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 学年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 26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黄晕(yn) 贮蓄(ch) 攲斜(q)莅临(l)B. 殉职(xn) 钦差(qn) 嗔怪(chn) 倜傥(dng)C. 坍塌(tn) 哺乳(b)禁锢(jn)蜷伏(qun)D. 滑稽(j)惩戒(chng) 称职(chn) 庇护(p)【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字音的辨析。A.贮蓄(ch)zh,攲斜(q)q; B.倜傥(dng)tng;D.惩戒(chng)chng,庇护(p)b; 故选 C。2.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不可救药
2、 大相径庭 神采奕奕 莫不关心B. 花团锦簇 怪诞不经 畏罪潜逃 刨根问底C. 麻木不人 随声附和 惊慌失措 沉默寡言D. 神通广大 骇人听闻 参差不齐 费寝忘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莫不关心漠不关心; C.麻木不人麻木不仁; D.费寝忘食废寝忘食; 故选 B。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疫情常态化后,医务人员仍积极防控,克服困难,从不拈轻怕重。B.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各地美食,丰富多彩,让人见异思迁。C. 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第 1 页/共 16 页正确;B. “见异思迁”意思是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
3、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合语境,此处应用“目不暇接”,“见异思迁”使用有误;C. “参差不齐”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这里形容矮树丛和臭椿树苗高低不齐,使用正确;D. “杞人忧天”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这里指自然环境的持续恶化确实令人担忧,使用正确; 故选 B。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B. 通过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C.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D.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答案】C
4、解析】【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A. 一面对两面。删去“能否”;B. 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D.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故选 C。综合性学习活动。5. 某中学正在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为营造校园读书氛围,校团委小宇同学准备写两句话作为此次活动的宣传标语,他写出了上句,请你从下面三句选出一句和小宇写的上句构成对偶句( )上句:读书放飞梦想A. 好读书读好书B. 拼搏成就未来C. 品味人文庐阳(2)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读书现状,校学生会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请认真阅读以下调查表,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从图表中得出的两条结论(不得出现数字
5、学段调查项目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1.5 小时1.2 小时0.5 小时经典所占的比重27.8%39.2%45.6%结论一: 结论二: 【答案】5. B6. 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 随着年级的递增,经典比重越来越大。(意思对即可)【解析】【小问 1 详解】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写成的对偶句上下联要结构、词性相同,意思相同或相反,同时要符合平仄押韵。上句“读书放飞梦想”中的“放飞”是动词,“放飞梦想”是动宾短语,下句相同的位置也应该是“动词+动宾短语”,只有 B 选项的“拼搏成就未来”符合;故选 B。【小问 2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观察表
6、中可以得知,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七年级是 1.5 小时,八年级是 1.2 小时,九年级是 0.5 小时,从数据的变化可知,随着年级的递增,学生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经典所占的比重七年级是 27.8%,八年级是 39.2%,九年级是 45.6%,从数据的变化可知,随着年级的递增,经典比重越来越大。6. 默写。(1) 补写下列诗文名句的上句或下句。,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第 3 页/共 16 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阑、寂寥、羌、博、笃。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共 44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夫君子之
7、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选自陆游放翁家训)【注释】才锐:才思敏捷。简束:约束和管教。恭谨:恭敬谨慎。药石: 良药。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非学无以广才 以刀劈狼
8、首(狼)B. 非志无以成学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C. 年与时驰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D. 将复何及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8. 想要拥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我们应该践行放翁家训中的( )A. 常加简束B. 熟读经学C. 熟宽厚恭谨D. 勿令与浮薄者游处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10. 两则家书分别对少年成长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阐释。【答案】7. D8. B9. (1)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2)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
