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秘工作常用资料汇编
文秘工作常用资料汇编
目录
1.公文写作常用习惯用语汇编3
2.公文常用语分类整理3
3.公文常用特定用语的解释4
4.常见公文批示用语5
5.写材料提纲6
6.标题常用词汇15
7.领导讲话稿小标题大全32
8.机关公文常用词汇集锦42
9.秘书公文写作提纲42
10.突出重点词句44
11.融入了十九大报告、近期人民日报系列特刊等材料有关四字词语44
12.五字措施及成果类标题、排比语句46
13.六字措施类标题短语47
14.综合类亮点小标题47
15.“一个字”标题48
16.党建最新亮点标题提纲48
17.民生综合类小标题集锦49
18.办公系统工作亮点小标题合集49
19.加强领导类词句集锦49
20.理念思想类语句集锦50
21.战略规划类语句集锦51
22.调查研究类语句集锦51
23.谋划部署类语句集锦52
24.抓落实类语句集锦53
25.公文素材关于工作状态语句集锦53
26.讲担当类语句集锦54
27.责任语句集锦55
28.适用领导讲话稿关于改革的金句55
29.讲创新标题、排比语句集锦55
30.试点语句集锦56
31.制度法治类语句集锦57
32.督查语句集锦57
33.关于加强学习的语句集锦57
34.做好群众工作语句集锦58
35.问题导向小标题、排比等语句集锦58
36.强军兴军词语标题语句集锦59
37.成果类表述10个金句59
38.党建语句集锦60
39.带有比喻义的标题汇编63
40.带引号的标题集锦67
41.公文写作精彩开头和结尾70
42.用数字写出“高大上”的材料75
43.精选范文提纲76
44.写心得体会值得参考的排比句81
45.排比语句集萃83
46.写材料常用对偶句84
47.年度精彩标题汇总85
48.脱贫攻坚词句集锦88
49.公文写作标题及提纲精编89
50.公文新词句汇总106
51.公文套话汇集107
52.公文写作标题汇编(第一期)115
53.公文写作素材(第二期)116
54.公文写作经典(第三期)118
55.三字词语分类合集121
56.写材料者必备收藏好词好句122
57.机关公文常用词句大全123
1.公文写作常用习惯用语汇编
一、开端用语
(一)主动办文
关于;据;根据;据报(据了解、据核实);查;兹有(兹因、兹为、兹悉、兹定于);为了;按照;遵照;由于;随着;目前;最近;奉;近奉;接;前接;现接;现将;近来;近年来;经××(单位)批准(下面接叙××问题)。
(二)引用来文
1.上行文。×月×日×字×号关于××的指示(或命令、通知、通报)收悉(或敬悉);国家××局×月×日给我局×字×号关于××的通报抄件悉。
2.下行文。×年×月×日×字×号(关于××问题的)请示悉;据××旅游局×月×日关于××问题的报告(或请示)。
3.平行文。×月×日×字×号函(或通知)悉。
二、结尾用语
(一)上行文
特此报告(特再报告);以上各点,请审查;以上情况,特报,请审核备案;现随文报送××(文件名称),请予审核;特先报告,详情容后续报;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予指示;以上意见,报供参考;请予审批;请予审理;请尽早核示;请即电示;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办理;上述意见,是否可行(或有当),请核示(或批示);妥否,请批示;请批复;本案究如何处理,请速作指示;可否如此办理,请予审批;以上部署,报请鉴核。
(二)下行文
特此通知,希即遵照办理;特此批复;以上意见,请即研究执行(或按照执行、参照执行、遵照执行、依照执行、认真执行、严格执行);特此公告(通告、布告);周知;此布;本通报应向旅游系统所有人员进行传达,组织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及时报我们;同意你社意见,本件存案备查;以上通知(指示)希即认真研究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在×月底前向本局(社)作一报告;请将你们对这项工作的意见和具体部署情况尽快一并报局(社);本通知下达后,以往有关文件与此件有抵触的,均以本通知为准。
(三)平行文
特此函达;特先函商(特先联系);特再函询;请即函复,并希见复;你社是否同意,请即函告;我社实有困难,未能照办,请鉴谅;此复;特此函复;特此函复,请查明办理;请予研究函复;你社意见如何,请即考虑见复为盼;特将有关情况函告,供改进工作时参考;特此函请你宾馆加以办理;以上意见仅供参考;随函附送(有关资料)一份,请查收。
三、其他用语
