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实习二 砾石统计资料的整理
一、实习目的
砾石层是第四纪最为常见的堆积物之一,对砾石统计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对确定砾石层的沉积环境及成因类型
作用很大。通过实习,学会对砾石资料的整理和几种主要作图方法。
二、步骤
1. 了解砾石资料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统计方法;
2. 对所提供的100个砾石统计数据按要求进行归类和整理;
3. 对整理的结果作:
A 砾石成分百分比图或直方图
B 砾石A轴方位等密度图
C 砾石AB面等密度图
D 砾石风化百分率直方图
E 列表计算砾石的球度、扁度和磨圆度
三、观察统计砾石层的基本内容
砾石研究,一般采用砾石统计法(砾石组构测量)定量反映砾石特征。一般选用有代表性的砾石层的剖面或露
头面,在一平方米的范围内有选择地进行顺序测量统计,最常用的方法是网格法(10*10cm),每格中测量1~3个砾
石,共测量统计砾石100~300个(特别大的和<2cm的砾石除外),在砾石测量时,应先测量ab面产状,a轴方位,然
后依次测量砾石的大小、磨圆度,最后观察砾石的成分和表面特征、风化程度(可打碎)。砾石测量的内容和记录
格式如表:
表1-1 砾石测量统计表
地点 时间 层位 记录人
编
号
砾石
成分
砾径(mm)
方位
ab面产状
磨圆度
风化程度
其它
a
b
c
a
倾向
倾角
0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1.砾石成分
根据砾石的成分可分析砾石搬运距离和物质来源。将所统计的砾石成分绘制成图件,可直观地反映各种岩性所
占的百分比。若砾石成分较简单,可选用百分比图(图1-38),成分复杂则选用成分频率分布柱状图(直方图,图
1-39)。
2.砾石的形态
砾石的形态包括形状、圆度、球度和扁度。砾石的形态是砾石层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1)形状测量要素
无论砾石大小,每块砾石都包含a、b、c三轴。因此,在砾石测量时,要着重测量这三个要素,即a、b、c三轴
的长度(图1-40),最大扁平面上垂直a轴的最大直径叫b轴,垂直最大扁平面的最大直径叫c轴。a、b、c三轴一般
是相互垂直的。
(2)形状
根据砾石a、b、c三轴的长度及比值(b/a,c/b),砾石的形状可分为四种(图1-41)。
扁球体
2
园球体
1
扁长体
4
椭球体
3
图1-41 砾石的形状分类图
1园球体:b/a>2/3,c/b>2/3
2扁球体:b/a>2/3,c/b<2/3
3椭球体:b/a<2/3,c/b>2/3
4扁长体:b/a<2/3,c/b<2/3
(3)圆度
圆度系指砾石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若棱角被磨蚀,则砾石逐渐变圆。因此,圆度就是棱角尖锐度的函
数。
A 比较法
利用肉眼对砾石进行相对比较法进行圆度估测,一般可用比较法将圆度分为五级(括号中的数字为该圆度级的
基数):
棱角状(0) 颗粒具尖锐的棱角,棱线向内凹进。一般来说,砾石基本未经搬运则呈棱角状。
次棱角状(1) 砾石的棱和角都稍有磨蚀,但棱和角都清楚可见。一般说明砾石经过短距离搬运。
次圆状(2) 砾石的棱角有明显的磨损,棱线略向外凸出,但原始轮廓还清楚可见,一般说明砾石经较长距离
搬运。
圆状(3) 砾石的棱角已经基本全部磨损消失,棱线部分向外凸出呈弧状,原始的轮廓已经基本消失。一般说
明砾石经过较长距离搬运和磨损。
极圆状(4) 砾石已无棱角,棱线明显地向外凸出呈弧状。说明砾石经过相当长地距离和磨损。
B 平均圆度(圆化程度)
可根据比较法所测定的五个级别分别所占的比例数,利用下列公式求得:
S(平均圆度)=(∑nQ/N)×25%
n-基数 Q-该基数的总个数 N-所测砾石总数
如测定100个砾石,其中5级4个,4级25个,3级45个,2级24个,1级1个,0级1个,那么,
S={[(5×4)+(4×25)+(3×45)+(2×24)+(1×1)+(0×1)]/100}*25%
=(301/100)×25%
=75%
所测砾石的平均圆度为75%,平均圆度百分比越高,则说明砾石层的圆度越高。
C 滚圆度指数(e)
e=(曲率最小半径*2)/a