9、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10.诫子书中侧重教导少年成长要修炼自己的性情,以“静”来立志,勤学惜时、修身养性,坚定自己的志向。放翁家训告诫年轻人不要恃才傲物,不要结交轻薄浮躁之友,努力读书,培养高洁的志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方能成才,做人要做人宽厚、恭敬、谨慎。【解析】【分析】【7 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 以:连词,就/介词,用,拿;B. 志:名词,志向/动词,对有志; C 时:名词,时光,时间/名词,当时;D.复:意思用法相同,副词,又; 故选 D。【8 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是只要饱读诗书,学有所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这句话强调的
10、是读书对人气质和修养的影响。放翁家训中提到的“熟读经学”就是要我们反复研读经典著作,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价值,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因此,想要拥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 力,我们应该践行放翁家训中的“熟读经学”;故选 B。【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致远:达到远第 7 页/共 16 页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故诚子书中侧重教导少年成长要修炼自己的性情,以
11、静”来修身立志,勤学惜时,修身养性,树立并坚定自己远大的志向。放翁家训中,结合“后生才锐者,最易坏”可知,陆游告诫年轻人不要恃才傲物;结合“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可知,陆游告诫年轻人要通过熟读儒家经典,要培养自己的宽容、厚 道、恭敬、谨慎的品格,即努力读书,培养高洁的志趣,养成良好的习惯;结合“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可知,陆游告诫年轻人不要结交轻薄浮躁之友;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方能成才。【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无法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清静寡欲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
12、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气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像黄叶一样)枯老衰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困守在自己破败的房子里,那时再悔恨难道还来得及吗?乙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 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
13、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 憾。阅读下面古代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1. 下列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登临的地点和方向,“观”字统领全篇。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B. 诗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林密草丰,小岛的景物生机勃勃的特点。C.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海岛秋风图,营造了悲凉伤感
14、的意境。D. 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意思是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描绘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12. 这首诗写景富有特色,诗人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赏析。【答案】11. C12. 示例一:动静结合。“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动景,描写了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等是静景,用以衬托沧海的气势。 示例二:虚实相生。“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虚实相生,描绘出沧海波澜壮阔、吞吐日月的壮丽景象。【解析】【11 题详解】
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海岛秋风图,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表述有误,应该是: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故选 C。【12 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诗歌的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以上都是对于沧海实景的描绘。“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想象及描绘,表达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
16、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1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14. 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树林了吧!牧羊人还活着,而且,身体还很硬朗。现在,他不再放羊。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1910 年种的橡树,已经长得比我都高,真让人不敢相信。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
17、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这片树林分为三大块,最大的一块,有 11 公里宽。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 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那一大片的橡树也长得很茂盛,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这是五年前种的。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他是对的。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看到了溪水。这
