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方案主題設計
溫暖的家
壹、緣起
家,是一個很獨特的地方,在所有人的組合當中,家庭是最特別的社會團體,也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家庭是孩子誕生到這世界最先接觸的環境,也是成長中最重要的學習環境,其功能是學校所無法取代的。而家庭功能有許多不同的看法,彭懷真(2003)歸納出家庭的功能有社會化、情感分享、性的規範、生育子女、社會地位的安排、經濟安全的提供、保護年幼及年長者等最常被提到的功能。
隨著現代社會結構之變遷與發展,使得傳統家庭倫理與秩序面臨挑戰,家庭的功能也在調整,許多項目也漸漸被社會制度所取代,但是家庭的功能仍是不容取代。因此,隨著家庭教育法的公佈實施,家庭教育課程正式納入現行課程當中,更加顯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貳、設計目的
一、增加孩子對家庭的認識,引導孩子了解家庭的功能。
二、加強孩子對家庭的向心力,進而為家庭貢獻所能。
三、引導孩子跟家人親密的互動,建立情感的分享。
四、提供孩子表達愛與讚美的機會。
參、設計限制說明
本活動設計以國小低年級兒童為教學對象,課程活動的設計以低年級為主,中高年則不適宜。
肆、內容說明
一、 學習主題
(一)蜜蜜甜心派
(二)我們這一家
二、教學對象
(一) 學生先備經驗:已有家庭的概念。
(二)適用年級:低年級。
三、學生背景分析
(一)低年級孩子在生活上,仍需要家人悉心的照顧,而跟家人的互動也最親密。
(二)低年級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識仍相當強。
(三)對家庭成員已有相當的認識了。
四、教學節數:二節
五、設計理念
(一) 從家庭的概念下,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在家裡面的身份及重要性。
(二) 引導孩子如何為「家人」盡一份心力,培養愛家的情懷與行動力。
(三) 教導孩子認識家人的互動,建立安全感及滿足感,進而能照顧家人。
(四)經由課堂上課,引導孩子體會讚美的魅力。
六、能力指標
家政 3-1-2 了解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並願意與他人分享
家政 4-1-2 察覺自己與家人的溝通方式
家政 4-1-3 認識家庭的組成份子與稱謂
兩性 2-1-6了解家庭的特質與每個人的義務與責任
綜合 1-1-2 說出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
生活 2-1-4 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的角色
健體 6-1-2 學習如何與家人相處
七、單元架構
溫暖的家
我們這一家
家政 4-1-2
兩性 2-1-6
生活 2-1-4
蜜蜜甜心派
綜合 1-1-2
家政 3-1-2
家政 4-1-3
健體 6-1-2
我是好幫手
誰在照顧我
我是開心果
我的家
伍、活動或方案設計說明
活動一:
活動名稱
蜜蜜甜心派
教材來源
自 編
教學時間
一節
適合年級
低年級
活動目標
1、增加孩子對家庭的認識,引導孩子了解自己家庭的組成。
2、從家人的互動中,建立家人情感的分享。
能力指標
綜合 1-1-2 說出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的角色
家政 3-1-2 了解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並願意與他人分享
家政 4-1-2 察覺自己與家人的溝通方式
家政 4-1-3認識家庭的組成份子與稱謂
健體 6-1-2 學習如何與家人相處
情境佈置
家庭樹海報
活 動 流 程
能力
指標
具體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時間
教學
資源
教學評量
家政3-1-2
家政
4-1-3
1-1知道自己放學後的行程及去處。
1-2知道家裡情境佈置。
1-3知道家庭成員。
一、準備活動:
1、教師:請小朋友先調查自己的住家及家裡面的組成份子,老師再介紹家庭的初步結構,帶動孩子探索自己的家。
2、教學重點:認識家的結構及家人的情感交流。
二、主要活動:
活動一:我的家
1.小朋友放學後你會去哪裡?(安親班、爺爺奶奶家、回家。)
2.給小朋友看不同生活空間的照片,請小朋友說說看,哪一個比較像家裡的情形?(學生宿舍、安養院、家裡。)
3.介紹你的家人有哪些?(爺爺、奶奶、伯伯、叔叔、弟弟、妹妹、哥哥、姐姐等。)
5分
10分
學習單一
學習單一
能完成學習單
能說出自己放學後的去處
能說出自己的看法
能跟同學分享學習單的內容
健體 6-1-2
綜合1-1-2
健體
6-1-2
家政 4-1-2
1-4 省思和家人的互動。
1-5 知道家庭的結構。
2-1知道家人互動的情形。
2-2省思和家人的互動。
2-3知道跟家人的對話
2-4製作開心卡跟家人分享
4.你喜歡和哪些家人同住?為什麼?
5.每一個人的家裡情形都不一樣,因此,老師可以先調查一下班上小朋友,家庭結構是如何?
活動二:我是開心果
1.當你快樂或是難過的時候,誰會在身邊陪伴你?
(家人:父母親、兄弟姐妹等。)
2.當你的家人生病、難過的時候,你可以陪伴她們嗎?
