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机械能的概念及动能和势能转化。
一.重点、难点:
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在内的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3)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二.知识点分析:
1. 动能
物体由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风吹着帆船航行,空气对帆船做了功;急流的河水把石头冲走,水对石头做了功;运动着的钢球打在木块上,把木块推走,钢球对木块做了功.流动的空气和水,运动的钢球,它们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空气、水、钢球是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的,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例]下列物体中具有动能的是( )
A.转动的砂轮 B被吊起的重物
C.拉弯的弓箭 D.压缩的弹簧
分析: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具有动能,四选项中只有A砂轮在运动,因此具有动能。
答案:A
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实验:让钢球从斜面上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做功.让同一个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换用质量不同的钢球,让它们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个钢球把木块推得远.
同一个钢球,原来的位置越高,滚到斜面下端时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在滚下速度相同时,钢球的质量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
实验结果表明,钢球的质量越大,它运动的速度越大,把木块推得越远,对木块做的功越多,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因此,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2)转换法
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动物体运动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例]质量相同的铁球和木球,木球的速度比铁球的速度大,将它们的动能相比则( )
A.铁球的动能大 B.木球的动能大
C.两球的动能一样大 D.无法比较
分析:当物体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铁球和木球质量相同,但木球的速度比铁球的速度大,所以木球的动能大。
答案:B
2.势能
人们在打桩时,先把重锤高高举起,重锤落下就能把木桩打入地里。重锤是由于被举高而能够做功的,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被举高的重锤具有重力势能。重锤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下落时做的功越多,表示重锤的重力势能越大。(不是所有的举高都是人为的,而是相对水平面上升的高度为被举高的高度)
[例]关于空中的两个物体势能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位置一样高,它们的势能就一定相等
B.只要质量相等,它们的势能就一定相等
C.位置不一样高,质量也不相等,它们的势能肯定不相等
D.虽然位置不一样高,质量也不相等,但它们的势能可能相等
分析:只有在高度和质量都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比较物体势能的大小,A.B.C中都只指出了其中的一个参数,无法比较两个物体势能的大小。D中空中的两个物体虽然位置不一样高,质量也不相等,但它们的势能可能相等。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答案:D
射箭运动员把弓拉弯,放手后被拉弯的弓能把箭射出去.被压缩的弹簧在放松后能把压在上面的砝码举起.弓和弹簧都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能够做功的,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例]下列物体中具有势能的是( )
A.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 B.拧紧的钟表发条
C.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的自行车 D.抛在空中的手榴弹
分析:A.D中的物体相对地面具有高度差,又具有一定的质量,因此具有重力势能,B中的钟表发条拧紧后发生了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C中的自行车在水平路面行驶,相对水平面没有高度差,也没有弹性形变,因此没有势能,只有动能。
答案:A.B.D
3.机械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例如,飞行中的飞机因为它在运动而具有动能,又因为它在高处而具有重力势能,把这两种能量加在一起,就得到它的总机械能.机械能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因此,能量的大小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动能、势能或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例如我们说在空中飞行的一个球的重力势能是5 焦,动能是4 焦,球的机械能则为9 焦.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3.怎样理解“机械能”这个概念?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是和物体的机械运动紧密联系的能量。
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可以表现为只有动能,没有势能。例如,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它的动能为200J,势能为零,这个物体的机械能为200J+0,等于200J。
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时,也可以表现为只有势能,没有动能。例如,被举在空中静止的杠铃,它的动能为零,重力势能为6000J,那么这个杠铃具有的机械能是6000J+0,为6000J。
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它的机械能等于它的动能与势能之和,比如,在空中飞行的一颗子弹,它的动能是5000J,势能是150J,那么这颗子弹的机械能是5150J。
一切物体可以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只具有势能。机械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速度、高度、形变量。
[例]下面物体中,只具有动能的是______;只有势能的是______;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 )
A.停在地面上的汽车
B.在空中飞行的飞机
C.被起重机吊在空中静止的货物
D.弹簧
E.在水平铁轨上正行驶的火车
分析:
停在地面上的汽车没有运动,它不具有动能;因在地面上,它也没有势能。
正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它在运动着,具有动能;它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又具有重力势能。