18、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从 1920 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1945 年的 6 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经 87 岁了。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 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 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
19、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那些废弃的村子一点点重建起 来。从地价昂贵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探索新生活的勇气。一路上,我碰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热闹的乡村聚会上飘荡。一直住在这里的老一辈人,已经被舒适的新生活改变了。加上新来的居民,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第 9 页/共 16 页15. 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品以时间为序,讲述了牧羊人独自一人在荒芜高原种树的故事。B. 标题“
20、植树的牧羊人”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C. 结尾段体现人的伟大力量,歌颂了牧羊人的精神,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D. 文章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我”是牧羊人植树的见证者,可见故事是真实的。【答案】13.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桦树比喻为“笔直站立的少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牧羊人在谷底种的白桦树充满生机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牧羊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14. 勤劳、有惊人的毅力:他不是靠先进的技术,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坚持种树,数十年不改变,最终种成一大片森林。无私奉献:牧羊人坚持种树并非为个人谋利。15. D【解析】【13 题详解】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根据“像笔直站立的
21、少年一样”可知,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然后依据比喻修辞的答题模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进行答题。这里要写的对象是“白桦树”,结合“棵棵鲜嫩、挺拔”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白桦树的挺拔与勃勃生机,表达了对牧羊人的敬佩与赞美。【14 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根据第段“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他种的森林里,转悠了一整天”和“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 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可知,牧羊人具有沉默寡言的性格特点和勤劳肯吃苦的品质;根据第段“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
22、己想做的事。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可 知,牧羊人具有单纯执着的品质;根据第段“从 1920 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可知,牧羊人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根据第段“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和“一万多口人的幸福生活,都源于这位叫艾力泽布菲的老人”可知,牧羊人从不求回报,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15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小说,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的,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是为了增强故事的可信度,故选项内容“可见故事是真实的”表述错误。故选 D。阅读西游记选段后,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一时间,
23、风声暂息,日色光明。行者上前观看,只见白龙马,战兢兢发喊声嘶;行李担,丢在路下; 八戒伏于崖下呻吟,沙僧蹲在坡前叫唤。行者喊:“八戒!”那呆子听见是行者的声音,却抬头看时,狂 风已静。爬起来,扯住行者道:“哥哥,好大风啊!”沙僧却也上前道:“哥哥,这是一阵旋风。”又问: “师父在那里?”八戒道:“风来得紧,我们都藏头遮眼,各自躲风,师父也伏在马上的。”行者道:“如今却往那里去了?”沙僧道:“是个灯草做的,想被一风卷去也。”行者道:“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八戒道:“正是,趁早散了,各寻头路,多少是好。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沙僧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
24、话。我等 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 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行 者道: “兄弟,你说的也是,奈何师父不听人说,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才然这风,是那树上吊的孩儿弄的。我认得他是个妖精,你们不识,那师父也不识,认作是好人家儿女,教我驮着他走。是老孙算 计要摆布他,他就弄个重身法压我。是我把他掼得粉碎,他想是又使解尸之法,弄阵旋风,把我师父摄去 也。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既是贤弟有此诚意,教老孙进退两难。八戒, 你端的要怎的处?”八戒道
25、我才自失口乱说了几句,其实也不该散。哥哥,没及奈何,还信沙弟之言, 去寻那妖怪救师父去。”行者却回嗔作喜道:“兄弟们,还要来结同心,收拾了行李马匹,上山找寻怪物, 搭救师父去。”(文段二)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 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八戒慌了道:“哥哥,不停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 快走!快走!”说声走,他也不顾行者,跑过涧去了。却说行者跳过枯松涧,按下云头,只听得八戒与沙僧朗朗的在松间讲话。行者上前喝八戒道:“
