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说明
25 太阳是大家的
这是一首儿童诗。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和不同国家的孩子游玩。“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世界是大家的”,全世界孩子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
诗歌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诗人从“太阳普照全球”这一自然现象中提炼出诗意,把太阳当做所有国家的朋友,她从西山落下,走向别的国家,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带去了快乐和希望。
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彤”字本音读第二声“tóng”,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tōng”。
“陪”字可以联系已学过的“部”字,通过区别形近字学习新字。写的字中,要注意“彤”字,左半边不要多写一点,“霞”字同样需要注意上下的比例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下半部分的正确写法,联系“假”字书写。
这首诗共有四节:第一节是描绘太阳落山的景色;
第二节是写太阳一天的活动;
第三节是承上启下,回应第一节;
第四节是写其他国家的小朋友对太阳的盼望。
近义词:
红彤彤——红通通 戏水——玩水
反义词:
升起——落下
26 一面五星红旗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动中发生了事故。在极度困难的处境下,“我”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用国旗换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爱国精神维护了国旗的尊严、祖国的尊严,也赢得了外国朋友的尊敬。
课文从三个方面叙述事件的经过,
第一部分写“我”在一次漂流活动中失事,处境非常艰难;
第二部分写“我”与面包店老板打交道的过程,“我”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用面包换国旗的要求;
第三部分写“我”的行为感动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
课文思路清晰,在表达上的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心理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一写法。
正确读写“假日、背包、防止、脖子、漆黑、壮胆、无影无踪、
荒无人烟、小镇、处境、交易、鼻子、犹豫、反应、摔倒、竖起、费用”等词语。
要注意“摊”是前鼻音,“凝”是后鼻音,“竖”是翘舌音。
要从字形上来帮助学生区别其他易混的字,如,“摊”,可以通过换偏旁的方式同“滩”字区别,“竖”和“坚”要注意下半部分的不同,可以通过组词等方式让学生巩固。
字形复杂的,如“窄”“漆”“鼻”“摔”,“窄”字可以联系“作”“昨”书写;“漆”字的右下部分不能写成“水”;“鼻”字是上中下结构,上中部分的“自”和“田”都要写得略扁;“摔”字右边中间部分是“幺”,不要写成“纟”。
本课抓住两个点进行,一是“我”的爱国情意,一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的友谊。这两个点是相互依存的:“我”的爱国情意促成了老板态度的转变,而老板态度的转变又衬托了“我”的爱国情意。教学时,可以从学生了解的国旗知识和故事入手,也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平时参加升旗活动的感受。
(1) 在漂流失事后,我的处境是怎么样的?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头和身子被撞伤了好几处”,“筏子和背包都无影无踪”,“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转了近三天。
这些句子都说明“我”当时的处境非常困难,急需帮助。这样描写为后面做了铺垫──在这样困难
的处境下,“我”的爱国行为更加难能可贵。
(2)面包店老板先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后来又改变了?
当“我”向面包店老板求助时,老板先是婉言拒绝,“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
后来又提出用五星红旗交换面包,或许他只是好奇,并不是有意侮辱中国人,但是“我”却断然拒绝了
老板的要求,因为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象征国家尊严的国旗是不能用来交易的。“我”宁愿饿死也不愿
用国旗换面包,这一举动打动了老板,他深深地理解了这位中国留学生的行为,从而给了“我”更多的帮助。
这也说明了只有具有民族气节的人,才会赢得外国友人的尊重。
(3) 课文是怎样表现“我”的爱国情感的?
