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按键资料整理.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972021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9.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按键资料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按键资料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键盘知识讲解 一、键盘的分类 编码键盘 键盘 独立键盘 非编码键盘 矩阵键盘 键盘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实现输入数据、传送命令的功能,是人工干预的主要手段。键盘分两大类:编码键盘和非编码键盘。 编码键盘:由硬件逻辑电路完成必要的键识别工作与可靠性措施。每按一次键,键盘自动提供被按键的读数,同时产生一选通脉冲通知微处理器,一般还具有反弹跳和同时按键保护功能。这种键盘易于使用,但硬件比较复杂,对于主机任务繁重之情况,采用8279可编程键盘管理接口芯片构成编码式键盘系统是很实用的方案。 非编码键盘:只简单地提供键盘的行列与矩阵,其他操作如键的识别,决定按键的读数等仅靠软件完成,故硬件较为简单,但占用CPU较多时间。有:独立式按键结构、矩阵式按键结构。 二、键盘系统设计 首先,确定键盘编码方案:采用编码键盘或非编码键盘。随后,确定键盘工作方式:采用中断或查询方式输入键操作信息。然后,设计硬件电路。非编码键盘系统中,键闭合和键释放的信息的获取,键抖动的消除,键值查找及一些保护措施的实施等任务,均由软件来完成。 (一)非编码键盘的键输入程序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1.监测有无键按下;键的闭合与否,反映在电压上就是呈现出高电平或低电平,所以通过电平的高低状态的检测,便可确认按键按下与否。 2.判断是哪个键按下。 3.完成键处理任务。 (二)从电路或软件的角度应解决的问题 1.消除抖动影响。键盘按键所用开关为机械弹性开关,利用了机械触点的合、断作用。由于机械触点的的弹性作用,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合和断开的瞬间均有一连串的抖动,波形如下: 抖动时间的长短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一般为5~10ms,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抖动过程引起电平信号的波动,有可能令CPU误解为多次按键操作,从而引起误处理。 为了确保CPU对一次按键动作只确认一次按键,必须消除抖动的影响。按键的消抖,通常有软件,硬件两种消除方法。 硬件消抖 :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键的数目较少的情况。 软件消抖:如果按键较多,硬件消抖将无法胜任,常采用软件消抖。通常采用软件延时的方法:在第一次检测到有键按下时,执行一段延时10ms的子程序后,再确认电平是否仍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如果保持闭合状态电平,则确认真正有键按下,进行相应处理工作,消除了抖动的影响。(这种消除抖动影响的软件措施是切实可行的。) 2.采取串键保护措施。串键:是指同时有一个以上的键按下,串键会引起CPU错误响应。 通常采取的策略:单键按下有效,多键同时按下无效。 3.处理连击。连击:是一次按键产生多次击键的效果。要有对按键释放的处理,为了消除连击,使得一次按键只产生一次键功能的执行(不管一次按键持续的时间多长,仅采样一个数据)。否则的话,键功能程序的执行次数将是不可预知,由按键时间决定。连击是可以利用的。连击对于用计数法设计的多功能键特别有效。 三、键盘工作方式 查询方式(编程扫描,定时扫描方式) 键盘的工作方式 中断扫描方式 单片及应用系统中,键盘扫描只是CPU的工作内容之一。CPU忙于各项任务时,如何兼顾键盘的输入,取决于键盘的工作方式。考虑仪表系统中CPU任务的份量,来确定键盘的工作方式。 键盘的工作方式选取的原则是:既要保证能及时响应按键的操作,又不过多的占用CPU的工作时间。 四、键盘电路结构 (一)独立式按键接口设计 独立式按键就是各按键相互独立,每个按键单独占用一根I/O口线,每根I/O口线的按键工作状态不会影响其他I/O口线上的工作状态。因此,通过检测输入线的电平状态可以很容易判断哪个按键被按下了。 优点:电路配置灵活,软件结构简单。 缺点:每个按键需占用一根I/O口线,在按键数量较多时,I/O口浪费大,电路结构显得复杂。 