当经,前经,现经,均经,并经;本局,你社,贵公司,贵宾馆;承蒙惠允(承蒙指示、承蒙协助),不胜感激(不胜荣幸、不胜企盼),惠允(惠赠、惠示、惠寄),鼎力支持(大力协助);请,拟请,提请;希,即希,务望(务恳、务请),希予(希将、希能),至希、尚希(尚祈、尚盼),希望,勿误,如蒙,即予;总之,综上各节,综上所述;鉴于上述情,据此,为此,专此;迅即,迅予,从速(火速),在即,当即;责成,查明,知照,下达;会同,上报,报批,拟订;商定,商讨,商洽;比照,引叙来文,重申;擅自,得,不得,酌情处理;颁,颁布,颁行,发布;准予,为荷(盼要);左列(右列、下列、上列),如此,于后,上项,各项,各类,多起,数事,数纸。
2.公文常用语分类整理
开端用语
公文中用在正文的全篇或段落开头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背景等的词语。如“据、根据、依据、查、奉、兹、按照、遵照、依照、为了、关于、由于、鉴于、随、随着”等。
期请用语
公文中表示作者某种期望和请求的词语。多用于上行文、有时也用于平行文和下行文。常用的期请用语有“请、敬请、恳请、提请、报请、拟请、希、望、希望、切望、热望、盼、切盼”等。
综合用语
公文中用以连接具体情况叙述和总概性叙述的词语。综合用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常用的综合用语有“为此、据此、值此、至此、有鉴于此、综上所述、总之”等。
称谓用语
公文中表示对机关、单位、集体、个人不同人称称呼的词语。一般性称谓用语用于上对下、下对上、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如“本(厅)、我(厅)、该(厅)、你(厅)”等。表示尊重的称谓用语多用于下对上、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如“贵(厅)、××长”等。党内一般称“××同志”。
承启用语
公文中用来承接上文并引起下文的词语。常用于通知、决定、报告、计划、规章制度等文种。一般结构特点:前面以一介词结构承接上文,后面用一个基本固定的结构形式引起下文,如“根据……特作如下决定”、“为了……提出如下意见”等。承启用语的上文一般较为简短,下文是文中内容的主体部分,并多用条款形式表达。
批转用语
公文中表明对下级来文批示意见或向下批转、转发公文的词语。常用的有“批示、审批、阅批、核阅、阅示、批转、转发、颁发、印发、发布、公布、下发、下达”等。
表态用语
公文中表示作者意见、态度的词语。按表态用语的轻重程度可分为明确表达用语、模糊表态用语。明确表态用语有“应、应该、同意、不同意、批准、照此办理、遵照执行、组织实施、贯彻落实”等。模糊表态用语有“原则同意、原则批准、似应、拟同意、参照执行、供参考、可借鉴、酌情处理”等。
征询用语
公文中表示征请、询问对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词语。主要用于上行文的结尾和平行文的结尾。常见的征询用语有“当否、可否、妥否、是否可行、是否妥当、是否同意、如有不当、如无不当、如有不妥、如果不行、如果可行、意见如何”等。
引叙用语
公文中表示引述来文的词语。主要用于批复、复函、指示、决定等文种。常用的引叙用语有“收、接、悉、前收、前接、现收、现接、近收、近接、惊悉、欣悉、收悉、闻、近闻、惊闻、欣闻、喜闻”等。
结尾用语
公文中表示全文结束的词语。不同的文种对结尾用语有不同的要求。如请示的结尾用语可用“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妥否,请批示”,“上述意见如果可行,请批准”等;报告的结尾用语可用“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示”,“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执行”等;通告的结尾用语可用“特此通告”,“此告”等。
3.公文常用特定用语的解释
1.兹因。开端用语,主要用于文章开头,其解释是现在因为。
2.承蒙。谦敬用语,用于表示谦敬,具体解释为“多亏受到”。
3.届期。就是到时候的意思。
4.谢忱:表示“感谢的心意”。如:谨致谢忱;聊表谢忱等。
5.谨悉。引叙用语,多用于复文引据,表示知道的意思。
6.以资:把...用来作为...。如:以资鼓励。
7.鉴于。过渡用语,公文中承上启下的用语,表示因为,考虑到。
8.顷接:也是用语复文引据,如:倾接慰问电,至感温馨;倾接校友会通报,感非言馨。字面解释为:不久以前。
9.业经。经办用语,表明进程,经过....(帮助)。
10.责成。拟办用语,用于审批拟办,指定某人或某机构办成某件事。
11.拟请:期请用语,用于表示期望请求。拟:计划,请:请求。
12.如蒙:期请用语,用于表示期望请求。意思是:如果能够得到....
