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与儿子的读书经历与体验
靖边县第二中学 刘晓峰
读书最大的好处,是它将你有限的生命无限的拉长、加厚。不仅对孩子的成绩帮助大,而且能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近年来,关于如何提高阅读率和阅读量不仅是专家、学者经常谈论的话题,也为普通民众广为观注,更为无数网友热议。借此我也谈谈我与儿子的阅读经历与体验:
一、 经历
让孩子爱上读书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家长要知道想让孩子读哪类书,还要进行有目的地引导,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按照家长的期待爱上读书。
我是一名老师,儿子出生时,我还在一所乡下学校教书。那时儿子比较顽皮,不好好睡觉,于是就给她讲故事、念童话。再后来发展到不讲故事她就睡不着觉。据研究证明:睡前阅读是最佳阅读时机,幼儿的浅睡眠时期最容易进行无意识的记忆。所以我就利用这个契机给她讲故事。在她一岁时我给她将一些爱干净、不挑食的的小故事,以培养她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当时我挑一些带拼音的书并用手指着逐字逐句地给她念,让她边听边跟着看句子。每个故事我都反复给她诵读。在讲故事时我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演给孩子看,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会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能激发她的想象力。当我抱着孩子念一本书或哼唱一段童谣时,温柔的抚摩、轻声的言语和深情的眼神,不仅使孩子能感受到深深的爱,更能使她在这种爱的气氛中,对阅读活动产生了兴趣。逐渐地儿子就对书有了极大地兴趣,我不给念的时候,自己也会拿起书一页一页地翻看。无论带拼音的、有图画的、没拼音图画的书她都要翻看,就连我的教材也不放过。当时能不能看懂我也不知道,但是儿子那种对书的爱好让我很是惊喜。
在我儿子三岁半的时候,我到西安进修。儿子也随我到西安上幼儿园。每个周末我都带着孩子去中山书城或者是汉唐书城去读书。下午一点带着干粮和水杯来到书城,一直到晚上和书店工作人员一起离开。虽然有时口干舌燥,但只要她要求听,我还是坚持讲,从来不敷衍了事,从来不说咱们下次再讲。出发时,再买几本她喜欢的书回家。有一次当书店下班时,我给小孩讲一个故事没讲完,于是她让我买上,当时钱带的不多,买不了,于是她就开始哭。最后书店老板破例把书低价卖给了我们。
为了让孩子尽早独立阅读,也为了减轻我的“负担”,于是我就给孩子识字。首先我让孩子在“听书”中识字。前面我说过我讲每个故事都逐字逐句地念,每念一个字和一个句子都要儿子跟着看,并且我反复地念。这样,儿子在“听书”的过程中也对我念过的字有了最初步的认识。其次,我利用生活图标识字。比如广告牌,商店名,饭店名称等,遇到这些时我都教给孩子认。2、家里挂字。我当时用毛笔在纸上抄写《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诗词等,挂满了我的办公室和家里的墙壁。这样的做法一直延续到我儿子上小学。3、在诗词国学中识字。当孩子会熟念某首诗时,她对其中的汉字也几乎认识。一周下来她能认一百多字,到儿子上一年级时,小学的汉字她几乎认得。为了更进一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认知结合起来。在和孩子一起读过海洋动物书后,就带她去海洋馆看看海豚、海豹到底是什么样子;看过植物书后,则和孩子一起去野外认识各种可爱的植物、到植物园去看各种名贵的花草,,,,,,
同时我还把阅读与国学诵读结合起来。这样还是为了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和拓宽她的知识面。诵读的内容都是由我精心选择的,由易到难,每天只让她读一首或两首。一周下来她就会背了,字也几乎认得(诵读诗词是识字的有效方法)。有时我们用唱的形式来学习诗词,比如读到岳飞的《满江红》时,我先给她唱几遍,然后让她跟着唱,慢慢地,她很乐意地就背会了。
