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90171 上传时间:2025-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体和地壳运动规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考情分析 考向预测 本专题主要包括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 形态、水循环和洋流。千姿百态的地表 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 球上的水(包括陆地水和海洋水)是塑造 地球形态的重要外部力量,其在地理 试题中占的比值近年有上升趋势。 预计2012年本专题高考趋势如下: 第一,以选择题考查陆地水、水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的原理及应用。 第二,结合图文材料以选择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陆地水体相互关系、板块构造学说对地表的影响,特别是河流的补给方式的区域差异。 第三,以综合题考查海水温度和洋流的分布规律、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四,从海洋水热交换对大气环流影响的角度,考查气候异常与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关系。 复习策略 在复习应考中,应该侧重以下内容: 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将区域地理与高中自然地理结合起来,将河流与地形结合起来,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土地资源保护结合起来,将洋流与气候结合起来。 要求能正确阅读区域分布图、发展过程图,着重进行考前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盐度曲线图、海水等温线图、洋流分布图等。 学习基础上重视地理概念的特征、地理成因、地理演变、地理规律等的归纳,善于对主干相似知识的比较鉴别。 二、 知识结构 三、 重点难点 河流特征的分析 1.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 (1)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它包括源地、注入地、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 分析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分析河流的源地、流向、河流长度、水系归属和水系形态(如树枝状、扇形等)、流域概况(面积、水力资源等)、河道宽窄曲直、河网密度(支流的发育程度)等。即向、系、积、道、度(支流的发育程度)等方面。 (2) 河流水文特征即水情,分析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水结构、变化等入手,如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以及特殊水文现象如凌汛等方面。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 径流量——主要与流域内的气候有关,降水量、流域面积、干流长度、支流多少都对径流量有影响。 水位——主要与降水的季节变化或气温变化有关。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同等条件下,植被覆盖率高的流域水位变化要小于植被覆盖率低的流域。 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若河流同时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还会有凌汛现象。 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状况有关。土质、气候、流速、经济活动等对河流含沙量也有影响。 (3)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之间关系 2.河谷特征 上游河谷: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河谷呈“V”字形,多峡谷、急流与瀑布等。 下游河谷:形成流水堆积地貌,河谷宽浅,河中多沙洲、江心岛,河口出现三角洲等。 例1 [2011·浙江卷]图7-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异。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1)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3)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点评】 此题设问方式较常规,但突出了读图能力。如水文特征的分析一方面要明确从流量、流速、水位、汛期、水温和冰期、含沙量等方面入手,另一方面还要抓重点,这就需要考虑试题所给信息如湖泊、河流落差、降水量等以及河流不同河段。 图表法解读洋流的分布规律、判断及其影响 例2[2011·福建卷] 图7-2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 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 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生的 影响。 (1) 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或由南向北 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由南向北 ,纬度越来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越来越多; 近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比同纬度其他 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更低。 (2) 若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沿岸气温升高、 降水增多;若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点评】 此题以海水温度分布图为材料,既考查了海水温度的变化又考查了空间定位能力,虽然难度不大,但突出了对基本知识和读图能力的考查。 板块构造理论 1.板块构造与海陆分布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2. 部分地形区的板块位置 3. (1)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3)冰岛(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消亡边界。 (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3.板块构造理论的应用:解释地理现象,如山脉、裂谷、海洋、岛屿等地形的形成与分布,地震、火山、地热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等。 例3[2011·海南卷]读图7-3,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 界线: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沿2000~3000米左右等深线)的海沟。 原因:大洋(西南侧的)板块俯冲到大陆(东北侧的,或美洲)板块之下(或答两侧的板块互相挤压),导致这里多火山。 【点评】 此题通过插图来分析板块边界,这种考查形式非常新颖,虽然考查内容常规,但是突出了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首先要知道边界的地形特点,还要会读图,符合高考能力立意的考查,也说明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机械的死记硬背,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地质构造的判读及应用 1.背斜、向斜判断依据 (1)岩层弯曲方向: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向下弯曲为向斜。 (2)岩层新老关系是判断依据:沉积岩中年代较老的沉积在下,年代较新的沉积在上,在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变形后,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所以背斜中间岩层年龄老,两翼岩层年龄新;向斜中间岩层年龄新,两翼岩层年龄老。原则是中间岩层“新向老背”。 (3)成山成谷不能作为判断依据:一般情况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在内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破碎易被侵蚀,向斜中心挤压结构致密。反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比比皆是。如下图: 2.断层及地貌判读 (1)断层与断裂的区别 岩层因受挤压或拉张超过了岩层的弹性限度而发生破裂,称为断裂,但并不是断层,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时,才能称为断层。 (2)常见的断层组合——地堑和地垒 ①地堑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断层大致平行分布,中间断盘相对下降,两侧断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组合(见图7-5A)。地堑在地形上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陕西渭河平原、山西汾河谷地就是有名的地堑构造。 ②地垒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断层大致平行分布,中间断盘相对上升,两侧断盘相对下降的断层组合(见图7-5B)。地垒在地形上与地堑正好相反,多构成块状山地,如泰山、庐山、华山等均是地垒形成的块状山地。 例4 [2011·江苏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7-6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7-7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7-6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2)与图7-7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C 【解析】 根据图示岩层特点可判断,①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②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③处岩层发生破裂,且两侧岩层明显错位,为断层构造。 (2)D 【解析】 图7-7中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状况反映了自行车速度的快慢,而自行车速度又与地形的起伏状况(坡度的大小)有关,据此可判断d剖面图最符合。 【点评】 此题组中第(1)题是一般的设问,地质构造从插图中岩石的弯曲和断裂可判断,而第(2)题设问非常奇特,反映了地理的实用性特点。 四、 补充知识【命题视角】 1.地壳的物质循环。 2.矿产资源的形成与三类岩石形成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与矿产资源分布之间的关系。 4.我国重要矿产资源的分布、调配及合理利用。 典型的外力地貌 1.风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与冰川沉积地貌有很大区别。风力和流水在沉积过程中,是由于动力减弱而发生沉积,所以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和磨圆性;冰川的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才能发生,它的沉积物质颗粒大小混杂,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不具分选性和磨圆性。 2.风积地貌的沙丘,有移动沙丘、静止沙丘两类,其结构不同,如下图所示。无论移动沙丘还是静止沙丘,缓坡为迎风坡。 3.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峰林等属于流水溶蚀作用而形成,而溶洞之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则是流水沉积而形成。 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 1.“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海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海区。 2.“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凸出的方向为洋流的流向。 3.“低来寒、高来暖”即由低温海区流向高温海区的洋流为寒流,由高温海区流向低温海区的洋流为暖流。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