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974655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内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或配合饲料)1、翘嘴红鲌:生活习性:中、上层大型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市场。生存环境: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撮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湖泊、水库、精养鱼池、水泥池、网箱都可以饲养。抗逆性强,病害少,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头而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死。水体溶氧高,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可增加养殖

2、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适合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体酸碱度pH值6.58.5之间的水体。生长特性: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0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220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可达1.22斤,两周年可达46斤。苗期至体重2两期间生长较慢,24两期间生长稍快,46两期间生长较快,6两5斤期间生长最快,6斤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同一批翘嘴红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食物食性:以活鱼为主食,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1两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

3、物。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到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红萍、嫩草、嫩菜等。经重新驯化,可重新吃活鱼。投喂优质人工饲料与投喂活鱼的生长速度无差别。经济价值:淡水水产品中一种高档的经济鱼类,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鱼中上品。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池塘养殖群体产量高、经济效益高。2、蒙古红鲌:生活习

4、性:中上层鱼类,生活于水流缓慢的较大河湾、湖泊。食物习性:肉食性,野生状态下性凶猛,日间常成群奔腾跳跃围捕小鱼和虾于水草边,1.5市斤重的个体可吞食4寸左右的鲢、鳙鱼种。生长特性:中型鱼类,生长较快,最大达6市斤,常见者为0.51.5市斤。天然产量较大,口感稍逊于淡水红鲌,渔业上有一定地位。57月在流水中产卵。卵粘附在石块或其他物体上。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3、黑

5、尾近红鲌: 形态特征:口端位,下颌比上颌稍长。眼较小,吻长大于眼径。侧线鳞6570。背鳍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为近。胸鳍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其部。臀鳍条2328。生活习性:中上层鱼类,主食小鱼。个体不大,常见者体长150300毫米。数最不多。分布于长江上游。营养价值:黑尾近红鲌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肉率达70.74%,蛋白质15.92%,肌肉中含有17种氨基酸。黑尾近红鲌与翘嘴红鲌相比,该鱼具有四个优点:1)、较强的耐低氧能力,捕捞出水后并不容易死亡,且易捕捞;2)、运输成活率高,可以采用活鱼上市,提高了销售价格;3)、该鱼既可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等,又

6、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能在池塘、水库等各种水体进行主养或混养,不会危害主养的经济鱼类;4)、经济价值高,目前,该鱼市场销售价为1215元/斤。池塘主养亩产值可达1.21.5万元,亩利润可达0.50.7万元。人工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面积25亩,水深1.52.0米,保水性能好,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光照好。2)、池塘主养:每亩放体长5厘米以上黑尾近红鲌鱼种8001000尾,搭配鲢鱼20尾,鲫鱼50尾,不套养草鱼、鲤鱼、鮰鱼等抢食能力强的鱼类以及鳙鱼。3)、池塘套养:每亩放体长10厘米以上黑尾近红鲌鱼种50100尾。4)、饲料投喂:初期投喂含粗蛋白35%的浮性饲料,个体重达50克以上时可投喂

7、含粗蛋白30%的浮性饲料,日投喂23次。5)、水质管理与病害防治:黑尾近红鲌较耐肥,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2530厘米,平时定期施肥,池塘养殖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施发酵的猪粪或鸡粪100200公斤,每30天1次。夏季水温高时也可施无机肥,每亩水面每米水深施尿素23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每15天1次。每月用20毫克/升生石灰或0.5毫克/升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在寄生虫病高发季节,用0.5毫克/升敌百虫或0.3毫克/升菊酯类杀虫剂全池泼洒。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4、鱤鱼:生长特性: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

8、层,游泳迅速,行动敏捷,生长快、肉质鲜美、生长十分迅速,自然状态下2龄鱼体重可达7斤,个体大,病害少,市场价格极高,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120斤。食物食性:是一种主要以鱼类为食的凶猛鱼类。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后,就开始吞食其他鱼苗,也食浮游动物。池塘精养可用人工驯化后投饲冰鲜鱼块将3cm左右的当年夏花鱼种当年养成平均1.83斤/尾规格的商品鱼上市。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杂、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商品配合饲料、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极高。5、鳜鱼: 生活习性:鳜鱼为底层鱼类,生活在静水和有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尤以水草