在空中静止的货物,它没有动能,只有重力势能。
弹簧在没有发生弹性形变时,它不具有弹性势能。
水平铁轨上行驶的火车,只有动能没有势能。
解答:只有势能的是C;只有动能的是E;既有动能又有势能的是B。
说明:在确定物体具有何种能量时,应按照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定义,分析物体是否在运动,是否被举高,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符合哪一种能量的定义,就确定物体具有哪一种能量。
2.怎样分析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物体的动能是由它的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决定的。
注意:
(1)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其质量的大小,运动的速度的大小有关。分析问题时不能只考虑其中一个因素。
(2)对于一个物体而言,当速度不变时,质量越大其动能越大;当质量不变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改变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可以改变物体动能的大小。
(3)若物体做的是匀速运动,则表示该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若该物体的质量又一定,则表明该物体的动能大小不变。
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可能通过它的速度是否改变来判定它的动能是否变化。物体的速度不变,它的动能不变,物体的速度变大,它的动能增加;物体的速度变小,它的动能减少。物体的速度是零,它的动能也是零。
物体的重力势能是由它的质量和高度两个因素决定的,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可以通过它的高度是否改变来判定它的重力势能是否变化。高度不变,物体的重力势能不变,高度增大,它的重力势能变大;高度减小,它的重力势能减小,初中阶段是以地面做为高度的计算起点,则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势能为零。
[例]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势能是否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
(1)货物在钢丝绳的牵引下上升,但速度在减小
(2)电梯上升得越来越快
(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
(4)弯曲的钢锯条在逐渐变直
分析:
(1)货物在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高度增加,运动速度减小。
(2)电梯在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高度及运动速度都增加。
(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其离地面的高度和运动速度都没有发生变化。
(4)弯曲的钢锯条在逐渐变直的过程中,弹性形变逐渐变小。
解答:
(1)货物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2)电梯的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3)汽车的重力势能、动能都不变
(4)钢锯条的弹性势能减小
说明:在说明动能的大小和变化时,应抓住质量和速度进行分析;说明势能的大小和变化时,应抓住质量和离地面的高度或抓住弹性形变的情况进行分析。
3.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问题
(1)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是否一定保持不变?
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若不考虑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在转化过程中若有能量损失(如克服阻力做功)或其他形式能的补充,则机械能的总量将发生变化。
在做滚摆的实验时,可以看到滚摆从高处旋转下降,越转越快,它的重力势能转化成了动能;到达最低点后,滚摆转而上升,它越转越慢,滚摆的动能又转化成重力势能。但滚摆不能回到原来的高度上,这表明滚摆的机械能减小了。这是因为滚摆与绳之间有摩擦,滚摆在运动中还受到了空气阻力,由于克服阻力做功,使滚摆的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其它能(内能),它的机械能总量就减小了,不再保持不变。
(2)在分析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注意题设条件。如一小孩从光滑的斜面上滑下,速度越来越快,到斜面底端时:动能______,势能______,机械能总量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在这里“光滑”的标准即认为可以不考虑摩擦,因此在能量的转化中不考虑摩擦及能量的损失,小孩在下滑时,减少的势能全部转化成小孩的动能,机械能的总量不变。所以应是: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总量不变。
又如,一小孩从斜面上匀速下滑,到斜面底端时,动能______,势能______,机械能总量______。
由于小孩从斜面上“匀速”下滑,到底端时速度不变,因此动能不变,而由于高度降低,势能减少,因而机械能的总量减少。在题目中虽没明确说明摩擦的存在,但小孩从斜面上“匀速”下滑,就隐含了存在摩擦这个条件。因此,在转化中必然有一部分机械能消耗在克服阻力做功上,而引起机械能总量的减少。
【典型例题】
[例1]一只乒乓球由高处静止下落撞击地板后又上升,在整个过程中,乒乓球机械能转化的情况是( )
A.势能→动能→势能
B.动能→势能→势能
C.动能→势能→动能→势能→动能
D.势能→动能→势能→动能→势能
分析:乒乓球在高处,由于被举高具有势能。在下落过程中,高度降低,速度增大,在撞击地面前,球的全部势能转化为动能。在撞击地板的一瞬间,由于球发生形变,球的动能转化为球的弹性势能。球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弹性势能又转化成动能,使球产生一个反方向的速度(如不考虑能的损失,则此速度与球撞击地板前的速度大小相同),向上跳起。在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又逐渐转化成势能,直至动能为零。从下落到反跳的全过程中,经历的能量变化过程是: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
解答:D。
说明:在解答同一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问题时,由于同一物体质量一定,所以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离地面的高度与速度的大小变化。
[例2]物体沿斜面匀速滑下时,它的( )
A.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减少
分析:注意物体是“匀速滑下”,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但随高度的降低,势能减少。因为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统称,所以机械能由于动能不变而势能减少,因而也减少了。
解答:C。
说明:对于一个物体(质量一定),它的动能是否变化就看它的速度是否变;它的重力势能是否变化就看它的高度是否变。
[例3]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拴住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如图所示。使小球偏离它静止时的位置O移至B点,然后释放,小球就沿弧摆动,小球从B→O→C→的过程中机械能发生怎样的转化?