不同的成因,滚圆度指数都有一定的差别。如下表1-2:
成因
河流中燧石
海滩
洪积
冰川
e
0.04~0.11
0.05~0.4
0.2~0.55
0.99~0.12
(4)球度
球度是指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它取决于a、b、c三轴的比例。通常据W、C克鲁宾公式求得:
φ(球度系数)=
式中a、b、c分别代表砾石a、b、c三轴的长度。球度系数值最大等于1,最小接近0。
(5)扁度
扁度表示砾石扁化的程度,同样也取决于a、b、c三轴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F(扁度)=(a+b)/2c
式中a、b、c分别代表砾石a、b、c三轴的长度。
3.砾石的产状
砾石的产状(指ab面产状)资料可原来判断砾石搬运的动力性质及搬运方向,由于砾石的排列方向(a轴排列
方向)和ab面的倾向及倾角,与沉积时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因此,砾石的产状经常是确定砾石层成因类型的重
要标志之一。如河流形成的冲击砾石,a轴与水流方向平行,ab面倾向河流上游,倾角15~30。;而海滩砾石的a轴
与海岸线平行,ab面倾向海,倾角3~15。;泥石流、冰川等成因的砾石产状常没有明显的规律。
根据砾石产状的数据,可以制作a轴走向和ab面倾向图,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玫瑰花图,一种是赤平投影
方法作的等密度。
玫瑰花图的作法和构造地质学中的节理玫瑰花图的方法相同,其优点是能突出说明砾石ab面的倾向或a轴的排
列规律方向,但不能表示ab面的倾角。
等密度图的作法是将砾石的ab面产状投到投影图上,投影网的最外圈为0度,中心为90度,在外圈顺时针方向
上,找到ab面的倾斜方位,在此方位上从外圈向里找出倾角,该点即为一个砾石的极点投影。优点是既能看出ab面
的倾斜规律,又能看出ab面倾角大小。
4.砾石的粒度及分选
砾石层的结构特征主要取决于砾石的粒度及分选,确定粒度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又最简单的方法是将砾石的
长轴(a轴),及粒径d(d=)按粒级算出百分含量并作频率累积曲线(图1-42),然后用“四分位数”的
方法求得砾石粒度的平均值及分选系数(S0)(表1-3),分选系数的公式为:
S0=(特拉斯克分选系数)
d75――75%含量处之颗粒直径,
d25――25%含量处之颗粒直径。
表1-3 砾石a轴长度和粒径d的平均值及分选系数
砾石
点号
a轴长度平
均值(mm)
a轴长度
分选系数
粒径d平
均值(mm)
粒径d
分选系数
No.1
70
1.45
55
1.41
粒度分析的目的在于推断砾石层沉积时的流水动力学状况。分选系数越接近1的,表示分选作用进行得越好,
说明当时水流运动比较稳定,流速变化不大;而分选系数大于3得,表明分选作用极差。
5.砾石得风化程度
相同成分得砾石,因沉积时代不同,其风化程度也不同。时代越老,风化程度越深,时代越新,风化程度越浅
。因此可根据砾石得风化程度来确定砾石层沉积时代的相对顺序。确定砾石的风化程度一般是在野外测量砾石时,
等其它各项内容完成后,用锤击破砾石,观察砾石表面风化圈的厚度或用锤击时的难易程度。砾石的风化程度一般
可以分为4级。
Ⅰ级 全风化:锤击即碎,或长石已经风化成为高岭土。
Ⅱ级 半风化:砾石被敲开后,能见到一定厚度的风化圈或较疏松。
Ⅲ级 弱风化:岩石较坚硬,不易敲碎,只能看见很薄的风化圈。
Ⅳ级 未风化:岩石坚硬,不易敲开,敲开后未见风化圈。
这是野外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相对比较法。把以上四种风化程度分别进行统计,计算其百分比,可作砾石风化频
率图或三角图,比较不同砾石层的风化程度(图1-43)。如果进行更精确的测量砾石的风化皮厚度,在每个砾石
层选用70-100个砾石(最好成分相同),切开磨光测量其风化皮(氧化圈)厚度,要求以毫米计,求其平均值和
标准差,作频率直方图,再比较不同砾石层的平均值。
6.特殊的砾石形状及表面擦痕
在进行砾石的观察和测量时,还应十分注意某些特殊形状的砾石及其表面擦痕。如泥石流成因的砾石棒状化,
冰碛砾石熨斗化,表面擦痕为“丁头鼠尾”等。
附:某地三阶地砾石测量数据100个
