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天涯浪子
河南理工大学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试卷
一. 名词解释
1. 煤炭资源量
是可开发利用或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煤炭埋藏量
2. 瓦斯
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继续生成瓦斯。
3. 煤得自燃倾向性
煤由于氧化放热而导致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以后骤然加快,达到煤的着火点(300~350℃),从而引起燃烧。
4. 可采厚度
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的煤层厚度。
5. EFG编码
依据矿产勘查阶段可行性评价结果、地质可靠程度、经济意义,对矿产资源进行分类而采用三维形式(EFG编码)的立体分类框架图。(E-经济轴,F-可行性轴,G-地质轴)
6. 挥发份
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g,在隔绝空气,900℃±10℃的高温下加热7min,煤样减轻的质量占原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煤的内在水分(Mad),即为煤样的挥发分产率,用符号Vad表示。
7. 灰分
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余的残渣。
8. 硫份
煤炭中硫的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9. 地质编录
把地质勘探和煤矿开采过程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用文字、图表等形式系统客观地反映出来的工作。
10. 开采技术条件
系指影响煤矿建设、生产与安全的各种地质因素;包括:煤层的厚度、结构,煤的物理性质,煤层的产状及其变化,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地温等
二. 填空
1. 勘查的四个阶段。预查,普查,详查,勘探
2. 勘查工作三编;边勘查施工,边分析研究资料,边调整修改设计
3. 地质编录种类;原始地质编录,综合地质编录
4. 地质编录要求;可靠性,统一性,及时性,真实性四要素
5. 煤层的顶板及岩性与垮落分为;基本顶,直接顶,伪顶,伪底,直接底,基本底
6. 取样种类;煤芯煤样,煤层煤样,风、氧化带煤样,瓦斯煤样
三. 识别题
本题简单识别向斜,背斜,正逆断层
四. 计算题
某钻机上回次钻孔250m,本回次钻孔253m,残留岩心长度0.3m,上层页岩岩心长度1.6m,下层灰岩岩心长度1.2m。求其页岩与泥岩的换层深度?
回次岩心采取率=
回次岩心采取率=
—回次岩心采取长度之和;
LA—回次进尺;
LB—本回次残留岩心长度;
LC—上回次残留岩心长度。
钻具全长=累计孔深十机高十机上余尺
回次进尺=本回次累计孔深 - 上回次累计孔深
=上次残尺+加尺(或-减尺)-本次残尺
=钻具全长 - 上次累计孔深 - 机高 - 本次残尺
累计孔深=上次累计孔深十本次进尺
=钻具全长-机上余尺-机高
五.问答题
1.勘查布置的基本原则
答:1、勘查工程布置一般是在勘查区已确定了勘查类型之后,再根据勘查区的具体进行布置。
2、在布置勘查工程时,应根据勘查区的地质特点,并结合煤矿设计和建设的要求,有区别的进行勘查工程的布置工作。
3、在一个勘查区(井田)进行勘查的初期,为了获得评价煤矿床的基础地质资料,常常采用大体上均匀分布的勘查网。
4、勘查工程原则上应布置成直线,但有时因特殊的地质目的和其他技术需要,或因他形地物的影响,勘查工程可在勘查线之间加密,或在勘查网中布置插心孔。
5、在暴露区或半掩埋区,应尽量运用地表地质资料,山地工程及生产井、老窑调查的资料。在掩盖区,应充分利用物探成果,作为布置钻探工程的依据。
6、在首先保证勘查质量额前提下,才能布置无岩心钻孔。
2.物探与钻探工程的优缺点
答:1、遥感地质调查:优点,大范围/快速/直观/动态/多源;缺点,基岩出露不好时,影像标志不明显,规律性差,难以解译地质构造及其它地质要素的轮廓。
2、地质填图:优点,调查含煤区的地层、构造、煤层和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情况,为以后的地质工作指明方向;缺点,基岩出露不好时,填图质量较差。
3、山地工程;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好,在基岩出露较少的地方能够很好的揭露地层。缺点,仅揭露了表层基岩,未能地下矿体及深部构造。
4、钻探工程:优点,能够对地下岩体及矿体最直观的观测研究及采取样品;缺点,资金消耗大、施工周期长。
5、地面物探:优点,使用范围广、勘探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缺点,大比例尺准确度低、对勘查区的地形条件要求高。
6.地球物理测井:钻井中的一种特殊测量,指作为井深函数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特性的测量,从这些物理特性中推断出岩石和煤的特性,从而获得井下地质信息。
3.勘查类型的划分及其依据
答:一、按照矿区(或井田)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1、简单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不大,断层稀少,没有或很少受岩浆岩的影响。
2、中等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断层较发育,有事局部受岩浆岩的影响。
