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 七 单 元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人种特点、文化特点” 等专题编、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由三篇精读课文《太阳是大家的》 《一面五星红旗》 《卖木雕的少年和略读课文《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理解。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要提醒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做好交际的准备。话题可大可小,资料可多可少,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决定,同时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为了让学习活动更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兴趣分小组针对某一个方面搜集资料,如可以按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人种特点、文化特点等角度分组;可以让学生搜集世界各地的趣闻逸事。总之,方法、角度可以多样,但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一是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书报杂志,要提醒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做好交际的准备。话题可大可小,资料可多可少,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决定,同时注意同其他学科的联系。为了让学习活动更深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兴趣分小组针对某一个方面搜集资料,如可以按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人种特点、文化特点等角度分组;可以让学生搜集世界各地的趣闻逸事。总之,方法、角度可以多样,但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关心世界大事,增加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1、 体会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处,加强信任和理解,人类才有更美好的明天。
2、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单元
课时
安排
25《太阳是大家的》 2课时
26《一面五星红旗》 2课时
27《卖木雕的少年》 3课时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3课时
习作七 2课时
课 题
25《太阳是大家的》
主备人
王春霞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引导学生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学习第七单元导读,明确学习要求。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明确学习方法。
2、讨论、交流。
二、导入新课
师:有人说太阳是个神奇的魔术师,也有人说太阳是个技艺高超的画家,还有人说太阳是个辛勤的园丁.在诗人薛卫民眼中,太阳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太阳是大家的>>(板书课题)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这么美的诗你喜欢吗?把你喜欢的小节大声地读给你的同桌听.
3、.自由选择读: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想让大家分享你喜欢的小节?(随机指导)
1)第一小节:指导“彤,红彤彤”
A.读音预设:若学生读得准确流利(师:这里有个非常难读的词,你一下就读准了,真了不起啊!能带着大家再读读吗?)若学生读错(师:“彤”这个字本音读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请你再读读)
B.写字: “彤”这个字的意思就是红,它不仅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字,也是要写的字,书写“彤”字时左半边不要多写一点,左右比例要掌握好,不要把左边写得太大.师范写,生练写.
师小结:第一节是描绘太阳落山的景色.
2)第二小节:指导停顿和“陪”的认写
提示学生在“一天中”后面要略做停顿,看他们扬起后面略做停顿. “陪”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联系已学过的“部”字,通过区别形近字来学习新字.
师小结:第二节是写太阳一天的活动.
3)第三小节:指导读好感叹号和问号
师:感叹号和问号在向大家招手呢,谁能把它们读出来?师小结:第三小节是承上启下,回应第一小节.
4)第四小节:注意“也有”后面的停顿.
师小结:第四小节是写其他国家的小朋友对太阳的盼望.
1、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自读诗歌。
2、同桌互读。
3、学生书写词语。
四、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要求:书写工整,美观。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作业
书写生字,熟读诗歌。
板书设计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白云 ( )的浪花 ( )的鲜花
( )的孩子 ( )的小树 ( )的太阳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二、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诗人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了吗?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
二、想象读第一小节
1、师范读,生想象
师:刚才老师读的时候,眼前仿佛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吗?太阳东升西落是很平常的事,你们注意观察过夕阳西下的景色吗?谁能用你的朗读把那美丽的景色读出来?
2、生配画面朗读(出示太阳图片)
3、小结:原来美丽的图画就是优美的诗句,优美的诗句也能变成美丽的图画,咱们一起把脑海中美丽的图画用声音送出来吧!齐读第一小节.
1、学生边听范读变现象课文画面。
2、学生朗读第一小节。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画出太阳在一天中都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板书:鲜花.小树.小朋友)
2.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些鲜花,小树,还有小朋友,太阳暖烘烘地照着你,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把你内心的喜悦读出来吧.
