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汽车工业现状.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9010300 上传时间:2025-03-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汽车工业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国汽车工业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海南省政府希望在这个新兴的热土上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政府将希望寄托在有着汽车零部件生产经验的海南汽车冲压件厂上;        1988年,获得政府支持的海南汽车冲压件厂从当时动荡的菲律宾低价购入美国褔特汽车与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个人合资的汽车工厂。这家工厂以复原建设的方式被整体迁址到海口金盘工业区,海南汽车冲压件厂也由此更名为海南汽车制造厂;       1989年,建成后的工厂完成了冲压车间四条生产线的设备安装调试,但没有产品可生产的海南汽车制造厂先后开发过煤气灶和农用车车厢等产品;        上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的破裂致使日本经济出现大幅度衰退,当时的马自达汽车公司由于长期追求产量、产品技术革新和全球市场的扩张,在持续的巨额投资后,马自达汽车急于寻找和开拓新的利润空间,而海南汽车制造厂虽成功买下工厂,但因得不到美国福特技术支持,以至于没有产品可以生产。正因如此,海南汽车制造厂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接洽后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海南合资生产马自达汽车;      1990年,海南汽车制造厂第一辆马自达929旅行车试制成功;      1992年海南汽车制造厂与日本马自达汽车公司合资成立了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与此同时,以马自达929旅行车为原型的HMC6470旅行车正式投放市场;      1994年,海南汽车制造厂推出以第六代马自达323为原型的海南马自达323,但是由于海南汽车制造厂当时并未取得国家颁发的汽车生产许可证,其生产的汽车只能在海南省内通行,即便当时全国各地仍能见到不少海南汽车制造厂生产的多款车型通过各种渠道合法上路行驶,但这对于海南汽车制造厂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1997年,海南汽车制造厂因其产品无法在全国投放,勉强维持到1997年时已濒临破产的边缘,为了取得生产汽车的资格和必要的资金挽救大局,海南省政府同意工厂挂靠一家国有大型汽车企业名下,一汽集团和海南省政府正式签订《关于兼并海南汽车制造厂组建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的协议书》。双方以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方式实现资产重组,成立以一汽集团100%控股的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公司将作为一汽集团在华南地区重要的生产基地;       1998年,海南汽车制造厂正式加入一汽集团,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挂牌营运,该厂生产的车型终于得以推向全国市场。虽然海南汽车制造厂挂靠一汽集团名下,但并未得到一汽的资金和产品技术方面的支持,仅仅只是取得了轿车生产资格;      2000年,由于从一汽得不到新车型和技术支持,海南汽车开始重新寻求与日本马自达的合作,当时的马自达也希望从经济泡沫中的破裂中复苏,当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后,马自达与海南汽车一拍即合,谨慎的马自达这次采取了技术合作的方式与海南汽车进行合作;      2001年,马自达旗下紧凑型MPV普力马在一汽海南正式下线,因当时国内MPV车型相对匮乏,一汽海南马自达生产的普力马一经推出便迅速占领国内紧凑型MPV的霸主地位;      2002年,海南马自达将诞生于1998年的第八代马自达323引入国产,国产马自达323被命名为福美来,福美来推出后迅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此后上市的别克凯越和现代伊兰特与福美来一起被称为中国车市的“新三样”;      2003年,海南汽车在上海成立了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亿元人民币,总投资额5亿元,承担着海马车型的研发、平台的扩展、产品的改型以及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海南汽车旗下的专业整车研发机构;     2004年,一汽集团、海南汽车与海南省政府达成框架协议,共同组建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新组建的海马汽车注册资本为12亿元,一汽集团和海南汽车分别占49%的股份,海南省政府占股2%;     