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标题
有利因素与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
编号
版本号
起草人
赵庆君
制定日期
生效日
审核人
审核日期
接受部门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分发号
一.土壤环境
长白县低农残人参基地均分布在望天鹅峰南部与鸭绿江河谷之间的熔岩高台地上,这里分布着白浆土。
1(1).白浆土的概况
根据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考证表明,白浆土的成土母质是第四纪河湖的粘土沉积物,质地粘重。<0.001mm粒径的粘粒组分占60%以上属于粘土,故透水性很差。这种成图母质的厚度从10cm到10cm以上不等,其下部均为玄武岩的硕层或严层,但他们对白浆土土壤的形成及性质影响不大,在望天鹅峰东南部地势较高的台地上,其白浆土表层含有较多的火山灰。
由于这里气温低,年均温只有2.5-3.5C,降雨量大(700-900mm),有效积温2000-24000C,故土壤冻结时间长,土壤表层解冻时间,约为150-170天,土壤结冻深度可达150cm以上,土层冻结的时间可达200天以上,这也使白浆低层透水困难,造成土壤表层滞水,使潴育过程得到发展。
(2).化学性质
白浆土的粘土矿物以云母为主,并有少量高岭土和无定形物质。土壤表层SiO2偏多,Fe2O3和AlO3较少,表明SiO2有一定积聚,土壤水中SiO2的含量可达20-30mg/L,他们可脱水形成无定形SiO2的白色粉末。
土壤表层的腐植酸一般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一般大于1,土壤水浸液PH值一般为5-6,土壤剖面中的变异不大,但受季节性影响较明显。
(3).有害元素的分布
Pb.Cd.As.Hg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在人参中的含量有明确规定,按《GB15517.1-15517.6-1995》中的标准,一级品标准对其含量要求如表1—1
表1-1红参.生晒参.保险参有害元素最高允许含量
有害元素
最高允许含量ug/g
Pb
<35
Cd
<0.20
As
<15
Hg
<0.15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一级标砖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起舞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一级标准参Pb. Cd. As. Hg在土壤中的最高允许含量要求如表1-2。符合这一标准的土壤种植人参可以达到上述一级品标准要求。
表1—2“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一级土壤的最高允许含量
有害元素
最高允许含量mg/kg
Pb
<35
Cd
<0.20
As
<15
Hg
<0.15
根据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对我省东部山区(含长白县)采集73个白浆土样品,对土壤有害元素进行的测定,其平均含量见表1—3。
表1—3吉林省东部山区白浆土有害元素平均含量
有害元素
最高允许含量ug/g
Pb
25.45
Cd
0.123
As
7.58
Hg
0.037
根据98年我县人参主产区宝泉山参场附近天然次生林林下采集土壤(白浆土)表层样品,尼粒河人参种植区据所测地点相距约3km,为同一种植区。测定结果见表1—4
表1—4长白县宝泉山参场附近天然林林下土壤
(白浆土表层有害元素含量)
有害元素
最高允许含量mg/kg
Pb
21.58
Cd
0.079
As
3.20
Hg
0.046
分析上述各表可以看见,我公司拟建有机人参种植基地,宜参地土壤中的Pb. Cd. As. Hg有害元素的含量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土壤的最高允许含量。其原因是:(1)长白县熔岩高台地上没有工业污染,有害元素不可能通过废水和废渣污染其土壤,大气环流远途输送造成的污染是有限的;(2)白浆土的母质是第四纪的河湖相粘土沉积,不可能形成有害元素的积累,成土可承受下层基岩的影响很小;
(3)没有实施过向森林喷施含有害元素的农药。
2.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
人参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宜受病.虫害的袭击,故需施农药加以保护,有些农药不宜降解,可长期残留于土壤中,并在妊娠中蓄积,使人参品质下降。按《GB15517.1—15517.6—1995》规定标准,人参一级品农药残留量见表2—1。
农药残留量见表2—1。
表2—1红参.生晒参.保险参农药残留量
农药种类
残留量ug/g
666
<0.10
DDT
<0.01
五氯硝基苯
<0.10
国家“土壤环境标准”(GB1568—1995)中一级土壤农药残留量自然背景含量以及选择地的农药残留临界值见表2—2.
农药种类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参地残留临界值
666
0.05 0.15
DDT
0.05 0.46
五氯硝基苯
—
表2—2土壤农药残留量最高允许含量㎎∕㎏
根据我县人参主产区宝泉山参地四周天然次生阔叶林下采集的土壤表层样品(白浆土),其农药残留量见表2—3.