13.此复。用于复文结尾,表示特此作为回复。
公文常用特定用语
类别用语名称作用常用特定用语
1开端用语主要用于文章开头,表示发语、引据为、为了、为着、查、接、顷接、根据、据、遵照、依照、按照、按、鉴于、关于、兹、兹定于、今、随着、由于。
2称谓用语用于表示人称或对
单位的称谓第一人称。我、我单位、本人、本公司、我们、敝单位。
第二人称。你、你局、贵公司、贵方。
第三人称。他、该公司、该项目。
3递送用语用于表示文、物递
送方向上行。报、呈。
平行。送。
下行。发、颁发、颁布、发布、印发、下达。
4引叙用语用于复文引据悉、接、顷接、据、收悉。
5拟办用语用于审批、拟办拟办。责成、交办、试办、办理、执行。
6经办用语用于表明进程经、业经、已经、兹经。
7过渡用语用于承上启下鉴于、为此、对此、为使、对于、关于、如下。
8期请用语用于表示期望请求上行。请、恳请、拟请、特请、报请。
平行。请、拟请、特请、务请、如蒙、即请、切盼。
下行。希、望、尚望、切望、请、希予、勿误。
9结尾用语用于结尾表示收束上行。当否,请批示;可否,请指示;如无不当,请批转;如无不妥,请批准;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批转;以上报告,请审核。
平行。此致敬礼;为盼;为荷;特此函达;特此证明;尚望函复。
下行:
为要;为宜;为妥;希遵照执行;特此通知;
此复;为……而努力;……现予公布。
10谦敬用语用于表示谦敬承蒙惠允、不胜感激、鼎力相助、蒙、承蒙。
11批转用语用于上级对下级
来文的批转处理批转、转发。
12征询用语用于征请、询问对有关事项的意见、态度当否、妥否、可否、是否妥当、是否同意、
如无不当、如无不妥、如果可行等。
4.常见公文批示用语
一、审批公文用语的一般规则。
(一)圈阅即表示同意(签发文件除外)。
(二)如果文件上出现审批人姓名,审批人在自己姓名上划圈即代表签字;如果文件只出现审批人所在单位名称或职务统称(如:办公厅、人教司、署领导、司领导等),审批人应当在单位或职务上划圈并在近旁签字。
(三)批示应该注明年月日。
(四)批语对象是上级的,一般称职务;是平级、下级的,一般称同志。
(五)批语对象为多人的,区别以下情况表述:
1.如果是任选的组合,应按惯例排序,可用“并”字按一定标准分类。例:按职务分类如“××、××、××副审计长并××、××、××同志(司长)”;按性质分类如“××、××、××司(以上为署内单位)并××、××、××特派办(以上为派驻单位)”。
2.如果是工作流程组合,可按照流程顺序排列。例。“××局长并×副审计长”;“×主任并×副审计长、审计长”。
3.如果是多个对象承办事项,须明确主办人。例。“××负责(或牵头),××、××会同(或配合)办理”。
此外,审批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规范的书写工具。
二、几种常见情况的批示用语。
(一)署领导、办公厅主任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签发人批示“发”、“同意”、“速发”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如不同意发文,可批示“不发”、“缓发”、“修改后重报”等,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2.请他人审阅后再发。签发人批示“请××阅后发”,签字并注明年月日。
3.改请他人签发。在发文单“签发”栏之外批示“请××签发”。
4.请补充、修改后发。签发人批示需要补充或修改的意见后,先行签字并注明年月日。(只适用于做简单补充修改的情况。如果需要做较多重大修改,则应批示退回办文单位重办。)
