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国能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1、能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石油比重逐年增加
2、我国当前能源问题严重
3、我国未来能源发展趋势将向多样化、绿色化发展
关键词:能源、绿色、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无不是依靠能源作为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更是离不开能源,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剧了我们对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多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的汽车,无不以能源的消耗作为支撑。
过去,我们常接受这样的教育: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可是,我们同时拥有庞大的人口,各种常规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63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石油的人均储量也较低…人…这些信息向我们表明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途径。我国的能源现状能源是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拥有着世界第二大能源系统。能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远高于GDP增长的速率急剧增加,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进口石油大幅增加。能源供需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能耗低而单位产值能耗高,大量烧煤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现实中,我国能源资源有限,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10.7%,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2000年我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只有4.7吨,人均天然气可采储量1262立方米,人均煤炭可采储量140吨,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20.1%、5.1%、86.2%。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2004年,中国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目前,我国使用的能源以煤炭为主。2005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煤炭占68.7%,石油占21.2%,天然气占2.8%,水电占6.3%,核电占1.0%。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05年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6.9%。
不仅如此,2001年以来,中国石油消费高速增长。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07年我国共进口原油1.63亿吨,同比前年增长12.4%;进口成品油3380万吨,同比前年下跌7.1%。以此数据计算,我国石油依存度已近50%。
在电力消费方面,我国电力需求以每年超过10%的速率增长。2002年出现过大范围缺电,2004年缺电的省份达24个,夏季高峰时段全国估计缺电近31GW,2005年有所缓解,但全国夏季高峰时段仍缺电25GW,2006年夏季缺电减少到12G.
同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是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对人民正常生活和工农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作用。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现象日益严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约有400多个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据相关研究预测,由于我们人口的不断增长,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从当前的2000多立方米下降到1800立方米,缺水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加强能源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当前能源问题还带来了很多的环境问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了严重的酸雨问题,同时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容易致使山体坍塌同时破坏了大量的植被,增加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问题的发生。同时,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带来了严重的温室效应,严重危害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能源早已经成为了社会活动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更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从两次石油危机发生的时候开始,能源就成为了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不断减少的能源资源,世界和中国的能源安全都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许多问题,由其引发的冲突乃至战争更是呈现出与日俱增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今后国家发展的命运将取决于对能源的掌控程度。为了应对能源格局随时发生的变化,各主要国家都在积极加快制定和调整能源的战略方针,基本上都是以大力推动能源领域发展和科技研发,以及对于新能源或者代替能源的寻觅方面,掌握未来能源发展主动权为大体方向。
能源改革应当是一个整体改革,需要整体设计,还需政府加强引导,为新能源的发展进行研究和制定规划,为新能源的资本税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提出一套有效可行的能源结构调整方案并加以落实。推动节能产业的发展具体来说,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一)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广高清洁甲醇燃料
根据《京都议定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在这一框架下,新型低碳能源——高清洁甲醇燃料的推广,将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甲 醇可使用劣煤、焦炉尾气及天然气来进行生产,从而使得一次能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又有利于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甲醇汽油的推广有利于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可以减少石油需求,保障能源供给,对国家石油能源的储备和能源战略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甲醇汽(柴)油属于最新的低碳新能源,由于甲醇的加入使油中的氧含量大大提高,汽车有害尾气的排放量降低50%以上,其中CO排放降低90%以上,NC化合物和HC化合物等排放降低90%以上,满足国家“节能降排”的环保需求,有利于国家推行国标车用燃油3号以上标准的实施。
与普通汽(柴)油相比,甲醇汽油的节能效果明显,加速性能优良,在发动机中热效率高,低速时动力性接近于传统汽(柴)油,高速时动力性优于传统汽油,在价格方面相比传统汽油要降低30%。无论从量化和时空观点看,甲醇汽(柴)油作为一种清洁替代能源,对缓解石油资源短缺、改善大气环境和促进节能减排,提升甲醇资源的附加值,对全国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及环境质量的改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行绿色城市规划以减少建筑耗能
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建筑耗能已占到我国社会总能耗的30%,与工业耗能、交通运输耗能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因此,降低建筑能耗,实施建筑节能,对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绿色建筑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认为一个绿色的城市规划中应包含如下设计理念:生态的城市布局、生态的交通体系、生态的能源利用体系、生态的建筑设计、生态的废物综合利用系统、生态的水资源利用系统。在能源利用系统中要包括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等。
(三)发展核能与可再生能源
在当前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趋势中,以水电、核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研究最为迅速。其中核能具有能量密集、成本低廉、温室气体排放少等优点。我国的核能技术发展较好,根据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中国到2015年将形成较为完善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突破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在核能技术领域将消化吸收三代核电站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堆型及相关设计、制造关键技术。
可再生能源亦称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他们可以在自然界中循环再生,发展可再生能源利在社会,意在长远,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大力推进水、风、太阳能等多种发电形式,积极利用生物质能,将其放到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地位上,并把其作为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项社会活动都难以 离开政府的参与和支持, 在能源的利用方面更是如此。政府 不仅要对节能、 新能源技术进行资金方面的投入, 还要加强 高效率、 环保的方向 行政立法, 引导中国的产业朝着低能耗、 发展, 为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 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以 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另外, 还需要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参 只有全民都投入到节能、 环保的行动中来, 形成包括社会 与。 各阶层、 各行各业、 政府与市场等合作网络, 才有可能改变中 国能源短缺状况,使中国的能源利用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 展, 进而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