26、你这呆子,全无人气!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老孙丢下,早是我有些南北哩!”行者道:“那怪物的手段比我何如?”八戒道:“不济。”“枪法比我何如?”八戒道:“也不济。老猪见他撑持不住,却来助你一钯,不期他不识耍,就败下阵来,没天理,就放火了。”行者道:“正是第 11 页/共 16 页你不该来。我再与他斗几合,我取巧儿捞他一棒,却不是好?”他两个只管论那妖精的手段,讲那妖精的火毒,沙和尚倚着松根,笑得騃了。行者看见道:“兄弟,你笑怎么?你好道有甚手段,擒得那妖魔,破得那火阵?”沙僧道:“我也没甚手段,也不能降妖。我笑你两个都着了忙也。”行者道:“我怎么着忙?”沙僧道:“那妖精手段不如你,枪法不如
27、你,只是多了些火势,故不能取胜。若依小弟说,以相生相克拿他,有甚难处?”(选自西游记第四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0 版,有删节)16.两个文段展现了行者、八戒、沙僧各自的哪些典型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别加以概括。(1)行者: (2) 八戒: (3) 沙僧: 17. 根据要求,根据西游记相关情节回答问题。(1) 结合原著情节和文段一的相关内容,说说行者缘于哪些原因说出“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这样的话来?(2) 文段二末尾沙僧提到用“相生相克”的方法对付红孩儿,行者是如何操作的?结果如何?【答案】16. 行者:率真/直白,从他唐僧不信他的话导致被抓,一时气愤提出散伙,以及直接批评猪八戒
28、丢下自己,再到后来回嗔作喜可以看出/ 自信:从他责怪八戒前来助阵可以看出。. 八戒: 意志薄弱,从他听到孙悟空提到散伙后,主动附和可以看出;知错能改,从他听到沙僧的劝告后承认自己说话的不当可以看出/贪生怕死、胆小懦弱、不讲义气,从他丢下孙悟空独自一人逃跑可以看出。. 沙僧:意志坚定,从他反驳孙悟空和猪八戒想要散伙可以看出/沉默却聪慧,从他默默听完孙悟空和猪八戒对话后,能想出用相克的方法对付红孩儿可以看出。17. (1)师傅屡次不听劝告;又被妖精捉走;八戒屡屡帮唐僧说话/不帮行者(意近即可)(2)答案示例:孙悟空去找了四海龙王帮忙灭火,结果火越烧越大,自己也被红孩儿喷出的烟熏得泪落如雨,跳入水中
29、差点送命。【解析】【16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名著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学生需结合文段和原著中的内容回答。根据文段一中“兄弟,你说的也是,奈何师父不听人说,我老孙火眼金睛,认得好歹,才然这风,是那树上吊的孩儿弄的。我认得他是个妖精,你们不识,那师父也不识,认作是好人家儿女,教我驮着他走”,孙悟空气愤唐僧不相信自己,到后面在沙僧劝告下平息怒火,搭救师傅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率真,不记仇的人;从文段二中“你这呆子,全无人气!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老孙丢下,早是我有些南北 哩!”“正是你不该来。我再与他斗几合,我取巧儿捞他一棒,却不是好?”分析,孙悟空抱怨猪八戒过来帮他以及他对自己打败红孩儿充满
30、的信心中可以看出他是非常的自信。猪八戒贪生怕死,意志薄弱,多次在取经路上提出散伙,在文段一中也是如此,文段二中“哥哥,不停 当!这一钻在火里,莫想得活,把老猪弄做个烧熟的,加上香料,尽他受用哩!快走!快走!”丢下孙悟空独自逃跑,但他也知错就改,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沙和尚的劝告下,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承认自己的错误;沙和尚沉默却聪明,意志坚定,是队伍里的粘合剂,在孙悟空提出散伙之后,在一旁劝说“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
31、始无终也!”;“那妖精手段不如你,枪法不如你,只是多了些火势,故不能取胜。若依小弟说,以相生相克拿他,有甚难处?”在孙悟空和猪八戒失败后提出办法解决。【1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情节的掌握。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变作小孩喊救命,把唐僧抓到了火云 洞。悟空得知红孩儿是自己五百年前结拜的兄长牛魔王之子,想要借此关系向他讨还师父。红孩儿不信悟空所说,从口鼻中喷出烟火烧退悟空八戒。龙王弟兄被请来向红孩儿喷水,可红孩儿喷的是三昧真火,雨水浇不灭,反使悟空熏了一身的烟火。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变的观音骗进了洞,悟空又变做牛魔 王,被红孩儿问出了破绽,纵筋斗云径投南海,请观音收服了红孩儿。(1)
32、孙悟空提出“散伙”主要原因是师傅不听他的劝告后,被妖精捉走,八戒屡屡帮唐僧说话,更激起了孙悟空心中愤怒。(2) 孙悟空在听了沙僧的意见之后,龙王弟兄被请来向红孩儿喷水,可红孩儿喷的是三昧真火,雨水浇不灭,反使悟空熏了一身的烟火。第三部分 写作(共 50 分)18. 请以“拥抱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答案】例文:拥抱幸福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情,幸福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互助与奉献;幸福是父亲送来的一顶草帽,幸福是妈妈传来的一声呼唤,幸福是朋友捧上的一束鲜花。仔细回味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才会发现,属于我的小幸福,其实就在
33、身边。早上起床,头晕晕乎乎的,但没怎么在意就去上学了。坐在教室里,头更晕了,感觉天旋地转的,脸 色也变得煞白。同桌察觉到我的不对劲,紧张地问我怎么了,我挤出笑对她说没事,头晕,可能是发烧了。她听了,就用手摸摸我的额头,吓了一跳,说我的头很烫。后来,她去帮我请假,带着我去医院,在她的宿舍里,她把药递给我,又端给我一杯热水。我望着她眼中关心的神色,心里暖暖的。那一瞬间,我是幸福的。小时候,过马路时都是母亲拉着的。有一次,陪母亲上街买东西。回去时,我们手中拎了很多东西。要过马路时,母亲把手中的袋子都用左手拿着,右手习惯性地拉起我的手向马路那边走去。看着被母亲紧紧握住的手,心里泛起一阵阵的涟漪。那一瞬
34、间,我是幸福的。放学了,天空却下起了雨。早上匆匆忙忙地到学校时才发现忘记了带伞。我叹了一口气,在走廊上来回踱步。这时,一位老师拿着一把伞朝我走来。我礼性向老师打招呼,老师问我怎么还不回家,是不是忘了带伞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嗯”了一声。老师笑了笑,把手中的伞递给我,说:“这把伞你拿去用吧,我办公室里还有一把伞,快点回家吧,路上小心点。”我接过伞,笑着对老师说谢谢。伞上残留的老师手上的温度,使我的心也热热的。那一瞬间,我是幸福的。回想着曾经的点点滴滴,强烈的幸福感顿时涌上心头。心,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暖流。原来,我一直被幸福包围着.我笑了,发自内心的笑,发自内心的,幸福的笑。让我们敞开怀抱拥抱幸福吧
35、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要求以“拥抱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拥抱”本意是“为表示亲爱而相抱”,这里应该是用比喻义来写,理解为“亲密接触”拥有,占有”的意思,“幸福”指快乐、美满、甜密。因此可以理解为某个瞬间让自己感到很快乐、很甜密的事情。审题可知,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边,你无时不在感受着幸福的欢乐,不论从哪个角度,只要抓住“幸福”这个中心,去写自己感悟最深刻的事,便能扣题。 2、选材构思。“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获得”是幸福,一句祝福的话是幸福,一个理解的眼神是幸福,大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问问自己: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作文实际上