2005年,随着普力马和福美来的热销,让日本马自达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见异思迁,使其有了拓展中国汽车市场更大的野心,此时的马自达已不满足仅仅与海南马自达技术合作所带来的利润,马自达将橄榄枝直接抛向了实力更强的一汽集团和长安汽车,一汽集团也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丢下了海南汽车,接受了马自达的合作建议,一汽集团、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日本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共同出资成立了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此后,马自达6正式在一汽马自达投产;      2006年,在马自达跟一汽退出马自达6,和长安汽车推出马自达3后,海南汽车再次遇到了没有新车型可引入的尴尬境地,与两款新车型擦身而过之后,无奈海南马自达只能以普力马和福美来继续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苦苦支撑。正是在这样尴尬的处境下,海南汽车正式从合资转向打造自主品牌的道路,海马汽车正式成立;     2006年,福美来2代正式上市,这款新车只是在原有海南马自达福美来基础上推出的小改款车型,但就是这样一款在国内车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车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原因就在于它并没有继续使用马自达的商标,而是以“海马”的身份正式转变为自主品牌汽车,海马汽车标志的圆形主体象征着太阳,其中镶嵌着一个抽象的鹰隼,寓意“旭日东升,鲲鹏展翅”,代表了海马汽车励志奋发向上,矢志腾飞的信念;      2007-2012年为海马汽车自主1.0时代;        2013起为海马自主2.0时代;     海马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先驱者,比长城等品牌进入汽车行业的时间还在,但受限于国家早期限制汽车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到并入一汽后无法得到一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到与马自达被一汽撬走,结束合作关系,再到目前利用与马自达合作期间的技术和自身的研发中心进入自主时代,海马汽车走的路漫长而缓慢,希望越走越好。        海马汽车与一汽的关系:一汽并不控制海马汽车,海马汽车目前主要有两个生产基地或分公司,分别位于海南和郑州,产能都是15万量,其中,海南的生产基地叫一汽海马,海马汽车控股51%,一汽集团持股49%;而郑州的生产基地为海马汽车全资拥有,简单来说,就是一汽集团持有海马汽车海南分公司49%股权,仅此而已;        海马汽车与马自达的关系:无任何关系。       附:论坛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虽跟实际情况有些出入,比如对长安汽车的正面描述偏高,但可看性极高,很值得一读 拆一拆17家自主乘用车企的前生今世 自主车企指中国资本、中国技术、中国品牌、根植中国并且中国人有能力控制的企业 不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以乘用车为主,兼顾商用车,潍柴、重汽、宇通、金龙等纯商用车企不列入 部分语言略微暴力,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其他因为情绪波动引发身体不适的读者请绕行。   1.一汽集团,中央企业,排名第一     一汽集团是当之无愧的共和国长子,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位列全球500强,年产销量超过200万台,在国内汽车行业的政治地位独一无二、唯我独尊。因为历史原因,一汽继承了中国最为庞大的汽车资产,享受着最全面、最优惠、最特殊的发展政策,也承担着振兴民族工业、肩负自主品牌崛起的历史重任。多年以来,国家为了扶持一汽、维护一汽的地位,几乎是不惜一切代价,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没有原则的溺爱。尤为不堪的是,为了保护一汽的利益,担心其他企业的竞争,政府对汽车行业施行了非常严酷的计划生育政策。对进入整车领域设立了非常苛刻的门槛,导致很多本来极具竞争优势的企业胎死腹中,为一汽提前扫清了敌人。      本来,继承了最丰厚的遗产,享受了最特殊的待遇,肩负着最重使命的一汽,最该成为发展自主品牌的带头大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家本来应该最负责任的企业,迄今乃是最不负责任的企业! 自从1990年一汽和大众合资以来,一汽就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合资企业当中,开始了全心全意为德国大众和日本丰田服务的生涯,成为德国人、日本人开拓中国市场的核心利器。 