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收敛观测示例附件.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9009428 上传时间:2025-03-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敛观测示例附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收敛观测示例附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收敛观测示例附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收敛观测示例附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收敛观测示例附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SWJIV隧道收敛计简介:(1)它是目前国内所见收敛计重量最轻、体积最小的产品,携带、使用非常方便;(2)采用大张力自锁紧摇柄加载系统,尺带张力比以前产品提高近两倍,使各种接触间隙大为减少,尺带的抗抖性能力大为提高,非常适用于大跨度隧道场合。采用专门设计的精确加载指针系统,使本机的加载精度达0.25N,比传统的游标刻线式加载指示方式提高了2.7倍。独有的收敛计专用尺带设计,具有高强度、大刚度的特点、满足开孔条件下大张力加载以及低拉伸变形要求;采用心型尺带设计,加长的摇柄以及开放式的尺架,使收放尺带十分轻松自如;独特的可旋转机身设计,使机身在尺带不扭转的前提下可以绕尺带轴线旋转90和180,

2、因此可以侧向或从下方读数,这样量测人员不必爬到较高位置;采用球铰定向系统设计,具有较大的倾斜量测范围,并且在该范围内,机身在尺带张力的牵引下总能保持与尺带的同轴性;独有的卡槽式测点及其连接系统设计,使收敛计可以快速方便地上下测点,比插销式测点系统使用更方便、顺手;采用LCD电子数字显示方式取代传统的机械百分表,并带有LED照明装置,示值更明确、易读。5.3.2.2 现场量测要求初期支护施作2h后即埋设测点,进行第一次量测数据采集。测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只有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

3、一般读三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算术平均值,若读数相差过大则应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误后再按前述监控量测要求进行复测。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掘进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量测数据应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位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监控量测资料须认真整理和审核。5.3.3 量测断面间距、测点布置量测间距严格按设计资料执行。测点布置如下:在隧道初期支护完毕后,进行全断面测点布置,水平收敛基线布置3条,起拱线上1m处布置1条

4、起拱线下1m处布置1条,路面以上1m处水平布置1条。拱顶下沉测点的布置在每个断面内布置3点,各测点布置见图。5.3.4 施工监测周边水平位移量测测点埋设:喷锚支护施作后,用风钻凿40mm、深200mm的孔,先用1:1水泥砂浆灌满后再插入测点固定杆,尽量使同一基线两测点的固定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等砂浆凝固后,即可进行量测工作。量测方法:采用SWJ-隧道收敛计监测。拱顶下沉量测拱顶位移量测的测点用风钻打眼埋设好固定杆,并在外露杆头设挂钩。测点的大小要适中,如过小,测量时不易找到;如过大,爆破时易被打坏。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掩埋,要尽快重新设置,以保证数据不中断。采用水平仪、

5、水准尺、挂钩式钢尺配合测量拱顶下沉,精度可达12mm。量测时用一把24m长的挂钩式钢尺挂上即可。拱顶下沉量测见图。 地表下沉量测测点布置:与洞内收敛、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里程对应,地表下沉量测点集中设在隧道中线附近,并在开挖面前方H+h1处设测点(H为隧道埋深,h1为上开挖断面净高),直到开挖面后方约35B处。测量方法:采用水准仪、水准尺配合测量地表沉降,精度可达24mm。用经纬仪将所有测点布设于同一直线上。测点钢筋安设就位后,表面磨平,并用钢钉等锐器在其表面冲眼标记。地表沉降量测区间及测点布置图5.3.5 量测频率量测频率见下表。(仅供参考,详见设计文件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量测频率表量测项

6、目每段相隔距离每段安设量测频率1-15天16-30天31天以后隧道内地质和支护状况的观察全隧道各掌子面1次/每循环1次/每天1次/每天隧道净空变位测定每5-20m水平收敛3对测点1-2次/每天1次/每2天1次/每周拱顶下沉量测每-20m3点1-2次/每天1次/每2天1次/每周地表下沉测量每5m洞口段35m1次/每天1次/每2天5.3.6 量测数据分析和信息反馈将量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时间位移曲线。一般情况会出现如下两种时间位移特征曲线见下图。 (a)图表示绝对位移值逐渐减小,支护结构趋于稳定,可施作模筑砼衬砌。(b)图表示位移变化异常,出现反弯点,初期支护出现严重变形,这时应及时通知施工管理人员,该段支护须采取加强措施,确保隧道不坍方;严重时施工人员须迅速撤离施工现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