表2—2宝泉山参场及种植区周围天然生阔叶林下土壤的农药残留量
农药种类
残留量ug∕g
666
0.004
DDT
0.015
五氯硝基苯
0.012
根据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1998采集不同地区的天然次生林阔叶林下土壤表层样品的农药残留量见表2—3,这些林地都在参场附近。
表2—3不同地区天然次生阔叶林下土壤的农药残留量
农药种类
残留量ug∕g
通化
集安
抚松
靖宇
安图
666
0.014
0.005
0.004
0.004
0.007
DDT
0.001
0.002
0.003
0.003
0.007
五氯硝基苯
0.012
0.007
0.009
0.003
0.008
根据表2—2所列数据中可以看出,尼粒河基地所选做参地的林地农药残留量是较低的。完全适合种植人参的有关标准要求。农药残留量低的原因:(1)本地及相邻地区没有生产此类农药的工业的污染源;(2)本地耕地少,而且距离宜参林地较远,耕地施用农药影响较小;(3)现有参场近年来已停止使用或限制使用这类农药因此使天然次生林林下土壤保持了较低的农药残留水平。
据中科院地理研究所1998年采集宝泉山参区,准备种植、正在种植和已起参还林的各种参地土壤样品数据表2—3
表2—3
参地种类
土壤农药残留量㎎∕㎏
666
DDT
五氯硝基苯
隔年
0.001
未检出
0.083
五年生参地
0.024
0.004
0.032
二年生参地
0.010
0.007
0.039
97年起参98年种黄豆参后地
0.021
0.007
0.036
85年已还林的参地
0.001
0.003
0.013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土壤中的666、DDT、五氯硝基苯含量均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一级(自然背景)和人参种植土壤农药残留临界值的要求。
3森林值被现状
3.31宜参地资源概况
长白县是人参的故乡,林地总面积2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8.4%。森林覆盖率79.6%,其中3.3万公顷属宜参地。主要是天然次生林地,以及低质林地、疏林地、山间荒地和砍划迹地。
有机人参种植计划设计如果每年按80万平方米计算合270公顷,占宜地面积的0.8%。按这一规划实施50年后,使用的宜参地面积占现有宜参地的40.9%。目前林参间作培育的人工林,也已逐渐成熟,可以形成的一个较好的循环过程。
3.2参后林地状况
参后林地的树种为杨树、胡桃秋、落叶松、水曲柳、樟子松和红叶松。
(1)杨树林
属于早期参后还林形成的人工林,树林生长一般,林下植被稀疏,土壤有退化现象。
(2)落叶松
树木生长良好,落叶层密实,林下植物稀少,土壤有板结现象。
(3)针阔混交林
近年林对间作形成的胡桃秋、水曲柳、樟子松、落叶松、红松等树种分别混交种植的人工林,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物茂盛,土壤水份、结构状况良好。
4、人参种植基地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4.1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长白县人参种植基地建设如果能按“有机人参生产技术流程”科学地进行经营,对生态环境也会产生一定的有利影响。
(1)为抚育优质用材林提供了有利时机,该基地建成后可以更好地与林业部门合作,严格执行“林参间作”制度,以便在天然次生林中抚育出一批以红松、水曲柳、胡桃秋等优质树种为主的用材林,不但提高了林地的经济效益,而且可提高林地覆盖率和水份涵养能力。
(2)保持了土壤的低残性和高肥力,有机人参必须由低农残的土壤来培植,人参种植过程中,土壤经过深翻.松土.施肥.土壤肥力增强,有利于间作树苗的生长和优质用材林的形成。
(3).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机人参生产基地建设,就其产业性质,经济规模和科技储备看,有能力贯彻长远规划,全面开发,使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按着生态农业的模式,管理自己的产业,使生产环境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4.2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在人参种植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自然条件和作业方式不同,不利影响的程度会有所差别。
(1).水土流失问题。长白县的宜参林地大部分分布在熔岩高台地的平台区域。地面坡度不大,但腐殖土低层白浆土透水性极差,易形成地表径流,易造成水土流失。
(2)整地阶段,植物根系全部清楚,土壤经过深翻.松土.倒土等使土壤十分疏松,如果作床的走向与坡向一致时,土壤则易遭受到雨水冲刷。
4.3.土壤板结和退化问题
(1)参后部即使还林,长期进行农作物栽培,有机肥难以补充,造成土壤板结。
(2)参后撂荒,腐殖土被冲蚀形成土壤板结
(3)参后还林树种不当,树下土壤也将出现板结和退化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