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印度主要大城市.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989938 上传时间:2025-03-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度主要大城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印度主要大城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度主要大城市 1. 孟买 印度西岸大城市和全国最大海港。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首府。在孟买岛上,距海岸16公里,有桥梁与堤道相连。1534年为葡萄牙所占, 1661年转属英国,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印度西部门户。孟买是印度的商业和娱乐业之都,拥有重要的金融机构,诸如印度储备银行、孟买证券交易所、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和许多印度公司的总部。该市是印度印地语影视业(称为宝莱坞)的大本营。由于其广阔的商业机会,和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准。孟买作为印度的商业首都,金融、信息技术、出口、服务业和业务流程外包的繁荣。并推动了随之而来的消费繁荣。孟买人口约为1800万(2010年),是印度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包括邻近郊区的孟买大都会区(MMR)人口约为2500万。孟买是排名世界第六位的大都会区。由于年平均人口增长率达到2.2%,预计到2015年,孟买大都会区的人口排名将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孟买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西海岸外的撒尔塞特岛,面临阿拉伯海。仅次于加尔各答的工商业大城市,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纱锭和织机均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还有毛织、皮革、化工、制药、机械、食品、电影等工业。石油化学、化肥和原子能发电也迅速发展。外海开采大陆架油田,炼油工业发展迅速。孟买是印度的商业和娱乐业之都,拥有重要的金融机构,诸如印度储备银行(RBI)、孟买证券交易所(BSE)、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NSE)和许多印度公司的总部。该市是印度印地语影视业(称为宝莱坞)的大本营。由于其广阔的商业机会,和相对较高的生活水准,孟买吸引了来自印度各地的移民,使得该市成为各种社会群体和文化的大杂烩。孟买拥有贾特拉帕蒂·希瓦吉终点站和象岛石窟等数项世界文化遗产,还是非常罕见的在市界以内拥有国家公园(桑贾伊·甘地国家公园)的城市。该市拥有一个天然深水良港,这个港口承担印度超过一半的客运量,货物吞吐量也相当大。港区在岛的东边,长20公里,水深10—17米,天然避风良港。出口棉花、棉织品、面粉、花生、黄麻、皮毛与蔗糖。有国际海运与航空线。孟买贡献了全印度10%的工人岗位,征收所得税的40%,征收关税的60%,中央征收特许权税的20%,印度对外贸易的40%,和400亿印度卢比(90亿美元)的社团税。许多印度金融机构将总部设在孟买南区,包括孟买证券交易所、印度储备银行、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印度政府造币厂。许多外国银行和金融机构也在这个区域设立分支机构。 直到1980年代,孟买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依靠纺织厂和海港,但当地经济已经变得多样化,包括工程、钻石抛光、卫生保健和信息技术。孟买作为邦首府的身份意味着邦和联邦政府的雇员在该市的劳动力中占很大比重。孟买还拥有大批不熟练和半熟练的劳动人口,基本上只能依靠充当叫卖小贩、出租车司机、技工或其他蓝领职业谋生。港口和航运业直接或间接地雇佣了大批居民。 娱乐业是孟买另一个主要的雇主。印度大部分重要电视和卫星网络以及主要出版社都将总部设在孟买。印地语电影业的中心宝莱坞,连同它的最大的摄影棚也都位于孟买。 马拉地语影视业的基地也位于孟买。 孟买作为印度的商业首都,它和印度其余地方一起见证了1991年经济自由化以来的金融和IT、出口、服务业的繁荣。孟买的中产阶级在这次繁荣中受益,并推动了随之而来的消费繁荣。 孟买每年生产的棉布、棉纱行销于国内外,在东南亚市场享有盛誉。孟买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港,有“棉花港”之称。 