因此,此键盘是用于按键较少或操作速度较高的场合。 也可以用扩展I/O口搭接独立式按键接口电路,可采用8255扩展I/O口,用三态缓冲器扩展。这两种配接方式,都是把按键当作外部RAM某一工作单元的位来对待,通过读片外RAM 的方法,识别按键的工作状态。 上电路中独立式按键电路,各按键开关均采用了上拉电阻,是为了保证在按键断开时,各I/O有确定的高电平。如输入口线内部已有上拉电阻,则外电路的上拉电阻可省去。 (二)矩阵式键盘接口设计 矩阵式键盘适用于按键数量较多的场合,由行线和列线组成,按键位于行列的交叉点上。节省I/O口。 矩阵键盘工作原理:行线通过上拉电阻接到+5V上。无按键,行线处于高电平状态,有键按下,行线电平状态将由与此行线相连的列线电平决定。列线电平为低,则行线电平为低;列线电平为高,则行线电平为高。 五、双功能及多功能键设计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为简化硬件线路,缩小整个系统的规模,总希望设置最少的按键,获得最多的控制功能。 矩阵键盘与独立式按键键盘相比,硬件电路大大节省。可通过软件的方法让一键具有多功能。方法:选择一个RAM工作单元,对某一个按键进行按键计数,根据不同计数值,转到子程序。这种计数多功能键最好与显示器结合用,以便知道当前计数值,同时配合一个启动键。 复合键是使用软件实现一键多功能的另一个途径。所谓复合键,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键的联合,当这些键同时按下时,才能执行相应的功能程序。实际情况做不到“同时按下”,他们的时间差别可以长到50ms,解决策略是:定义一个或两个引导键,这些引导键按下时没什么意义,执行空操作。引导键的例子:微机键盘上的CTRL、SHIFT、ALT。 缺点:一是操作变得复杂,二是操作时间变长。 多功能键的利用,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求速度的场合最好做一键一功能。如果系统功能很多,一键一功能不现实,可采取一键多功能。 六、功能开关及拨码盘接口设计 设计原因:键盘输入灵活性大,操纵方便。但某些重要功能或数据由键盘输入,误操作将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常设定静态开关的方法来执行这些功能或输入数据。静态开关一经设定,将不再改变,一直维持设定的开关状态。通常这些开关状态是在单片机系统加电时由CPU读入内存RAM的,以后CPU将不再关注这些开关的状态,因此,即使加电后,这些开关的状态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CPU的正常工作,只有在下一次加电时,这些新状态才能生效。 第一、功能开关:主要是根据开关的状态执行一些重要的功能。 第二、拨码盘: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有时要输入一些控制参数,这些参数一经设定,将维持不变,除非给系统断电后重新设定。这时使用数字拨码盘既简单直观,又方便可靠。 七、按键介绍 常用的按键有三种:机械触点式按键、导电橡胶式和柔性按键(又称触摸式键盘)。 机械触点式按键是利用弹性使键复位,手感明显,连线清晰,工艺简单,适合单件制造。但是触点处易侵入灰尘而导致接触不良,体积相对较大。 导电橡胶按键是利用橡胶的弹性来复位,通过压制的方法把面板上所有的按键制成一块,体积小,装配方便,适合批量生产。但是时间长了,橡胶老化而使弹力下降,同时易侵入灰尘。 柔性按键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按键,可以分为凸球型和平面型两种。凸球型动作幅度触感明显,富有立体感,但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平面型幅度微小,触感较弱,但工艺简单,寿命长。柔性按键最大特点是防尘、防潮、耐蚀,外形美观,装嵌方便。而且外形和面板的布局、色彩、键距可按照整机的要求来设计。 八、按键的特殊处理 (一)按键“触发”和“长按”有效的核心算法: unsigned char Trg; // Trg(triger) 代表的是触发 unsigned char Cont; // Cont(continue)代表的是连续按下 void KeyRead( void ) {     unsigned char ReadData = PINB^0xff;       Trg = ReadData & (ReadData ^ Cont);          Cont = ReadData;                                } 以PB0接口按键为例,读取结果如下表所示: 数据结果 ReadData Trg Cont 没有按键的时候 0 0 0 第一次PB0按下的时候 0x01 0x01 0x01 PB0按着不松的情况 0x01 0 0x01 按键松开的情况 0 0 0 运用中用“与”即可实现按键“触发”或“长按”的处理任务。 