(二)请署领导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请××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报签发人签发。“请××(单位或个人)审阅并报××签发。”
3.先会签(复核)后签发。“请××(单位)会签(复核)并报××签发。”(适用于各会签单位事先已经基本协调一致的情况。)
(三)请办公厅签发文件
1.直接签发。“请办公厅签发。”(如确知主任在署内,也可直接批示“请××主任签发”、“请××同志签发”。)
2.请他人审阅后再签发。“请××(单位或个人)审阅并请办公厅签发。”
3.先会签后签发。“请××(单位)会签并请办公厅签发。”(适用于会签单位事先已经基本协调一致的情况。办公厅签发文件即已包含自己的会签职能在内,无须在此处另外出现“请办公厅会签”字样。)
(四)批示阅读文件
认为需要送他人阅读的文件,通常批示“请××阅”、“请××、××阅”、“请××阅研”。如必要,可以注明送阅的理由或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要求。(此类阅件通常不须回复意见。)
(五)批示办理文件
1.对需要由上级作出批示的办件,可批示拟办意见“拟……,请××阅示”、“建议……,请××批示”;上级批复“同意”或其他意见。
2.对一般办件,通常批示“请××阅处”、“请××办理”。
3.对需要研究的办件,通常批示“请××研办”、“请××提出意见”,也可以在批示中提出自己的意见。
4.对需要司外会商、会签的办件,通常批示“请商××办理”、“请××提出意见,并送××会签”、“请××办理,可先请××提出意见”;派出审计局送审的审计业务文书,可批示“请行政事业司审核,并送法制司复核”。
5.对需要他人共同作出批示的办件,在自己作出批示后,可写“请××核批”。
6.对有时限要求的办件,通常批示“请××于×年×月×日前研复”、“请××于×年×月×日前办结”。
(六)批示送审文件
1.送审征求意见的文件,对上级通常批示“请××阅示”、“请××审示”;对平级或下级通常批示“请××审阅”、“请××阅改”。
2.送审内容已经基本确定的文件,对上级通常批示“请××审定”,对平级或下级通常批示“请××审核”、“请××复核”。
(七)批示会签文件
1.单方会签的,通常批示“请××会签”、“请××审签”。
2.多方会签的,一般批示“请××、××、××会签”。
(八)请示的结束语
1.请示由自己办理的事项,结束语通常为“请批复”、“请指示”、“妥否,请批示”。
2.请示需要他人办理的事项,结束语可为“以上如可行,建议批转××办理”。
5.写材料提纲
1.
一、打好“感情牌”,始终保持紧盯不放的拼劲;
二、打好“优势牌”,始终保持勇争第一的干劲;
三、打好“服务牌”,始终保持一帮到底的钻劲;
四、打好“机制牌”,始终保持常抓不懈的韧劲。
2.
一、激活红色文化资源,着力焕发新生机;
二、提升红色文化内涵,着力讲好新故事;
三、推进红色文旅融合,着力设计新路线;
四、健全红色传承机制,着力延续新辉煌。
3.
敢于站立潮头,
敢于正视问题,
敢于突破常规,
敢于承担风险、
敢于迎难而上。
4.
一、依托自然美,让乡村“靓”起来;
二、打造现代美,让群众“富”起来;
三、注重个性美,让特色“显”出来;
四、构筑整体美,让活力“迸”出来。
5.
一、带着深厚感情,把民生实事做好;
二、强化创新意识,把民生内涵做实;
三、增强精品意识,把民心工程做优;
四、坚持改革思维,把制度保障做强。
6.
一、做群众最“盼”的事;
二、抓群众最“怨”的事;
三、帮群众最“难”的事。
7.
一、加强教育,树立“真抓实干”的队伍“风向标”;
二、建章立制,筑牢“为官不为”的制度“防火墙”;
三、多管齐下,打出“庸懒散拖”的监督“组合拳”;
四、正风肃纪,严明“为官不为”的纪律“高压线”;
五、完善机制,探索“为官有为”的改革“新思路”;
六、加大曝光,发挥“为官不为”的治腐“震慑力”。
8.
