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结构促增收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秋水****色 文档编号:9061993 上传时间:2025-03-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结构促增收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结构促增收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结构促增收工作汇报 按照此次培训计划安排,我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调结构促增收工作作如下简要交流发言。 今年以来,*市人社系统牢牢把握“稳存量、调结构、提质量、促增收”的工作主线,以就业促进和技能提升为着力点,不断推动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切实回应基层群众“盼就业”“富口袋”的实际需要。截至10月底,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6.89万人,转移率为72.68%,其中省外转移就业29.5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实现总体稳定、稳中有进。 一、拓展区域就业空间,为务工增收“搭台” 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广泛开展跨区域协调对接,今年与江苏无锡市、南京国家经济开发区、昆山、如皋等地签订省际劳务协作协议,同*市签订余缺调剂联盟协议,积极动员劳务经纪人、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和用工企业参与有组织转移就业,收集和发布市外、省外企业招用工信息,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市、跨省务工增加收入。今年以来,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两增”结构变化明显,省外务工、县外省内务工人数均较上一年增加1.4万人和0.76万人。同时,我市制定出台《*市促进南北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要求北部县市为产业基础薄弱的南部对口帮扶县每年提供不少于500个的就业岗位,重点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促增收,截至10月底,南部地区实现县外市内转移就业10.59万人。目前,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我市跨省务工的主要流向地。此外,*省及市内北部县市成为了主要外出务工地区,就业选择集中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呈现出从低收入欠稳定岗位向稳定性强、收入更高岗位转移的趋势。 二、改善就业要素质量,为务工增收“蓄能” 围绕“培训促就业、强技助增收”,以深入实施“技能*”行动为抓手,持续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补贴标准目录的指导作用,广泛动员农村劳动力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培训,进村入户,送技上门,入乡办班,根据农村劳动力就业需求和培训意愿,科学设置培训的项目、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时间,提升培训项目的针对性,确保有培训需求人员实现“应培尽培”。同时,充分调动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有效结合本地重点企业用工要求、高原特色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际,采取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方式,增强农村劳动力自身发展能力。比如:*结合*县*产业建设规划,针对性培养*方面技能人才500人,实现以技能促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农村劳动力各类培训28.3万人次,组织职业技能培训5.07万人次,发放培训补贴1629.26万元。 三、突出重点群体帮扶,为务工增收“加力” 聚焦全市低收入脱贫人口收入过万两年专项行动,制发《*市低收入农村劳动力“扩就业促增收”工作实施方案》,在引导农村低收入群众向内地和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就业的同时,立足市内优势产业,通过“三个加强”促进更多农村低收入群众就业。一是加强主动对接。充分利用市内各类产业园区资源,深入开展走访调研,与企业进行及时、有效对接,做好为企业招人、为群众谋岗。二是加强拓展渠道。重点围绕地区特色农业产业,有效挖掘季节性用工岗位,以“*”劳务品牌为示范,引导劳务合作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带头人率队“组团”进行有计划的季节性务工。三是加强吸纳就业。坚持“三个优先”创造就近就地就业机会。重大投资项目、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用工优先吸纳当地脱贫劳动力;对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脱贫劳动力优先安置公益性岗位;鼓励就业帮扶车间优先吸纳农村脱贫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8.21万人,其中:省外转移就业12.25万人、占32.07%,县外省内转移就业9.48万人、占24.8%,县内转移就业16.48万人、占43.13%。 四、强化就业服务供给,为务工增收“提效” 以稳定“存量”,扩大“增量”为工作导向,抓实“三个做好”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做好信息收集。加强农村劳动力务工监测,采取分级负责、上下联动、互通共享的方式,组织市县两级开展就业岗位信息常态化收集工作,多渠道、动态化充实就业岗位资源库,实现全市招聘岗位信息联动,为岗位推送服务打牢基础。二是做好岗位推送。积极在各类技能培训班、*人才网和微信公众号上开展就业岗位推送服务,并大力推广“直播带岗”“视频带岗”等服务模式,通过多渠道宣传提高群众关注度,为用工企业和农村群众搭建更加便捷、直观的互通平台。三是做好创业扶持。落实“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发挥“扶一个、带一片”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岗位增加。今年以来,全市通过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农村劳动力创业4645人,发放创业贷款7.9亿元。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两优两实两增”工作要求,持续推进调结构促增收工作。同时,我们也将学习借鉴各兄弟市的先进经验,有效加强稳规模与提质量的同步发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