孟买的GDP总量大概在1450亿美元左右,约为上海的65%,印度当局提出了“让全世界忘记上海,记住孟买”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口号,以此想在经济上与中国大陆进行一番较量。孟买的总体发展水平、发达程度、商业繁荣程度仍远不及上海,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落后于中国北京,和绝大部分沿海城市包括台湾地区的台北,和香港的差距更是遥不可及。 2. 德里 印度前首都德里分为旧德里和新德里两部分,身为印度第三大城市的德里,是印度的首都所在,城区又可分历史悠久的旧城区及新规划的新城区。旧城区目前仍保有许多重要古迹,新城区部分则是印度现代化的象征。新德里位于德里南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始建于1911年2月。印度前首都德里分为旧德里和新德里两部分,新德里位于南部,与旧城隔着一座德里门。新旧德里犹如两个贫富悬殊的邻居,住在同一块土地上。德里是印度北部重要城市。一称沙贾汗纳巴德或老德里。 位于德里中央直属区亚穆纳河西岸,西傍德里山脉。面积241平方公里,习惯上又常把新德里和德里兵营包括在内。其政治地位为直属联邦政府的直辖区,全称为“德里国家首都辖区”(National Capital Territory of Delhi)。根据1991年印度议会的一项修正案,德里获得了本级议会有限的立法权限。 德里大都会包括3个直辖市,即德里、新德里和德里坎登门(DelhiCantonment),下辖214个村。1981年人口571.3万,其中新德里271.9万。1997年新、旧德里的总人口为1130万。2011年,德里(NCT of delhi)人口1675万,其中新德里13.37万[1]。 市内平坦低洼,排水不畅。1月平均气温14.0℃,5~6月34.0℃,最高温可达41℃以上,年降水量715毫米,其中7~9月的季风雨占全年降水量66%。当地印度河流域去恒河流域的要道,在交通、战略上居重要位置,自古即为印度重镇。旧德里街道狭窄,二三层高的残旧建筑、牛车、单车、电车充斥在横街窄巷里。相反,新德里到处街道宽阔,翠绿的树间着清活的街道,是印度整个国家的经济行政中心。作为古印度历代首都和自北印度到恒河平原(Gangetic Plains)古老贸易路线的主要城市,德里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古迹、遗迹和遗址。旧城区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以后新德里成为联邦首都,自此德里渐渐发展为大都会,汇集印度各族人民。德里也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随着城市的扩张,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印度独立以后德里城市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迅速提高,但随之而来就是使得德里丧失了原有文化特质。 “德里”(Delhi)一词的来源众说纷纭,大多数的观点认为曾有一位叫“Dhillu”的人统治过这一地区。有些历史学家认为“Dilli”为“dehali”的传讹;“dehali”——印度斯坦语即“起点、开端”之意,故“德里”同样被认为与印度特征事物的开端,如印度河-恒河平原。另外一种理论认为,“德里”的原名为“Dhillika”,古印度语(Prakrit)“dhili”一词常指位置(方位名词),“dhili”渐渐演变为地名“Dilli”。2011-12财年,德里GDP3.14万亿卢比,人均GDP18.5万卢比。德里素以制造传统的工艺品著称,有金银器皿、手饰、宝石和象牙雕刻以及棉毛纺织品、衣服、乐器和制革等产品。独立后发展成一个中小规模的制造工业中心,有电子和机械产品、精密仪器和汽车部件、各种机床和电器设备等,尤以电子产品占全国重要地位。此外还有钢铁、化学、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和印刷等工业。印度北部的零售与批发商业中心,在各类商品中有服装、干果、香料、草药、毛皮、皮革、羊毛和自行车、机器配件、钢铁等。印度储备银行和其他银行所在地,也是地方保险业和股票经营之地。全国铁路和公路交通中心之一。有国内民用机场和帕拉姆国际机场。 市内多寺庙、古建筑物和纪念碑。库杜布塔全用石头砌成,塔高约75.56米。红堡呈八角型,城墙全有红砂石砌成,堡内有许多宫殿、花园,军营和其他建筑物。供电用大理石和珍贵石料砌成,柱上,壁上卷可人物,花卉,栩栩如生,窗棂为镂空的整块大理石,镶嵌各色宝石。觐见宫是平顶大殿,有60根红砂石柱。枢密宫较小,有白色大理石亭子一座。主要的现代工业集中在德里的西部。德里大学在市区北部。 3. 班加罗尔 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三大城市,人口约650万人。