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业设计史》课程讲稿.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993667 上传时间:2025-03-1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8.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设计史》课程讲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工业设计史》课程讲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工 业 设 计 史 》 课 程 讲 稿 艺术与设计学院 姚君 教材: 《工业设计史》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 《世界工业设计史潮》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 绪论 1、设计/工业设计的定义与内涵 (1)、设计 设计——为实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即人造物品的形成。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 手工业设计Handcraft Design 设计是先有问题产生、然后才有一连串解决事物的方案,这就是说,问题在先,解决方案在后。当然每—个问题的类别、性质不同,其解决的程序各异,最高产生的设汁式样亦不同。但设计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创造性活动。 设计从人类生活的历史就开始了。 设计就是追求新的可能(日本.武藏野) 设计就是创新。如果缺少发明,设计就失去价值;如果缺少创造,产品就失去生命。——刘东利(香港)   设计就是文化,纷乱与混沌掩盖着秩序,彷徨与矛盾孕育着机会,忧虑与理想蕴藏着哲学,思想与探索需要观念的更新和方法机制的科学。伊甸的宁静被破坏了,南天门中闯入了孙悟空,然而追求实现理想的工业设计师们应投身到这个大潮中,在这个不可回避的“存在”之中既要思考,也要实践,这样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柳冠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   设计就是经济效益,面临世界贸易全球化发展,如果缺少工业设计在工业产品领域中的必要作用,中国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林衍堂(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副主任)   设计就是协同,作为设计师本身,更重要的是具备自身的素质和知识结构及群体设计意识,也就是用立体知识结构与相邻科学协同设计研究的意识。——俞军海(蜻蜓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 (2)、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设计不是个人的表现,设计师的任务不是保持现状,而是设法改变它。——亚瑟. 普洛斯(ICSID前主席) 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又作了如下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广义和狭义的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进入到现代生活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由于人们在该学科研究的侧重面不甚相同,因而对该学科含义的理解则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一放来说,广义的理解主要包括:①工业产品设计、②视觉传达设计、③作业环境设计等。狭义的理解则仅限于以工业产品为主要研究内容的系统性设计,它主要包括产品的形态、色彩、人机关系等方面。 工业设计——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商品经济的产物;大工业生产的技术、艺术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技术特征与文化特征的发展变化,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形式;产生的条件是批量生产的现代化大工业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设计对象以工业化方法批量生产的产品;文化特征、物质科技特征、社会意识形态特征的复杂综合; 工业设计的对象——生产者称之为产品、销售者称之为商品、对于消费者则是用品;有时候产品不仅仅被看作是一件产品,而对于社会产生影响。 