编
号
砾石
成分
砾径(mm)
a轴
走向
ab面产状
磨圆度
风化程度
其
它
a
b
c
倾向
倾角
0
1
2
3
4
1
2
3
4
1
石英岩
67
24
12
104
210
21
√
√
2
石英砂岩
45
29
9
110
170
8
√
√
3
长石砂岩
74
65
22
123
170
14
√
√
4
石英砂岩
55
29
20
115
168
15
√
√
5
石英岩
60
31
14
98
152
15
√
√
6
石英砂岩
66
52
26
142
149
14
√
√
7
红柱石
角岩
76
70
21
111
166
21
√
√
8
板岩
25
10
9
101
171
20
√
√
9
千枚岩
63
31
11
103
173
18
√
√
10
石英岩
52
29
18
105
169
19
√
√
11
石英砂岩
21
14
8
114
171
51
√
√
12
千枚岩
20
9
7
111
180
32
√
√
13
粗砂岩
35
10
9
115
179
23
√
√
14
石英岩
26
15
14
121
178
19
√
√
15
石英砂岩
12
9
8
131
161
14
√
√
16
含砾砂岩
9
6
4
128
172
18
√
√
17
凝灰岩
37
20
11
128
145
18
√
√
18
脉石英
72
65
12
129
165
17
√
√
19
石英砂岩
26
15
8
127
172
18
√
√
20
细砂岩
24
6
4
121
181
21
√
√
21
细砂岩
66
36
14
120
189
15
√
√
22
脉石英
31
29
13
119
187
8
√
√
23
石英砂岩
19
18
6
115
186
10
√
√
24
凝灰岩
30
15
7
110
179
21
√
√
25
砾岩
56
50
21
114
181
14
√
√
26
石英岩
54
25
19
111
180
15
√
√
27
石英砂岩
21
14
9
121
179
16
√
√
28
板岩
98
76
20
178
180
20
√
√
29
粗砂岩
36
15
6
150
154
31
√
√
30
石英砂岩
16
9
5
134
156
24
√
√
31
石英岩
47
26
15
75
148
25
√
√
32
石英砂岩
32
25
9
76
157
12
√
√
33
粗砂岩
6
5
3
72
165
14
√
√
34
石英砂岩
51
29
10
70
178
31
√
√
35
石英岩
14
7
6
70
176
25
√
√
36
粉砂岩
49
24
18
65
169
41
√
√
37
花岗岩
76
60
54
66
175
32
√
√
38
石英砂岩
52
41
25
70
180
20
√
√
39
石英岩
30
25
8
61
191
16
√
√
40
红柱石
角岩
45
27
21
72
181
17
√
√
41
石英砂岩
76
66
26
69
175
16
√
√
42
砾岩
26
21
10
60
156
21
√
√
43
粉砂岩
35
29
9
60
158
8
√
√
44
石英砂岩
21
15
10
61
160
4
√
√
45
石英岩
16
9
5
62
161
6
√
√
46
石英砂岩
23
21
16
58
172
15
√
√
47
粉砂岩
15
8
6
63
171
25
√
√
48
石英砂岩
26
15
8
57
171
25
√
√
49
石英岩
21
13
9
60
150
41
√
√
50
石英砂岩
16
10
6
61
159
23
√
√
51
红柱石
角岩
66
61
20
69
161
25
√
√
52
闪长岩
70
45
9
54
172
14
√
√
53
粉砂岩
97
76
38
56
178
16
√
√
54
石英砂岩
40
30
10
61
190
19
√
√
55
石英岩
76
54
11
60
310
20
√
√
56
闪长岩
56
36
16
59
210
30
√
√
57
石英砂岩
55
40
15
57
231
11
√
√
58
粉砂岩
60
34
26
61
240
14
√
√
59
石英砂岩
98
77
35
70
211
13
√
√
60
长石砂岩
41
31
22
80
215
18
√
√
61
石英砂岩
23
7
4
81
200
17
√
√
62
粉砂岩
30
21
10
79
198
16
√
√