3.太阳带给鲜花,小树,小朋友的不仅仅是快乐和喜悦,还带来了浓浓的爱,这样的爱流淌在细节中,要靠同学们去发现,请大家找找在这节中哪个字,哪个词能体现出太阳的这份爱.
4.同桌练读:你们喜欢这样的太阳吗?那就把你对太阳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5.指名读
6.同学们,发现最后有个省略号.(板书:……)它表示什么?聪明的你们想想太阳还做了哪些好事?
1、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第二小节。
2、同桌练°
四、学习三.四小节
1、师:是呀,太阳就是这么无私,公平地把爱洒在每一寸土地上,给大家带来光明,温暖,快乐,幸福.所以课题会说(齐读:太阳是大家的)
2、大家和太阳相处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可是一天过去了,太阳就要从西山落下了,她和人们一样去休息了吗?她要去哪?指名读第三小节
3、原来,太阳要到别的国家去,太阳去别的国家干什么?指名读第四小节.那里的孩子都还在睡梦中等太阳,所以我们要读得轻一些.
4、在别的国家里,仅仅是鲜花和小朋友在等她,盼她吗?你还看到谁在等她呢?(生说)
学生自由读第三、四小节。
五、拓展升华主题,背诵诗歌
1、同学们,我们知道在别的国家也有-------指板书,太阳小朋友一起玩耍,学到这你认为“大家”是指谁?
2、仅仅太阳是大家的吗?还有什么也是属于大家的?
3、这些都是属于大家的,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4、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拥有共同的梦想,那就是
和平,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用你的心灵,用你的深情赞美地背诵这首诗.
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
板书设计
25.太阳是大家的
太阳做的好事:
照耀鲜花
促进小树生长
陪小朋友戏水……
教学反思
课 题
26《一面五星红旗》
主备人
王春霞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1、识写生字新词,积累生动的词语。
2、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五星红旗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升国旗仪式录象,同学们,在这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中,望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3、引出课题: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爱护它.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和国旗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五星红旗怎么了?(2)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感想.
2、讨论、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2、轮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纠正字音。
(筏子.无影无踪.一摊.无奈.耸.犹豫.凝视.趔趔趄趄.)
3、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课件)(自读、指名读、齐读)
(1)一摊、无奈、凝视、竖起、拇指(要求识记的字词)
(理解“凝视”词意:凝视是什么意思?可以查字典理解透彻。)
(2)假日、背包、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易读错字音和值得积累的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积累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试着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课文讲的是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友人的尊敬.)
1、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自读课文。
2、学生试着归纳课文大意。。
四、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要求:书写工整,美观。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作业
书写生字,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比一比,再组词。
摊( ) 镇( ) 胆( )
滩( ) 填( ) 担( )
竖( ) 境( ) 犹( )
坚( ) 镜( ) 忧( )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假日、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费用”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也体会到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那么,在一位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心目中,五星红旗拥有怎样的地位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带着感动,继续学习第26课——《一面五星红旗》。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评比较,体会老板的国际友情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前前后后描写老板态度的语句.
2、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随机出示句子“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3、 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能找出老板的动作吗?我们也来做一下这个动作,把双手一摊。通过双手一摊这个动作,你能体会到老板此时的心理吗?
小结:看,刚刚你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在运用一种阅读和描写的方法,那就是通过动作体会人物心理。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种方法很巧妙,平时我们在阅读和写作时也要学会应用。(板书:动作---心理)
4、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老板态度的变化?先读一读你画的句子,然后说一说你通过哪个动作体会老板的什么心理?谁能接着汇报?
5、通过刚才的汇报,你们体会到老板态度是怎样变化的吗?这里,老师也给大家总结了3个关键的句子。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描写老板态度的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三.精读感悟,体会“我”的爱国情怀
1、现在,你们猜一猜:一个面包大概多少钱?那住院费呢?他为什么改变了态度呢?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我对五星红旗的热爱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通读全文,用“﹌”画出全篇课文中“我”与“五星红旗”有关联的句子,自由地读一读。
2、我们一起看看哪些语句是“我”与“五星红旗”有关联的?课件出示与五星红旗相关联的5个句子.