本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几乎不直接写“我”说了什么话,也没有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
在与面包店老板交流的过程中,都是通过“我”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来表达内心情感,如“犹豫”“展开”“凝视”“摇摇头”“向外走去”等词语和短语。俗话说,“行动胜过千言万语”,这些动作实际上更有力地表现了“我”的爱国热情,这样写显得深沉而含蓄,符合课文的整体氛围。
例如,“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红旗依然鲜艳”是“我”的主观感受。联系上文讲“我”遇到的危险和下文讲“我”遇到的困顿境地,说明五星红旗依然保持着她的庄严,表达了“我”对国旗热爱的一片赤子之心。
再如,“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一句话旁边有一个泡泡:“这时‘我’可能会想什么呢?”。“我”这时可能会想到很多,但有一点是确定的,“我”根本不会答应面包店老板的要求。
学生可以结合全课“我”对国旗深沉而真挚的感情来体会:
“我”在漂流出发前带上国旗,表明自己是中国人,也希望国旗能陪伴自己渡过困难;
在漂流遇到危险时,“我”先想到的是把国旗系在脖子上,表明我对国旗的尊重和爱护;
当面包店老板向我提出用国旗换面包时,“我”断然拒绝了面包店老板的要求。
近义词:
收拾——整理 无影无踪——踪迹全无 处境——境况 平等——公平
犹豫——迟疑 凝视——凝神、注视 吃力——费力
反义词:
漆黑——通明 精致——粗糙 犹豫——果断
27 卖木雕的少年
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
景色壮观的瀑布,栩栩如生的木雕,晚风吹拂的夜晚,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衬托了卖木雕的少年美丽的心灵。
本课叙述详略得当,作者对美丽的大瀑布风光一带而过,而是围绕课文重点,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买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一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三是积累一些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
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
五官端正、观赏、掏钱、即将、晚饭、清晰可辨、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牙齿”等词
“释”是翘舌音,“宾”是前鼻音,要注意读正确。“栩”字不要读成“羽”。
写字方面:“售”字的上半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驮”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犬”;“构”“端”“辨”“堆”
“模”可以让学生先和以前学过的“沟”“喘”“辫”“推”“摸”字比较,注意不同之处。
课文的顺序:听朋友介绍木雕──挑选木雕──放弃买木雕──赠送木雕。
朋友介绍的非洲木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时,爱不释手,激发了购买的愿望。这两部分都是为后面做铺垫,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现出“我”放弃买木雕后的遗憾心情。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才会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木雕小象墩虽然只是一件小礼物,却表达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
本课文中,少年猜测“我”是中国人,为文后“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埋下了伏笔。
在世界各地的游客中,少年为什么单单会说“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呢”?这和本课的背景有关,作者游览的非洲国家是赞比亚,中国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援助建设了坦赞铁路,给非洲人民留下了良好印象。
理解比较难的词语。
如,“游人如织”的“织”不好懂,这里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说明游客很多,像织布机一样穿梭往来;
“琳琅满目”的“琳琅”本意是“美玉”,这里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
“栩栩如生”中的“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课后思考练习第二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首先,少年希望“我”能够买一个木雕,虽然有推销商品的意思在内,但主要还是希望游客能带走一个纪念品;当我不打算买木雕后,少年先是觉得遗憾,后来又决定送一个木雕给我,除了“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外,更是希望“我”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非洲。这表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情谊,也表现出他的质朴、善良。
近义词:
名不虚传——名副其实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爱不释手——境手不释卷
诚恳——真诚 遗憾——可惜
反义词:
语无伦次——井井有条 犹豫——果断 遗憾——可惜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双方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本课是一篇通讯,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
首先,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救灾
最重要的就是速度要快);
其次,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工作(在困难和危险的处境中
仍然坚持救灾,体现了人道主义和牺牲精神);
最后,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高超的救援技术使得救援成功)。
新闻的语言要求客观、准确、朴实、简洁,尽量让事件本身说话,作者的观点就在事件的叙述当中。
近义词:
祝愿——祝福 悲惨——凄惨 弥漫——充满 搜索——搜寻
称赞——赞扬 协助——帮助 圆满——完美、完满
反义词:
悲惨——幸福 迅速——缓慢 圆满——欠缺
语文园地七
我的发现
AABC式的成语。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 恋恋不舍 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 头头是道
源源不断 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 蒸蒸日上 津津有味 滔滔不绝
在四字成语中,常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词重叠起来使用。
成语的叠音有三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前两字叠用,其公式为AABC,如“比比皆是”“斤斤计较”“心心相印”“欣欣向荣”“咄咄怪事”。
第二种,前后两字均叠用,其公式为AABB,如“日日夜夜”“形形色色”“战战兢兢”“鬼鬼祟祟”“层层叠叠”
“熙熙攘攘”。
第三种,后两字叠用,其公式为ABCC,如“神采奕奕”“温情脉脉”“虎视眈眈”“喜气洋洋”“逃之夭夭”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止——企(企业) 郎——廊(画廊) 直——置(配置) 丁——厅(客厅)
代——贷(贷款) 力——虏(俘虏) 分——岔(岔路) 由——届(首届)
如,“郎、廊、厅”读后鼻音,“置、岔”读翘舌音。
“读读背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邢俊臣)
选了五句表现友谊的名句。供选择: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战国)庄子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汉书》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