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魏国历次战争年表
魏国历次战争年表
A.C.
王朝纪年
魏国纪年
战争名称
战争简介
455
周贞定王14年
魏桓子
晋阳之战
晋出公二十年,知伯联合韩、魏两家,进攻赵襄 子。赵襄子退保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知伯联军久攻不下,乃于晋出公二十二年,引晋水灌城。赵襄子在危急关头,接受张孟谈建议,利用韩、魏与知伯的矛盾,说服韩、魏共同反对知伯。协议达成后,赵军乘夜袭击知氏守堤军士,掘开知伯所筑晋水大堤,反灌知军;韩、魏两军从侧翼掩杀。知伯兵败被杀,赵、韩、魏三分知地,各自建立政权。
420
周威烈王6年
魏文侯26年
魏平晋乱
晋幽公夜出被杀,国内动乱,魏文侯出兵平定晋乱,立幽公之子止,是为晋烈侯。
419
周威烈王7年
魏文侯27年
秦魏少梁之战
魏在少梁筑城,秦攻少梁。
413
周威烈王13年
魏文侯33年
齐攻魏
齐田白率军攻魏,毁黄城,围阳狐,大败魏军。
413
周威烈王13年
魏文侯33年
魏攻秦
魏攻秦于郑下,大败秦军。
413
周威烈王13年
魏文侯33年
楚攻魏
楚简王攻魏到达上洛。
412
周威烈王14年
魏文侯34年
魏取秦繁庞之战
魏太子击率军攻下位于秦、魏边界的秦邑繁庞,逐其民而占其地。
408
周威烈王18年
魏文侯38年
魏灭中山之战
魏文侯派乐羊为将,假道赵国而攻中山。由于越国作战困难很多,许多大臣建议撤军,但魏文侯坚持决心。至文侯四十年,乐羊终于攻克中山国。
408
周威烈王18年
魏文侯38年
魏取秦河西之战
魏国从文侯三十三年起,不断向秦进攻,先后占领繁庞、临晋、元里、洛阴、邰阳等城。到文侯三十八年完全占有秦河西地区。秦军退守洛水。
405
周威烈王21年
魏文侯41年
三晋攻齐廪丘之战
齐大夫田会(公孙会)在廪丘叛归赵国。齐宣公派田布指挥大军围攻廪丘。三晋联合往救,大败齐军,获尸三万,获乘二千。次年,三晋联军攻入齐国长城。三晋威振天下。
401
周安王元年
魏文侯45年
秦攻魏
秦军攻魏阳孤。
400
周安王2年
魏文侯46年
韩、赵、魏攻楚
三晋联合攻楚,进至乘丘。
393
周安王9年
魏武侯3年
魏攻郑
魏军攻郑,在酸枣筑城,留兵驻守。
393
周安王9年
魏武侯3年
魏攻秦
魏军败秦军于汪。
391
周安王11年
魏武侯5年
韩、赵、魏联合攻楚
三晋联合攻楚,败楚军于大梁,楚军败退,三晋联军追击至榆关。
390
周安王12年
魏武侯6年
秦、魏武城之战
秦、魏战于武城。
390
周安王12年
魏武侯6年
齐攻魏
齐军攻魏,占领襄陵。
389
周安王13年
魏武侯7年
秦、魏西河之战
魏文侯用吴起为西河守,吴起励士教民有方。秦军反攻西河,魏人主动征战者以万数,秦军退走。
383
周安王19年
魏武侯13年
赵、楚与魏、卫棘蒲之战
赵军进攻卫国,卫国向魏求救,魏军出援,与赵军大战于兔台,赵军败走。次年,魏军助卫攻赵,占领赵地刚平,且攻中牟。赵向楚求救。楚军救赵攻魏,进至黄河。赵军乘机攻占魏地棘蒲、黄城等地。
380
周安王22年
魏武侯16年
三晋攻齐
三晋联军攻齐到达桑丘,败齐军。
379
周安王23年
魏武侯17年
赵攻魏
赵军攻魏,占领黄城。
378
周安王24年
魏武侯18年
狄军攻魏
狄军攻魏,战于浍水,魏军战败。
378
周安王24年
魏武侯18年
三晋攻齐
三晋伐齐,进至灵丘。
375
周烈王元年
魏武侯21年
魏攻楚
魏军攻楚,战于榆关。
373
周烈王3年
