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细微之处见真爱
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中 卢崇斌
教学目标:
1、打开心窗,丰富心灵。体验爱,感悟爱,理解爱,传递爱。
2、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从细微处描绘爱。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爱我你就抱抱我》
一、 视频导入,明确本课目标
导入:这是童心里飞出的歌,伴着这优美的旋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爱的世界,去感受爱,理解爱,表达爱。
二、 师生对话,说出心中的“爱”(师生活动一)
这节课让我们先从一个给人温暖的志愿者组织说起。在美丽的浙江上虞,“点亮一盏灯”志愿者组织已家喻户晓,在它的创始人董国光的带动下,人们的爱心,就像一盏盏明灯汇集成了万家灯火。
图片一:这是活动“爱心大衣柜”中一组感人的镜头,这里有家的温暖,有爱的涌动,我们满怀感恩和期待的心,愿更多的苦难家庭在严寒中温暖如春。
图为志愿者们来到小越一家砖窑厂为“流浪花朵”送上新衣,孩子们互相帮着穿上新衣。
图片二:
师:这样的画面常常让我们感动,其实,生活中的我们也常常被爱包围着,也常常被爱感动着,你的内心也一定有一幅令你难忘的画面,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总结:你看,爱就一个字,(板书:爱)却有千万种,爱无处不在。其中有含辛茹苦的父母,无私奉献的老师,纯洁可爱的朋友,有陌生人鼓励的眼神……他们都是普通的人,却用朴实的行动演绎着心中伟大无私的爱。
三、赏读经典,学会表达“爱”(师生活动二)
1.学生交流自己的写作体验
师:那么,我们又该怎样来写这些“爱”呢?同学们先根据自己写文章的体会,谈谈你怎么写“爱”的。
2.师生探讨名家笔下爱的写法
师:名家又是如何写爱的呢?我们来看这些文字,看的时候,仔细思考:他们如何把“爱”写得那么生动感人?
(《背影》:那一年,朱自清的祖母去世了,他的父亲又失业了,父亲当时处于奔丧、失业、变卖家产、四处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境遇,然而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没有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呵护着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事。这段文字就是他的父亲亲自为“我”爬月台买橘子的场景。)
PPT显示:
片段一:背影 (节选)
朱自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外貌、动作描写,三次突出“布”,呼应前文所述的惨淡家境。)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动作描写,作者连续用了五个动词,描绘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艰难情景。这一段连续的动作描写细腻而简练,给人以动态画面感,更体现出父爱的感人至深。父亲无私的爱子之心,儿子的无限感动,都融合在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之中。)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心理描写,“怕”,是怕父亲见了伤心,怕别人见了使“我”难为情。儿子感情的前后变化,显示了“背影”的感人力量。)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一股脑儿”,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是毫无保留的,在父亲的心中,儿子就是一切。)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片段二:秋天的怀念(节选)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寥寥数语,母亲的微言细语、小心谨慎、担心焦虑和期待,对“我”的关心、呵护和无私的大爱,俱在字里行间显现。)
师总结: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知道真实、细腻的文字最感人,要做到真切细腻,就要用心灵去体会,去发现,就要——
PPT显示:
1.善于截取瞬间;
2.善于描写细节;
3.善于融入真情。
3.习作示范,深情诵读
师: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生活中的那些“爱”的片段也一一涌现在眼前,老师试着学习名家写“爱”的方法,也写了一段文字,我们一起来分享。
师深情诵读。
PPT显示:
家里还有一对小小男子汉——我的儿子们,他们也知道疼人了。出院回到家,我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儿子紧紧搂住我,他们的小脸紧贴着我的脸,儿子们早已泪流满面……我强忍着病痛,安慰道:“儿子,你哭什么?你看,爸爸这不好好的吗?你看,爸爸很勇敢!”说着我举起了攥紧的拳头。儿子抬起泪眼婆娑的脸,哽咽着:“爸!我们想你——”听完这句话,多日的疼痛和苦楚,随着泪水倾泻,倾泻……我紧紧地搂着我的两个儿子……
四、学生练笔,展示“爱”(师生活动三)
(1)学生练笔
师:我们现在准备,梳理一下我们的思绪,一起搜寻与父母一起的日子,与老师生活的难忘经历,与同学交往的点点滴滴,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展现我们蕴藏心底的真情……
请同学们从身边选一最感人的故事,截取其中一个“爱的镜头”, 作细节性描画。(150字左右,直接切入镜头)
PPT显示:
1.善于截取瞬间;
2.善于描写细节;
3.善于融入真情。
(2)学生习作展示、交流
写完后,先小组交流,再推荐班级交流,学生和教师共同点评。
五、课堂总结
孩子们,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细腻的心,用上我们今天的“三个善于”,就能够把爱描我们心中的爱写得温暖、美丽、动人。让我们珍惜这些爱,传递这些爱,让世界充满爱,让世界因为你的爱更精彩!
教后思考:
贴近学生实际,回归作文教学本色
《标准》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贴近学生实际,是作文教学的本色。纵观当下作文教学现状,少慢差费现象非常普遍。作文教学何去何从?关键是要回归本色,贴近学生实际,扎实有效地稳步推进。
一、贴近生活,培养兴趣。
反思如今的学生,缺乏作文兴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而学生自己的生活,是他们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因为生活中有他们的喜怒哀乐。
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他们自己的生活,感悟自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激发表达生活的兴趣,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恰当地表达出来。如“让世界充满爱”的作文教学,第一环节中,我出示图片,使学生处于生活情境的体验中,为下面的写作活动作准备。展示交流过程中,我紧紧扣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时激起他们爱的体验,想方设法让他们主动参与,效果自然明显。
二、以读促写,读中学写。
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作文教学要有实效,不应仅停留在模仿“写什么”,而更应去模仿“怎么写”。以读促写,读中学写,是贴近学生作文学习实际的主要方法。
作文教学应避免理论式空洞说教,应结合实例让学生真切感受。这节课,我根据训练需要,选取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范文节选,指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阅读,与精品范文对话,真切感悟作文之道,理解和掌握名家行文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借鉴直接的写作技法,在实际写作中恰当的运用,从而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作文教学离不开写作知识的讲解和写作技能的训练。这种讲解和训练也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力求精要有用。教学中,我将教学内容分解归纳为“三个善于”,引导学生各个突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突出交流活动的实效性,让学生在阅读、交流和评价中互相影响,互相提高。
三、尊重实际,扎实演练。
作文教学要符合学生写作的实际需要。作文教学不能只是写作知识的讲解和写作技能的训练,它还应注意对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提炼有意义的内涵;教会学生用恰当方式表达生活,表达情感,表达思想。我在这节课上,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实际需要。
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写作的实际训练。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会写”,因此,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的教上,一定要落实在学生的动笔上。这节课,我分层次分解难度,引导学生进行了点的训练。
作文教学只有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才会乐写、会写,作文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每当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儿,好好活儿……”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