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班加罗尔发展成重工业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俗称“印度硅谷”。班加罗尔是印度科技研究的枢纽,其中的印度科学学院是印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和研究所。其他重要的研究院还有印度天文物理学学院、拉曼研究学院、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高等科学研究中心、印度国家生物学中心和印度统计学院。班加罗尔(Bengaluru, 于2006年将英文名称由Bangalore改为现名)海拔922米,由一城堡发展成印度南部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分新旧两城:旧城为商业区,新城为工业区。附近盛产棉花、稻米、油料作物、烟草。印度重要的重工业中心,有机械、电器、化工、飞机、钟表、金属加工等工业,还有传统的地毯编织业、棉纺织、丝纺织和现代化的制革业。多条铁路与公路在此交会。有航空站。 印度35%的IT人才都在班加罗尔打拼,他们创造的收入在印度GDP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微软、惠普、3M、Infosys等世界知名企业都在这里设立了办事处.除此之外,生物科技也是它的一个拳头产品. 班加罗尔意为“煮豆”,建于16世纪。自1831年起, 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占领,直到1947年英军才撤离该市。1958年,德克萨斯公司在班加罗尔建立了一个设计中心,为其它跨国信息技术公司来此设点开辟了道路。六十年代,中央政府把重点国防和通讯研究机构,如科学研究所、国家航空研究所、雷达电子发展公司等设在该市,使该市的信息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它已经变成印度的科学和技术中心。 班加罗尔也是印政府工业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有印度主要的飞机制造厂,电器、通讯设备、机床、汽车制造、制药等工厂。 班加罗尔也是印度最富裕和最有活力的城市,她的崛起,离不开城市南郊的电子城。电子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建,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班加罗尔也由此成为“印度的硅谷”。这里不仅有印度知名的印孚瑟斯公司,还创造了“印度的比尔·盖茨”———该国首富普雷吉姆,有131家国际大型IT公司在此落户。班加罗尔是一座“IT化”了的城市。各档酒店鳞次栉比,但游客来此若不预先定房,就很难找到落脚的地方,全球、地区和印度国内的各种IT商务研讨会议,排满了班加罗尔的城市日程。班加罗尔的夜生活十分有格调,“酒馆文化”颇为盛行。人们到此可以忘却宗教、种族、性别的差异,在浪漫的音乐声中一品清醇而又廉价的印度干啤。不过,享乐并非所有人的目的,很多人来此是洽谈商机或找寻工作机会的,还有不少“人才猎头”穿梭其间,递给你一张名片,邀请你到他们的公司发展。 印度政府对班加罗尔的IT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扶持。1999年,印度成立信息科技部,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有的专门设立IT部门的国家之一。2000年10月17日,印度IT法案生效,为该国电子商务的稳步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海归派”对印度IT业的发展也功不可没,他们为印度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和尖端的技术。同时,大量会说英语的廉价劳动力也吸引着西方IT精英公司纷纷将班加罗尔作为发展的桥头堡。IT业的强劲发展为班加罗尔积聚了大量财富。印度2003年IT业创造的产值为120亿美元,预计到2009年将增至620亿美元,而班加罗尔在其中将占据1/3的份额。班加罗尔在本财政年度已吸引外资180亿卢比,预计今年IT业出口将增长32%至35%,大大超过29%的预定目标。但是,班加罗尔乃至印度的IT业也面临不少难题,主要是印度整体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人才依然短缺。据印度信息科技部资料显示,到2009年,印度在IT领域的人才缺口仍有50万。印度首富普雷吉姆也说,印度的IT科技产业有80万从业人员,而美国有1020万,印度的通信领域有从业人员30万,而美国有600万。为此,印度政府正考虑推行税收和财政支持政策,以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与IT相关的服务行业及IT核心领域。 