一、走到位,力戒走马观花不深入;
二、问到位,力戒脱离主题太随意;
三、说到位,力戒满口应承无原则;
四、想到位,力戒敷衍做作不交心;
五、做到位,力戒高高在上不作为。
9.
一、常“修枝”,巩固思想引领这一根本;
二、多“施肥”,把握能力塑造这一关键;
三、勤“培土”,服务实战应用这一目标。
10.
一、“进”固可喜,但不可沾沾自喜;
二、“退”也光荣,但不可退而无为;
三、“留”诚可贵,但不可妄自菲薄;
四、“转”当益壮,但不可患得患失。
11.
一要能谋善断,把好方向;
二要能干善治,抓好落实;
三要能征善战,做好表率;
四要能识善任,带好队伍。
12.
一、坚持项目主引擎,拼速度、增实力;
二、突出改拆主抓手,强力度、再提升;
三、合唱实干主基调,加热度、浓氛围。
13.
一、突出实际实效,实施“实打实”考核;
二、突出责任刚性,实施“一对一”管理;
三、突出末位淘汰,实施“硬碰硬”兑现。
14.
一、种好党建“责任田”,身体力行履好使命;
二、牵住治党“牛鼻子”,运筹帷幄全面过硬;
三、用好考核“指挥棒”,刚柔并济激发活力。
15.
一、激活初心,瞄准“靶心”。
二、践行初心,赢取“民心”。
三、永葆初心,恪守“忠心”。
16.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
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17.
一、以铁的意志,勇闯赶超发展之路;
二、以铁的担当,力补赶超发展之短;
三、以铁的作风,大抓赶超发展之基;
18.
一、全员比干,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
二、用心比拼,敢于动真碰硬破难题;
三、对标精准,坚持壮士断腕抓典型。
19.
一、直面问题,以最大的决心苦干实干;
二、争分夺秒,以最强的声势苦干实干;
三、上下欲同,以最优的作风苦干实干。
20.
保持“三股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21.
从忙于应酬中摆脱出来,
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
从名僵利索中摆脱出来,
22.
心往一处想,谋往一处出,劲往一处使,人往一处用。
一个专业干到底、一个单位干到顶,一个系统干到老。
23.
一、做好“老树新枝”的文章,加快提升传统产业;
二、做好“插柳成荫”的文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三、做好“育种蹲苗”的文章,大力推进创新创业。
24.
拿实招、求实效、出实果。
动真的、来实的、碰硬的。
25.
上有所示,下必从之;
上有所为,下必效之;
上有所好,下必投之。
26.
工作落实了没有,要听群众反映;
问题解决了没有,要让群众评价;
作风改进了没有,要看群众公论。
27.
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多种价值观念交织并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尖锐。
多一点冷静少一点狂热,多一点理智少一点偏执,多一点思考少一点盲从。
28.
不舍本求末,根基不固不歇气;
不一线平推,难题不破不放过;
不朝令夕改,目标不达不罢休,
不只抓过程,成果不出不撒手。
29.
一、必须始终把稳理想信念之舵不动摇;
二、必须始终严守纪律规矩之戒不含糊;
三、必须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之本不偏离;
四、必须始终夯实执政用权之基不懈怠。
30.
时代新要求,理论新发展,
执政新考验,履行新使命。
31.
一、拭亮心灵之镜,扫除思想灰尘;
二、常鸣警醒之钟,规范行业界限;
三、擂起奋进之鼓,坚持砥砺前行。
32.
知人善任,广纳群贤。
帮才的责任、容才的气度。
活力竞相迸发,源泉充分涌流。
33.
一、“科学谋划+压实责任”添干劲;
二、“修好房子+建致富路”强基础;
三、“发展产业+培训就业”促增收;
四、“公共服务+政策兜底”固保障。
34.
敢为人先闯大道,敢立潮头唱大风。
敢于涉猎他人没有涉猎过的新领域,
敢于碰撞他人没碰撞过的新问题,
敢于提出他人没有提过的新观点。
35.