3、复杂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变化很大,断层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影响严重。
4、极复杂构造:含煤地层的产状变化极大,断层极发育,有时受岩浆岩的严重破坏。
二、按照煤层的稳定程度划分为四种类型。
1、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小,变化规律明显,结构简单至较简单,煤类单一,煤质变化很小,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
2、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但规律性较明显,结构简单至复杂,有两个煤类,煤质变化中等,全区可采或大部分可采,可采范围内厚度及煤质变化不大。
3、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结构复杂至极复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煤类,煤质变化大。
4、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极大,呈透镜状、鸡窝状,一般不连续,很难找到规律,可采块段分布零星;或无法进行煤分层对比且层组对比也有困难;煤质变化很大,且无明显规律。
六.论述题
资源储量的估算方法及适用范围
答: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是指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已有煤炭资源勘查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估算地下埋藏的煤炭资源数量。
1、算数平均法。
适用条件:一般用于勘查程度低的预查阶段,地质构造简单,煤层产状平缓,厚度变化不大,勘查工程分布大致均匀的地区采用;对于构造复杂、煤层稳定性差的矿床,求研究程度低的资源/储量时可以采用。
优点:方法简单,估算迅速,条件适合时估算结果比较准确,在勘查工程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由于正负误差互相补偿,用此法估算的精度可以大大提高。
缺点:歪曲了煤层形态,不能真实反映煤层产状、厚度、煤质等变化情况,对于构造复杂、煤层稳定性差的煤层误差较大。它只能近似的估算资源/储量,不能估算不同水平、不同地段的资源/储量,因此满足不了矿井设计及煤矿开采的需要。
2、地质块段法.
适用条件:可用于煤炭地质勘查的任何阶段;适用于任何形状及其厚度变化的煤层,适用于产状平缓或倾斜的煤层;在勘查工程数量较多、且分布比较均匀的条件下适用。
优点:适用范围较广,可按不同地质因素划分块段,有利于矿井设计和生产部门的应用。
缺点:在勘查工程密度不大且分布不均或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的情况下精度较差。
3、等高线法。
适用条件:在资源勘查阶段及矿井生产阶段均适用;对简单的褶皱构造以及煤层走向和倾向具有明显变化的地段效果较好;也适用于煤层厚度稳定或较稳定的煤层。
优点:由于资源/储量估算是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进行的,所以能真实反映煤层的产状变化;由于资源/储量估算是按等高线分水平估算和统计的,所以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矿井设计及开采部门的需要;估算方法简单,精度较高。
缺点:使用时必须在产状有明显变化、煤层厚度稳定或较稳定的情况下才合适,故有一定的局限性。
4、地质块段—等高线法。
适用条件:在资源勘查及矿井生产阶段均适用,不受煤层产状变化的限制,所以煤层产状水平及倾斜时都适用;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的条件下也适用。
优点:具有地质块段法及等高线法的一切优点,此法既按不同地质因素划分块段,又按不同水平估算煤的资源/储量,深受煤矿设计及生产部门的欢迎。
5、断面法。
⑴、垂直断面法:
①、适用条件:一般多用于勘查程度较低或露天勘查的地区;当相邻勘查线煤层断面面积比较接近的情况下,它适用于任何产状和结构的煤层;此外,在煤层厚度大的情况下,这种方法较适用。
优点:在勘查线剖面图上直接进行,不需要专门编制资源/储量估算图,因而大大简化了估算过程,能保持煤层断面的真实形状,客观地反应地质构造的特点。
缺点:使用条件要求较严格,当煤层变化较大时其可靠性将受到影响。
②、不平行断面法: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基本与平行断面法相同,但此平行断面法应用得更为广泛,当勘查线不平行或呈放射状时,亦能运用。
⑵、水平断面法:
适用条件:适用在倾斜或急倾斜的煤层中,在煤层厚度大的露天煤矿中也适用。
优点:可按不同阶段、不同水平分别估算资源/储量,因此能满足煤矿设计及生产部门的要求。
缺点:由于它仅对露天开采的厚煤层比较适用,故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6、多角形法。
适用条件:适用于勘查工程分布不均匀且构造简单、煤层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地区,以及煤层厚度和灰分含量变化均大的地区。
优点:该方法比较简单,估算迅速;由于划分块段较大,因此当某一参数有误差时不会影响其他块段资源/储量的精度。
缺点:机械的划分块段,而不是开采的自燃块段,且绘制的而资源/储量估算图表比较复杂,严重歪曲了煤层形态,不利于煤矿设计和生产部门利用,对勘查工程较少的矿区不适用。
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