IT业的发展使班加罗尔人的生活更接近外面的世界。28岁的司机兼导游萨吉德是个穆斯林,他在班加罗尔已经生活了10年。萨吉德热情四溢、笑容灿烂,对IT业的富豪们如数家珍,还知道中国香港地区的李嘉诚。他几次大声地对我们说“我是班加罗尔人,我爱班加罗尔!”这让人想起印度首任IT产业部部长帕拉莫德曾说过的话:“过上个三四年,我们要让每一个印度人,都能感受到IT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迄今为止,在印度“硅谷”创立的高科技企业达到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资参与。班加罗尔已成为全球第5大信息科技中心,被IT业内人士认为已经具备了向美国硅谷挑战的实力。这里不仅有印度知名的印孚瑟斯公司,还创造了“印度的比尔·盖茨”——该国首富普雷吉姆。HOSUR是班加罗尔的的一条著名商业街,漫步其中,满眼望去都是IT公司。到班市的高科技园区走一走,英特尔、通用、微软、IBM、SAP、甲骨文、德州仪器等131家国际知名品牌公司挨肩接踵,印度本地的著名软件企业信息系统(INFOSYS)、惠普罗(WIPRO)和TATA咨询公司等雄踞一方,让人深切感到其雄厚的实力。美国财经记者BEEBE在考察完印度INFOSYS公司呼叫中心后感叹不已:“这个城市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她也从未入睡。” 现在,班加罗尔拥有近11万IT外包员工,居印度各城市之冠。此外,这里还有约11万人在为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的企业编写程序、设计芯片、进行计算机维护、金融服务以及其他重要的地区或国际性工作。其中,印度本土公司信息系统、惠普罗更是吸引了西文许多的外包项目。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印度硅谷迹象,我们还是看一组数字吧。 全球有5000家软件开发公司,对其评级的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分为1至5等,5等为最高。目前全世界大约有75家资质为5等的软件研发企业,其中有45个在印度,而这其中又有将近30个在班加罗尔。 目前在卡邦有1500家软件研发公司,其中外国公司超过150家,绝大部分在班加罗尔安家落户。卡邦科技部前副部长库尔卡尼表示,过去4年中平均每周有一个公司来班加罗尔注册,这个速度在印度是独一无二的。在班市软件园区短短1.5公里的核心区内集中了4.5万个外包工作机会,仅在通用电器公司的印度研发中心内就有1800名博士在从事软件研究开发工作。 印度2003年IT业创造的产值为120亿美元,预计到2009年将增至620亿美元,而班加罗尔三分有其一。班加罗尔在本财政年度已吸引外资180亿卢比,预计今年IT业出口将增长32%至35%,大大超过29%的预定目标。 4.加尔各答 加尔各答(孟加拉语:কলকাতা,英语:Kolkata,旧名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该市有人口4,638,350人,整个大都市区的人口为14,681,589人(2006年1月),属印度第三大大都会区(仅次于孟买和德里)和印度第四大城市。 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该市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不过,自从2000年起,经济复苏取代了病态的衰落,该市开始重新迸发出增长的活力。如同其他大城市一样,加尔各答仍在继续与贫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作斗争。 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从印度独立运动到左翼和工会运动的革命历史著称,以印度共产党 (马)为主的左翼阵线通过民主选举,已经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年。加尔各答还是一个拥有独特的社会政治文化的城市,以其从印度独立运动到左翼和工会运动的革命历史著称,以印度共产党(马)为主的左翼阵线通过民主选举,已经在加尔各答所在的西孟加拉邦连续执政30年。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一百四十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迄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当时遗留的维多利亚风格建筑。但在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该市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停滞。