儿子5岁时,她完全可以独立阅读,我买了儿童文学助读共30本、影响孩子一生的100本经典名著,我选了20本让其读。一年级读过:《精卫填海》、《灰姑娘》、《青蛙王子》、《奥特曼》、《八十天环游地球》等漫画书、冒险、童话 等故事;二年级读过;杨红樱的《非常爸爸》、《非常妈妈》、《女生贾梅》、《男生贾里》《女生日记》等全套书、郑渊洁的皮皮鲁系列、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儿子是他的忠实粉丝,他的每本书我儿子都不放过)以及罗琳的《哈利波特》等等。儿子读书,我基本不问她记住了多少内容,只是为她选书、买书、借书,让她大量阅读。潜移默化中她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也逐步提高了.上三年级时,我就让她读一些中国史学方面的书,如《中国通史》、《上下五千年》、《战国策故事》、《资治通鉴故事》、《中国后妃传》、《帝师传》、《宰相传》、《皇帝传》等,主要以故事为主,到了四年级时我在书店买了古龙和金庸的全套书籍。用一年的时间,她就看完了,而且有些书她反复读过好几遍,比如《楚留香传奇》、《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等。她还爱读《名侦探柯南》、《福尔摩斯》、艾琳•亨利的《猫武士》、凯瑟琳·拉丝基的《绝境狼王》、《唐家三少系列》、还有《名人传记》、《外国文学名著》、《莫言全集》、《茅盾文学奖作品集》等。七年级读过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杨沫的《青春之歌》;《名侦探柯南30---38》,四大名著复读等。
儿子看书的习惯已经无人、无事能够阻止。每到一处只要身边有书,她就会自己拿起来看,家里,学校,图书馆,书店到处有她看书的身影。她曾引用欧阳修的话说:“读书要‘枕上读、马上读、厕上读’”听到她这样说我感到欣喜,“要抓紧一切时间,每一个机会读书。尤其上了中学”。从读书中,我儿子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二、体验
1、读书不要功利化。有好多家长包括我的同事们有时说他们的孩子特爱读书,但成绩一般。常常在书店里也会听到一些家长对哭闹要买课外书的孩子说:“连书本知识都不会,看那些闲书有什么用”。如果在孩子面前说这样的话,也许会降低甚至阻碍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让孩子阅读是拓展他们的思维,打开他们的眼界,让他们与伟人对话,让他们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思维更活跃,眼界更宽阔。而不是给孩子无形中增加压力:读书就是为了考高分。熟不知,阅读是与成绩成正比。在小学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主要是看她的阅读量。慢慢地,这些阅读的东西会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年级越高,整体素养体现的越明显,想象力就越丰富、写作能力也越高。好多伟大的作家、科学家阅读量都很大,他们曾经有读完整个图书馆书的经力,比如爱因斯坦、毛泽东。莫言等人。
2、阅读经典著作要与阅读经历联系起来。当孩子的眼球还没有停留在名著上时,说明他的阅读能力还没达到阅读名著的程度。记得我儿子在一二年级时,我给她买了《东周列国志》、《战国策》、《西游记》等四大名著,都是些缩简本。我以为她读这些书不存在一点问题。谁知她连这些书看都不看一眼。她只读一些儿童化比较强的书籍,比如罗琳的《哈利波特》以及一些科普方面的书等等。她反复读这些书,有的甚至读了八九遍。但到了三四到六年级他开始读金庸、古龙、四大名著原版、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以及外国文学著作,原来的书几乎不怎么读了。
3、亲子共读。我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和孩子共同读书。并且经常给孩子买书。我们家很少看电视、上网、玩手机游戏或微信。我进修的几年里家里就根本没有电视机,闲暇的时间都是书与我们为伴。我们经常到书店逛,把那些自己喜欢的书买下来,藏于家中。并经常与爱书之人咨询好书信息,并立即买下。对于孩子,永远不要说:你那本书还没看完,等看完再买。只要他喜欢就买下来。我家的图书现在大概有一千册左右。
总之,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就谈不上教育。俄国的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不阅读经典著作,等于没得到教育,人们都以为你们受到了中等教育,而实际上你们只不过拿到了一张毕业证书而已。我国学者朱永新博士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其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名族的阅读水平。”据调查一个读过100本书的孩子几乎没有犯过罪。所以一个家庭、社会、民族的文明首先从阅读开始。
最后用德国的一名教育家雅斯贝尔的一句话结束我的话:教育即读书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希望我能成为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人。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