魏武侯23年
魏攻齐
魏武侯伐齐,至博陵。
372
周烈王4年
魏武侯24年
魏攻赵
魏军攻赵,败赵军于北蔺。
371
周烈王5年
魏武侯25年
魏攻楚
魏军攻楚,取其鲁阳。魏国拓地南至楚国方城,国势强盛。
370
周烈王6年
魏武侯26年
赵、韩攻魏
赵、韩联合攻魏,占领魏地葵,魏军反攻其于平阳,败之。
370
周烈王6年
魏武侯26年
魏攻赵
魏军攻赵,围赵浊阳,又败赵军于怀。
369
周烈王7年
魏惠王元年
韩、赵与魏浊泽之战
魏武侯死,子莹与公中缓争立,国内大乱,韩、赵两国因公孙颀怂恿,出兵干涉,与魏军战于浊泽,魏军不利,韩、赵联军进围魏都安邑。韩、赵在对魏政策上意见不一,韩军自退,赵军亦退。魏莹杀公仲缓,自立为君,是为魏惠王。
368
周显王元年
魏惠王2年
田齐攻魏
田齐攻魏,占领观(津)。
366
周显王3年
魏惠王4年
韩、魏与秦之战
韩、魏两国在宅阳会盟,筑武都城。秦军来攻,联军败退。
365
周显王4年
魏惠王5年
魏攻韩
魏攻韩,战于阳城,魏军败绩。
365
周显王4年
魏惠王5年
魏攻宋
魏军攻取宋地仪台。
364
周显王5年
魏惠王6年
秦、魏石门之战
秦献公率军攻魏,魏人损伤六万。赵国出兵援魏,秦军退走。
362
周显王7年
魏惠王8年
魏与韩、赵浍水之战
三晋不和。魏公叔痤大破韩、赵联军于浍水北岸,占领赵邑皮牢。
362
周显王7年
魏惠王8年
秦、魏少梁之战
秦国乘三晋内战之机,出兵攻魏。败魏军于少梁,俘魏将公叔痤,占领庞城。
361
周显王8年
魏惠王9年
秦攻魏
秦军东向攻魏,围陕。
357
周显王12年
魏惠王13年
魏攻韩
魏惠王攻韩,围其宅阳。韩昭侯与其会于巫沙,宅阳围解。
354
周显王15年
魏惠王16年
秦、魏元里之战
秦军再次与魏战于元里,魏军伤亡七千余人,秦军占领少梁。
353
周显王16年
魏惠王17年
齐、魏桂陵之战
赵攻魏属国卫国,卫人入服。魏出兵攻赵,包围邯郸。赵向齐国救援。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采用“围魏救赵”之计,于桂陵大败魏军,是为桂陵之战。
352
周显王17年
魏惠王18年
秦攻魏安邑
秦孝公派兵攻魏,围魏安邑,安邑降秦。
352
周显王17年
魏惠王18年
宋、齐、卫联合攻魏
宋、齐、卫联合攻魏,包围襄陵,韩军援魏,韩、魏联军击败宋、齐、卫军。宋请楚景舍向魏请和,两方休兵。
351
周显王18年
魏惠王19年
秦取魏固阳
秦卫鞅率军攻魏,围固阳,守军降。
341
周显王28年
魏惠王29年
齐、魏马陵之战
魏惠王二十八年,魏将庞涓率军攻韩,韩向齐求救。齐王采纳孙膑建议,对韩表示求援以坚定韩国抵抗决心,待韩、魏两军俱疲,再行出兵。韩军五战皆北,复求救于齐。齐王乃用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伐魏,进攻大梁;庞涓回师。魏惠王又以太子申为将,与庞涓合兵十万迎战。齐军佯败,以“减灶计”诱庞涓孤军深入,于马陵设伏待之,庞涓穷促自杀。魏军大败,太子申为虏,是为马陵之战。
340
周显王29年
魏惠王30年
秦、魏河西之战
秦孝公采纳卫鞅建议,乘魏军丧败之际,出兵攻魏。魏将公子卬被卫鞅诱捕,魏军大败。
338
周显王31年
魏惠王32年
秦败魏于岸门
秦军攻魏于岸门,魏军战败,魏将魏错被俘。
333
周显王36年
魏惠王后元2年
赵攻魏
赵肃侯派兵攻魏,进围黄城,久攻不下,乃自撤走。
332
周显王37年
魏惠王后元3年
齐、魏攻赵
秦诱使齐、魏攻赵,以破坏合纵。赵决黄河水以灌齐、魏联军,两军退走。
