝肾功能,常用逍遥散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及调节生活规律和精神状态。总的来说,痤疮的病因病机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包括肺经蕴热、湿热蕴结、肝肾阴虚,毒热壅盛以及冲任失调。在治疗上,针对不同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调理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对于复杂的痤疮病例,应进行综合辨证施治,结合个体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3.3 痤疮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痤疮主

15、要是由于体内热毒、湿热、脾胃功能失调等引起的。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主要包括调理脾胃、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等。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1)草药治疗:内服药物可以通过清热解毒、调理脾胃等作用来治疗痤疮,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黄连、连翘和白芍等。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燥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痤疮湿热阻滞的情况。连翘则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用于治疗痤疮风热壅盛的情况。白芍能调血行血、养血止血,常用于治疗痤疮瘀血堆积的情况。此外,中医还常常采用中草药进行外用治疗痤疮。外用药物可以通过消肿散瘀、杀菌止痒等作用来改善痤疮症状,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金银花、板蓝根和薏苡仁等。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的功效,

16、可用于治疗痤疮毒热阻滞、肿痛的情况。板蓝根能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常用于治疗痤疮毒热壅盛、红肿疮疖的情况。薏苡仁则能清热利湿、消肿止痒,常用于湿热壅盛、痤疮瘙痒的情况。(2)饮食调理:在中医中,饮食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治疗痤疮时也需要特别注意饮食的调理。一般建议减少辛辣和油腻的食物摄入,而增加清淡、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豆类等。此外,适当补充一些具有调理功效的中药材,如黄芪和党参等,也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3)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刺激针刺部位,调整脾胃功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增加皮肤的供血和营养,改善痤疮的症状。针灸治疗痤疮可以有多个针刺部位选择,例如面部特定

17、穴位或全身穴位。面部穴位常常包括足三里、内关、下巨虚等,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理气血,改善脾胃功能,促进病灶部位的新陈代谢,帮助消除炎症和痤疮。此外,针灸还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中药熏洗、艾灸等进行综合治疗。(4)中药熏洗:中药熏洗可以利用草药煎汤来熏洗痤疮部位。常用的草药包括辣椒、薄荷和草果等,这些草药具有清热、杀菌的作用。熏洗可以改善皮肤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痤疮的症状。综上所述,对于痤疮的治疗,中医通过调理脾胃、清热解毒、疏风散热等途径,以及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和抑制痤疮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和缓解痤疮的症状。相比于传统西医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痤疮更加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

18、衡和脏腑功能,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改善皮肤的整体健康状况。因此,中医治疗具有相对较低的副作用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181 较好的安全性。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探索更有效的草药组合和疗程,以及结合其他辅助疗法,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可靠性。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探索,中医治疗痤疮将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效果,并为痤疮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参考文献 1陈勇,刘桂华.痤疮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3):4.2王岩臣,刘建业.痤疮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探讨J.健康大视野,2019(3):101-102.3彭梓,黄田,程宏斌.从百病皆

19、生于气探讨痤疮的发病 及 诊 疗 思 路 J.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志,2021,42(12):94-97.4顾炜,张小卿,吴景东.从中医病因病机与常用药探讨 痤 疮 的 中 医 治 疗 特 色 J.辽 宁 中 医 杂志,2016,43(4):4.5许兆毅,张海燕,赵慧忠.从阴阳理论探析月相和月经的周期规律及月经相关性痤疮的病因病机与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13):3.6刘伟.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和治疗进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1(4):2.7孟长海,王治英.从郁乃痤理论治疗寻常型痤疮寒热气血型经验J.中医研究,2022,35(2):70-74.8郑雅纯,张迪,常诗荃,等.痤疮的形成原因以及中医辨证论治J.TMR 经典中医研究,2021(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