成为外资企业打压民族汽车工业的第一先锋,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超级大笑话,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不能恢复的溃疡。        2012年,一汽与大众的合资企业年度销量超过133万台,排名全国第二;净利润超过400亿元,排名全国第一。2013年9月份,一汽大众销量超过13万台,排名全国前三;一款捷达的销量2.7万台,排名全国第二。一个一汽大众的清洁工的工资,比内地一个市长的工资还高。德国大众仅从一汽大众获得的利润,已经超过了国家有史以来对于汽车行业的总和!      与合资品牌高歌猛进的辉煌成就相比,一汽在自主方面的成绩简直不值一提,为了推卸责任,一汽曾经无数次编造“开发一个车型要几十亿人民币,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中国汽车市场只有达到800万台才会有开发能力”、“中国汽车行业要耐得住20年寂寞”等等谣言以恐吓国人。而一汽在政府强压之下不得不搞得自主品牌更是惨不忍睹。它的红旗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先后认美国人当爹,认德国人当爹,认日本人当爹,投入了几百亿元,至今月度销量只有三位数。它的欧朗据说投入了几十亿,营销费用以亿计算,预期成为一汽战略支柱,现在月度销量不到一千台。它的销售状态最好的奔腾,B50、B70、X80等等所有车型加在一起,销量不到宝来的一半。         一汽有技术,有能力,有资源,有条件,本来最有实力发展自主品牌,但是没有志气,没有理想,没有责任感。当汉奸当得得心应手,早就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强烈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放弃对一汽的保护和扶持,因为一汽生产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大众和丰田,保护一汽实质就是保护大众和丰田,对一汽的保护越多,等于抽民族汽车工业的血液给 丰田和大众喝得越多,对法发展民族汽车工业有百害而无一利。  第一汽车,第一汉奸,第一卖国企业!  合资贡献指数:10 自主贡献指数:1   2.东风汽车,中央企业,东风集团的影响力在国内仅次于一汽集团,排名第二。       这家在计划经济时代诞生于深山里的企业,在当时几乎倾一国之力而完成,寄托了国家和民族太多的期望。但是令人万分遗憾的是,东风汽车在带头大哥一汽集团的领导下,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卖国投敌的道路,成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发展的拦路猛虎。口口声声以 市场换技术,但是市场让出去了,技术没有换来。      和一汽集团一样,东风汽车的合资企业非常成功,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神龙汽车、东风起亚等合资企业一个个膘肥体壮、如狼似虎,每年从中国市场搜刮巨量真金白银。而东风的自主品牌简直比一汽还要惨不忍睹,除了非嫡系的东风风行还算争气,嫡系的东风乘 用车简直就是一堆侏儒!虽然每年依靠出卖民族利益获得丰厚利润,但是出卖利益的企业不会获得人民的尊重,甚至不会获得合资伙伴的尊重。以至于合作伙伴雷诺日产总裁戈恩在东京车展上毫不留情地挖苦道:中国合作伙伴对于合资企业的贡献几乎为零!毫不留情地甩给东风一记清脆响亮的耳光。替中国人出了一口憋屈太久的闷气,戈恩,我们挺你,谢谢你给我们出了一口恶气!打得好,打得妙,打得东风呱呱叫,打完以后,东风还得奴颜婢膝地去跪舔洋人的臭脚。      东风汽车在合资伙伴的眼里等于零,但是对于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来说等于负数。因为国家投入巨大力量保护东风,而东风绝大多数的力量都贡献给了日产和本田,国家喂给东风100斤牛肉,至少有80斤进了日产、本田和雪铁龙的胃口。所以即便戈恩狠狠抽了东风一记清脆的耳光,给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戈恩还是过于低估了东风在合资企业所起得重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两家仅有的中央汽车企业,东风所掌握的政治资源仅次于一汽,如果没有东风在合资企业前面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清除障碍,如果不是东风以纯粹国有企业的身份积极打压民族汽车品牌,干了很多外资企业没有能力也不适合干的脏活、苦活和累活,仅仅依靠日产、本田和起亚自己,绝对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2012年,东风汽车销量超过300万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合资品牌。刚刚过去的2013年9月份,东风自主轿车几个车型加在一起,只有区区几千台,不及合资企业一个零头的零 头。 东风汽车,第二汉奸,第二卖国企业!  合资贡献指数:10 自主贡献指数:1  3.上海汽车,地方国企的高富帅     上海汽车,有名的高副帅,虽然规模全国第一,但是因为身份不够,出身不好,童年时期还生产过拖拉机,所以排名第三。上海汽车虽然出身地方,确是一个典型的高富帅。尤其是现在,简直是比一汽和东风还帅。