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社区工作期末复习.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988184 上传时间:2025-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期末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区工作期末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社区与社区工作 第一节 社区 一、社区的概念 (一) “社区”概念的由来 在西方语汇中,“社区”最早是由德国社会思想家腾尼斯提出的。在腾尼斯的眼中,社区和共同体两个概念的内涵是一致的。一词翻译为中文的“社区”,主要归功于费孝通先生 “社区”和“社会”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类型。 共同体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而社会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和表面的共同生活。因此,共同体本身应该被理解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社会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 (二) “社区”概念的界定 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 基本要素:地域、社会互动和共同的联系纽带。 二、 社区的功能 (一)生产—分配—消费功能(最基本)(二)社会化功能(三)社会控制功能 (四)社会参与功能(根本功能)(五)社会福利与相互支持功能 第二节 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涵义 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二、社区工作的目标和特征 (一)社区工作总体目标的分类 罗斯曼分类法 : 1. 任务目标 2. 过程目标 托马斯分类法 : 1. 分配资源 2. 发动居民 (二)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1.促进社区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 2.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 3.发挥人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 4.培养互相关怀、互助互济的美德。5.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6.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 7.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三)社区工作的特征 1.以社区为对象 2.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 3. 广泛的介入 4. 强调居民参与 5. 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结合 6、运用社会资源 7、政治性 三、 社区工作的社会功能 (一)社会福利功能 (二)社会服务功能 (三)社会行动功能 (四)社会稳定功能 四、社区工作的工作模式 社区照顾 社区组织 社区发展 社区计划 社区教育 社区行动 第二章 社区工作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一、工业革命初期各种慈善活动对社区工作的推动 (一)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 (二)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1. 汉堡制 2.爱尔伯福制 (三)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四)英、美的社区睦邻运动 1、背景 (1)对机构的不满 (2)对更多信息的要求 (3)人道精神的扩大(4)与慈善组织会社的对比 2、“汤恩比馆”。 (1)创立(1884) a、塞缪尔•巴涅特b、阿诺德•汤恩比 C、目标 (2)早期服务:• 免费法律咨询• 怀特夏普美术馆• 汉普斯泰德郊区花园• 工人教育协会• 工人旅游协会 (3)服务机构的特点:其一,服务中心设在贫民区,“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亲相爱”。其二,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其三,尽量发动当地社区的人力。其四,不但使当地服务机构成为服务中心,还使其成为文化中心。 (4)成效:(1)倾向于减轻阶级猜疑。(2)用更高的精神启发了地方政府。 3、“赫尔馆” (1)创立(1889-),简•亚当斯在芝加哥创办,后来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社区服务中心,亚当斯则成为美国最为著名的社会工作者。 (2)赫尔馆的服务: a、主要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 成人教育• 休闲娱乐活动• 文艺活动• 政治讨论 b、社交俱乐部 二、近现代的工业社会安全立法对社区工作的推动 (一)德国的社会安全制度(二)英国的社会安全制度 (三)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意义: 1、确定和扩大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 2、较好地调动了社区资源,使社区工作的救助活动更有计划性和目标性 3、强化了社区工作稳定社区发展、减缓社区矛盾的功能。 4、为社区工作的专业化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福利国家”思想与社区工作的发展 社区工作在落实社会福利的思想和举措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自身也在实践福利国家的思想中发展。 第二节 专业社区工作的形成与历史发展 一、慈善组织时期(1870——1917) 二、社区基金会、社区委员会、联合会时期(1917——1935) 三、社区组织和社会福利时期(1935——1955) 四、专业发展及社区发展时期(1955年以后) 第三节 我国社区工作的发展 一、古代社会救助思想及其实践 (一)古代社会救济思想 (二)古代社会救助制度及实践:我国古代的社会救助制度属于一种官民结合的社会福利体制。 1、民间社会救济和社会救助。 2、政府的社会救助制度。 (1)保息六政 (2)九惠之教 (3)社仓乡约 二、20世纪上半叶乡村社区建设运动 建国前较为专业化的社区工作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为代表。 (一)晏阳初——定县平民教育运动,解决“贫愚私弱” (二)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乡农学校,培养农民关心并参与公共事务的新政治习惯和团体合作的精神,乡村自治,社会改良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一)社区建设的提出与发展 第四章 社区工作的价值体系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社区工作的价值 一、社区工作价值观的概念 (一)价值观:价值观指主体看待客体及评价其重要性或社会意义所依据的观念系统。 (二)社区工作价值观:是社区工作实践的灵魂和方向,也是社区工作者投身于社区工作的主要动力和评判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 二、社区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 以集体为取向的人的价值与尊严 1、社区工作对人的价值与尊严的认识 2、维护人的尊严最基本的就是维护好人的各项权利。 3、在强调个人权利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个人具有责任。 (二)以制度为取向的社会正义 社区工作重视社会制度对社会成员提供的平等机会和福利责任。 个人的情况并非本身所能控制。个人、家庭和社区所面对的问题,是社会不公平的制度下的产物,是社会变迁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服务的提供不在被视为一种恩赐,反之是一种再分配的补偿和权利。 (三)以互助为取向的助人服务 社区工作强调居民建立邻里关系、强化互相照顾、建立和谐的社区的重要性。 当人的社会角色萎缩时,便对他人和社区公共事务态度冷淡,导致社会解体、越轨和个体异化现象。建立社区内的互助网络是社区发展的重要环节。 (四)以社会行动为取向的工作策略 对制度化的歧视和剥夺行为,采取某种社会行动是社区工作的重要方法。 社会工作者应当挑战社会的不公正,适当运用组织和行政的动员过程维护社区居民的正当利益,成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第二节 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社区工作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二)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三)注重居民参与和自治 第五章 社区发展 第一节 社区发展概述 一、社区发展:一种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一种强调居民的参与、合作,集体组织起来控制、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福利需求,增加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的社会工作手法。 二、社区发展模式的基本假设 (一)关于个人的假设 (二)关于社会构成的假设 (三)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 (四)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 三、社区发展模式的特点 1、从社区问题来看 2、从变迁的策略与方法来看 3、从目标来看 4、社区工作者承担的角色来看5、从案主(社区工作的对象)体系来看 6、从案主角色来看 7、从该模式对公共利益的假设的来看 第二节 社区发展的目标与模式 一、社区发展的目标 社区发展是一种组织过程和教育的过程。 (一)任务目标:所谓社区发展的任务目标是指在社区中要完成的具体的实质性的工作项目,或者要解决的具体的社区问题。通常来言,任务目标主要有:(1)社区经济开发;(2)社区社会发展;(3)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4)社区文化发展。 (二)过程目标:是指在社区具体项目的建设当中,通过居民的广泛参与,和社区工作者有目的的组织和教育,使社区当事人个人、社区人际关系和社区整体等不同层面得到发展和增强的目标。 二、社区发展的组织模式和实践模式 组织模式:整体模式,委托模式,分散模式 实践模式:地方性计划模式,全国性计划模式 第三节 社区发展的原则和路径选择 一、社区发展的重要原则 (一)民主过程的原则 (二)解决问题的原则 (三)教育方法的原则 (四)由下而上的原则 (五)全体参与的原则 (六)合作途径的原则 (七)物质与精神发展并重的原则 二、社区发展的三种路径 自我帮助路径,技术支持路径,冲突路径 第四节 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和方法 一、角色 启发催化的角色;支持鼓励的角色;协调联络的角色;资源中介的角色 二、工作方法 根据社区组织的过程,社区发展的方法可以分成不同阶段所用的方法: (一)进入社区阶段的方法 1 、拜访关键人物。 1)事先认真准备 2)学会倾听、同理反应等沟通技巧 3)事后的回忆和总结,以及跟进联系。 2 、和居民进行街头接触、或深入访谈。 3 、公共集会和公益活动。 4 、事件的介入和焦点小组。 (二)社区研究调查的方法 1、基本原则 •  当地居民参与调查的原则; •  调查研究和居民动员结合的原则; •  选择适合当地居民掌握使用的调查技术原则; •  横向资料和纵向资料相结合的原则; •  一般资料的调查和问题为本的焦点调查相结合的原则等。 2、社区调查的范围和内容主要有: (1)环境和资源。 (2)社区规范、价值和动力体系等。(3)社区中的焦点问题。 3、可供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有: (1)社区行(实地考察)(2)文献分析法(3)深入访谈法(4)问卷调查法。 4、社区调查之后,应该有一个社区发展的项目计划。 (三)建立和发展居民组织的方法 1 、清楚界定和大家共识组织的目标。 2 、功能清楚的组织内部结构和岗位分工。 3 、对组织成员的激励和组织领袖的训练。 4 、组织的财政资金支持。 第六章 社会策划 一、社会策划: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方法。也称社会计划模式,它强调专业人员的参与,强调理性设计的社会计划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 二、社会策划的理论取向 : 1.变革传统的取向 2.政策分析的取向 3.社会学习传统取向4.社会动员传统取向 三、社会策划的基本假设 (一)关于人的假设; (二)关于社会的假设: (三)关于行动动机的假设: (四)关于发展和变迁的假设: 第二节 社会策划的功能、特征、内容、案主及工作者角色 一、社会策划的功能 1.是开展工作前对社区总体状况的全面总结 2.是培养工作者团队精神和居民认同感、归属感的载体 3.是下一阶段社区发展的指路明灯和融洽专业关系的途径 二、社会策划的特征 1.理性化 2,自上而下的改变 3控制与指导未来 三、社会策划的内容 1.社区资源开发规划 2.社区基础设施规划 3.社区服务规划 4.社区组织规划 第三节 社会策划的基本原则和过程方法 一、基本原则 1、客观性 2、效益性 3、权变性 4、可行性 第四节 影响社会策划的因素 1.社区的经济状况 2.社区的政治文化 3.政府体制或架构 第七章 社区行动 第一节 社会行动的含义 社会行动: 二、社会行动的基础: (一)道德基础;(二)社会基础;(三)现实基础 三、社会行动的案主:社会低下层群体 第二节 社会行动的策略和原则 一、社会行动的策略 1、对话性行动 2、抗议性行动 3、对抗性行动 4、暴力性行动 (二)社会行动特点 1、多采用对话性及抗议性行动策略。 2、也十分依赖争取公众及传播媒介的支持。 3、踏入八十年代,行动策略开始有一些变化,出现了较多对抗性行动。 (三)社会行动促成因素(产生原因) 1、归属感及社会责任的形成 2、贫富悬殊,生活逼人 3、西方社会行动浪潮的刺激 4、政府的容忍态度 5、缺乏政治参与的途径 二、运用策略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1、群众资源;2、群众的投入程度;3、社会氛围;4、事件的性质 三、社会行动的一般原则 1、循序渐进,先礼后兵。 2、赢得让步为至上目标。 3、以和平手段换来公众的支持。 4、环环相扣,步步相连。 第三节 社会行动的介入目标和功能 一、介入目标 社会行动的目标可分为事工目标和过程目标。 事工目标:通过群众的行动,给当权者造成一定的压力,迫使他们在制度上做出一些有利于弱势人群的变革,从而改善和提高弱势人群的生活环境、生活质量。 过程目标: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提高参与者的权利意识,改变他们无助、无能、怨天尤人的心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学会组织行动,赢得胜利的技巧,同时让他们认识到组织的重要性、团结的重要性。 二、社会行动的功能 1、解决实质问题 2、居民自我意识及能力的提升 3、带来社会转变 第四节 社会行动的介入方法和步骤 二、社会行动的介入方法 1、从群众最关切、最急迫的具体问题切入。 2、集体行动。 3、较多采用对抗性、非制度化的方法。 4、争取第三者的支持。 三、社会行动的步骤 1、酝酿期。