不过,自从2000年起,经济复苏取代了病态的衰落,该市开始重新迸发出增长的活力。如同其他大城市一样,加尔各答仍在继续与贫困、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作斗争。 加尔各答的名称的由来 1.来源于一个村庄的名字卡利卡塔(Kalikata),那一带在英国人来到之前原有3个村庄:卡利卡塔、苏多努蒂和革宾达普尔,卡利卡塔的意思是迦梨女神的土地,村外有一座供奉印度教迦梨女神的庙宇. 2.城市的名称渊源于kali(孟加拉语,意为运河)和kata(孟加拉语,意为石灰),因为其最初的居民点是位于一条运河边上,并且以燃烧贝壳,加工贝石灰著称. 3.2001年,这座城市正式的英语名称按照当地孟加拉语的发音由“Calcutta”改为“Kolkata”。但是大多数人及组织仍倾向于使用旧地名Calcutta;在印地语则为Kalkatta。 城市一角由加尔各答市政当局(KMC)管理的加尔各答市面积为185km²。而加尔各答大都会区则仍在继续不断的扩张,到2006年,其面积已经达到1750km²,包含72个市和527个村镇。加尔各答大都会区的郊区合并了北24区、南24区、豪拉县、胡格利县和纳迪亚县的一部分。 市区东西方向的尺度很狭窄,大体上西到胡格利河,东到大都会东部旁路,跨度仅有5–6千米。南北向延伸的城市可以粗略分为北区、中区和南区。北区是该市最古老的部分,拥有19世纪的建筑物和狭窄的小街。该区的气氛令人回忆起老加尔各答往事。南区主要是在独立以后兴建,是精英分子的居住地。加尔各答东北部的盐湖城区域是该市的规划部分。在该市东北边缘规划发展了新镇。 中区拥有环绕B.B.D.Bagh区的中央商务区。作家大厦、加尔各答邮政总局、加尔各答高等法院,一些其他政府和私人办公室位于此处。马坦公园是位于该市心脏的巨大开阔地,在此举办一些体育赛事和公共集会。一些公司已经在公园街以南区域建立了办公室,那里已成为第二个中央商务区。加尔各答是印度东部和印度东北部主要的商业和金融中心,拥有加尔各答证券交易所—印度第二大交易所。它还是一个重要的商港和军港,是该地区唯一拥有国际机场的城市。加尔各答曾经是印度的首都和头号城市,在印度独立后由于政治情势不稳(地处敌对国家的边境),以及左翼政党支持的工会运动,造成资金大量外逃,开始经历了长期的经济衰退。从1960年代到1990年代中期,许多大型工厂纷纷关闭或收缩,商业也转往别处。资金与资源的缺乏,加上国际上对于该市传统产业(如黄麻)的需求不足,更增加了该市经济的萧条。1990年代,随着改革者布达德夫·巴塔查尔吉当选西孟加拉邦的首席部长,加尔各答经济开始自由化进程,带来了该市发展的机遇。 在加尔各答,在非正规经济部门就业的劳动力超过40%。该市有着大量不熟练和半熟练的劳动人口。同时,作为西孟加拉邦的首府,邦政府和联邦政府的雇员在该市的劳动力中也占有很大比例。加尔各答的经济复兴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IT产业,IT部门的年增长率达到70%—2倍于全国平均水平。 该市又兴起投资建造新住宅项目的浪潮。加尔各答拥有许多大公司经营的工厂,生产的产品从电子一直到黄麻。一些著名的公司在加尔各答设立总部,如ITC、巴塔鞋业、伯拉公司、印度煤炭公司、印度协和银行、UCO银行和阿拉哈巴德银行等。2000年以后,印度政府采取“看东方”政策,开放锡金与中国之间的乃堆拉山口进行边境贸易,并开放东南亚国家进入印度市场并投资,这都使得加尔各答得到一个有利的位置。 2001年,加尔各答市有人口4,580,544人,而大都会区人口达到13,216,546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00:8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由于许多男性从农村来加尔各答工作,并未携带家眷。加尔各答的识字率为80.8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4.8%)。加尔各答自治区域登记人口的增长率为4.1%,是印度所有人口过百万城市中最低的. 孟加拉人构成加尔各答人口的大多数,重要的少数民族有华人、泰米尔人、马儿瓦尔人、英印混血种、比哈里人、亚美尼亚人、藏族、马哈啦施特拉人和帕西人。加尔各答的主要语言有孟加拉语、印地语、乌尔都语、英语、Maithili语和比哈尔语。根据2001年人口统计,加尔各答的人口中,77.68%信仰印度教,20.27%为穆斯林,0.88%为基督徒。该市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信仰锡克教、佛教、犹太教和祆教。该市1500万人口中,大约有三分之一,住在2,011个登记的和3,500个未登记的(非法占据的)贫民窟。 2004年,加尔各答警区发生了10,757起刑事案件,名列全国第10位。[43]2004年,该市的犯罪率为万分之8.1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分之16.88)。加尔各答的松那加齐区域有1万多名性工作者,是印度最大的红灯区之一。 