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三科学课上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初探.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951912 上传时间:2025-03-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科学课上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科学课上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兴县2009年度优秀论文 评比参评论文 类别: 科学 初三科学课上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初探 学校 泗安中学 作者姓名 黄叶飞 摘 要:初三的学生由于面临着学业考试,各门功课知识内容非常的多而杂。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部分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我们称之为学困生。现在中学毕业生的要求也在进一步发生改变,考试也由原来的“中考”改成了“学业考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要主动帮助这些学生分析查找学困的原因,要赏识学困生,要为学困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对他们降低要求,不断鼓励,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他们创造机会,使这个特殊的群体能树立起学好科学的自信;让学困生完成他们自己能很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让他们能很轻松地掌握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知识,充分利用好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注重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能通过合作学习,以优带差,在探索中共同提高;抓住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科学课的学科特点,注意捕捉学生心灵上的共鸣,适时适度巧设提问,使学困生能有学习的成就感,诱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诱调动学困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关注 引导 实验教学 成功教育 对于中学生来说初三是一个特别的时期,因为他们已经经历了初一初二的系统学习对初中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但是我们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还停留在很原始的阶段,因而也就出现了学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我记得有位特级教师这样说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通过平时的实践我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每次考试都只能考几分,因此很多初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忽略了这部分学生的存在,把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些学优生上面。这样最终导致的是这部分学生学习更加没有激情,学习成绩更差的恶性循环。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不利的对于我们老师实际的教学质量来说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于教学质量也好还是帮助学生好好长大这个层面也好,我们都应该好好的关注学困生的存在。 关注“学困生”是教学效益的体现。这里所谓教学效益就是课堂40分钟效率的提高。首先我们必须面对的是: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步调不一致,比如一个很简单的欧姆定律知道了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到实际的电路图中,有的学生一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有些学生10分钟还解决不了。所以我们老师在上课提问时要深思:问题是否适合?问题是否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弄明白?如果目标是要全体同学掌握的问题,即使有极少数同学达不到,这时我们就要思考:这些学生的基础是否太差?他们的智力是否有缺陷?对待这样的个别问题我们就应该采取别辅导。因为用10分钟去解决一个学生的疑问,同时却浪费了其他同学多少个10分钟?所以学困生要关注并不是说在课堂上就专门抓基础而把拔高的任务给抛弃了。 学困生应当引起重视,多一些关心,多给他们创造些环境有很多办法:可以个别辅导,可以同伴互助,可以降低问题难度,还可以给第二次机会…… 二:引导学困生 1:创造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科学课由于涉及的知识很多都比较生活化,所以我们可以应势利导,研究这部分学困生有什么爱好,特长等,上课引入或出题目时把他们编进去,一些简单点的问题可以留给他们来回答。让学困生感觉到同学们和教师都关心他,也能与优等生一起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让学困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参与学习,能极大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实验: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实验教学能让学生真切的透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实验现象来认识色彩缤纷的世界,让学生意兴盎然的去揭示隐藏于复杂的表象下的事物的本质,产生浓郁的兴趣,把原本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同时也唤起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有的学困生学习上有困难但是动起手来还并不比别人差,所以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实验,注重实验的探究性,学困生设计不好可以获取成绩好的同学的帮助,成绩好的同学设计好实验步骤后让学困生来一起动手操作,这样以优带差,在学习探究中共同进步。 3:分层作业:学困生接受新的知识比较迟钝一点,因此可以布置一些简单一点的填空作业,或者出一些比较容易的计算来扩充巩固课堂内容。对其他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相应层次的练习,虽然这样做对老师的工作量是增加了但有利于各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的弊端。 对学困生有利的引导,既可以让他们避免越掉越远的恶性循环,也可以重拾起学习科学的热情,一举两得。 三:对话进行情感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语言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科学教学中,语言的交流对于增进师生情感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简洁、明快、准确、生动,合乎逻辑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形象、幽默的语言可以创造轻松舒畅的教学氛围,而亲切诚恳、快慢适当,抑扬顿挫的语言听起来让人充满了愉悦。 如:我们在学习酸的性质这节内容中,涉及到酸的化学性质,我们就可以举例:“你能利用家里的油盐酱醋帮老师做一个无壳的鸡蛋出来么?”这里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来设问,可以让每位同学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学温度这节内容时有“新疆有句谚语‘晨穿皮袄午穿沙,围着火炉吃西瓜’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在学习金属这节时有“‘小白兔’的奶糖外面包着一层金属箔片你知道是什么吗”…… 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能让学生在领略自然科学的严谨、缜密的同时具有美的感受、美的升华。 四:成功教育 成功教育是“旨在使学习困难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一种教育。”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相对与其他学生来讲学困生的发展潜力更大。我们要把这种观念根植于心的话,学困生应该是一块巨大的宝藏。我们要相信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获得成功。首先要让学生找回自信,因此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要表扬他们。作为老师要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不仅要注意自己的教,而且更要重视学生的学。课堂不仅是老师的舞台,更是学生学习的沃土。作为教师就是一个引导者,主要是要引导他们走入学习的门槛,更是学生学生学习走入是的帮手,学生的自主地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的要求对学困生从低起点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成功教育的关键在于成功,它的出发点是成功,归宿也是成功。因此教学中要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步子适当地减小、放慢,使学困生在每一步中经过稍加努力就能获得成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教功率这节内容是我在内容安排上针对学困生我做了如下设计: 1.你有没有去超市买过灯泡?怎么挑选的?哪种更亮? 学生:20瓦、30瓦、40瓦。40瓦的更亮。(很多学困生都能回答) 2.你知道教室里的日光灯是几瓦的?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开一盏灯亮还是同时开八盏灯亮?只开一盏灯时是几瓦?同时开八盏灯又是几瓦? 学生:40瓦,从灯管的边上看就能看出来,同时开八盏灯更亮,开一盏灯时是40瓦,同时开八盏灯就是320瓦。(有些会,有些又不会,问题深入了) 3.演示1:利用教室里的现有的插座,分别把20瓦、60瓦、100瓦的普通白炽灯泡接入电路,学生观察并比较灯泡的亮度。(问题简单) 结论:功率越大的灯泡越亮。(问题深入) 有了前面几个简单问题作铺垫,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也能投入到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来对接下来就讲解电器的电功率就不会一头雾水了。设计简单程序来分解教学内容,学困生就不会因为“什么都不懂”产生消化不良,在一小步一小步阶梯中慢慢掌握所学内容。 成功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五、结束语 初三科学作为一门重点科目,学生有理由要学好,老师也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养成科学的探究精神,无论对以后的学习还是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放弃,他们也需要得到关爱,也渴望老师能帮助他们。只要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都能无私地做到学生不能在我这里落队,给学困生播撒关爱的阳光,给他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他们就在我们背后只是我们没有转身把目光投向他们而已。总而言之,老师要赏识学习中的困难生:在老师眼中,学生应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各有特点,相信学困生能行,引导学困生形成“我能行”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呵护下发现自我,展示自我,从而摆脱困难,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曾榇良著:《中学生心理探秘》,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 2、杜时忠著:《人文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6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