2、宣传组织期。3、行动期。4、总结期。 第五节 对社会行动的批评和回应 一、优点 1、易广泛吸纳群众; 2、易于培养领袖; 3、能够使问题迅速解决。 二、批评 1,破坏安定繁荣2,制造事端3,操纵群众,以逞私欲 4,引起冲突和分裂 5,社会控制手段 第八章 社区照顾 第一节 社区照顾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对院舍化照顾弊端的反思 (一)院舍照顾的弊病 (二)正常化 第二节 社区照顾的基本内容 一、社区照顾的理论 (一)社区照顾: 是指利用社区资源和社区正式及非正式的支持关系网络,把服务对象留在社区环境下,在其熟悉的环境中向其提供照顾和帮助的福利服务模式。 照顾分为四个层面的照顾。 (1)行动照顾(2)物质支援(3)心理支持(4)整体关怀 从照顾提供者的角度可分为正规照顾和非正规照顾。 (二)社区照顾的基本假设——社区照顾在某些方面优于院舍照顾 1、社区环境优于院舍环境;2、社区照顾可有效利用非正式资源 (三)社区照顾的分类:(从实践角度分类) 1、社区内照顾:是指需照顾人士在社区内的小型服务机构或住所中,获得专业工作人员的照顾,属于正规照顾的范畴。 2、由社区照顾: 是指社区内的人士,如家人、亲友、邻居或志愿者等,为需要照顾人士提供的照顾。同时,需要照顾的人士也可以为他人提供照顾,属于非正规照顾的范畴。 二、社区照顾的目标: 1、终极目标:努力促成需要照顾人士留在社区内尽可能保障其过正常人的生活。 2、过程目标:建立关怀社区。弘扬以人为本的社区精神,创造互相尊重、相互关怀的社区生活。这也是实现终极目标的惟一途径。 3、具体目标: ⑴ 协助需要照顾人士融入社区。 ⑵ 培养需照顾人士的参与意识 ⑶ 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 ⑷ 政府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 三.社区照顾工作技巧: 微观技巧 1、治疗者;2、辅导者;3、经纪;4、倡议者;5、顾问。 宏观技巧 1、资源调动。2、社区联络。3、社区教育4、社区照顾训练 5、促成社会立法 四.社区照顾的策略   1、确定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群及居住所在,与之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并探索他们自身的潜能与资源,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2、建立社区照顾网络和自助组织。      社区照顾支持网络和服务对象的自助组织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在确定服务对象的需求之后,察看社区的志愿者能够提供的服务和服务对象个人与家庭潜在的服务资源与这些服务的需求者的需要之间的对应关系。  (1) 直接服务的自助组织服务系统,主要是由离被照顾者最近距离的人构成:家人、亲友、邻居和社区内的志愿者。 (2) 同类型服务对象的互助组织的服务系统。(3) 社区危机处理的自助组织服务系统 第九章 社区服务 第一节 社区服务概述 一、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为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增进社区公共福利,以基层社区和社会服务机构为主体,以社区成员的自助—互助为基础,利用社区内外的资源而开展的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服务。 二、社区服务的兴起 1、“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的需要2、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3、是满足社区居民需要的必然选择4、是城市化的必然要求 三、社区服务的特征 1 、福利性 2 、地域性 3 、群众性 4 、互助性 5 、综合性 四、社区服务的功能 1、社会福利功能 2、社会整合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 4、精神文明功能 第二节 社区服务的内容 一、面向各类弱势群体的福利服务二、面向社区普通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 三、面向辖区单位的“后勤”服务 第十章 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的分类和内容 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与社区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形态 (一)社区教育的分类 1、补偿式教育。2、控制式教育。3、解放式教育。 (二)社区教育的内容 1、家庭生活教育 2、公民教育 3、成人教育 4、健康教育 5、思想政治教育 6、训练社区领袖 社区教育的目标:培养和塑造有知识、有能力、以社区发展为己任的优秀公民。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知识,行为和感情三个方面使工作对象有较大进步 社区教育的特点: 1大教育观念 2以社区内全体成员为教育对象 3与社区发展相结合的教育 4各种教育因素的集合、协调和互动 5立足社区特色 二、社区收集资料的方法 定量方法:问卷法 定性方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