一、勤于做“加法”,重点是补短板;
二、勇于做“减法”,重点是降不良;
三、善于做“乘法”,重点是建制度;
四、敢于做“除法”,重点是控成本。
36.
一、汇聚巾帼之力,在建设美丽乡村中作贡献;
二、彰显巾帼之美,在建设和谐乡村中展风采;
三、发挥巾帼之智,在建设富裕乡村中立新功。
37.
一、创新驱动,打造新引擎;
二、改革促动,激发新活力;
三、开放带动,拓展新空间。
38.
一、在精准施策上着力;
二、在精准扶持上聚力;
三、在精准服务上出力;
四、在精准管理上用力;
五、在精准考核上发力。
39.
一个班子一个调,各任各弹各的调;
一茬领导一把号,各人各吹一把号。
40.
一、敢担当、勇作为,坚决破除“等靠要”;
二、强效能、优服务,坚决整治“庸懒散”;
三、抓落实、重执行,坚决反对“做虚功”。
41.
“微腐败”危害不可小视
破除“不思己过”的看客心理。
破除“不伤大体”的侥幸心理。
破除“不犯众怒”的圆滑心理。
42.
党员干部当以好心态应对新常态
要有一颗平常心。
要有一颗进取心。
要有一颗敬畏心。
43.
从严治党要注意消除四种心态
消除“无为无事”心态。
消除“求稳怕错”心态。
消除“信奉潜规”心态。
消除“去留纠结”心态。
44.
领导干部要塑就五个好心态
要塑就一个平衡的心态。
要塑就一个承受的心态。
要塑就一个阳光的心态。
要塑就一个积极的心态。
要塑就一个平和的心态。
45.
组工干部“心态”谈
务必坚持“讲党性”。
务必坚持“勤学习”。
务必坚持“重为民”。
务必坚持“乐付出”。
务必坚持“守清廉”。
务必坚持“敢担责”。
务必坚持“求卓越”。
务必坚持“善创新”。
46.
组工干部浮躁心态要不得
避免用浮躁情绪影响身边同事。
避免用浮躁语言影响部门形象。
避免用浮躁行为诋毁自身能力。
47.
年轻干部要善于涵养平和心态
淡泊之心对待“名”。
知足之心对待“利”。
敬畏之心对待“权”。
从容之心对待“苦”。
进取之心对待“事”。
48.
领导干部如何塑造阳光心态
对待官职要常修平和心。
对待下属要常修包容心。
对待权力要常修敬畏心。
对待利益要常修豁达心。
49.
年轻干部应切忌“三种心态”
切忌骄躁。
切忌不学。
切忌忘本。
50.
基层干部应具备的四种心态
学习上应有与时俱进的心态。
困难前应有愈挫愈勇的心态。
权力上应有风清气正的心态。
事业上应有感恩回报的心态。
51.
党员干部“四必须”保持良好心态
党员干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养成静心致学的好习惯。
党员干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培育求真务实的硬作风。
党员干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具有宽容淡泊的大胸襟。
党员干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必须锻造达观向上的好品质。
52.
基层“50干部”需慎待三种“不良心态”
其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其二,作风散漫,不守纪律。
其三,滥用职权,不重晚节。
53.
党员干部保持“好心态”才有“好状态”
党员干部有“好心态”要正确给自己定位。
党员干部有“好心态”要正确对待工作得失。
党员干部有“好心态”要加强自身修养。
54.
党员干部要抛弃十种不良心态
夜郎自大的心态
一切照旧的心态
自甘落后的心态
随意应付的心态
眼睛向上的心态
急于求成的心态
热衷事务的心态
无所顾忌的心态
高人一等的心态
麻木不仁的心态
55.
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良好心态
要正确对待名利。
要正确看待自己。
要懂得相互宽容。
56.
领导干部要保持“三种心态”
要以“空杯心态”对待学习
要以“大海心态”对待工作
要以“荷花心态”对待生活
57.
破除三种心态强化三个导向
破除“怕这怕那”心态,强化思想导向。
破除“浅尝辄止”心态,强化问题导向。
破除“产生隔阂”心态,强化团结导向。
58.