3、大家能不能用我们之前体会老板态度变化时学会的方法,找出描写我动作的关键词并体会一下我的心理呢?
1)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点拨:正是因为象征祖国的五星红旗,能给他勇气、信心和力量,让他敢于挑战生活,所以他才举着——“一面五星红旗”去漂流旅行。
2)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点拨:这时,“我”很担心、害怕国旗丢失,所以才把——“一面五星红旗”系在脖子上。
3)小结:是呀,因为他爱国旗、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他的心目中,五星红旗永远都是那么鲜艳,那样美!让我们带着对国旗的尊敬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生齐读 “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样鲜艳。”
国旗,怎能拿五星红旗去换食物呢?可见,他是多么爱自己的祖国,多么珍爱——“一面五星红旗”啊!那么最后文中的“我”是怎么做的?
1、学生找句子读,师巡视。
2、男女生赛读.。
3、学生表演体会。
四、读写结合
学到这儿,你想对面包店老板或者文中的“我”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吧!
小结:正是因为面包店老板的这种爱心,才有了课文结尾那感人的一幕,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体会老板的救助行为。
学生动手写感想。
五.总结升华中心。
1、播放五星红旗在各个激动人心的场合出现的图片。
2、师生合唱《红旗飘飘》
3、小结:同学们,一面五星红旗牵动着中国13亿人民的心,也将世界各国的友谊紧紧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吧,让我们努力习,有朝一日为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布置作业
完成小练笔:写感想。
板书设计
26.一面五星红旗
“老板” 平等交易-----支付费用 (敬佩)
“我” 手举国旗-----脖系国旗------拒换国旗(爱国)
(动作------心理)
教学反思
课 题
27《卖木雕的少年》
主备人
王春霞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部分生字。积累部分四字词语。
2、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二、过程与方法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教学重点
理解四字词语,加强积累。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教学难点
体会“遗憾”
教学准备
积累四字词语。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部分生字。积累部分四字词语。
2、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二、过程与方法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部分生字。积累部分四字词语,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一)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高12米,宽达1800米,在非洲赞比亚与津巴布韦的接壤处,瀑布落下时声如雷鸣,所以,当地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意思是说“雷霆翻滚的云雾”。
(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这里景色壮观,游人如织。这里许多出售木雕工艺品的人,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卖木雕的少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通课文,难读处多读几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二)指名轮读课文,及时正音(三)这是一件发生在谁与谁之间的事?
学生读通课文。
三、紧扣“遗憾”研读第一至六自然段。
(一)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1、小朋友,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2、发现了吗?“遗憾”在这段里出现几次(两次)
(二)学习第一至六自然段,体会“我”为什么“遗憾”?
1、体会“我”为什么会遗憾?
2、请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一至六自然段,拿出笔来找找画画,说说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的?
1、学生采用不同形式自读诗歌。
2、同桌互读。
四、指导学习本课生字
要求:书写工整,美观。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作业
书写生字,熟读诗歌。
板书设计
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名不( )( ) 栩栩( )( ) 琳琅( )( )
爱( )释( ) ( )( )可辨 ( )模( )样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部分生字。积累部分四字词语。
2、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二、过程与方法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词语,回顾内容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今天,老师找到了非洲木雕的图片,让我们伴随着非洲击鼓乐的节奏,我们一起看看吧!
2、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个情景?