工业设计的方法论:技术与艺术、功能与形式、微观与宏观的统一; 工业设计的两个主题:继承与创新(破与立) 工业设计的要素及知识结构 工业设计的三大基础之间的关系(功能基础、物质技术基础、美学基础):组成工业设计的三个基础要素中,功能基础实际上是体现造型物的实用性,物质技术基础实际上是体现造型物的科学性,美学基础实际上是体现造型物的艺术性。三者之间的作用相辅相成,即构成了造型物的产品特征。 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构成造型物的精神功能。 实用性与科学性的结合,构成造型物的物质功能。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构成造型物的时代性。 设计的核心:人 人的生理需求——产品的使用功能 人的心理需求——产品的心理功能 经济性的需求——产品的价格 2、学习设计史的意义与重要性 (1)、工业设计发展的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特征。了解工业设计史,对于我们汲取历史文化的精华,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正确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都有一定的意义。 (2)、学习工业设计史,特别是掌握工业革命以来的设计演变的脉络,包括各种设计流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设计作品,并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了解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这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工业设计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源泉、延续和发展人类设计文明是十分必要的。 3、人类设计活动概述 设计萌芽阶段 手工艺设计阶段 工业设计阶段 材料形状 材料性质 机械化批量生产 石器时代 陶器出现 产业革命 三三制分法 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革命前的设计)、工业设计阶段(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第一二次大战之间、二战以后) 课程分四个部分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工业革命至一战、工业革命前的设计、二战以后 第一篇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设计阶段 第一章 设计的萌芽阶段 设计的萌芽阶段——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 特征:用石、木、骨等自然材料来加工制作各种工具,是十分原始的设计意识与技能。 第一节 设计概念的产生 最早的人类用具 — 石器,具有实用功能和朴素的审美功能 旧石器时代: 生产的目的性(适用于特定的工作)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的时代 卓越的美感和制作者对形的控制能力 [将实用与美观结合起来,赋予物品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 有意识地、有控制地寻找、塑造一定的形体,使之适应于某种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这些形体作为有意识的物化形态,体现了功能性和形式感的统一。 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中符合规律性的形式要求(如节律、均匀、光滑等)和主体感觉是物质生产的产物,自觉的美的追求则是精神生产的、意识形态的产物。人们对于线和形体的审美感在一开始并不是自觉的,而是在物质生产的基础上,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的升华,才成为自觉的追求,这是人类设计文明的一个飞跃。 生存设计——有效性 人类的设计就是在满足生存最基本要求的工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保障生存 使生活更舒适和有意义——感情 第二章 手工艺设计阶段 设计传统、设计文化 特点:多为功能简单的生活用品、设计生产销售的一体 第一节 中国的手工艺设计 1、陶器——人改变天然物的开端 原理:黏土烧制、有添加物 加工方法:捏压、盘条、转轮 造型:以实用功能为基础 装饰:印痕(席纹、绳纹)、打磨(压磨)、陶衣、彩绘 评价:实用和形式美的结合,产品产生于需求,即功能决定了形式。 