破除四种心态,打好收官之战
一是破除“放松”心态。
二是破除“蒙混”心态。
三是破除“关门”心态。
四是破除“观望”心态。
59.
深入基层具体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重点工作跟踪指导,
依靠机关科学指导。
60.
力戒“三种心态”,走好网络群众路线
力戒“鸵鸟”心态,争当新媒体发展的领跑者。
力戒“路人”心态,争当新媒体领域的主力军。
力戒“家长”心态,争当网络群众的贴心人。
61.
干好工作的三种心态
把工作当事业来干,这是干好工作的心态之一。
把超越当目标追求,这是干好工作的心态之二。
把奉献当快乐享受,这是干好工作的心态之三。
62.
破除灰色心态需算好乘除法
乘“坚定信念”之风,除“动摇理想”之心。
乘“为民务实”之风,除“为官不为”之私。
乘“严规肃纪”之风,除“损规破矩”之举。
63.
党员干部应保持好三种心态
一是要保持甘为淡泊名利、爱岗敬业的“老黄牛”心态。
二是要保持乐为知恩图报、无私奉献的“孺子牛”心态。
三是要保持敢为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拓荒牛”心态。
64.
网络流行生僻字背后的三种心态
一是求新求异心态。
二是盲目从众心态。
三是卖弄文化心态。
65.
过好网络关先过三道心理关
一要打开安全心结。
二是摒弃鸵鸟心态。
三是消除看客心理。
66.
领导干部六种心态最重要
乐观积极心态。
平静随和心态。
知足隐忍心态。
宽容豁达心态。
适应改变心态。
情绪管理心态。
67.
副职容易产生的三种不良心态
上下有人,乐当“清闲官”。
孤芳自赏,时常“较暗劲”。
自行其事,明唱“对台戏”。
68.
年轻干部要有三种心态
学习上要始终保持一种“空杯心态”。
工作上要始终保持一种“复命心态”。
生活上要始终保持一种“知足心态”。
69.
机关干部这四种心态要不得
一是浮躁心态。
二是“没意思”心态。
三是嫉妒心态。
四是攀比心态。
70.
做到五个正确对待保持良好从政心态
正确对待组织,常怀感恩之心
正确对待领导,常怀理解之心
正确对待他人,常怀友善之心
正确对待自己,常怀平常之心
正确对待岗位,常怀进取之心
71.
党员干部要做到“四个正确对待”
正确对待组织。
正确对待荣誉。
正确对待同事。
正确对待自己。
72.
基层党员干部勿踩“四种心态”
一是弱势心态。
二是赌博心态。
三是底层心态。
四是换届心态。
73.
领导干部保持"干净"心态才能干成事不出事
忠诚忠实,锻造坚定的政治品格。
干净干事,永葆清廉的政治本色。
担当担责,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
74.
党员干部端正心态要做到“三定”
一要“定角”,也就是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二要“定位”,也就是明确岗位职责和义务。
三是“定心”,也就是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75.
一、袒露矛盾“开窗子”;
二、发现问题“拉袖子”;
三、有了疙瘩“解扣子”;
四、批评帮助“剥面子”。
76.
一、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扶贫攻坚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二、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扶贫攻坚是“迟一步退百步”的时效工程;
三、从执政的高度去认识扶贫攻坚是“不脱贫就摘帽”的政绩工程。
77.
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
爱才的情感、聚才的方法,
78.
一、闻鸡起舞谋发展,不断提升通行能力;
二、敢为人先干实事,不断优化保障水平;
三、不忘初心强队伍,稳步提升文明形象。
79.
一、落在细上,坚持细处着眼、润物无声;
二、落在小上,注重小处着手,以小见大;
三、落在实上,倡导实处着力、知行合力。
80.
一、“学”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做”的标尺鲜明确立;
三、“改”的成效充分体现;
四、“严”的常态基本形成;
五、“实”的导向全面树立。
81.
聚精会神抓工作,
一心一意谋发展。
提供了新思路,
开辟了新道路,
指明了新方向。
82.
一、打好融入经常“持久战”;
二、打好守土尽责“阵地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