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多发性肌炎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
【 病史采集 】
1.诱因:部份病人可在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感染后发病。
2.部份病人可伴发于癌肿、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重症肌无力、硬皮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3.症状:
(1) 肌无力:部位、程度、起病方式、是否对称、有无咽喉肌、呼吸肌受累。
(2) 疼痛和压痛:部位、性质、程度。
(3) 肌萎缩:部位、程度、是否对称。
(4) 皮肤损害:部位、程度。
(5) 可有吞咽障碍、呼吸减弱。
(6) 可出现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等。
【 物理检查 】
1.全身系统检查:注意肺部及皮肤损害。
2.神经科检查:
(1) 肌力:部位、程度、对称否。
(2) 肌肉压痛和触痛。
(3) 皮肤损害及程度。
(4) 肌张力及腱反射改变。
(5) 排除神经系统其它阳性体征。
【 辅助检查 】
1.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血糖、肾功、电解质、血沉、血清酶学测定包括肌酸磷酸激酶(CPK)、谷丙转氨酶(SGPT)、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SGOT)。这些酶需动态观察,在治疗前、中、后均应测定。尿肌酸、其它免疫学检查。
2.器械检查:
(1) 肌电图。
(2) 心电图。
3.肌肉、皮肤活组织检查。
【 诊断要点 】
1.病史: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肌无力常为进行性、对称性近端肌肉无力,伴或不伴肌肉疼痛和压痛,急性病例有动作时加重的肌肉胀痛和压痛、病肌水肿肿胀。亚急性疼痛较轻、可波及咽喉肌致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可有皮肤损害的表现,可出现肌肉萎缩且为该病的一特征。
2.体征:
(1) 肌力下降、但常对称、可有压痛和触痛。
(2) 肌张力低、腱反射通常不减弱。
(3) 可出现肌肉萎缩、可有真性球麻痹体征。
(4) 无感觉障碍、无病理反射、无颅神经障碍。
3.实险室检查:
(1) 急性期可见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尿中肌旦白增加、尿肌酸排泄增加。
(2) 血中肌红旦白增高。
(3) 血中醛缩酸、乳酸脱氢酸(LDH),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均可根据不同情况检查。
4.器械检查:
(1) 肌电图:可发现多灶性肌病,且有纤颤电位及自发电位。
(2) 心电图:可出现心肌损害。
5.肌肉组织活检:可发现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及单核细胞浸润,并可见到周束萎缩。
【 鉴别诊断 】
1.中毒性肌病(如酒精中毒)。
2.内分泌疾病所致肌病。
3.其它系统疾病(如结节病、淀粉样变等)。
【 临床类型 】
1.原发性多发性肌炎。
2.原发性皮肌炎。
3.伴发恶性肿瘤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4.伴发胶原疾病的多发性肌炎。
5.儿童期皮肌炎。
【 治疗原则 】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理疗、止痛、局部热敷。
2.药物治疗:
(1) 疫抑制剂:类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类固醇(硫唑嘌呤等)。
(2) 辅助药物治疗:苯丙酸诺龙、加兰他敏等。
(3) 大剂量丙种球旦白静滴(有条件时)。
3.血浆置换疗法。
【 疗效标准 】
1.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停药后无复发。
2.好转:症状和体征好转、药物减少可以控制。
3.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