9、丰盛的浅水湖泊为多。白天一般潜伏于水底,夜间四处活动觅食,有打穴作窝习性,不喜群居,生活适宜水温为1532,在水温7以下时不大活动和摄食。池塘养殖中,鳜鱼常卧于水底,隐藏于较浅的穴中。因此,主养鳜鱼的池塘用地拉网捕捞时,应注意拉第一网后再隔一段时间,待池水平静、鳜鱼出窝后再拉第二网,提高拉网起捕率。翘嘴鱖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常见为22.5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50公斤;大眼鱖生长缓慢,个体较小,最大个体能长至重2公斤。品种区别:常见鱖鱼有2种,外形极为相似,区别在于:翘嘴鱖:鳃耙为7,眼较小,头长为眼径的5.38.1倍,上颌骨伸达眼后缘之后的下方,侧线鳞为110142,颊下部有鳞,幽门垂为198

10、440个;大眼鱖:鳃耙为6,眼较大,头长为眼径的4.75.1倍,上颌骨仅伸达眼后缘之前的下方,侧线鳞为8598,颊部不被鳞,幽门垂为7498个。食性特征:鳜鱼是肉食性凶猛鱼类,终生以小鱼、小虾为食。刚孵化出的鳜鱼苗即能捕食其他鱼苗,体长0.7厘米的鳜鱼能捕食体长0.35厘米的其他鱼类,体长31厘米的鳜鱼可捕食体长15厘米的鲫鱼。鳜鱼食量较大,通常饱食时食量可达自重的1015%。在养殖鳜鱼过程中 ,投喂饵料鱼有一定的选择性,即鱼苗阶段以鳊鱼为主,鱼种阶段以鲫鱼、鲮鱼为主,成鱼阶段以易得和适口的小鱼为主,基本上用小鲫鱼、小泥鳅、鲮鱼等作为鳜鱼的饵料鱼。生长特性:鳜鱼在江河中生长较慢,在长江流域,据

11、测定1龄鱼平均体长17.5厘米,体重119克;2龄鱼23.6厘米,300克;3龄鱼32.8厘米,812克;4龄鱼42.5厘米,1526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大大加快,当年鳜鱼苗在池塘或网箱中养殖可达商品规格(500克以上),相当于大水面天然生长23龄鳜鱼的体重。在相同的人工饲养条件下,以翘嘴鳜的生长速度最快,大眼鳜次之。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极高。6、斑鳜: 生活环境:江河、湖泊中都能生活,尤喜栖息于多石砾的流水环境。个体不大,一般体长100300毫米,产量不高。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各水系。经济价值:肉质细腻、嫩滑、

12、刺少,有“淡水石斑”之美誉,其蛋白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清热、疗毒等药用价值,深受国内及韩国等地消费者的喜爱。规格在250g/尾左右的商品鱼出口价格在80120元/斤左右,国内市场价格也在45元/斤左右,属高档经济鱼类。食物食性:斑鳜主要捕捉小鱼、小虾为食。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一龄鱼体长可达200mm,体重150250g左右;二龄鱼体长可达250mm,体重250500g左右;三龄鱼体长可达300mm,体重500750g左右。养殖单产可达400600斤/亩。斑鳜与翘嘴鳜相比,斑鳜有它自己的特点:成鱼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稍慢,但味道较好;虽为凶猛鱼类,但并不局限于只吃活鱼,也能吃

13、新鲜“死鱼”,饲料易解决;成熟个体的怀卵量较少。人工池塘养殖:1)、养殖池条件:养殖池面积以12亩为宜,稻田开挖的池子最佳,池深1.0m以上,池底平坦、不渗水,水质良好、无污染,灌排水方便。2)、养殖池准备:放养前1个月左右,进行池子整理,检修好进排水系统,护好池埂、池坡;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池子消毒,每亩用生石灰200Kg、带水510cm全池遍洒,杀灭致病菌和水蜈蚣、青蛙等天敌;放养前一周,打好“过水”后注入新水,并培肥水质,培育好适量的浮游生物,提高池塘基础产量和自身净化能力。3)、进排水系统设置:进水口靠中上部设置,用40目的聚乙烯网袋系好进口,为了避免冲水时脱落,网袋长度不少于1.5m,

14、这样做有几个作用:、减少因进水带入野杂鱼;、增加进水与空气的接触,尽可能增加溶解氧;、降低进水时带来的声响;、避免进水直冲,损坏堤埂。排水口尽量设在池子靠底部,用20目的聚乙烯网片系住口子,避免排水时鱼种逃逸。4)、驯化区域围拦:用40目左右的聚乙烯网片把池子一角围起来作为驯化区,面积约占整个池子的10%左右,高度为0.81.0m,底部埋入泥中20cm,每隔2.0m用竹杆打桩支撑。5)、鱼种放养:5月中下旬鱼种达3cm以上(最好5cm以上)即可放养,一般每亩放10002000尾。放养时,先把鱼种放在网箱中,用喷雾器喷洒硫酸铜液进行消毒,主要杀灭鱼种身上的寄生虫。然后把鱼种放入小范围的驯化区,进

