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知识产权法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0110170
中文名称:知识产权法学
英文名称: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适用专业:法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开课时间:第4学期
总学时: 54学时
总学分: 3学分
二、课程简介
知识产权法学为我国高等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以我国现有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相关国际公约为依据,吸收知识产权法学最新研究成果,系统、扼要地介绍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系统、准确的知识产权法知识体系,并通过大量的实例教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相关课程的衔接
要求修完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等相关课程后开始学习。
预修课程(编号):法理学(00100031) 民法学(00100041) 刑法学(0010006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00100080)
并修课程(编号):无特别要求
四、教学的目的、要求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相关国际公约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及知识产权法研究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知识产权产权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知识产权理论的发展动向;掌握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知识产权案例;学会了解知识产权法理论与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动态。
(三)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辅以适当的法律实践活动,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章 知识产权法总论(10学时)
1.1知识产权的概念与法律特征
1.2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地位
1.3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状况
本章的重点、难点:知识产权的概念、法律特征;知识产权法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的趋势。
第2章 著作权法(10学时)
2.1著作权法概述
2.2 著作权的客体
2.3 著作权主体
2.4 著作权的内容
2.5 邻接权
2.6 侵犯著作权及邻接权的行为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著作权客体的构成要件;著作权主体的确定;著作权的权利内容;著作权的限制;侵犯著作权及邻接权行为的认定。
第3章 专利法(10学时)
3.1专利制度概述
3.2可获专利的主题
3.3 专利权的获得
3.4 专利权的内容
3.5 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非职务发明创造与职务发明创造的界限;授予专利权的实质要件;专利权的无效宣告;专利权的权利内容、权利归属、权利限制;专利侵权行为认定。
第4章 商标法(10学时)
4.1 商标制度概述
4.2 商标注册
4.3 商标权的内容
4.4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商标注册的实质要件;注册商标的撤消;商标权的权利内容;侵犯商标权行为的认定;驰名商标的保护。
第5章 其他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8学时)
5.1原产地名称法律保护制度
5.2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
5.3厂商名称法律保护制度
5.4域名权法律制度
5.5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法律保护制度
5.6植物新品种法律制度
5.7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原产地的判定;商业秘密的界定;商号权;域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的主体、客体、内容;知识产权领域反不正当竞争问题
第6章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6学时)
6.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相关国际公约
6.2世界贸易组织及其《知识产权协定》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国际公约
六、作业
本课程每章结束后布置若干思考题。提倡并鼓励与同学讨论思考题,但需要最终提交的作业必须是独立完成的。
七、课程考核
本课程通过平时考核、期中考查、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习效果,评定学生的综合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分别占15%,15%,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采用教材
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主要参考资料
1.郑成思.知识产权研究各卷[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吴汉东.知识产权年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知识产权》、《中国版权》、《中华商标》、《电子知识产权》、《中国知识产权报》杂志(报纸)刊登的文章。
4.法学核心期刊刊登的知识产权论文。
5.国家知识产权局网、国家版权局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网、知识产权研究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条约文本网站、世界贸易组织网站刊登的知识产权方面的文章。
6.中国法院网刊登的知识产权案例。
执笔人: 郑颖捷 教研室:经济法教研室 院(部)教学主任审核签名: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