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准读写结合点 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密云县十里堡中心小学 曹雪艳随着新课程改革地推广与深入,作文教学倍受关注。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继续和发展,是升华。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这样,对于提高作文教学实效性是很有帮助的。一、从典型结构入手,找准读写结合点第九册语文井一课,文章从三个不同方面写了井水的特点,均采用了由概括到具体的方法,都是围绕首句具体说明,再通过一件小事具体描述这个特点,是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的好范例。
2、因此在教第一个特点井水很清很清这一段时,我把体会写法融入教学中,读写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理解该段内容,然后紧接着让学生读整段,思考作者是怎么写井水清的?学生们经过认真阅读知道了本段第一句话先概括写井水很清很清,然后再具体写。知道了先概括写,再具体写,如果是一般的老师会认为学生已知道此段的写法了,便直接布置仿写了。而我认为现在就进行仿写想必还是“空中楼阁”,因为怎样具体写,学生们还是不知道。于是,我接着追问我的学生作者是怎样把井水很清很清这个特点写具体的?学生们再次读课文,知道了原来作者是通过看星星、数星星这样一件小事把井水很清很清这个特点写具体的。(这种写法学生以前从不
3、知道)到此,学生对此段写法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但我还认为不够,又接着问学生:“作者又是怎样写看星星、数星星这件小事的?”学生又接着深入揣摩此段的写法,作者先写数星星的时间(夏天的傍晚),再写怎样数(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最后写数星星引起无限遐想。现在,学生对此段的写法才算真正掌握,我才布置仿写。通过这样有步骤地从读到写的训练,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得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于是拿起笔来就知道怎样写得学生多了,感到无从下笔的学生少了,连平时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当堂课也完成了任务,其中隋心同学还写出了这样的优秀片断:表哥真喜
4、欢篮球。有一次,晚上6点半的时候,表哥飞快地冲进他家客厅,津津有味地看起NBA篮球赛来,还边看边学,一会儿学投篮,一会儿学灌篮。该吃饭了,姥姥叫了表哥好几声,可他也没答应。姥姥只好把米饭递到他手里,可表哥太专注了,把米饭当成了篮球,只听 “啪!”的一声,碗被摔碎了,米饭也洒了一地。姥姥火冒三丈地说:“不吃放在桌子上算了,干吗摔碗?”表哥这才醒过神来,假装有礼貌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又如第九册语文北京老人一课,这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简单,只有一详一略两个意思相近的小故事和最后一个点明中心的小段组成。全篇只有三段,而就文章内容和思想而言,也极易理解,因为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文章结尾又有点睛
5、之笔。面对这样一篇文章,备课时,我犯了难,是像往年,像其他老师们一样只读读课文,简简单单处理一下课后习题,轻轻松松上完一节课呢?还是从这篇文章中再挖掘点什么?渗透点什么?望着课文一长一短两个小故事,忽然,我灵机一动,“技”上心来,平时孩子们的文章总也写不具体,给他们讲了不少方法,费了许多口舌,可他们对“怎样把事情写的具体”,仍然是模模糊糊,似懂非懂,而这篇课文的两个故事,内容相似,但却一个简略,一个写的非常具体,这不正是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的再好不过的课例吗?学生通过对这两个故事的比较,尤其是第一个故事中那些具体、细致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等一系列细节的描写、刻画,一定会更直观地感
6、受到:如何把事情写的具体、生动。于是,一个自定的教学目标出现了,一个新的教学思路清晰了,一节暂新的略读课文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机结合的精彩课堂生成了!课后,有几个学生跑来七嘴八舌地告诉我“老师我会写作文了,我知道怎样把事情写具体了”,“老师,我想把第一个故事背下来,人家写的太具体了”。在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典型的构段、构篇形式:有总分总结构的;有分总结构的;还有的是中间过渡段,遇到这些典型处,我都会及时地引导学生“画瓢”,甚至遇到一些典型句式,我也引导学生说上一两句。通过这样有步骤地从读到写的训练,有效地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使得学生写作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二、从优美的句子入手
7、找准读写结合点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如教学十一册语文林海一文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句话把兴安岭当作什么来写?你认为这样的写法好吗?好在哪里?我没有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感受这句话的绝美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寥寥数语不但勾画出兴安岭绝美的风光,绚丽的色彩,还充分地表达出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待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这一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你能运用这种手法描述一种
8、事物吗?由于学生水平不一,所以我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水平较高的同学我要求他们不但能说,还应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自己的某种情感;水平中等的同学要求他们围绕一个中心,能说几句连贯的话;水平较差的同学能用拟人的手法造一个句子。由于给孩子们提供了有效模仿与借鉴的对象,所以这次练习效果很好!如有的学生写道:“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风是调皮的,一会儿把天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一会儿又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儿舞蹈。”“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一些碎纸与塑料袋也在狂风中肆无忌惮地狂舞。风更肆虐了,夹着雨点猛扑过来,似乎不把我手中伞撕
9、破,绝不罢休。”在练习中,学生不但掌握了拟人的手法,而且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三、从读后的感受入手,找准读写结合点阅读是读懂文章,作文是思想情感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已学知识的重组创新。如教第八册语文小珊迪一课,课终我总结谈话:小珊迪虽然有着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悲惨地死去了。你们和小珊迪同龄,你能从他的悲惨遭遇中感受到今天自己的幸福吗?请以“幸福的童年”为题写篇短文,把自己所要说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在队会上交流。第二天的队会上,同学们积极踊跃地发言。大多数同学都认识到了自己非
10、常幸福:每天早上都可以吃亲人做的早餐,每天上学都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每天都有同学和我们一起玩,一起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开心地学习。因此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注意节约,不要浪费;学会感恩,报答社会,报答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这次练笔的成功是因为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感触点,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这种强烈的表达欲望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使他们把对生活的感受与书面表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产生很强的创造力,从而更好地表达真情。观其作文,虽程度认识参差不齐,但百花齐放,确实为孩子们有感而发。可见,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
11、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母爱、义犬复仇等文章都是供学生们练笔写读后感的好文章。四、从变换文体入手,找准读写结合点1、改变人称。这种写法,在我们读写结合中也经常应用。学了一些课文,我们可以把它里面的人称加以转变,第一人称可以改变为第三人称,或者相反。如在学了新型玻璃一文,课文里介绍了五种的新型玻璃,我就请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的特点和作用。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一篇枯燥乏味的说明文变得有趣味性,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又给予学生练笔的机会。2、改变文体。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特别是一些诗歌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如将学弈两小儿辩日等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导游词。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这样的小练笔,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让学生训练写作,真正做到读写结合。正因为找准了读写结合点,又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做到读中渗透写法,读写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又丰富了词汇,提高了学生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这样地训练,学生作文时的兴趣浓了,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真正做到了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