分析:小球运动过程中,没有摩擦阻力,也没有外力对小球做功,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转化。把小球从O点移到B点,是小球被举高的过程,因此小球在B点具有重力势能,但在B点速度为零,不具有动能。
小球从B→O运动时,高度逐渐减小,说明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少;而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增大,说明小球的动能逐渐增大。在这个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它的动能。
小球从O→C运动时,高度逐渐增加,说明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加;而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减小至零,说明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少至零。在这个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又转化成它的重力势能了。
解答:
B—O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
O—C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
C—O同B—O;
O—B同O—C。
[例4]竖直向上抛起的石块,上升过程中,它的速度越来越小(空气的作用不计),这是为什么?
分析:可以从力的角度和能的角度去考虑。
解答:从力的角度分析,在石块向上的过程中,石块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运动方向相反,因此使石块的速度越来越小。
从能的角度分析,在石块上升的过程中,它的势能增加,而势能是石块的动能转化来的,因此石块的动能减小,它的速度就会减小。
【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向上抛出的小球速度越来越小,因而动能越来越小。( )
2.一块大石头与一块小石头都被高举以后,大石头的势能一定比小石头势能大。( )
3.一个人乘在电梯里,当电梯匀速上升时,人的势能增加了,动能减少了。( )
4.小孩在荡秋千的过程中,一定是动能转化为势能。( )
5.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处于静止状态,没有做功,所以也就没有能。( )
6.因为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有动能的物体就一定有势能。( )
7.被抛出的铅球在空中运动时,因为没有对其他物体做功,所以它没有能。( )
8.一个人乘在飞机里,当飞机在匀速飞行时人的势能一定保持不变。( )
9.跳伞运动员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势能在减少,动能在增加。( )
10.所谓机械能就是机械所具有的能。( )
二.填空题
1.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点的速度比它在远地点的速度______,这是因为它在近地点的重力势能比它在远地点的重力势能______。从近地点到远地点的过程中,它的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它在近地点的机械能______它在远地点的机械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弹簧门在推开后,能自动关闭,这是由于被推开后,弹簧被卷紧变形,具有______能,放手后,这个能转化为门的______能,使门被关上。
3.物体在自由下落的过程中,物体的______减少,物体的______增加。
4.如图1所示,摆球运动到最高点A点时,势能最______,动能为______;摆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是______转化为______;在B点时势能为______,摆球的速度最______;当摆球运动到C点时,此时势能为______,动能为______。
5.重锤从高处落下将桩打入土中,重锤在高处时具有______能,落下后转化为______能,在这个过程中______能不变。
6.如图2所示,让摆在最高点A点时,势能最______,动能为______;从A滚动到B点时,是______转化为______,此时既有______又有______;从B点滚动到最低点C点时,势能最______,动能最______。
图2
7.在空气中匀速下落的降落伞,它的动能______,重力势能______,机械能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8.小孩在打秋千时,别人把他推高一下后,他就来回悠荡,秋千由高处荡回再向另一侧升高的过程中,是由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再由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的过程。
三.选择题