2、青铜器——人类最早冶炼的合金 原理:纯铜+锡 加工方法:熔铸法(范)、失蜡法 功能:兵器、礼器、日用品、货币 造型:独特造型的兵器、礼器、生活器皿 装饰:富丽严肃花纹、自然抽象纹饰 评价:规范化产品、产生高效率 3、漆器 加工方法:木胎、灰底、黑漆朱纹、彩绘 功能:日用品 造型:组合和契合 装饰:系列化 评价:大规模的手工生产、分工明晰、系列化设计、组合设计、实用与美观 4、瓷器(汝、官、定、钧) 加工方法:上釉高温烧制 功能:日用品(壶、杯、瓶、碗、盘) 造型:以优雅的自然题材为主(师承自然)、植物(花形) 装饰:素色、窑变、印花工艺、自然题材、国画、贴花 景德镇“青花瓷” 自然杂色 唐三彩 钧窑 评价:装饰成为产品价值的主体、标准化萌芽 5、明家具 分类:椅、案、床、架、屏 特点:自然硬木家具、典雅朴素、结构精巧 明代家具发展原因:园林建筑兴起、木材丰富、木工具的发展 艺术特色:简(造型洗练、不繁琐)、厚(形象浑厚、庄穆、质朴)、精(做工精细、曲直转折严谨准确)、雅(风格曲雅、不落俗套) 功能:人性化的设计应用(曲背、扶手、圆边角) 设计评价:材料与形式美、结构与工艺、意匠美、材料美、结构美、工艺美 清代家具:造型与结构上继承明代传统 但清后期烦琐堆砌、格调低下 第二节 国外手工艺设计 古埃及 建筑:金字塔——原始拜物教 手工艺:非常发达 家具:地位的象征、插接结构、兽腿方向一致 2、古希腊 建筑:帕提农神庙、雅典卫城、——石材 柱式:多立克、爱奥尼可、科林斯 用品:陶器、装饰以人物为主、故事性、特定的使用目的 家具:线条优美、4足(全向内或全向外) (作业:绘出三种柱式) 3、古罗马 建筑:庞贝城、角斗场——宏伟,雄壮 用品:陶器、批量翻制 家具:空心青铜家具 4、中世纪——封建时代(476年—15世纪) 建筑:哥特式——巴黎圣母院 用品:朴素而无装饰、设计更注重实用、节约 家具:结构的创新和突破、力学的合理性 评价:特定的条件下、设计者创造出简洁而实用的产品 长于结构的逻辑性、经济性、创造性 设计与生产过程相分离 行会——设计和生产分离、设计趋向组织化和标准化 5、文艺复兴后的设计(14—18世纪上半叶) 文艺复兴:15、16世纪 人文主义,古典的优美的人性、科学的发展 浪漫时期:17世纪 流行风格:巴洛克、意大利(豪华、浮夸、矫揉造作) 洛可可、法国(纤细轻巧的体态、华丽繁琐的装饰、构图的不对称) 思考题: 1、学习工业设计史的目的是什么? 2、工业设计的三个发展时期是怎样限定的? 3、简述设计概念的产生。 4、从设计特征入手就“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不同之处进行评价。 5、从彩陶的造型与装饰图案两方面阐述产品设计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概念。 6、阐述明清家具各自特点以及两者的区别。 7、对古希腊建筑艺术中的“柱式”的特点进行阐述(可以去拍两张现在装饰柱的照片,进行对比分析)。 8、解释哥特式设计风格的特点和代表作。(欧洲中世纪的设计特点) 9、阐述浪漫时期的两种主要的设计风格特点与区别。 10、洛可可式设计风格与中国清式设计风格的渊源。 第二篇 1750 — 1914年的工业设计 现代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阶段; 工业设计的基础逐步建立,并完成了由传统手工艺设计向工业设计的过渡; 第三章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设计作为商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设计师成为引导潮流的主要角色。 第一节 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要 第二节 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 家庭生活水平提高; “情趣高雅”、“时尚”、“趣味”产品的代表含义; 制造商和设计师意识到产品风格的意义; 把文化引入到工业中来; “大众市场”的形成; 设计专业出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分离): a、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 b、市场的扩展使设计成为商业获利的条件。 c、劳动分工的专业化使设计和生产分离。 第三节 十八世纪设计的风格 十八世纪的设计风格是矛盾的(旧形式和风格与新材料之间的矛盾);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新古典主义追求合理结构和简洁形式, 浪漫主义强调自然形式和异国情调。 第四节 切普代尔与18世纪的家具业 劳动的专业化---- 强化了产品规划思想 第五节 魏德伍德与陶瓷工业 组织化程度先进、 通过设计创造“趣味价值”、 “优美而简洁”(产品的形式赋予了合理化) 第六节 保尔顿及其小五金工业 时尚与价格成为商业成功的信条、 基本设计与部件能够通用、 美学形式与实用、耐久性相协调/设计的单独应用 第七节 新条件下的设计 设计与市场营销紧密结合、 实用性、适宜性与美的关系 第八节 十八世纪设计的特点总结 a、设计的新发展 (1)产品的生产者更注重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设计和市场营 销之间更密切的结合。 (2)艺术与工业之间初步的结合尽管有些生硬,但却预示着工业设计的发展方向。 b、历史局限性 (1)产品过度迎合市场的大众口味,极少注意到对市场消费的引导。 (2)设计来源于生产之外,与生产完全脱节,失去了手工艺品的造型和装饰的完美结合。 c、结果 (1)以廉价的实用生活品加以复杂的装饰,增加其附加价值, (2)装饰千篇一律,附庸风雅,装饰过度。 (3)造型、装饰和实用功能联系探索。 d、机器美学的萌芽 工程制造领域的产品,注重实用效能和技术功能。 