330
周显王39年
魏惠王后元5年
秦、魏雕阴及河东之战
秦派大良造公孙衍率军伐魏,魏将龙贾率军八万迎敌。两军在雕阴大战,魏军大败,丧兵四万五千人。魏被迫献河西地给秦。
329
周显王40年
魏惠王后元6年
秦军渡河攻魏
秦军东渡黄河,进攻魏国,先后占领汾阴、皮氏、焦、曲沃等地。
329
周显王40年
魏惠王后元6年
魏攻楚
魏军攻楚,取其陉山。
328
周显王41年
魏惠王后元7年
秦攻魏
秦公子华攻取魏邑蒲阳。魏被迫献上郡十五县给秦。秦以焦、曲沃还魏。
325
周显王44年
魏惠王后元10年
秦张仪取魏陕
秦张仪率军攻魏取陕,逐其民,筑上郡塞。
323
周显王46年
魏惠王后元12年
楚、魏襄陵之战
楚国干涉魏国王储之建,出兵攻魏,占其八邑。
322
周显王47年
魏惠王后元13年
秦攻魏
秦攻魏,占领曲沃、平周。
318
周慎靓王3年
魏襄王元年
合纵攻秦函谷关之战
公孙衍发起五国合纵抗秦,推楚为合纵长,并西联义渠为援。但五国涣散,三晋联军进至函谷关就被秦军击退。
317
周慎靓王4年
魏襄王2年
合纵攻秦修鱼之战
秦军东出函谷关在修鱼与三晋联军决战,联军大败,伤亡八万两千余人。五国此次合纵,于此遂告失败。
317
周慎靓王4年
魏襄王2年
齐、宋攻魏
齐、宋联合攻魏,魏军败绩,齐、宋联军占领观泽。
314
周赧王元年
魏襄王5年
秦攻三晋之战
秦将樗里疾攻占魏国曲沃、焦;又败韩军于岸门,迫使韩太子仓入秦为质。次年,秦军攻占赵地蔺,俘赵将赵庄。
303
周赧王12年
魏襄王16年
秦攻魏
秦攻魏,取其曲沃、晋阳、封陵。
303
周赧王12年
魏襄王16年
齐、魏、韩联合攻楚
齐、魏、韩联合攻楚,楚以太子横为质于秦,向秦求救。秦昭王派客卿通率军救楚,三国联军退走。
298
周赧王17年
魏襄王21年
齐、韩、魏三国攻秦函谷关之战
齐、楚垂沙大战之后,秦、赵、宋与齐、韩、魏形成对立集团。齐相孟尝君自秦逃归,发动齐、韩、魏三国联军向秦进攻,经过三年战争,终于攻入函谷关,秦军败退,归还原占韩国武遂、魏国封陵等地,与三国讲和。
296
周赧王19年
魏昭王元年
齐、韩、魏攻燕
齐、韩、魏三国攻秦后,又北攻燕,取得胜利。
293
周赧王22年
魏昭王4年
秦与韩、魏伊阙之战
秦昭王十三年,秦军攻韩,占领新城等地。次年,韩军联合魏军进行反击。秦昭王以白起为将,率军与韩、魏联军在伊阙激战。秦军达次战争中毙杀韩、魏军民二十四万多人,俘魏将公孙喜。此后,秦军又接连攻占魏国的垣、轵等地。秦昭王十七年,魏被迫割河东地四百里予秦国。
292
周赧王23年
魏昭王5年
秦攻魏
秦大良造白起率军攻魏,取垣。
291
周赧王24年
魏昭王6年
秦攻韩、魏
秦将司马错率军攻魏,取轵。
289
周赧王26年
魏昭王8年
秦攻魏
白起取魏地六十一城。
287
周赧王28年
魏昭王10年
五国攻秦
苏秦、李兑发动五国攻秦,联军攻至成皋,无功而还。
287
周赧王28年
魏昭王10年
秦攻魏
秦军攻取魏之新垣、曲阳。
286
周赧王29年
魏昭王11年
秦攻魏
司马错占领魏之河内,魏献安邑以和。
284
周赧王31年
魏昭王13年
燕乐毅攻齐之战,魏军与之
燕乐毅率五国联军攻齐,魏军与之。
283
周赧王32年
魏昭王14年
秦攻魏,燕、赵救魏
秦军出武关,攻取魏邑安城,进军大梁。燕、赵联军救魏,秦军退走。
282
周赧王33年
魏昭王15年
赵攻魏
赵军攻魏,占领伯阳。
276
周赧王39年
魏安厘王元年
秦攻魏
秦军伐魏,取魏二城。
276
周赧王39年
魏安厘王元年
赵攻魏
赵将廉颇攻魏,取几。