3.爸媽每天辛苦工作養育你,你想對她們說些什麼話?或是做些什麼事情?因為你是家裡面的開心果。
4.開心果支票:請小朋友完成開心果卡片,上面有對她們想說的話,及想做的事情,回家後送給她們,讓她們高興。
想說的話:爸媽我愛您、祝您們天天快樂等。
想做的事情:幫媽媽做家事、幫爸媽搥搥背等。
三綜合活動:
家庭是小朋友情感交流最好的地方,也是家庭的功能之ㄧ,透過活動的方式,實際讓孩子表達對家人關心。
20分
5分
學習單一
開心果卡片
輕音樂
能說出自己的看法
能說出家裡的人數
能說出自己的看法
能表達自己的意見
能表達自己的意見
能完成開心卡的製作,並跟家人分享
指導要點
及
注意事項
1. 有些小朋友家裡面的親屬成員不多,甚至是獨子,兄弟姐妹相處的機會是零,因此每個小朋友的家庭結構,老師應先熟知。
2. 開心卡贈送的對象,不一定只有爸媽,只要是家裡面的成員都可以。
3. 當孩子有不錯的回應時,記得給他讚美。
備註
活動二:
活動名稱
我們這一家
教材來源
自 編
教學時間
一節
適合年級
低年級
活動目標
1、引導孩子如何為「家」盡一份心力,培養愛家的情懷與行動力。
2、加強孩子對家庭的向心力,進而能照顧家人。
能力指標
兩性 2-1-6了解家庭的特質與每個人的義務與責任
生活 2-1-4 瞭解自己在群體中可以同時扮演多種的角色
健體 6-1-2 學習如何與家人相處
情境佈置
家庭樹海報
活 動 流 程
能力
指標
具體目標
教學活動
教學
時間
教學資源
教學評量
兩性 2-1-6
健體 6-1-2
1-1瞭解家中的照顧者
1-2省思角色互換
一、準備活動:
1、教師:認識自己的家人後,教師請小朋友調查自己家裡的家務分工情形,以及跟長輩的相處情形。
2、教學重點:認識家務分工及長輩的相處。
二、主要活動:
活動一:誰在照顧我
請小朋友跟著學習單完成相關的問題,教師指導學生填寫號碼。
1. 家裡面的衣服是誰洗的?
2. 誰上菜市場買菜?
3. 誰載你們去上課?
4. 誰在幫你複習功課?
5. 誰簽聯絡簿?
6. 誰煮飯給你吃?
7. 誰幫你洗澡?
8. 誰陪你玩遊戲?
9. 誰賺錢呢?
比一比誰的分數多,透過問題,讓孩子想一想平常的日子裡,都是誰在幫忙他?他們有沒有任何怨言呢?換成是你,你會這樣做嗎?
5分
15分
學習單二
學習單二
輕音樂
排行榜積分表
能完成學習單
能省思自己的看法
兩性 2-1-6
生活 2-1-4
2-1知道自己在家裡的角色及定位
2-2知道自己在家裡的重要性
活動二:我是好幫手
我是家裡的一份子,我想幫忙他們減輕家務工作的負擔,照顧家中年幼弟妹及年長的長輩,因為我是家裡的好幫手。
欣賞蜜蜜甜心派「第一百個客人」的影片。
1.如果你是那一位孫子,你會怎麼做?
2.如果只有你跟阿嬤在一起,你會怎麼照顧她?
3.在家裡面,你可以幫忙的事情有哪些?
(掉垃圾、掃地、清理客廳、整理房間、幫家人搥搥背、說故事、唱歌給家人聽、照顧爺爺奶奶、弟弟妹妹等)
4.如果家裡面少了我這個幫手,會不會有影響?為什麼?
三綜合活動:
家裡面的每一個人都相當重要,少誰都不可以,家裡面的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及重要性,是任何人都不能夠取代的,我是家的一份子,就有責任負起照顧弟妹、長輩的工作。
15分
5分
學習單二
影片
能說出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情
能省思自己在家裡的重要性
指導要點
及
注意事項
1.誰在照顧我的積分表指導小朋友,不論誰的分數多,並不是很重要,重要是他們對於你的照顧是不分大小的。
2.我是好幫手則鼓勵孩子分擔家務,減輕家人的負擔,尤其是身為哥哥姐姐的,可以照顧家中的弟妹。
3. 當孩子有不錯的回應時,記得給他讚美。
備註
陸、教學活動學習單
年 班 姓名
親愛的小朋友:
為了要清楚認識自己的家,請小朋友認真完成下列作業,因為我們上課時要跟大家分享你的家。
一、 請你寫出自己家裡的地址:
二、請寫出家裡成員的名字:
我:
爸爸:
媽媽:
其他:
三、我家有 個人
老師簽章:
開心果卡片:
請小朋友在開心果卡片中,寫下一段對家人想說的話,以及想對他們做的一件事情。
我是:
活動一:誰在照顧我?
1.媽媽: 2.爸爸: 3.爺爺:4.奶奶:
5.兄姐: 6.其他親人:
誰在照顧我,請小朋友看圖,針對下面問題寫上代表的號碼:
1.家裡面的衣服是誰洗的?( )6.誰煮飯給你吃?( )
2.誰上菜市場買菜?( )7.誰幫你洗澡?( )
3.誰載你們去上課?( )8.誰陪你玩遊戲?( )
4.誰在幫你複習功課?( )9.誰賺錢呢?( )
5.誰簽聯絡簿?( )
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照顧別人了,我一定會:
活動二:我是好幫手
看完「第一百個客人」的影片,我想說的話是:
我是家裡面的好幫手,我可以幫忙做到下面的事情,請連連看:
◎ 倒垃圾。
◎ 洗衣服。
◎ 洗碗。
◎ 收衣服。
◎ 帶小狗散步。
◎ 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搥背。
◎ 照顧店裡的生意
◎ 我還可以做:
◎
我是:
我是家裡的開心果,也是好幫手,給自己打的分數是:(請用色筆塗上你的分數)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6分 7分 8分 9分 10分
老師簽章:
七、參考文獻
彭懷真(2003)。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