旗下三支猛虎部队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和上海通用五菱,能征善战,锐不可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中国乘用车排行榜的前四中,牢牢占据了前三的位置,为通用和大众开拓中国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堪称超越一汽和东风的第一汉奸,但是考虑到上海汽车没有继承一汽和东风那么多的资产,承担的历史责任相对较轻,也不能对上汽要求太高,所以在汉奸指数上还是应该略逊于一汽和东风。      但是令人万分沮丧的是,上汽在合资企业里将上海人的精明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在自主品牌的建设方面却是三心二意、志大才疏、扭扭捏捏。投资双龙,让韩国人耍得团团转,白白交了几十亿的学费,然后输得光溜溜逃回上海。收购罗孚,被半路杀出来的南汽横刀夺爱,铩羽而归(可惜的是后来南汽被迫并于上汽)。自主研发吧,上汽老总坦言“担心合作伙伴会误解”。不过好歹上海汽车有得是钱,三大合资企业每年从中国市场抽取几百亿净利润,其中至少有一半是交给上汽的投名状,经过十几年的大把撒银,上汽总算搭下了自主的架子,这个架子就是荣威。只是牌子虽然叫荣威,但是既不荣,也不威,销量和旗下三大合资企业有着天壤之别,荣威所有的车型销量加在一汽,大抵不过朗逸的40%,或者五菱宏观的四分之一。2013年9月份,三大合资企业销量全部超过10万台,上海自主品牌荣威的销量是1.3万台,这就是上海汽车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所以再看小说和电视剧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个叛徒在叛变之前,能力狠差,正面力量很少,但是叛变之后,立刻迸发惊人的破坏能力,往往能够导致一个团队的毁灭。一汽集团、上海汽车、东风集团皆如此。       但是比一汽和东风略好一些的是,上海汽车几百亿真金白银砸进去,生出来的荣威还算比一汽和东风争气,虽然充满了世家子弟的纨绔习气,但是毕竟逐渐长大成人,也算是给自主品牌填了一把柴火,只是这把柴火的代价过于高昂,背后是不知道多少本来更为优秀的自主品牌被发改委给扼杀在子宫之中。 上海汽车,第三汉奸,第三企业!  合资贡献指数:10 自主贡献指数:2  4.长安汽车央企下属企业     长安汽车,为中国兵器下属企业,综合实力国内排名第四,如加上商用车,实际排名自主第一。      长安汽车,避居西南一隅,二十年前,长安和国内的云雀、江南等兵工企业下属单位一样,在军转民的市场大潮中,被迫走上了市场的道路,随遇而安,自生自灭。       但是和云雀、江南不同,长安汽车有着悠久的工业历史和光荣的贵族传承,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洋时代的洋务运动,它在抗战期间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军工厂之一,它在解放后研制成功一款轻型越野车,后来拿到北京,就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吉普212……但是长安尤为幸运得是,它在转折年代迎来了它的领袖尹家绪——中国汽车行业为数极少的真正伟大企业家。尹家绪接手长安以后,进行了大刀阔斧般的变革,长安也迎来了一场脱胎换骨、化蛹成蝶的蜕变。市场方面,长安南征北战,合纵连横,收购胜利,进军南京,合并哈飞、吞掉昌河、结盟江铃,初步完成了重庆、南京、南昌、河北四大整车生产基地的国内布局。产品方面,长安改变面包一家独大的局面,强势进军乘用车领域,形成微车、轿车、商用车齐头并进的局面。短短十年时间,由一个偏安西部一隅的微车厂发展为全国排名第四的特大型汽 车企业集团。      更为可贵的是,长安在国内排兵布阵、强力开拓市场的同时,开始了更为长远的规划和考虑,非常有前瞻性地在英国、美国、日本和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相比上海投资几十亿被韩国人灰溜溜地打回来,长安的对外投资要高明太多。以比上汽花钱少得多得代价,获得了包括零部件、动力系统、整车、外形设计的系统技术,为今日长安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一汽、东风上汽一样,长安也有长安铃木、长安福特等合资企业,但是和一汽、东风、上汽截然不同的是,长安在发展合资企业的同时,从未忘记肩负的民族责任和使命,从未动摇自主品牌在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长安从合资品牌学习的管理经验和获得的投资收益,极大地反哺了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      目前,长安的自主品牌经过多年培育,厚积薄发,逐步进入了市场爆发期,今年以来,长安汽车的自主销量增长超过60%,轻松超过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传统强手,和自主新科老大的长城并称双长。和其他自主品牌相比,长安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地位方面,长安是央企下属,可以获得比草根企业更为优厚的政策待遇;资金方面,长安实力雄厚可以得到合资企业以及上级单位的财源支持品牌方面,长安有着悠久的工业历史和贵族血脉。