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稻旱育壮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建国 袁新怀
摘要 针对水稻旱育秧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介绍了大田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
1 水稻旱育壮秧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1 播种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播种时,苗床含水量过大,还由于立即盖上地膜,使地膜与苗床贴连过紧无空隙,造成秧苗无氧呼吸而窒息死亡。预防是播种后等苗床晾干、无明水可见后,再盖地膜。
(2)播种时,苗床施用未经腐熟的土杂有机肥料作中层肥和盖籽肥,经地膜覆盖后,随着苗床温度的升高,肥料中的有机质分解转化,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侵害秧苗的根部,使秧苗根部中毒,发病死亡。预防措施是苗床不施用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如要施用应提前1个月将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结合整地一同施入苗床,并且加盖地膜增温,促进肥料中有机质分解转化,以消除有害物质。
(3)播种时,苗床施用含氯元素的复合肥,并且用量较大,加上梳耙不均匀,使部分水稻种子与复合肥直接接触,造成肥害,氯离子也会影响水稻种子发根,从而造成局部死苗。预防措施是在播种前1周施用复合肥,并且梳耙均匀作中层肥,用量每公顷苗床控制在45%氮、磷、钾复合肥750~1 050kg为宜。
1.2 揭、盖膜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苗床播种盖膜后,膜上没有及时加盖遮阳草秸或加盖过少,又遇晴天高温,苗床温度上升过快,造成局部秧苗烫死;苗床揭膜过迟或苗床膜上铺盖的遮阳草秸过密,使秧苗生长过快,缺乏叶绿素,而造成黄苗现象严重。预防措施是在播种盖膜后应及时加盖适量的遮阳草秸,要能保证有足够的光照让秧苗吸收,进行光合作用。
(2)苗床揭膜过早,秧苗根系尚未完全形成,加上再遇晴天高温,易造成僵苗或生理失水而死苗。预防措施是揭膜不宜过早,正常揭膜在播后10d左右,即秧苗2片真叶展开,将进入三叶期时为最佳揭膜期。
(3)苗床中午揭膜或揭膜后没有及时浇1次揭膜水,并且又遇天晴高温,易造成秧苗生理缺水死苗。预防措施是坚持傍晚揭膜,同时及时浇1次揭膜水可缓解。
1.3 草木灰盖籽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苗床播种后用草木灰盖籽,由于草木灰碱性较重,揭膜后保湿护根差,秧苗的绝大部分根系未能扎入土壤,晴天受阳光直射和高温作用后,秧苗根系灼伤,造成生理性失水死苗。预防措施是不用草木灰盖籽,用营养土做旱育秧苗床的盖籽肥。营养土配制一般为3份腐熟土杂有机肥加7份细泥土混合拌制而成。
2 大田高产栽培
2.1 早栽稀植
常规品种6月15~20日移栽,秧龄期30d,插种规格为20cm×13cm;杂交稻6月10~15日移栽,秧龄期25~30d,插种规格为27cm×13cm。
2.2 合理施肥
施氮肥,强调施用钾肥和配施磷肥,要前促、中控、后保。
(1)常规品种。采用“一基三追”,基肥施有机肥7.5~9 t/hm2,碳铵450~600kg/hm2,磷肥225kg/hm2,钾肥112.5~150kg/hm2;追肥,栽后4~5d施尿素150~180kg/hm2促分蘖,7月下旬看苗酌施尿素45~60kg/hm2作壮秆肥,8月上旬末,叶色正常褪淡田块,补施尿素75~105kg/hm2作穗肥。
(2)杂交稻。应降氮增钾,前促后控施肥,采用“一基一追一补钾”,底肥施有机肥7.5~9t/hm2,碳铵525~600kg/hm2,磷肥225kg/hm2,钾肥112.5kg/hm2,栽后4~5d施尿素225kg/hm2促分蘖,分蘖末期补施钾肥112.5kg/hm2,如叶色过黄,可在8月20日前后补施进口复合化肥75~105kg/hm2作穗肥。
2.3 科学管理
做到薄水浅插,满水护苗,返青后及时露田促根,浅水促分蘖。分蘖末期搁田控高壮秆。孕穗至齐穗期保持薄水层,齐穗后间歇灌溉,收割前7~10d断水,达到青秆黄熟。
2.4 防治病虫草害
做好种子消毒、秧田除草治虫,移栽大田后4~5d,用18%田草光450g/hm2拌尿素撒施。加强大田病虫害调查,根据预测预报和当时实际发生情况,选准对口农药进行防治。重点做好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
(1)水稻螟虫(主要是三化螟和二化螟)防治方法。①用50%杀螟松乳油 2.25~3kg/hm2,对水750~900kg喷洒,用药1~2次;②用杀虫双大粒剂15kg/hm2拌细土450kg制成毒土撒施;③用40%水胺硫磷1.5~2.25 kg/hm2对水750~900kg喷洒。
文章来自:<a target='_blank' href=''>全刊杂志赏析网()</a> 原文地址:
李建国 袁新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