5. 金奈 金奈(泰米尔语:''Chennai'' )以前称为马德拉斯(英文 ''Madras''),南印度东岸的一座城市。它坐落于孟加拉湾的岸边,是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印度第四大都市,世界35大都市地区之一。金奈(泰米尔语:''Chennai'' )以前称为马德拉斯(英文 ''Madras''),为印度第五大城市,泰米尔纳德邦首府。1996年它的名称被官方改为金奈,但是旧称马德拉斯仍被广泛使用。该市是印度的一个大型商业和工业中心,以其文化遗产而著称。 金奈在印度半岛东南部的科罗曼德尔海岸上,面积13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22万,包括郊区在内642万(1981)。居民大部分操泰米尔语,还有泰卢固语、马拉雅拉姆语和英语。 城市以圣乔治堡为中心向南北方向延伸,市中心在圣乔治堡的东南角。主要街道大多呈南北向。城西和西南部为高级住宅区,有岛地空间和公共建筑相隔,工业区分布在城北和西北郊区,尤以铁路和公路沿线发展迅速,在市区最西南和南部,为新居民区。居民住房密集,一般按不同阶层和宗教信仰构成传统的居住区。城市建于海滩上,沿海岸延伸约15千米,最高点海拔仅7米,古沃姆河横穿市区,东注孟加拉湾。全年炎热。最热月(5月)平均气温33℃,最凉月(1月)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1233毫米。冬雨多于夏雨,10~12月因受东北季风及飓风影响,降水量达801毫米,占年降水量65%。金奈是印度东南部拥有几百万人口的海滨城市,泰米尔纳帮首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金奈原为渔村,163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古沃姆河北岸建立贸易站,次年又建圣乔治堡,此后城市即以此堡为核心发展。至1652年,马德拉斯已是英国掠夺南印度棉纺织品和手工艺品基地,随着海外贸易不断扩大,开始设市并成为英属马德拉斯省的首府。1801年以后,马德拉斯省的疆域不断向西向北扩展,并疏浚海港,发展铁路、公路与运河交通,城市也随之扩大,遂成为印度南部政治、经济、贸易、交通中心。人工兴建的海港,由2条伸向海洋的钢筋混凝土堤坝合成,水深10米余,现有18个码头泊位,能停泊万吨轮船,港区有现代化的装卸设备。有宽轨铁路和国家公路通全国各大城市。在米纳姆巴卡姆有国际机场。金奈是南印度交通枢纽,印度第四大商业城市和最大的人工港。班加罗尔新经济中心,被誉为“印度硅谷”,为全球十大科技都市之一。金奈还是印度南部最大的贸易中心,输出皮革、铁砂、机织和手织的棉织品、棉花、花生、云母、咖啡、烟草和檀香等;输入小麦、机械、钢铁、肥料、纸张、药材、煤、石油和石油制品等。印度独立后发展成工业中心之一,从1956年起发展较快,以轻工业、棉纺织工业为主,还有车辆、电机、橡胶、制革、榨糖等规模不一的工厂。除1969年设炼油厂提炼进口原油外,汽车、造船、化肥等重工业已渐占优势。 6.艾哈迈达巴德 古吉拉特邦主要商业城市艾哈迈达巴德是印度第6大城市,人口近600万。是印度重要商埠,当地以精美的穆斯林建筑、印度教寺院及陵墓而出名。2002年,艾哈迈达巴德市曾经爆发大规模宗教冲突,结果造成至少2500人丧生,其中多数为被印度教暴徒打死的穆斯林。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又译阿麦达巴,在郑和时代译作阿拨巴丹,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第一大城市,印度的第六大城市。 艾哈迈达巴德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和重要纺织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在阿拉伯海东北肯帕德湾以北96公里的古吉拉特平原上,跨萨巴马蒂河东西两岸,海拔55米。人口(包括郊区)251.5万(1981)。 艾哈迈达巴德(Ahmedabad),又译阿麦达巴,在郑和时代译作阿拨巴丹,是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第一大城市,印度的第七大城市。 新城建于右岸,是行政、文教和住宅区,有大学(古拉蒂大学)。旧城在左岸,是商业中心和铁路枢纽,工人区分布于铁路线和东部郊区。 艾哈迈达巴德原系阿沙瓦尔的印度教城镇,1412年经古吉拉特国王阿默达·沙扩建,并改今名。 15世纪起逐渐繁荣。 17世纪成为印度西部最大、最繁荣的城市,后孟买兴起,地位下降。 印度独立后,1970年前为古吉拉特邦首府。 艾哈迈达巴德是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最大城市和重要纺织工业中心,交通枢纽。地处古吉拉特平原产棉区,成为印度重要的棉纺织业中心。纺织工人占工人总数的45%,生产并出口细布。其他工业有纺织机械和电工器材以及榨油、面粉、丝织等。