产品方面,长安微车、轿车、SUV和商用车齐头并进,互为犄角。技术方面,长安厚积薄发,内外兼修,总体水平中等偏上,品质方面,长安质量稳定,口碑良好。但是长安也不是没有隐忧,最大的隐忧就是频繁更换领导会带来不可预见性威胁。前任领导尹家绪在长安旭日东升的时候调离,是长安的一个不可挽回的损失,否则长安的发展态势可能更好,沃尔沃可能不会轻易让吉利吃掉,而昌河也不会再吃掉之后再吐了出来。继尹家绪之后的徐留平虽然在汽车天赋方面不如尹家绪,但是也基本继承了尹家绪的战略,并未像其他自主车企一样来回折腾,徐留平干满五年,现在也已经高升上位,不知道下一个领导长安的邓智尤会将长安带往何方。但是无论如何,长安已经走出了自己的方向,已经进入收获期,无论是微车的长安之星、金牛星还是欧诺,或者轿车的悦翔、逸动、致尚XT,还是SUV领域的CS35,销量持续强劲上升。而待上市的CS75等车型,更是被市场看好,预期未来几年,长安将会进入一轮明显的上升期,成为自主品牌最为优秀的代表之一和抗击合资企业最为坚实的力量!长安汽车,也是我今日写这个帖子的动力源泉之一!长安,我挺你!  合资贡献指数:5 自主贡献指数:9  5.长城汽车,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优秀榜样      长城汽车,是一家出生于河北保定的车企,就像它身后这座城市一样沉默、低调、内敛,甚至略显保守,但是同时也和这座城市一样,平凡的外表之下,掩藏着一颗昂扬奋进的勇士的心。长城汽车创业不到20年时间,是为真正纯粹的草根。二十年间,长城汽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市场的边缘草莽地带,一步步走到舞台的中央,发展成为自主品牌最为优秀的品牌之一。2013年9月,长城企业以超过6万台的销量,排名自主第一;超过1500亿的市值,排名全国第一;在中国轿车几乎全军覆没的颓势下,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极大提升了自主品牌的士气。对于长城成功的成绩,我不想做太多描述,在此,仅简单分析下长城能够成功的三大法宝。长城的第一法宝是质朴坚毅的企业品格。     长城能有今天,和企业性格息息相关,创业之初,民族资本的出身决定了饱受政策的歧视和打压,但是长城不叫苦,不叫累,不叫疼,摔倒了,爬起来,继续走。为了申请一纸轿车许可,长城至少等待了5年时间,(为了避免民族汽车工业对一汽、东风的竞争,中国汽车政策对民族工业施行严酷打压,长城不过是一个侥幸逃脱的幸运儿),在吉利的李书福上蹿下跳、奔走呼号的时候,长城从不报怨,只去承受,化悲痛为力量,变困难为动力,以坚毅、质朴的品格,默默地组装好每一台汽车。长城的第二大法宝是国内第一的反腐体系。 即便对于长城抱有负面看法的评论人士,也不得不对长城的反腐体系抱有赞誉,在反腐领域,长城创造了一个奇迹,不但在汽车行业,即便是在中国整个经济领域,长城的反腐体系都堪称第一。多年以来,长城在采购、销售、生产领域引入了一套严厉到苛刻的反腐体制,对于腐败的零容忍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先后将多个贪腐干部送进了监狱。而反腐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第一是净化了队伍,将害群之马驱逐出境;第二是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长城开发一个车型的成本只有竞争对手的一半,而单车利润率排名全国第一。别的企业花费5个亿才能做的事情,而长城花费3个亿就能搞定。长城的第三大法宝是苛刻的质量管控长城是一家缺少优点的企业,政策方面,长城一直是政府打压的对象;资金方面,远不如央企和外资雄厚;技术方面,长城也远远不是最好。但是长城最突出的优势就是有着卓越的品管体系,长城汽车的质量稳定性在国内明显领先对手。稳定的产品质量,使得长城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溢价,使得长城在不投入一分钱广告费的情况下,轻易获得客户的认可。因为掌握三大法宝,事实上,长城汽车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家真正懂得制造汽车的企业。长城不但知道如何低成本地制造高品质的汽车,而且长城懂得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长城知道客户关心什么,知道市场需要什么。长城推出的每一款车型,不但知道为什么成功,而且知道为什么失败。对于成功的车型,长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失败的车型,长城也能从中吸取教训。所以长城每推出一款新的车型,总能看到产品的进步,而且每款车型成功之后,长城总能轻易地将成功的经验移植到其他产品。     但是长城绝对不是一家完美的企业,同样面临着发展的威胁。长城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轿车产品的短板。现在长城皮卡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优势短时间内无可撼动。在SUV领域,长城有着M4、H5、H6等实力强劲的产品,而随着H2、H7、H8、H9的相继投产,长城的SUV战线还会更加完善,更加强大。而唯独在轿车领域,长城的产品产品线严重不足,车型严重短缺,尤其是A级以上的产品,更是长城的一大缺憾。作为一家有志于全球竞争的优秀企业,长城应该给自己树立更为宏伟的目标,即便不能打败丰田和大众,长城也必须成为中国的丰田和大众。