275
周赧王40年
魏安厘王2年
秦魏冉攻魏之战
秦相国魏冉率军攻魏,魏向韩求救,韩派暴鸢领兵救魏,被秦军击败,韩军死四万余人,暴鸢败退至启封。魏国割八城求和,魏冉仍然继续进攻,败魏将芒卯,兵锋抵达北宅,秦军进围大梁;魏割温地以和,秦军退走。
275
周赧王40年
魏安厘王2年
赵攻魏
赵将廉颇攻魏,取房陵、安阳。
274
周赧王41年
魏安厘王3年
秦攻魏
秦昭王派客卿胡伤率军攻魏,占领卷城、蔡阳、长社、中阳等地,歼灭魏军四万人。
273
周赧王42年
魏安厘王4年
秦、魏华阳之战
赵、魏联合攻韩,围华阳,韩向秦求救。秦派白起率军往救,消灭魏军十三万人,魏将芒卯败走;秦军乘胜进攻魏都大梁,魏割南阳以和。
272
周赧王43年
魏安厘王5年
韩、魏联合攻燕
燕惠王死,武成王立,国内政局不稳,韩、魏乘机攻燕,秦、楚出兵相助,联军无功而返。
268
周赧王47年
魏安厘王9年
秦攻魏
秦军攻魏,取怀。
266
周赧王49年
魏安厘王11年
秦攻魏
秦军攻魏,取邢丘。
257
周赧王58年
魏安厘王20年
秦、魏邯郸之战
秦、赵长平大战后,秦军进攻赵都邯郸不下;魏派晋鄙率军十万救赵,但又惮于秦威不敢前进。魏公子无忌急平原君之急,盗取魏王兵符,出兵救赵,与秦军战于邯郸城下,秦军大败,秦将郑安平率秦军两万降赵,余军退走。
254
秦昭王53年
魏安厘王23年
魏灭卫之战
魏军败秦,乘胜攻卫,占领卫地六百里。
254
秦昭王53年
魏安厘王23年
秦攻魏
秦军攻魏,取武城。
247
秦庄襄王3年
魏安厘王30年
五国合纵攻秦河处之战
秦庄襄王二年,秦军又继续向东扩张。蒙骜先后攻占魏高都、汲和赵榆次、新城、狼孟等三十七城。三年,秦军取韩上党、赵晋阳,设太原郡。魏安厘王召信陵君回国,率军抗秦。无忌发起五国合纵,与秦军大战于河外,秦军战败退走。五国联军追至函谷关而还。
245
秦王政2年
魏安厘王32年
赵攻魏
赵将廉颇攻魏,取繁阳。
244
秦王政3年
魏安厘王33年
秦攻韩、魏
秦蒙骜攻韩,取城邑十三座;攻魏,取畅,有诡。
242
秦王政5年
魏景缗王元年
秦蒙骜攻魏
秦蒙骜继续东进,先后占领酸枣、燕、虚、桃人、雍丘、山阳、长平等二十余城。秦于此置东郡。
241
秦王政6年
魏景缗王2年
秦攻魏朝歌
秦军攻占魏朝歌。
241
秦王政6年
魏景缗王2年
五国合纵攻秦蕞之战
五国合纵攻秦,由赵将庞 统帅,进至蕞,秦军反击,联军撤退。
240
秦王政7年
魏景缗王3年
秦攻魏
秦再攻魏之汲。
238
秦王政9年
魏景缗王5年
秦攻魏
秦杨端和攻魏,取垣、蒲、衍氏。
235
秦王政12年
魏景缗王8年
秦助魏攻楚
秦征四郡兵,助魏攻楚。
225
秦王政22年
魏王假3年
秦灭魏之战
秦王政派王贲率军攻魏,围魏都大梁,引水灌城,三月,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秦于此设砀郡。
说明:本表据郭汝瑰《中国军事史》(附卷)(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杨宽《战国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黄中业《中国历史五大盛世——战国盛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等著作的相关考订制作。诸书相互矛盾的地方,从杨宽的考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