新的、符合实用功能和结构的,抽象的形式美感。 思考题: 1、综合十八世纪市场的发展以及现代市场的特点思考市场与设计的互动关系。 2、阐述浪漫主义设计风格。 3、请举例阐述十八世纪的小五金产品中产品功能与造型的关系处理特征。 第四章 机械化与设计 为机制产品寻求一种合适的美感, 思考机器对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 十九世纪的技术; 一种全新的美学观念在机器中萌发; 第一节 英国的纺织工业 时尚的风格被简化为适应机器生产的东西,产品的形式完全取决于机器生产、价格和图集等方面,而非创造性的设计。 供应上流阶层的“时尚”产品和供应低收入阶层的更加强调市场导向的产品之间的差别已经出现。 第二节 技术与设计 “商业上的成功是工程的主要目标” “正视艺术与工业的关系” 第三节 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 a、特点 ——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产品具有可互换零件 ——使用大功率机器,并简化机器的操作 ——这种思想体现于生产的方法、组织和协调、工艺、市场以及设计 b、典型产品 ——军火领域、农用机械 ——日用品、缝纫机、打字机、吸尘器、洗衣机 ——汽车:欧茨、福特的“T”型车 c、欧美设计实践的对比 欧——对社会影响的讨论,产品的价值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美学上都取决于它所体现出的技艺; 美——大受欢迎,产品价值取决于工业方法,拥有巨大而均匀的市场; 第四节 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 汽车——功能性与象征性 在美学上和实际上把标准化的理想转变成了消费品的生产,这对后来的现代主义的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五节 标准化与合理化 将有限的标准零件组合以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探索; 将技术的标准化与形式上的多样化结合; 标准化是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使设计完全摆脱了手工艺设计的传统,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与市场要求的多样化成为工业设计师的思考重点。 总结: 1、设计的发展方向 a、生活消费品 ——装饰仍大行其道,占据着市场的主流。 ——装饰代表着对美与和谐的幻想,以消除新兴的庞然大物—机器的恐惧和陌生感,同时也表达了对新生活新世界的喜悦。 ——社会的分化。 b、以新技术和新产业为特征的新产品 (1)机器,几何形,抽象美感,形式来源与功能。 (2)日用新产品 技术是产品的最大卖点,对技术的狂热追求是人们的普遍心态。 2、机械化的设计理论和实践 机制产品的合适美感(特别是人们熟悉的产品)。 机械化 传统美学 设计和制造分离 设计制造和使用同一人 设计是后期修饰 精心设计,专业技能 生产技术决定形式 装饰复杂多样感性 思考: 1、阐述英、美两国设计特点的差异。 2、解释美国制造体系的概念。 3、请就美国福特T型小汽车的设计、生产谈谈个人观点。 4、请阐述标准化的特点和意义。 第五章 设计改革 1、欧美对机器生产和设计的态度不同; 2、所有的因素都是杂交的而不是相对的; 3、促成设计改革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原因: 对粗制滥造的机制产品的反感、 设计上的折衷主义带来的风格的混乱; 4、折衷主义(集仿主义) 第一节 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 以美学方式来影响工业的发展是19世纪设计改革的一个理想; 艺术教育实践失败原因: 1、教师多为美术家,商业概念教少; 2、工业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3、过多考虑公众趣味,没意识到艺术的工业的实际关系 设计标准的思考 ——设计是一种道德活动(帕金)、将艺术价值与实用性和商业性生产结合起来(柯尔); 第二节 “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 第三节 拉斯金、莫里斯与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1880—1910年,设计革命高潮,英国,欧美 a、直接起因:水晶宫工业博览会 ——1851年,英国,伦敦海德公园 ——展品装饰过度到浮夸的地步 ——美学上的失败引来广泛的批评,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 b、理论基础 消费品的过度装饰和对手工艺文化的怀旧与对机械产品的排斥 (1)散帕尔:德国建筑师 ——工业化不可避免、 ——消除手工艺传统的影响 ——建立新的艺术原则 (2)帕金(英国建筑师)和柯尔(画家) ——用中世纪的风格来挽救极度堕落的设计 ——有克制的,程式化的装饰、 ——艺术同商业生产结合 ——产品应实用,然后美化这种实用性 ——设计思想的实现是设计者和公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3)拉斯金 ——美是人创造的,而不是机器 ——师承自然,强调创造性的设计 ——使用传统材料,忠实于材料本身的特点 ——否定工业产品具有美学价值的可能性 (4)莫里斯 ——身体力行设计改革 ——装饰应强调产品的形式和功能 (5)观点 “良心危机” “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多种风格并存” (6)本质 通过艺术与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 对机器的态度十分暧昧; c、代表人物: 1882年 马克穆多 “世纪行会” 1888年 阿什比 “手工艺行会” 阿什比,银器设计师 ——设计融合了工艺、艺术和伦理道德 ——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 ——装饰应强调形式和功能,而不是掩饰 ——装饰清新,精美,有田园风味 沃赛,工艺美术运动中心人物 ——美术与技术的结合,并向哥特式和自然学习 1898年 美国波士顿工艺美术协会 斯蒂克利,家具 ——采用有力的直线,朴实实用,将美国的实用主义与英国设计运动思想相结合 d、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设计特点 ——忠实自然,采用自然材料 ——注重材料自身的特点,强调美与技术的结合 ——装饰风格简洁朴实 ——造型和装饰风格多来源于自然 ——多种风格并存 ——以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回归手工艺生产模式 e、影响和意义 ——“艺术为大多数人服务”,现代设计的开端 ——“美与技术的结合”,反对纯艺术,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 ——“师承自然”,创造性的设计 ——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f、历史局限性 反对工业化,违背了历史的潮流,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 第四节 19世纪的工业设计师——德莱赛 装饰是一门高雅的艺术; 以合理的方式分析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将人机学和隐喻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一种更新传统观念的和技术的可能; 第五节 芝加哥学派 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 特点:注重内部功能、结构,明确简洁,采用大片玻璃; 沙利文:形式追随功能; 莱特:建筑的有机整体概念; 第六节 新艺术运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建筑、美术、实用艺术风格 1890—1910年,中心:法国、比利时、德、西班牙、美 体现了欧洲文化的统一性 标志着古典传统走向现代运动的转折与过渡 本质上是一场装饰运动,但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计和净化的重要步骤。 工艺美术运动是反工业化的,态度比较暧昧,在追求美学社会理想的过程中,转变为接受机械化,最终导致了一场以新艺术为中心的广泛设计运动。 a、是古典艺术向现代主义过度的阶段 ——打破了传统形式(历史风格和折衷主义),走向新的艺术方向。 ——抵制自然主义趋势,强调追求自然的本质而非细枝末节。 b、设计特点 ——创造、表现自然的内部生命活力 ——用夸张向上、蜿蜒交织的线条体现生命内在的向上的活力 ——反对将艺术分为纯艺术和实用艺术 ——强调艺术的总体性 ——对机器的态度比较温和 c、代表人物 (1)比利时 霍尔塔:“比利时线条”、“鞭线” ——活跃、跳动的花叶图案 ——新材料(铁、玻璃)的应用,采光良好而又有韵律感 ——艺术和工艺的完美结合 威尔德:德意志制造联盟,魏玛工艺学校 (2)法国(巴黎、南锡) 吉马德:巴黎“地铁风格” 宾:“新艺术之家” (3)西班牙 戈地:米拉公寓 (4)德国:“青春风格” 贝伦斯: (5)美国 泰凡尼:玻璃制品 第七节 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 英国 麦金托什:“格拉斯哥艺术学校”,高背椅 ——将曲线简化抽象为向上的直线、方格,更有几何美感 ——预示着设计符合机械时代的审美趋势 ——理性和秩序感 奥地利:维也纳分离派 霍夫曼:“棋盘”,正方形网格,简洁的几何形 用手工仿制工业制品的简练和规范。 卢斯,装饰即罪恶 评价: 历史地位 ——在设计史上,是一个转折和进步。代表着传统风格向简洁的现代主义风格的过渡。 ——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创造内在生命活力,在客观上使设计的造型图案更适合机器生产。 局限性 ——虽不反对机器,但大多数设计产品出自手工作坊,同时,一些过度追求的曲线也不适合机器生产。 ——对生命活力的过度追求,使设计流于表面化,其本质仍是一场装饰运动。 第八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 工业设计真正理论与实践的突破; 强调艺术、工业、手工业的合作; 新的美学的探索; a、代表人物 穆特修斯,贝伦斯,威尔德, b、意义 ——发挥机器的优势,努力消除其弊端。 ——工业时代的产品,由于加工手段不同和新材料的应用,应有和手工艺品完全不同的形态,其中功能是压倒性的设计因素。 ——将投资、设计、生产、消费统一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使近代设计走向了正轨。 思考: 1、对英国水晶宫国际工艺博览会进行评述。 2、对工艺美术运动的贡献进行阐述。 3、解释芝加哥学派的概念。 4、通过案例阐述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5、比利时线条的特点。 6、分析分离派与其他新艺术流派的区别特点。 7、对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意义进行阐述并介绍其代表人物。 第三篇 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 现代工业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生活”、工业化、城市化; 大众市场和大批量消费的迅速扩大; 现代设计开始产生重大影响; 设计改革实验:现代建筑设计与运动(抛弃历史主义与折衷主义) 对待工业问题:紧密与机械化、标准化、批量化等新概念联系; 以理性分析和功能主义为特征的新设计的产生; 消费膨胀——需求层次递进(生存——舒适——有趣) 关注消费者>>>关注美学与象征性的需求 市场形式和特点的改变是刺激设计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 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矛盾; 第六章 工业、技术与设计 工业与设计的关系(某些领域、某些国家) 第一节 美国的工业与设计 市场的均匀性; 高投资、大批量生产和大众消费; 20世纪20年代 福特 A型车 1932年 V8型车 1933年 新V8型车 20世纪20年代 年度换型方针 样式设计:经常性地改变产品外部风格以强调美学外观; 多样化的统一>>>统一中的多样化 新型材料、生产加工方法的应用>>>产品设计特征的广泛化 第二节 欧洲的工业与设计 美国的批量生产方法为欧洲工业提供了借鉴模式; 以手工艺为基础的工业没有太多变化; (技术的变化为欧洲手工艺传统向现代设计的转变起到促进作用;) 第三节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手工艺与设计 北欧五国 设计哲学: 将产生与严酷条件下的简洁与实用的设计思想与工业的效率和功能主义融为一体,使手工艺传统严谨而实际的特点与新的工业理性主义并行,形成鲜明的特色; 为大众市场提供简洁而富有现代感的用品; 简化、创新,功能主义并充满人情味; 积极探索传统生产方式与美学上的革新,是现代美学与传统的完美结合; 第四节 新材料与现代设计 新材料大大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第五节 技术与设计 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生产与设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技术与设计的发展是与产品本身的发展相辅相成的; 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为大众设计特征的确认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标准化、合理化 工业文明条件下美学的形式与功能 现代设计的美学原理正是以这些艺术运动的思想为基础的,艺术的变革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第一节 美术革命 20世纪初 美术界的革命性运动 国际特征——强调艺术的社会作用,渴求一种能表现飞速变化世界的理想形式; 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 立体主义:法国 用几何图形来描绘客观世界 具有一定主观意义的解析 未来主义:意大利 对未来充满希望 把机器和工业作为现代艺术偶像和主题(抽象与比喻) 意义与评价:对艺术的本质提出疑问 本质与18世纪的矫揉造作之风无本质区别 对工业形式的推崇改变了传统美学观念,为现代工业设计发展铺平道路 第二节 风格派 1917-1931年 荷兰 国际艺术运动 从立体主义走向完全抽象 绝对抽象的原则:艺术应完全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而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来体现整个宇宙的法则——和谐,高度的抽象、万能的形式。 