长城的未来,而绝对不是像吉普、陆虎和悍马一样被人买来卖去,必然将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综合性产业集团,对于轿车的短板,无论是从自身考虑,还是从民族感情考量,长城都责无旁贷,一款丑陋的C50都能获得几千的销量,已经证明了市场对长城的期待。长城另一个为人诟病的地方时技术不够先进,但是我个人认为,整个其实并不知最大的问题,因为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市场更需要的是物美价廉、外形好看、质量稳定的汽车,只要同时达到这三点要求,销量基本就不成问题,至于技术当然是重要的,长城赚了这么多银子,也该补上,但是就现阶段来说,技术不是决定性的,看看捷达、朗逸的畅销就明白了。       同时,个人觉得长城在品牌命名方面也有一些小小遗憾,无论是塞弗还是哈弗,都不能充分传达这家民族汽车工业深具的精神和内涵,也不足以清晰表达企业产品独具的魅力 和形象,更不能对于千千万万支持长城、热爱长城的消费者以安慰,辜负了这个最能传达企业信念的重要符号,我尝试着起了一个名字送给长城:骏马!2013年9月,长城哈佛品牌销售35000台,以远超本田和大众的优势,牢牢捍卫了SUV帝王的宝座,也当之无愧地,扛起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长城,我挺你!你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骄傲,也是俺们保定人的骄傲!俺们以你为荣! 合资贡献指数:0 自主贡献指数:10  6奇瑞,民族汽车工业的先驱      打下奇瑞这两个字,心里百般滋味,这家自主品牌的昔日领袖,2013年却成为唯一销量下降、份额降低的自主车企。这一沉重一幕,实在让人感慨良多,唏嘘不已。十几年来,这家身世特别复杂的企业,留给观众太多复杂的表情,以至于每个人的眼里,都有一个不同面貌的奇瑞。       奇瑞的出身,堪称苦涩。1997年,奇瑞在时任芜湖领导詹夏来以及安徽省政府的支持下,怀着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勃勃雄心,在安徽芜湖偷偷成立。因为奇瑞出生的时候,没 有获得发改委的许可,这个没有户口的孩子,只能偷偷在安徽省内流窜,而迟迟不允许上市销售。一直到2001年,在安徽省以及全社会舆论的支持下,奇瑞才以极其委婉的方式获得发改委的默许,取得了正式身份。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在省内憋屈了几年的奇瑞,迅速迸发了火山一般的热情与力量。几年时间,奇瑞先后推出风云、旗云、QQ、东方之子和瑞虎等车型,以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猛豪情,横冲直撞,所向披靡,虎口夺食,成为自主军团的第一先锋,并且在此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牢牢把持着自主冠军的王位。鼎盛时期,奇瑞曾经超越丰田、大众和通用,短暂坐上全国乘用车第一的宝座,成为自主品牌的当然领袖。只是令人无比惋惜、万分遗憾的是,奇瑞的成功并未坚持太久。面对耀眼成绩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奇瑞的信心空前膨胀,失去自我,迷失在虚幻的光环之中,走了太多弯路,犯下了太多错误,提出了太多不合实际的激进目标,做出了太多远超奇瑞能力不能实现的计划。当醒悟过来的大众、丰田提升中国地位,开始真正发力;当吉利、长城、比亚迪等民族车企迅猛追赶,奇瑞却错失了难得的发展良机,开始了一轮一轮自虐,成为全国最能折腾的企业,       奇瑞的折腾体现在方方面面,而最能体现奇瑞折腾成果的,则是今天遗留给奇瑞的混乱的品牌体系。打开奇瑞网站,一大堆车型铺面而来,奇瑞、开端;威麟、瑞麒是四大系列。而每个系列下面又是一堆子品牌,一个年产销量只有几十万台的企业,旗下竟然有几十个品牌,平均下来,每个品牌的销量一年只有一万辆。更可惜的是,奇瑞的这些品牌缺少规划、缺少内涵、缺少升级,很多都是灵机一动、拍拍脑袋的产物。或许尹同耀的初衷,可能参考了大众,孩子少了受人欺负,多生孩子打群架。但是奇瑞和大众的身份、地位境况不能类比。大众多生孩子,是在取得市场优势的前提下,尽量占领更多的细分市场,覆盖不同的领域,而且大众的孩子一个个如狼似虎,生存力极强。而奇瑞因为实力限制,生一大堆孩子,没有能力照顾,一个个只能自生自灭,很多都长成了歪瓜裂枣,以至于产生了许多QQ6、ME这样造型怪异的奇葩怪异的车型。当奇瑞推出五娃的时候,很多人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审美。     奇瑞的另一个劣势是投入产出比的失衡,奇瑞过于重视技术,这是好事。和其他自主车企从模仿起家不同,奇瑞极为重视正向开发,极为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多年来对于科技大手笔的投入从不吝啬,这当然值得表扬。但是因为奇瑞管理体系相对粗放,产品投放缺少规划,巨大投入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长城一个亿可以做的事情,奇瑞往往需要三个亿。很多时候,奇瑞可以同时开发几个车型,这些车型其实大同小异,往往都是平庸之作,不能产生足够的效益,白花花的银子白白消耗在实验室,变成了锈迹斑斑的模具。