15、行吃食驯化。6)、吃食驯化:斑鳜虽然与鳜鱼一样为肉食性鱼类,但其捕食、抢食的能力较差,只有当目标靠近它时才会去捕食,如捕食不成功,也不会像鳜鱼一样去追赶,所以驯化它吃“死鱼”这一点很关键。这一过程在驯化区内进行。开始时,把饲料鱼“浆”成半死,能动但不会逃跑再投喂,等到斑鳜能聚拢来自动摄食后,再把饲料鱼全部杀死投喂,直到斑鳜能习惯吃死鱼,才把驯化区的围拦设施撤除,有意识地在池边设几个点引食,到斑鳜能主动到设定的点上来觅食,整个驯化过程才算完成。饲养管理:1)、饲料投喂:每天投喂三次,日投喂量为鱼种重的58%,以新鲜的野杂鱼、小花白鲢等为宜,冰鲜鱼也可。饲料的充足供应是养殖成功的基本保障。2)、水

16、位调节:放养时,水位为0.5m,以后逐渐提高水位(每次注水不超过20cm),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1.0m以上。3)、水质调节: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30cm,可定期泼洒光合细菌(0.3mg/L),也可定期注水、排水、换水来进行调节。4)、日常管理:定期清洗进排水口的网上污物,经常检查系口安全,每天观察鱼的吃食、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做好天气、水温、投饲、发病和鱼类生长的记录。5)、病害防治:斑鳜对养殖环境要求比较高,容易引发疾病,病害防治是养殖中很重要的一关。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6)、病害预防:饲料鱼应用3%的食盐水浸泡,杀死饲料鱼上的寄生虫和致

17、病菌,减少因饵料带来的疾病。每半月交替使用硫酸铜液喷洒和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一次。在鱼病高发季节(79月)还应用适量土霉素拌饵投喂。常见病害治疗:、寄生虫病: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mg/L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二次。、细菌性疾病:如烂鳃病、腐皮病、白皮病等,可用0.3mg/L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连用二次,结合投喂土霉素药饵,用量为25mg/kg体重.天,连用34天。人工网箱饲养:1)、网箱及其设置:网箱主要用聚乙稀网片制作,网目为1.0cm。网箱规格为3m3m4m。为便于管理,一般采用敞口、框架式浮动网箱。2)、放养密度:12月份开始放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规格为50g尾的

18、鱼种1050尾,具体放养量视水质情况酌定。3)、驯食:开始时,每天投喂少量的刚刚杀死的青虾,也可用黄泥水把饵料鱼“浆”成半死后再投喂;等斑鳜能集中抢食后,减少青虾或半死鱼的投喂量,逐渐增加新鲜死鱼的投喂量,直到斑鳜能习惯吃新鲜死鱼为止。4)、饲养管理:驯食阶段投饲量适当少些,待斑鳜正常摄食后,每天投喂两次,日投饲量为鱼种总体重的58。饲料鱼以新鲜的野杂鱼为宜,体型以长筒状的更佳。每天巡箱一次,每15天洗箱一次,使箱体处于正常状态,保持箱内水质清新、水流畅通,防止网破逃鱼等事故。斑鳜饲养中的肝脏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重点要做好预防工作,用34的盐水浸洗斑鳜和饵料鱼,每次38分钟左右,具体浸泡

19、时间视水温情况酌定。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适应能力强、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极高。7、鲶鱼:鲶鱼有三大:嘴大、头大、肚子大。鲶鱼色别有两种:一种是青灰色,一种是牙黄色。牙黄色的鲶鱼身上有花斑,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面白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常见鲶有两种:大口鲇(俗称河鲇,又名南方大口鲇,)和鲇(俗称土鲇)。大口鲇和土鲇的形态差异:大口鲶的口裂较深,末端至少可达眼球中点下方;颌须达胸鳍基部;胸鳍刺前缘粗糙或有微

