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正确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解答。
生2:我拼的是房子都用到了三角形、梯形、长方形等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组合组合图形,并为下面的分割图形打下基础)
师:刚才这2位同学拼的图形都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图形,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由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我们就反这样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师板书课题:组合图形面积)齐读一遍课题。
师:像生1、生2、生3这样把一个图形分成几个简单图形的方法叫做分割法,那画的这条线叫分割线,分割线要用虚线表示,因为它是不存在的。
师:比较一下生1、生2、生3他们谁的计算方法简便一些,为什么?
生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简便,因为长方形的面积只要用长乘以宽就可以算出来了。
生2: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生3:我认为第2种方法也很简便,因为正方形的面积也很好算。
师:说的很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只要用边长乘以边长就中以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算法,采用了多种分割方法与添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这样培养了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解答与思考习惯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并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及时地吸取好的方法,从而形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练习反馈,巩固内化
2、师: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我们学会了两种方法,分割法和添补法,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选择你认为最适合的方法,在分割图形时也尽可能地把它分成最少的最简单的图形,这样计算起来容易,同时也要考虑到分割图形与所给条件的条件。课后同学们要以找一找,看自己的身边还有哪些实际问题,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自己试着算一算。
反思:
1、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让“灰姑娘”焕发光彩
——2010-2011年度学困生转化教育典型案例
集美小学 李秀敏
每个班级里最多的就是处于“中间层次”的孩子,他们学习平平,能力一般,没有出众的表现,但也不会给老师添乱。因为“没有人注意我的存在”,他们于是成了被人忽略的“灰姑娘”。
班内有位女孩,最大的弱点就是胆小,再加上患有哮喘的毛病,说话较为吃力,因此她在平时不言不语,不惹人注意。初入学时,她几乎不与同伴玩耍,总是一人静悄悄地坐在座位上;上课时,她从不举手回答问题,更不用说是提出疑问了。为此,我特意找话题与她对话。我口干舌燥地讲了半天,她竟连气都不出一口。于是我走访了她家,她母亲说,这孩子从小就比较胆小,不爱讲话。
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她的书写水平进步较大,就在课堂里肯定她,表扬她,并用鼓励的语气对她说:“你的字写得越来越棒了,希望你的嘴能向你的笔学习!”孩子们听后都善意地笑。我也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丝兴奋与信任。
秋风习习,孩子们都开始练习跳绳了,她不会跳绳。望着别人一蹦一跳的身影,望着如梭的绳影,她的眼里露出了羡慕。我摸着她的秀发,亲切地说:“想学吗?”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轻轻地点了点头。为了帮助她,我特意挑了几个活泼开朗而负责的孩子来教她……在不断地练习中,她与她的小老师们关系日趋友好。到了检测成绩那天,她拿着绳子犹犹豫豫地来到台上,这时,小伙伴们都喊了起来:“小青,加油!”她的脸微微地发红了,我也鼓励她说:“别怕,你行的!”一个,两个……尽管还不是很快,但的确进步非常大了。跳完之后,我带头鼓起了掌,顿时,掌声四起。我发现,这女孩白皙的脸蛋涨得通红,眼里充满了喜悦。我再一次走近她,拍着她的肩膀说:“面对大家的鼓励,你是否该对大家尤其是你的小老师说些什么呢?”随着我的话音,30多双眼睛全看着她。“谢谢大家!”她略带腼腆地说。
“万事开头难”,而开了个头,事情就容易了。小青同学渐渐地变了,变得爱笑,爱说了。语文课上,能见到她积极举起的小手,听到她清脆响亮的回答;班干部竞选时,她积极竞选,毫不退缩;大扫除时,她干得不亦乐乎;运动会上,她摇旗呐喊,并抢着为运动员们服务;期末考试时,她的各科成绩均有提高。她的进步不仅仅是在学习上,更可喜的是性格开朗、热情了。“鼓励犹如阳光”。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便会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多种潜能和情感便会激发出来。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要学会对学生的观察、鼓励,甚至赞美。手执爱心的金钥匙,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