蒙特里安、里特维尔德 红蓝椅:完美和简洁的物质形态反映了风格派运动的哲学,表明抽象原理也可以产生满意作品; 第三节 构成派与俄罗斯先锋艺术 颂扬机器特征,提倡用工业精神来改造社会生活; 抽象的几何形式 构成派:用表现材料本身特点的空间结构形式作为绘画及雕塑的主题,作品很象工程结构物; 反对“实验室艺术”,强调工程师——艺术家的双重性 马来维奇 完全的几何抽象 几何构图的抽象艺术 “功能”被抽象成形式上经济的美学原则 1920年 《生产宣言》 构成派的理论基础 塔特林 第三国际纪念塔 意义:热衷于几何形体及空间和色彩的构图效果,反对现实主义,对形式和空间做了实验性研究是有价值的,对现代生产和生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现代设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第四节 走向现代主义 一战前 众多的风格和流派 富有创新精神和设计思想 缺点:没有产生比较成熟而有影响的实际作品; 一战后 条件成熟(工业和科学、大众市场、艺术的变革) 各种设计思想融会一起,形成意义深远的现代主义,标志着现代工业设计的开端; 德国兴起,在法国、奥地利、意大利、英国发展,20世纪30年代美国; 建筑行业为代表; 现代主义: 对机器的承认,认为机器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自我表达; 机械化时代的美学,以机器以象征效率的风格来体现;(20世纪各种抽象艺术理论为基础) 主张创造新的形式,反对袭用传统样式和附加的装饰; 主张设计注重以计算和功能为基础的工程技术,而不是唯美主义; 关键因素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 功能主义——物品的美和价值取决于其目的的适应性,形式追随功能; 理性主义——以严格的理性思考取代感性冲动,以科学、客观的分析为基础进行设计; 缺陷:简洁的几何形态只体现在机器的形式和精神上,对于几何形态的追求形成了新的形式主义;强调大批量生产,过分强调简洁与标准化,大众消费的概念却被忽略,多样性的选择权利也被剥夺; 第五节 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 柯布西埃 将精神上的理想主义与机械化、现代化的信条结合起来; 新建筑(5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横向长墙、自由立面) 机器美学:设计是建立在合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赞美几何形体,强调造型的重要性;机器造型中的简洁、秩序和几何形式以及机器本身所体现的理性和逻辑性,以产生一种标准化、纯而又纯的模式;视觉表现一般以简单的立方体及其变化为基础,强调直线、空间、比例、体积等要素,并抛弃一切附加装饰; 第六节 格罗披乌斯与包豪斯 格罗披乌斯 20世纪最有影响的现代建筑、设计师之一; 标准化:一种以美学形式的方法确立的文化标准; 将生命融入到产品中去; 艺术家接受现代生产的力量; 包豪斯 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教学体系的基础、促进了现代主义的融会与发展; 1919年4月1日 魏玛 格罗披乌斯 1925年4月1日 德骚 格罗披乌斯 1933年7月 解散 目的:培养新型设计人才的设计学校 特点: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将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相结合;强调基础训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实践结合; 观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守自然和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使现代主义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意义:包豪斯对现代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对设计教育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艺术教育的基础;包豪斯的影响不在它的实际成就,而在于它的精神,它的思想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 局限:设计中严格的几何造型和对工业材料的过度追求是产品具有一种冷漠感,缺少应有的人情味;设计美学抽象而深奥,曲高和寡;设计中的国际风格对文化传统产生巨大冲击; 第八章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对比: 源于理想化的机器信念和现代设计理论——空想色彩、道德准则 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资本主义的商业本质 “现代”流行趣味 20世纪20年代法国装饰艺术运动的“艺术装饰” 第一节 艺术装饰风格 20世纪20~30年代 法国 巴黎 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 强调手工艺和个性 起源: 新艺术运动 传统精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1910年 法国装饰艺术家协会 艺术与设计相结合 1910年左右 分离派、立体主义等影响 1923年 法国海外领地艺术展 原始情调 1925年 国际现代装饰与工业艺术博览会 趋势:将现代主义严格的形式感和对豪华、时髦的向往相结合; 《艺术装饰风格》: “艺术装饰风格是一种明确的现代风格,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它趋于几何又不强调对称,趋于直线又不局限于直线,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艺术家掌握的手工艺和使设计适应于批量生产的需要来结束艺术与工业之间旧有的冲突和艺术家与手工艺人之间旧有的差别。” 