20、弱的锯齿。土鲶的口裂较浅,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颌须末端可达胸鳍后端;胸鳍刺前缘有明显的锯齿。大口鲶形态特征:体长形,体表光滑无鳞,富有粘液。头部宽扁,胸腹部短胖,尾部长而侧扁。眼小而圆。口大,下颌比上颌突出。口裂末端达到超过眼中部的下方。上下颌及犁骨密生锐利口腔齿。成鱼2对须,幼鱼3对须。侧线孔明显,纵贯体侧正中。背鳍小,无硬棘;胸鳍有一硬棘,棘前缘具23排颗粒状突起,较小个体这些突起不明显,臀鳍特长并与尾鳍相连。尾鳍截形,短小,上叶比下叶略长。 大口鲶食性: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捕食鱼虾和其他水生生物。在江河中它的捕食对象多数是底层鱼类,如鲤、鲫、吻鮈、船丁、鲇等。能吞食相当于自身长度1/3的

21、鱼体,也吃少量蛙类和鼠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鱼苗经人工配合饲料的驯食转化,也能够摄食配合饲料。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能自然生存。最适生长水温1832,pH值范围6.09.0,最适7.08.4,耐低氧能力较强,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能正常生长,低于2毫克/升出现浮头。鱼种溶氧窒息点为0.320.36毫克/升,与常规养殖鱼类相似。在自然环境中多栖息江河缓流区和通江大湖泊深水区,营底栖生活,白天隐居,夜间四处觅食。3月初沿江河上溯作生殖洄游,9月陆续退回河道深槽处或洞穴中越冬。秋后则居于深水或在污泥中越冬,冬季的摄食程度减弱。在池塘中多在池底活动,在深秋时节

22、的晴好天气会集群到水面,“晒太阳,”喜集群,易捕捞。河鲇4龄达初次性成熟,土鲇1龄即成熟。亲鱼于47月,每当雨后,在有一定水流的平坦的砂质水域产卵,卵粘附在细砂底质或石缝中发育孵化,仔鱼分散生活。大口鲶与土鲶的区别:河鲇为大型鱼类,生长快,最大个体可达40公斤;土鲶个体较小,生长较慢,最大个体长仅达80厘米左右,重4公斤。1)、尾型:大口鲇尾鳍的上叶明显长于下叶,而土鲇的尾鳍上下叶对称即等长,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所在。2)、须数:二者在幼鱼早期发育阶段都具对须,成鱼须均为对,体长100150毫米的幼鱼如存在第对下颌须是大口鲇,否则为土鲇鱼。3)、体色:大口鲇体色略呈黄色,鲇鱼有时带深墨绿色。大口鲇

23、背部和体侧色彩均匀,背部无斑纹,即使少数个体有,也不明显。而鲇鱼背部和体侧具有色彩深浅交替、不规则的云斑。另外,两种幼鱼腹面都呈白色,但大口鲶的头部腹面有黑色斑点。4)、口裂:大口鲇下颌后缘超过眼眶,而鲇鱼下颌后缘不超过眼眶。5)、残食性:大口鲇体重规格在50克以下时互相残食严重,如不及时分箱,就可见两尾鱼口对口咬死或“大吞小”现象,运输、养殖过程中因自相残杀死亡率高。土鲇鱼性情温顺,较少相互残食现象,生长过程中成活率高。6)、生长速度:纯种大口鲇生长速度快,当年46个月可长到58斤,而土鲇鱼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仅能长到12斤。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配合饲

24、料、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高。7、乌鱼: 生活习性:营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凡蛙、泥鳅、鲫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黑鱼喜栖的地方。多潜伏在水深1米的浅水处。生存温度为041,最适温1630,春季水温回升到8以上时,开始活动,由深水处游至浅水区觅食。水温20以上时生长较快。夏季天闷热降雨时,往往会跃出水外匍匐于岸边的湿地上。秋季当水温降到12时,停止摄食;降到6下,转到深水处活动。冬季水温过低时,埋于淤泥中越冬,只要冰下有水就能完全越冬。耐低氧。在浑浊缺氧的水体中亦能生存。当水中缺氧时,鱼体可将头露出水面,借鳃上器官,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

25、体交换。适宜pH值:一般均能在酸性和碱性的水域中生活。善跃:跳跃能力很强,跳的也较高。在有流水冲击和降雨时更易刺激跳跃而逃跑,并常随水流逆行而上。食性特征: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型鱼类、虾类、蛙与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小黑鱼食水生浮游动物,稍大即食小鱼、小虾。随鱼体大小、季节和水体环境的不同,所摄取的食物的具体种类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不会改变其肉食性营养类型的性质。大黑鱼以食其他鱼类和青蛙为主,有时还食小黑鱼。黑鱼喜栖于水草茂密的泥底或在水面晒太阳,有的黑鱼还经常藏在树根石逢中来偷袭其他鱼。生长特性:当年孵化的鱼种一般长约150毫米,体重50克左右。2龄鱼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