奇瑞的最大劣势是品管的失败,因为过于追求低价,在产品品质方面比竞争对手略逊,以至于引发大批口诛笔伐。而且竞争对手创造的“奇瑞、奇瑞、修车排队”,极大伤害了奇瑞的品牌形象。以至于奇瑞的亲生儿子观致,都在斩钉截铁铁嘴钢牙说和奇瑞没有丝毫关系。一口气说了奇瑞这么多缺点,并不代表我要否定这家企业,恰恰相反,我很感谢这家企业。因为即便奇瑞短暂的失败,它的性质依然和一汽、东风、上汽、广汽这些汉奸企业完全不同,这些汉奸企业是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但是没有志气,没有抱负,没有良知。而奇瑞是有理想、有志气、有责任感的企业,一汽、东风、广汽是从来就没有想过去成长,而奇瑞是在成长过程中犯下的错误。不管怎么说,奇瑞作为第一个非正规队伍进入国家,已经在中国汽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地位,它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意义,它对于自主品牌的先驱身份,也远远大于它的销量。奇瑞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垄断,在奇瑞之前,中国汽车政策沿用极端僵化保守的计划经济的审批思想:让你生产,你就得生产,不想生产也得生产!不让你生产,你就不能生产,你再有本事也不让你生产!取得生产资质的企业,尸位素餐,不思进取,即便一年生产一辆汽车也不担心。而没有资质的企业即便再优秀、再有志气、再有能力,也不会获得进入的许可。奇瑞打破了这种垄断,撕开了政策的口子,为吉利、长城、比亚迪的后来者进入撕开了铁丝网,鼓励了大批后来者积极进入这个行业。奇瑞的第二个意义,是粉碎了中国人不能生产汽车的谣言。在奇瑞之前,一汽、东风和上汽等几大汉奸巨头们为了推卸责任,先后释放出“中国人没有生产汽车的技术和能力”、“生产轿车需要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几十亿美元的投资”、“生产卡车是幼儿园水平,生产轿车是大学生水平”、“中国汽车只有规模达到800万台以上再谈自主开发”、“中国汽车要耐得住20年寂寞”等谣言。而奇瑞这家从未有过丝毫汽车经验,没有任何合资经验,没有技术,没有品牌,没有支持的情况下,纯粹以勇气和信念打破了垄断,取得了成功,揭开了生产汽车神秘的面纱,粉碎了中国人不能制造汽车的神话,扇了这些汉奸巨头几记响亮耳光。自奇瑞之后,汽车主管部门开始逐步改变态度,对一汽、上汽、东风们施加了较大压力,逼迫着它们也去做自主的汽车。尤为难得是,在最近的几年,奇瑞比较困难的日子,奇瑞表现了极强的韧性,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风云老了,有旗云;旗云老了,有A3;A3失败了,奇瑞推出艾瑞则;而艾瑞则上市之前,奇瑞又早早谋划了观致。      限于篇幅,对于奇瑞只能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在结束这个小节之前,以一个纯粹局外人的角度,想给奇瑞一点或许不成熟的建议。第一个建议就是奇瑞可以尝试着将伸开的手指缩回,然后攥成拳头,积蓄足够的力量之后,然后再打出去。我是说,希望奇瑞过多过滥的品牌能够收拾压缩一下,一群软弱的羊羔无论如何也打不过一只凶狠的豺狼。第二个建议就是,我诚恳地希望奇瑞应该休息一下,这些年来,奇瑞承担了太多不该承担的东西,背负这太多不能承担的重负,现在,奇瑞汽车的政治的意义甚至大过经济意义,即便每年获得几亿的财政补贴,也远不足以补偿奇瑞承担的巨大压力。这些年,奇瑞太累了,尹同耀也太累了。你们都需要休息一下,安静一下,沉淀一下,思考一下。给企业一个准确的定位,给未来寻觅一个清晰的方向。否则即便跑得再快,总是原地打转,最后也走不出没有方向的泥潭。最后,我衷心地对奇瑞说一声,谢谢了,奇瑞!但是奇瑞你一定要站起来,因为自主品牌太寂寞了,阵营也太过孤单。 合资贡献指数:0.5(即将投产的观致和捷豹陆虎) 自主贡献指数:10  7.吉利,草根里的战斗机      吉利和奇瑞是两家非常相似的企业,两家企业一样坎坷的出身,吉利比奇瑞还坎坷,吉利好歹后面有安徽省政府给罩着,而李书福就是一个没娘的孩子,只能靠李书福上蹿下跳装疯卖傻,挟持着民意,逼得发改委不得不发给一张牌照。两家企业一样的重视技术,奇瑞为了研发先进的发动机不惜血本,投入巨量真金白银,吉利为了获得核心技术也是上下求索四处出击,又是研发,又是购买,也算小有成就两家企业一样有着混乱不堪的产品线,奇瑞混乱的产品线是一大堆歪瓜裂枣,吉利混乱的产品线比奇瑞还要复杂多端,深不可测。尤 其是品牌和车型命名,充满着极其浓郁的土包子气息,要么就是土得掉渣的美人豹、帝豪,要么就是自认洋得不能再洋,、其实土得不能再土的GX7、SX7、XC7、EC7。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竟然还有一款车型命名是SC5-RV,全称是“吉利英伦SC5-RV”就是一个将土鳖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的车名,吉利可能以为,一个车名涵盖好几层意思,光拉丁字母就 有4个,中间还穿插数字,还带一个横杠,肯定是洋得不能再洋,其实是土得掉渣收都收不起来,简直是土包子里的战斗机。仅仅从品牌命名上,看得出吉利还是一家非常不成熟的企业,它根本就不懂得品牌命名最基本的作用和意义,他的命名原则不是简单好记,积极传达产品的正面信息,而是纯粹和消费者玩智商游戏,纯粹是刁难消费者,估计这些奇葩的名字只能出于老板李书福之手,因为如果是下边人起得,如果是下面人干的,书福哥早就一大耳光给抽了过去。