例如: void KeyProc(void) {        if (Trg & KEY_MODE) // 如果按下的是KEY_MODE     {                    //此键长按无效,它是不会执行第二次的哦 , 必须先松开再按下          Mode++;    // 模式寄存器加1 }    if (Cont & KEY_PLUS) // 如果“加”按键被按着不放 {          cnt_plus++;       // 计时          if (cnt_plus > 100) // 20ms*100 = 2S 如果时间到          {               Func();     // 你需要的执行的程序          }               } } 参考内容: 还可以使用状态机解决按键长按处理。以下以一个按键A为例:键值为A_Key(每一次收到A_Key表示按键A被按下一次),假设每50ms扫描一次。 状态 意义 ------------------------------------- Idel ---- 按键没有按下(初始状态) KDown ---- 按键按下 KUp ---- 按键弹起 ------------------------------------- 参考连接: (二)组合按键的使用 阵键盘中组合按键处理 对于传统的矩阵扫描键盘,如下图8.1所示(列输出、行输入)。它无法判断2个以上按键同时在同一输入行线被按下的情况,因为当有2个以上按键被按下时,按键扫描输入端的电平其实不是一个标准的1电平或者0电平。电压大概为多少,这要看有几个按键在同一输入行线上被按下以及MCU的IO驱动能力。 为了能防止IO冲突,又能识别2个以上的按键在同一行输入,这时可以通过软件来改变扫描方式以解决该问题:整个扫描过程中, 只有一条线是输出的,其他剩余的行和所有的列都是输入,这样就能避免冲突。 图8.1 矩阵扫描电路 参考连接: 《从矩阵按键扫描谈软硬件配合的重要性》 九、单片机系统键盘设计实例 实例参考连接: 《AVR单片机定时器按键扫描程序》 十、结语 键盘是单片机系统设计中一种主要的信息输入接口,合理的设计,不仅可以节省系统的设计成本,更可使仪器设备的操作变得更为简单、方便,很大程度上提高系统综合性能。 全文参考连接: 相关连接: 《电脑键盘工作原理》 看见大家发了那么多按键的处理方法,我也发一个。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对比学校里和同事的按键处理函数,发现总是不尽如人意, 有以下几点: 1. 消抖复杂,效率低。很多人直接在电平判断后使用delay()函数,进行消抖, 耽误时间;有人在按键电平中断中消抖,导致其他的中断,比如串口、定时等 反应很慢,不适合做实时系统; 2. 特殊功能按键的处理麻烦。使用简单电平判断的按键扫描,在需要长按响应、 复合按键响应、复合按键长按响应的时候,需要增加很多的标志位,反复使用 if..else判断,有时候把自个都搞乱了。 3. 不便于移植和修改。使用以上两点编写的函数,如果用在直接端口按键上的, 那么在行列扫描按键的时候,就很难适应。导致每个项目都要更改一次。 想了很久之后,我结合PC的键盘处理方法,编写了自己的按键函数,经过几次修改, 定了下来。这十几年来,一直在用,方便移植,而且比较清晰。 ——至少我自己这么觉得。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按键扫描和取值分开。 在中断中(一般10ms),反复调用keyScan()进行按键扫描(包括消抖)。 消抖之后的按键值不返回,作为消息放到全局变量中; 在需要判断的地方使用getKeyValue()获取当前的键值,进行处理。 2. 每一个按键,都有单独的标志位和计时变量。 消抖计时: 如果按键按下,每调用一次10ms中断,gucKeyOkTimer增加; gucKeyOkTimer超过消抖的阀值(我一般10次,即100ms),则确认有按键了。 任何一次扫描到按键没有按下,gucKeyOkTimer清空; 标志位: 如果一直按着(通过按键电平判断),会有gfOkPressing; 如果按下过一次,需要响应,会有gfOkNeedAck; 复合按键的响应: 因为每个按键,包括复合按键都有自己的标志位和计时变量,可以跟物理按键的 处理方法相同。只是消抖的条件,不是电平的判断,而是物理按键的pressing标志。 3. 我没有使用怪癖诡异的编程方法。有很多取巧的方法可使实现按键的扫描,甚至有 人写了三行代码就实现消抖。——我个人不喜欢这样的程序风格。我喜欢思路清晰的编程方法, 易于维护和移植。当然代价就是多了一些ROM和RAM占用,但我觉得时间和代码的质量更重要。 如果你跟我的思路相同,也遇见过这样的困惑,可以考虑我的按键扫描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