36、又是对幸福观的考查,写好这篇作文,想想:自己的生活中,哪一件事、哪一次经历中,你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如可以写妈妈在生活中给予“我”关心和照顾的事情,早起为“我”准备可口的饭菜的情 景,晚上陪“我”学习的情景,写“我”取得好成绩拥抱妈妈的情景,表达自己的幸福和甜密感。可以写在学校课堂上和老师积极互动的情景,遇到挫折时老师耐心开导和鼓励的情景,表达校园生活中感到的幸福;可以写路上得到陌生人帮助时感受到的幸福等。附加题19. 在图书馆,新生小琳想借一本名著,你向她推荐朝花夕拾。下列推荐语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本书是鲁迅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记录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
37、一读。B. 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第 13 页/共 16 页D. 这本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有迂腐、麻木的孔乙己,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D.“孔乙己”并非出自朝花夕拾。孔乙己是鲁迅所著的短篇小说,后编入呐喊,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白话小说。故选 D。20. 下列对朝花夕拾和西游记的阅读,有误的一项是( )A.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共收录了 10 篇内容丰富的散文。其中前七篇叙述了鲁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
38、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 历。B. 傲来国花果山有一只石猴渡海学艺。到了西牛贺洲地界的灵台方寸山,在山中的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菩提祖师给他取名“孙悟空”并教会他七十二变化和筋斗云的本领。回到花果山后的孙悟空自号“美猴王”。后来在天宫上任了“弼马温”一职,因不堪受辱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C. 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之一。故事回忆了“我”终于盼到了去东关看五猖会的这一盛大的庙会,但是父亲把“我”关在家里,要“我”背诵鉴略,结果我因为没背完,失去了去看庙会的机会。D. 唐僧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因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唐太宗欣赏有加而与其结拜,并选定他前往西天取经。他与孙悟空、猪
39、八戒和沙僧历经十四年的寒暑,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道磨难,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了三十五部真经。【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C.有误,五猖会中,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鉴略,“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故选 C。21.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西游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铁扇公主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B. 西游记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很多降妖除魔的故事。C.
40、 各路神佛妖魔在天上地下、龙宫冥府、山林湖海,尽情地施展各自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超凡能力。D. 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作村姑、老妇、老翁来哄骗唐僧,均被孙悟空识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A.四圣试禅心的四圣是:黎山老母、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不是“铁扇公主”。故选 A。22. 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结合。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孙悟空 猪八戒【答案】“孙悟空”示例:西游记中把孙悟空聪明好动的性格和猴子机灵顽皮的习性巧妙结合。比如, 孙悟空拜师学艺,听讲时抓耳挠腮,手舞足蹈,被祖师训斥;菩提
41、老祖传口诀后,他很快就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驾筋斗云等本领,后因人前卖弄被祖师驱逐。“猪八戒”示例:两游记中把猪八戒懒惰的性格和猪好睡的习性巧妙结合。比如,唐僧师徒途经平顶山,猪八戒去巡山,才走出不远,就钻在草里睡觉,后来又编造谎言搪塞,不去巡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中人物塑造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人物与动物习性巧妙结合点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结合具体情节,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此题要把握孙悟空这一人物取自哪一动物,这类动物有何鲜明的特点。读过小说我们知道,孙悟空是一只石猴,猴子当然就是“尖脸缩腮,金睛火眼”,猴子是最活泼的动物,这就切合表现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和机智、好动的性格。比如悟空拜师学艺,听讲时抓耳挠腮,手舞足蹈,被祖师训斥,体现他生性好动,活泼的性格特征;菩提老祖传口诀后,他很快就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驾筋斗云等本领,体现了他机灵聪明的性格特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猪八戒这一人物取自哪一动物,这类动物有何鲜明的特点。读过小说我们知道, 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触犯天条被贬下界托生为猪,后被唐僧收留为徒。猪的体形特征和习性,就是长鼻大耳,行动蠢笨,而且又是贪吃好睡,这都符合作者所要赋予猪八戒的性格特征的需要。比如,唐僧师徒途经平顶山,让猪八戒去巡山,才走出不远,他就钻在草里睡觉,后来又编造谎言搪塞,不去巡山。由第 15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