63
砾岩
36
26
15
75
175
16
√
√
64
石英砂岩
35
29
9
69
158
16
√
√
65
片岩
56
24
10
96
141
21
√
√
66
石英岩
44
30
10
72
165
40
√
√
67
石英砂岩
37
25
11
74
161
35
√
√
68
闪长岩
38
24
16
78
171
30
√
√
69
花岗岩
80
41
25
76
180
28
√
√
70
石英砂岩
34
19
14
82
190
21
√
√
71
石英砂岩
99
66
50
84
120
21
√
√
72
角岩
66
20
15
86
119
19
√
√
73
板岩
54
35
26
75
125
18
√
√
74
石英砂岩
46
35
20
74
145
17
√
√
75
石英岩
22
10
5
72
161
15
√
√
76
石英岩
90
65
40
59
150
15
√
√
77
石英砂岩
75
66
30
61
151
16
√
√
78
片岩
78
45
21
23
145
50
√
√
79
角岩
82
30
10
31
160
41
√
√
80
石英砂岩
40
36
21
48
178
35
√
√
81
板岩
60
34
16
71
190
61
√
√
82
石英岩
85
40
20
74
189
31
√
√
83
石英砂岩
38
31
18
85
170
41
√
√
84
含砾砂岩
36
25
21
76
180
25
√
√
85
灰岩
28
22
13
61
191
18
√
√
86
细砂岩
35
15
8
90
181
17
√
√
87
石英砂岩
76
35
13
81
172
16
√
√
88
粉砂岩
32
20
15
92
181
5
√
√
89
石英砂岩
35
19
9
35
169
10
√
√
90
石英岩
44
30
25
38
150
11
√
√
91
石英砂岩
43
31
16
48
149
14
√
√
92
砂岩
50
28
16
51
132
17
√
√
93
花岗岩
28
21
15
62
141
18
√
√
94
石灰岩
96
52
40
73
150
19
√
√
95
石英砂岩
37
22
10
82
146
21
√
√
96
花岗岩
56
31
21
79
18
30
√
√
97
石英砂岩
78
56
32
75
129
31
√
√
98
粉砂岩
32
21
15
32
122
20
√
√
99
石英砂岩
52
43
37
21
145
18
√
√
100
石英岩
35
28
12
58
105
17
√
√
四、练习及作业
1. 统计所给资料砾石的成分及百分含量,将结果填入表1-4中,作砾石成分直方图(图1-45)。
岩性
含量%
测点
石英岩
砾岩
石英砂岩
粉砂岩
长石砂岩
红柱石角岩
闪长岩
板岩
片岩
千枚岩
细砂岩
粗砂岩
含砾砂岩
凝灰岩
脉石岩
灰岩
花岗岩
三
阶
地
图1-45 三阶地砾石成分含量直方图
2. 统计砾石圆度的百分含量,将结果填入表1-5中
表 1-5
级别
%
测点
棱角
次棱角
次圆
圆
极圆
0
1
2
3
4
三阶地
3.按公式统计计算砾石的粒度及砾态等,并按要求将结果填入表1-6中:
表1-6 三阶地砾石参数统计表
数据
测点
粒度
砾态
d
Da
Db
Dc
D25
D75
S0
φ=/a
F=(a+b)/2c
表1-7 三阶地砾石a轴长度统计表
长度
%
测点
0
︱
10
11
︱
20
21
︱
30
31
︱
40
41
︱
50
51
︱
60
61
︱
70
71
︱
80
81
︱
90
91
︱
100
1.统计砾石风化程度各级含量,将结果填入表1-8中
表 1-8 三阶地砾石风化程度含量表
级别
含量%
测点
未风化
弱风化
半风化
全风化
1
2
3
4
2.统计砾石的a轴方位(以5°为一区间),将统计结果填入表1-9中,作a轴方位玫瑰花图。
表 1-9 三阶地 a轴方位统计表
区间
含量%
测点
3.统计三阶地砾石ab面的倾向及倾角,将结果列表1-10,作砾石ab面等密度图。
表1-10 砾石ab面倾向及倾角统计表
倾向间隔
90-
110°
111-
130°
131-
150°
151-
170°
171-
190°
191-
210°
211-
230°
231-
250°
251-
270°
倾角
含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