典型造型语言: 金字塔状的台阶式构图和放射状线条 评价:具有与现代主义理论不适宜的商业气息,有矫揉造作之风无本质区别,但市场表明象征现代生活的风格被接受。 第二节 流线型风格 流线型 1、空气动力学名词 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时产生的风阻; 2、在工业设计中,它成为象征速度和时代精神的造型语言,成为一种时尚的汽车美学,并影响到家用产品领域,是20世纪30~40年代最流行的产品风格; 设计风格——不可避免与产品的商业化及消费心理的关系; 起源:源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条件而不是美学理论(空气动力学实验),具有一定的科学基础,受到技术与材料的影响; 实质:一种外在的“样式设计”,是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销重要手段的设计方法;它迎合大众趣味的风格,是一种走向未来的标志,它象征性地表现了“速度”之类的工业精神,是一种现代风格; 评价:与现代主义刻板的几何形式语言形成强烈对比。 第三节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对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传统的尊重,在形式与功能的一致,对自然的材料的欣赏等;一种现代风格,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将产品的实用功能与设计中的人文因素相结合,避免了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产生富有“人情味”的现代美学。 “软性”功能主义:比功能主义更为柔和并具有人文情调的设计方法;预示着“有机现代主义”的基本特征。 评价:是设计与功能成为同一概念的两个方面的时代,两者结合产生一种美妙的和谐,对二战后的国际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思考: 1、阐述新艺术运动特点与艺术装饰风格特点的差别。 2、解释流线型。 第九章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工业设计与大工业生产结合——职业工业设计师 第一节 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 竞争:成本、增加销售 标准化、合理化生产 生产方式的改善 改善材料 强调视觉形式(美学、销售) 1919年 美国 西奈尔 “工业设计” 第一批职业工业设计师 厄尔、提革、罗维、盖茨、德雷夫斯、赖特 厄尔 泥塑模型设计车身技术 通用公司“艺术与色彩部”、“外形设计部” 提革 设计的目标是为业主增加利益,而不过多损害美学上的完整 以美学形式解决技术问题 工作重点在基本的工作部件和控制件,使机器更易于使用 柯达相机 罗维 将改善外观与提高操作效率结合起来 家用电器 交通工具 可口可乐 设计事物所(设计师与工程、市场、模型、制作人才的合作) 使创造性适应于商业原则 盖茨 理想主义者(有时会不顾公众的需要和生产技术的限制去实现自己的奇想) 《地平线》 未来设计 设计是一件思考性的工作 设计程序(确定、研究、计划、材料、竞争、市场、设计) 流线型设计的重要人物 德雷夫斯 避免风格上的夸张,拒绝为了商业上的利益而对产品进行纯粹的整容 《为人民的设计》 人机学 《人的度量》 人机学体系 “从内到外”的设计(与工程师的合作) 对人的关注 赖特 “美国现代风格”家具 采用朴素、方正的体型以及带有装饰意味的大半径倒角、粗壮有力的把手获得整体感; “美国现代风格” 不加装饰的形态、强调质量和材料的精细加工; 设计本身与推动设计的企业家同等重要 设计与市场联系起来,考虑了人的各种需求,使工业设计起到一种新的和极其功能化的作用,将消费者的动机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第二节 欧洲的工业设计师 华根菲尔德 设计是一种协作活动 否认把功能作为形式的决定因素,认为功能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良好设计的先决条件; 强调简洁的线条和微妙的体形变化; 克尔斯汀 将美学形式的考虑和商业与技术方面的因素统一起来; 《活的形式》 设计师应创造简单而廉价的物品; 阿尔托 庞帝 《Domus》 “真实形式” 抛弃所有传统形式,根据功能来重新塑造形态; 皮克 伦敦公共交通系统设计 (英国工业设计师登记制度) 第四篇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设计成为一种竞争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