传统精致的陶瓷、地毯、铜器、珠宝等工艺品亦驰名。工业区分布在铁路沿线和东部郊区。萨巴马蒂河西岸为规划有致的新城,街道整齐宽阔,是行政、高级住宅、文教区。东岸为旧城,街道狭窄曲折,房屋拥挤,主要是商业区和一般市民住宅区。棉花为主要物产,以工艺品和珠宝着称。有不少丝和人造纤维的工厂,也食品、化学、玻璃等工业,此外织锦、漆器、宝石、象牙、木工、铜、黄铜等传统手工业也相当发达。 艾哈迈达巴德现为印度第二大棉织业城市,有棉纺工厂七十多家,每年输出值一亿五千万卢比,负担全国所需布匹的四分之一,全市约一半人口靠棉纺织工业为生,有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博物馆;其他工业还有制鞋。这里交通为印度西部铁路中心,能通孟买、德里及卡提阿瓦半岛。 7. 海得拉巴 海得拉巴,地名,印度南部城市,印度第七大城市、安得拉邦的首府海得拉巴,位于德干高原中部,克里希纳河支流穆西河两岸,海拔617米。市区内建于1591年的查哈尖塔,是该城的象征。海得拉巴面积220.36平方千米,人口345万,大都会区553万(1981)。居民多为印度教徒,次为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主要通行乌尔都语和泰米尔语,是伊斯兰教古代文化的中心之一。 城区内还遗留有阿苏尔·哈纳宫殿、查尔米纳拱门,麦加马斯基德清真寺,创立于1918年的奥斯曼尼亚大学等重要建筑。珍珠、手镯、丝绸、电脑软件、手工艺品以及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为海得拉巴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无穷魅力。海得拉巴拥有400多年历史,以美丽的自然风景、庙宇、清真寺、尖塔、商场和桥梁著称,位于德干高原边缘,总面积约260平方公里。 海得拉巴受到多种文化影响,宫殿、建筑物、房屋、公寓、公园和街道各具特色。 海得拉巴不仅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还是一座商业发达的现代都市。它是印度的第六大城市,而之所以可以成为第六大城市,主要是因为十九世纪在海得拉巴市附近建立的双胞胎城市塞康德拉巴德,它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海得拉巴地区的发展。 海得拉巴为半岛内陆棉花、谷物的集散地,有食品、烟草、纺织、机械、电气、化学、药品工业。是铁路、公路的重要交会点,郊区设有机场。市中心多商业机构,四周为住宅区。河北岸为双联市锡康德阿巴德。城西10千米处有戈康达古城堡(Golconda Fort),戈康达古城堡过去曾经是同名王国的都城,现在已成为海得拉巴一部分较大的城区,又被称作赛博拉巴(Cyberabad,即电脑城),这片新兴区域的诞生是为了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戈康达古城堡同时也是钻石贸易中心。 人口过百万的都会 人口数为印度2001年普查数据。根据中国行政区划/印度主要城市所列。 排名 汉语名称 印地语名称 英语名称 所属邦 城市人口 都会区人口 1 孟买 मुंबई Mumbai 马哈拉施特拉邦 11,914,398 16,368,084 2 德里 दिल्ली Delhi 德里 9,817,439 12,791,458 3 加尔各答 कोलकाता Kolkata 西孟加拉邦 4,580,544 13,216,546 4 班加罗尔 बंगलुरु Bangalore 卡纳塔克邦 4,292,223 5,686,844 5 金奈 चेन्नई Chennai 泰米尔纳德邦 4,216,268 6,424,624 6 艾哈迈达巴德 अहमदाबाद Ahmadabad 古吉拉特邦 3,515,361 4,519,278 7 海得拉巴 हैदराबाद Hyderabad 安得拉邦 3,449,878 5,533,640 8 浦那 पुणे Pune 马哈拉施特拉邦 2,540,069 3,755,525 9 坎普尔 कानपुर Kanpur 北方邦 2,532,138 2,690,486 10 苏拉特 सूरत Surat 古吉拉特邦 2,433,787 2,811,466 11 斋浦尔 जयपुर Jaipur 拉贾斯坦邦 2,324,319 2,324,319 12 勒克瑙 लखनऊ Lucknow 北方邦 2,207,340 2,266,933 13 那格浦尔 नागपुर Nagpur 马哈拉施特拉邦 2,051,320 2,122,965 14 印多尔 इंदौर Indore 中央邦 1,597,441 1,639,044 15 博帕尔 भोपाल Bhopur 中央邦 1,433,875 1,454,830 16 卢迪亚纳 लुधियाना Ludhiana 旁遮普邦 1,395,053 1,395,053 17 巴特那 पटना Patna 比哈尔邦 1,376,950 1,707,429 18 巴罗达 वदोदरा Vadodara 古吉拉特邦 1,306,035 