1.如图3所示,同一木块沿AB,AC,AD三个光滑的斜面(高度相等)滑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都转化成动能,滑至底端时,动能较大的是( )
A.沿AB滑下的木块
B.沿AC滑下的木块
C.沿AD滑下的木块
D.它们的动能一样大
图3
2.风力发电是( )
A.将风变成电
B.将风的势能转变为电能
C.将风的动能转变为电能
D.将风的动能转变为势能
3.下列各个过程中,属于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钟表的发条使指针转动
B.冰雹从空中落下
C.篮球从地上弹起后上升过程
D.大型塔式起重机将货物匀速吊起
4.如图4所示,A、B、C是三个高度相同而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斜面从顶端运动到底端,比较小球滚到底端时速度大( )
图4
A.在A的速度最大
B.在C点的速度最大
C.在A、B、C三点速度相同
D.无法判断
5.如图5所示,小球从离地h的高度沿着光滑的轨道滑下,使小球滑到光滑的离心轨道顶端A而不下落,此时( )
图5
A.小球既有势能,又有动能
B.小球只有势能,没有动能
C.小球只有动能,没有势能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一个人乘在电梯里,当电梯匀速上升时,人的( )
A.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B.势能减少,动能不变
C.势能增加,动能增加 D.势能增加,动能不变
7.如图6所示,让一个小球分别沿着光滑的斜面BA或BC滚下,比较小球滚到A处与C处的速度大小是( )
图6
A.小球在A点的速度大于在C点的速度
B.小球在A点的速度等于在C点的速度
C.小球在A点的速度小于在C点的速度
D.无法判定
8.把玩具汽车的发条旋紧后,它能在桌面上水平前进。这是因为( )
A.发条的动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B.发条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车的动能
C.由于能量守恒,所以小车会一直运动下去
D.到最后小车会停止,这说明能量不守恒
9.如图7所示,AB为光滑斜面,BC为粗糙而足够长的水平面。物体m从斜面的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则在BC水平面上物体的( )
图7
A.动能减少,势能增加 B.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C.动能增加,势能不变 D.动能减小,势能不变
10.下列过程中,动能转化成势能的是( )
A.将一块石头向上抛去 B.张开的弓把箭射出去
C.雨滴自房顶落下 D.山坡上滚下的大石头
11.做功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在以下各种情况下,消耗势能转化成动能的是( )
A.箭能射穿靶心 B.上发条的钟在走动
C.风吹使风车转动 D.电风扇在转动
12.机械手表中指针的走动是利用了( )
A.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B.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C.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四.问答题
1.从玩具店买来的橡塑小球掉在地上(水泥地)再弹起来,试分析整个过程中机械能转化的情况。
2.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为什么要这样做?
3.试说明水轮机的作用。
五.实验题
如图8所示,一小钢球从斜面滚下,滚到水平面上后又被一弹簧片把钢球弹了回去,指出下面几个过程中小球的能量转化关系:
(1)小球由A→B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2)小球由B→C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3)小球由C→D是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图8
【试题答案】
一.
1.√2.×3.×4.×5.×6.×7.×8.×9.×10.×
二.
1.大;小;动;势;等于
2.弹性势;动
3.势能;动能
4.大;零;势能;动能;最小;大;最大;零
5.势;动;机械能
6.大;零;势能;动能;势能;动能;小;大
7.不变;减少;减少
8.重力势;动;动;重力势
三.
1.D 2.C 3.C 4.C 5.A 6.D 7.B 8.B 9.D 10.A
11.B 12.A
四.
1.松手后小球是势能转化为动能,碰地以后,小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势能。
2.加紧蹬几下是增加动能,有利于上坡时动能转化为势能。
3.自然界中的水能不便于人们直接利用,需要把水能转变成转动形式的动能,以便带动各种机器的转动。水轮机的叶轮就可以实现这种转变。水轮机能直接带动工作机,也可以带动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使用。
五.
(1)重力势;动
(2)动;弹性势
(3)弹性势;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