在品牌命名方式上,吉利也应该向长城学习,品牌和车型命名不宜太过复杂,意思不要太多,如果出现拉丁字母,最好不要超过一位,如果是汉字、拉丁字母和数字结合,总长最好不要超过5个,哈弗H2、哈弗H5、哈弗H6、哈弗7,多么清晰,多么好记,你弄一大串拉丁数字结合,神仙都记不住,名字都记不住,人家能娶你?但是吉利和奇瑞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同的核心是企业体制的不同,一个是政府投资、政府主导的国企;一个是李书福自己投资的民企,所以虽然两家企业的发展历程非常相似,但是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假设奇瑞成功了,产销量超过一百万台,那么尹同耀最多获得一定的奖励,拿到少量的股份,本质上还是一个高级职员。而吉利如果成功了,那么李书福就可以登堂入室,问鼎中国富豪前十的宝座。而同样,如果奇瑞失败破产,那么尹同耀可以潇洒的飘然隐退,换一个地方继续干活。而吉利失败破产,李书福就得卖血卖肉,甚至坐牢跳楼。所以从企业本质上说,民族企业普遍比国企更有责任感,也更有发展的动力。       所以虽然同样是折腾,奇瑞折腾的是一个过程,而李书福折腾可能是一种手段,通过折腾,李书福的吉利可以长期曝光在国内舆论之下,以抵御政府和政策对民族资本的本能打压。所以李书福高调地放出一些疯子言论,高调地收购霍顿变速器,高调地迎娶北欧弃妇沃尔沃,除了企业发展的考虑,也有企业宣传的考虑。但是即便如此,吉利依然承受着太多民族资本的,让我不忍心苛责。一个刚刚发生的事件是,汉奸国企广汽和菲亚特的合资项目从申报到获批,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吉利和自己的百分百控股的沃尔沃的项目,整整拖延了数年。这就是在吉利折腾背后不能言说的苦涩和民族企业最深沉的悲哀,这个国家和政府(此处略去38字,怕跨省……)但是坦率地说,至少在目前为止,吉利还没有学会真正造车,从业十几年,除了帝豪EC7,吉利没有留下给人印象深刻的车型。而即便帝豪EC7的成功,更多是一种偶然。因为虽然帝豪EC7成功了,但是吉利并不知道为什么成功,并未提炼帝豪EC7成功的基因,然后复制到别的车型,塑造一连串成功的车型。这一点,吉利同样需要向长城学习。长城已经基本掌握了成功的原则,推出一款成功的车型,总能将成功的经验复制,即便一个小的改款,也能清晰看到比上一代进步,都能体会到长城对成功经验的吸收和对失败教训的规避。长城车型的成功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吉利车型的成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吉利产品状态发挥非常不稳定,往往今天给人一个惊喜,明天再来一个奇葩,让人大跌眼镜。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作为一个没有基础,饱受打压的企业,能有今天的成就,吉利已经值得赞美,吉利的很多失误,俺更意理解成是一种少年的冲动,在发展中,这些问题一定会慢慢解决,虽然吉利身上有着极其浓郁的土包子味道,但是吉利一直在积极的学习。我祝福吉利! 合资贡献指数:0 自主贡献指数:9  8比亚迪高科技的低端车        比亚迪进入汽车领域,具有传奇色彩,这也是一家有故事的企业,因为比亚迪有一个高富帅的老板,比起草根出身的李书福,总能获得媒体和政府的更多青睐。而事实上,比亚迪进入整车领域,虽然也因为民企的身份受到发改委的例行刁难。(如果我是发改委主任,我只刁难洋人,绝不刁难国人,我只管好质量,其它的一路绿灯)但是因为受到高人指点,还是比较顺利地进入整车领域,至少比起吉利长城奇瑞被发改委来来回回折腾好几年要幸运得多,比起申请十年才获得进入整车领域的万向要顺利得多,比起几百家、几千家虎视眈眈要进入整车领域而被发改委给直接计生掉得民族企业幸运太多。       因为有一个好的开始,所以和长城、吉利、奇瑞相比等其他自主品牌相比,比亚迪年少轻狂,略显张扬,而比亚迪确实也有着张扬的资本,第一比亚迪出身好,在进入汽车行业之前已经成功,资本雄厚,实力强劲,结交的都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业界巨擘;第二 比亚迪是一家典型的高科技企业,一款铁电池领先全球,对汽车普通行业有一定心理优势。 而在进入初期,比亚迪确实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连续数年汽车销量的增长都在50%以上,一款F3打遍天下无敌手,创造了阅读超过4万台的市场记录,时至今天也未能打破,比亚迪老板王传福也在2009年放出了2010年产销超过80万台,2015年成为全球第一,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的豪言壮语。可惜树大招风,好景不长,王传福话音未落,形式就急转直下,先后经历经销商退网,裁员门,等负面事件,再加上竞争对手暗算,国内无良好媒体对自主品牌的自发性狙击,比亚迪被狠狠打了一记闷棍,彻底晕了过去,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恢复元气。当然比亚迪的挫折,不能仅仅从外部去找原因,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内部,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过度山寨引发市场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