1,492,398 19 塔那 ठाणे Thana 马哈拉施特拉邦 1,261,517 孟买 20 阿格拉 आगरा Agra 北方邦 1,259,979 1,321,410 21 卡延 कल्याण Kalyan 马哈拉施特拉邦 1,193,266 —— 22 瓦拉纳西 वाराणसी Varanasi 北方邦 1,100,748 1,211,749 23 纳西克 नासिक Nashik 马哈拉施特拉邦 1,076,967 1,152,048 24 密拉特 मेरठ Meerut 北方邦 1,074,229 1,167,399 25 费尔达巴德 फरीदाबाद Faridabad 哈里亚纳邦 1,054,981 1,054,981 26 豪拉 हावड़ा Howrah 西孟加拉邦 1,008,704 —— 27 平钦 पिंपरी चिंचवाड़ Pimpri-Chinchwad 马哈拉施特拉邦 1,006,417 —— — 安拉阿巴德 औरंगाबाद Allahabad 北方邦 990,298 1,049,579 — 阿姆利则 अमृतसर Amritsar 旁遮普邦 975,695 1,011,327 — 维沙卡帕特南 विशाखापट्टनम Visakhapatnam 安得拉邦 969,608 1,329,472 — 加兹阿巴德 ग़ाज़ियाबाद Ghaziabad 北方邦 968,521 968,521 — 拉杰果德 राजकोट Rajkot 古吉拉特邦 966,642 1,002,160 — 贾巴尔普尔 जबलपुर Jabalpur 中央邦 951,469 1,117,200 — 哥印拜陀 कोयंबतूर Coimbatore 泰米尔纳德邦 923,085 1,446,034 — 马杜赖 मदुरै Madurai 泰米尔纳德邦 922,913 1,194,665 — 斯利那加 श्रीनगर Srinagar 查谟-克什米尔邦 894,940 971,357 — 维杰亚瓦达 विजयवाडा Vijayawada 安得拉邦 825,436 1,011,152 过百万的城市 · 下述所列为36个人口数过1百万的城市或城市板块,资料来源为2001年印度人口统计。 排名 所在邦 城市名 人口 1 安得拉邦 海得拉巴 (UA,Distts 04、05与06) 5,742,036 2 安得拉邦 维杰亚瓦达 (UA,Distts 16与17) 1,039,518 3 安得拉邦 维沙卡帕特南 UA 1,345,938 4 比哈尔邦 巴特那 UA 1,697,976 5 德里 德里UA 12,877,470 6 古吉拉特邦 艾哈迈达巴德 UA (Distts 06 & 07) 4,525,013 7 古吉拉特邦 拉杰果德 UA 1,003,015 8 古吉拉特邦 苏拉特 UA 2,811,614 9 古吉拉特邦 巴罗达 UA 1,491,045 10 哈里亚纳邦 费尔达巴德 (M Corp) 1,055,938 11 贾坎德邦 但巴德(Dhanbad)UA 1,065,327 12 贾坎德邦 詹谢普尔(Jamshedpur)UA (Distts 17 & 18) 1,104,713 13 卡纳塔克邦 班加罗尔 UA 5,701,446 14 喀拉拉邦 科钦(Kochi)UA 1,355,972 15 中央邦 博帕尔(Bhopal)UA 1,458,416 16 中央邦 印多尔 UA 1,516,918 17 中央邦 贾巴尔普尔 UA 1,098,000 18 马哈拉施特拉邦 大孟买UA (Greater Mumbai, Distts 21, 22 & 23) 16,434,386 19 马哈拉施特拉邦 那格浦尔 UA 2,129,500 20 马哈拉施特拉邦 纳西克 UA 1,152,326 21 马哈拉施特拉邦 浦那 UA 3,760,636 22 旁遮普邦 阿姆利则 UA 1,003,917 23 旁遮普邦 卢迪亚纳 (M Corp) 1,398,467 24 拉贾斯坦邦 斋浦尔 (M Corp) 2,322,575 25 泰米尔纳德邦 金奈 UA (Distts 01, 02 & 03) 6,560,242 26 泰米尔纳德邦 哥印拜陀 UA 1,461,139 27 泰米尔纳德邦 马杜赖 UA 1,203,095 28 北方邦 阿格拉 UA 1,331,339 29 北方邦 安拉阿巴德 UA 1,042,229 30 北方邦 坎普尔 UA 2,715,555 31 北方邦 勒克瑙 UA 2,245,509 32 北方邦 密拉特 UA 1,161,716 33 北方邦 瓦拉纳西 UA 1,203,961 34 西孟加拉邦 阿散索尔(Asansol)UA 1,067,369 35 西孟加拉邦 加尔各答 UA (Distts 10, 11, 12, 16, 17 & 18) 13,205,697 36 昌迪加尔 (中央直辖区), 包括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部分地区 昌迪加尔三城(Chandigarh Tric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