3、读词语,回顾课文中的故事情景。
4。根据“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等画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生读词语。
2、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研读第一次见面,体会遗憾
1、自由读全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遗憾? 生:第九自然段
2、出示第九自然段::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
指导学生读出遗憾的语气。
3、默读课文1-8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4、学生汇报::
(1)作者的遗憾:
①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
②说是坐凳,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
(2)少年的遗憾:
①出示:“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
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
“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
“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看着我,猜测道。
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
②体会少年的内心。 。
1、学生自由读全文。
2、学生读出遗憾的语气。3、学生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
4、学生汇报:。
三、小结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体会少年的内心。
学生带着遗憾的心情读第1——8自然段。
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黑人少年 “ 我”
送
教学反思
第 三课 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部分生字。积累部分四字词语。
2、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二、过程与方法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感受卖木雕少年美好、纯洁的心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学生放声读课文1至8自然段。体会少年的心情。
学生放声读课文1至8自然段。
二、研读第二次见面,体会朋友之间的感情。
1、研读对话
(1)师生对读少年和作者的对话。指导学生读。
(2)去掉课文中的提示语,生生对读。
“太好了!”……(①这回我不遗憾了!②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③这个孩子真热情!……)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①中国援助非洲,给我们多少无私的帮助啊!②管朋友要钱,那就不是朋友了。③她从那么远的国家来,我作为朋友送个小礼物,也是应该的!……)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①是的,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②我们相互帮助,是最好的朋友。③对啊,我们不相识,但是我们两个国家的友谊却是深厚的!……)
(3)生生对读,说出心底的话。
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
“太好了!……”
“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
2、透过少年的微笑,体会少年的内心
(1)出示:他笑了,露出了两排的牙齿。
(2)这是怎样的?
预设:幸福 善良 愉快 满足 安慰……
生生对读,说出心底的话。
三、升华文本
1、出示:我们是朋友! 我们和非洲人民是朋友! 我们和非洲人民永远是朋友!
2、再读
在作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少年热情地伸出了双手,
--
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放声朗读。
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黑人少年 “ 我”
送
教学反思
课 题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主备人
王春霞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这类故事的例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块学习《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板书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问题?(中国国际救援队指的是什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为什么课题要加标点?)
3、简介“中国国际救援队”。
(课件出示):2002年初,我国政府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成立了一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这支救援队由地震专家、工程兵部队、医务人员组成,共200多人。他们配备了一流的设备,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1、学生提问质疑。
2、讨论、交流。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按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出示学习要求:
(1)听课文录音,注意把字音读准,
(2)画出生字词,同桌合作,识记字形。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与同桌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指正。
朗读展示:谁愿意读哪段便站起来朗读。
1、学生按要求自学。
2、学生朗读课文。
三、品析、感悟课文
1、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文字,理解体会。
文字1: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国际救援队到达阿尔及利亚首都。……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灾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1)自由读,从中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速度快 不怕危险)
(2)同学们想不想看看地震发生的现场?
(3)看到这悲惨的场景,你想说点什么?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文字2: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着……
(1)自由读,看看队员们是怎么做的?
(2)进入情境体会队员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在想什么?
文字3: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1)学生读,谈感受。
(2)再读。
(3)面对这样的国际救援队,你想说些什么吗?生自由发表感受。
(4)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由衷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文字4:虽然这个地方不属于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负责范围,但为了抢救孩子的生命,中国国际救援队还是派出部分队员前往救援。他们带着搜索犬“超强”在废墟中来回搜索。突然,“超强”冲着一条水泥板夹缝狂吠不止,大家兴奋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救援队员在“超强”的引导下,看到了废墟中有一只隐隐活动的胳膊。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来。
(1) 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表现得让人交口称赞。
(2)读一读,看看它有哪些不俗表现?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文字5:“中国万岁!”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1)所以在送别时,前来送行的阿尔及利亚群众又送上了他们真诚的祝愿:投影出示课文第一段:(学生齐读)
(2)再读体会。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
2、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
3、学生读,谈感受。
4、再读体会。
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速度快
28、中国国际救援队 不怕危险 真棒!
援救技术高超
教学反思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二、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重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棒在哪里?
二、进一步品析、感悟课文
1、我们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棒在哪里?小组讨论、交流。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文字,理解体会。
文字1:经过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