26、旺盛。2龄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递减趋势。水温在2025时,生长较快。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配合饲料、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池塘养殖产量极高、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高。8、白乌鱼:生长特性:生存适温039。最佳生长水温2528,12基本不摄食。适宜pH值为6.09.0,喜集群,善跳跃,易钻泥,夏季增重最快,日增重率为3%。生活与食物习性:凶猛肉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互相残杀,可驯食配合饲料。池塘养殖白乌鱼两年可达性成熟,23月份多数鱼卵为期,34月份进入期,57月份为期,即产卵期,8月份又逐渐回到期,体长为3035cm的亲鱼怀卵量为1.5万粒左右,

27、每克鱼卵为8粒。具鳃上呼吸器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放养密度可高于一般的鱼,每平方米可放12尾22.5千克的亲鱼,雌雄比例为11。亲鱼的饵料一般利用池中小杂鱼,以及一些低质鱼苗进行投喂,还可以投喂陆生蚯蚓、水蚯蚓、泥鳅等,投饵率一般在体重的35%。营养价值:白乌鱼的肌肉组成:水分77.90。粗灰分1.10,粗蛋白20.69,粗脂肪0.76,与另外一些淡水名贵鱼比较:粗蛋白含量高于大口鲇(14.85),粗脂肪低于大口鲇(3.22),是一种低脂高蛋白的中高档名贵经济鱼类。肉质细嫩,少刺,味道鲜美。药膳可催乳,生肌活血,是产妇及老幼的滋补珍品。营养丰富。体色白,体态秀美,耐低氧,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易

28、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配合饲料、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池塘养殖产量极高、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极高。9、长吻鮠:生活习性:一般生活于江河的底层,觅食时也在水体的中、下层活动;冬季多在干流深水处多砾石的夹缝中越冬。食性特征:长吻鮠为肉食性鱼类,主要食物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经人工食性驯化可摄食商品配合饲料。生长特性:长吻鮠的生长速度较快,为同类鱼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最大个体可达30斤,常见者多为48斤。大型鱼类,肉嫩味鲜美,富含脂肪,无细刺,蛋白质含量为13.7,脂肪为4.7,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此鱼最美之处在带软边的腹部。鳔特别肥厚,干制后为名贵的鱼

29、肚。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3龄,一般为45龄。成鱼每年34月开始成熟,便上溯至砾石底的河水急流处产卵。产卵期为46月,8月左右下退。怀卵量110万粒以上不等。长江的产卵场较集中于中游的荆江河曲以及上游的沱江等江段。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简单、饲料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和配合饲料、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池塘养殖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高。10、白斑狗鱼: 生活特性: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在我国仅产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白斑狗鱼生活于寒冷地区水域,为温、冷水性鱼类,适温范围030,最适生长温度2226。是在北半球寒带到温带里广为分布的淡水鱼。食性特征:静伏於水中或潜匿於水草

30、丛中的独居性、掠食性、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幼鱼性情温顺常成群生活,成鱼则单独栖息。以鱼类为食,食量大,冬季仍继续强烈索食,生殖后食欲更旺。通常在清晨或傍晚猎取食物,其它时间不再游动,静下来休息,慢慢地消化所吞食的食物。幼苗阶段以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为食,稍大即捕食其他鱼类。饵料不足时会自相残食。天然水体中,最大个体体重可达40公斤。幼鱼集群活动,成鱼分散觅食,行动迅速敏捷,常活动于水草丛中。当猎物进入够得著的范围内,突然猛冲捕捉。通常以小鱼、昆虫、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但较大个体也取食水鸟和小兽。是淡水鱼中生性最粗暴的肉食鱼。性情凶猛残忍,行动异常迅速、敏捷。生长特性:生长速度快,

31、肉质坚韧少刺,冬季在冰下过冬。2龄鱼个体重7001000克,开始性成熟。开春时游到小支流去繁殖。水温在414摄氏度时产卵,68摄氏度时为产卵高峰期。味道鲜美,观赏性强。2001年,上海水产大学与新疆额尔齐斯河特种鱼类繁育场联合攻关,率先在国内实现了白斑狗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2007年,石家庄市水产管理处与河北省水产研究所合作,在赞皇县正和水产良种场开展白斑狗鱼规模化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历时3年,摸清了在非原产地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技术要点,掌握了白斑狗鱼幼体不同生长阶段适宜的环境条件参数。2009年成功繁育出1.5公分的苗种38万尾,受精卵孵化率平均达到80.1%。易人工养殖的特点:食性简单、饲料鱼来源广、可驯化摄食冰鲜鱼块、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病害少、池塘养殖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市场经济价值极高。1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